大致的战略商议完毕,都是围绕着削弱宋国、控制宋国、威慑各国使之用绥靖政策不出兵的构想。
    公造冶最后问道:“如果魏楚韩齐越真的出兵……那也只能打下去了。”
    适道:“总参谋部不是早有预案?这种可能一直存在,具体的策略早已经制定好了。”
    “魏楚韩一旦出兵,不管齐国参没参与,都要先打齐国,打下临淄,瓦解齐国。”
    “齐国会盟了要打、齐国没有会盟也要打。先解决齐国,迫使魏楚韩合兵一处。”
    墨家的战略构想是先楚后中原,但对于各种意外情况也有预案,因为有时候别人未必会按照自己的构想来,总需要一个准备。
    齐国无罪,哪怕是很有可能迫于自己的威胁不可能入盟,但一旦中原大战爆发,第一个打的必然就是齐国。
    一则齐西南地区有良好的民众基础,二则就是瓦解齐国可以短期之内使得齐国无法集结力量。
    以及最重要的一点,为自己留下更多的准备时间。
    五年前的大战,想必魏楚韩都有了经验教训,不可能继续用分兵合进的策略,担心被墨家各个击破而被吃掉。
    但是一旦合兵,巨大的后勤压力使得各国不可能维系太久的战争状态,那样会出现全国性的大饥荒,尤其是农兵合一的制度下。
    而且魏楚韩若是合兵,那就需要更长的时间,需要一个会盟合兵的集结点,在集结的过程中就可能出现战机被各个击破。
    再者,既然要打,那就不可能围绕着宋国打。
    宋国一片平原,无险可守,又不像是泗水一带到处都是新式城防。
    魏楚韩面临的压力也极为巨大,五年前第一次中原大战,墨家跳出了内线,在费国和齐国对抗,主力却直插齐国内部,围临淄以救费,全泗上安稳。
    这一次如果真的打起来,也可以用一样的手段,魏楚韩都有可能被攻击,他们想要合兵在后勤压力和泗上的威胁之下,也必然会留下重兵守卫。
    如果魏楚韩合兵,准备时间至少也要一年,准备的时间越久,秦、中山、赵这几个方向的外交斡旋的时间也就越多,秦国就算不出兵坐山观虎斗,那也肯定会给魏国巨大的心理压力。
    只要歼灭一部,作出南守北攻的态势,魏国十有八九又会选择背盟,魏国一退,心思在郑的韩国也不可能继续打下去,只剩下楚国的话那就好说了。
    如果只剩下楚国,最多两次胜利,楚国损失一旦惨重,整个楚国因为变法积累起来的矛盾就会爆发出来。
    太子臧不能生育无子、王子良夫站在贵族一边觊觎太子之位、楚王一直在集权贵族怨声载道,楚王如果战胜了泗上一切好说,但只要失败一两次,楚国就等着内乱吧。
    只是墨家高层也不愿意现在打,因为准备还未充分,南海地区的叛乱刚刚平息,那里大量的人口还未转化为基本盘,以及一旦开战泗上的经济可能会出大问题。
    这些情况在场的人都知道,适最后总结道:“如果真打起来,我们固然有极大的困难,但魏楚韩各国的困难不比我们小,到时候比的就是韧性。”
    “不打,固然是好的。可真要打起来,也不必担心。我们的困难不如他们,而且他们内部的矛盾会因为战败和长期战争更加深重。”
    “尤其是要注意一点,以往各国作战,可能会接受换个君主的媾和方式,或者以惩罚君主的作为作为战争的理由。”
    “但他们和我们作战,除了反平等反尚贤反止战发人民富足之外,再没有别的理由了。他们要做的就是要根除我们,可一旦这么做,那就是等同于和泗上所有的民众为敌、和天下同情我们认可我们的民众为敌。”
    “他们终究是要灭亡的,本来我想着晚些日子给他们做好棺椁再让他们灭亡,可如果他们等不及现在就死,那我们总不能不杀。”
    说服了众人之后,适亲自起草了“特别演习动员令”,签名印章之后,这一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就已结束。
    天还未亮,以一名委员为首的使节团,配属了六百名骑兵和两个专业的炮兵连队骨干,迅速前往宋国。
    天刚亮,宋国政变的消息就被散播出去,楚王的使者急忙求见,但是墨家以暂时没有时间为理由拒绝接见,一个连队的卫戍旅的士卒直接在楚王使者的馆舍附近驻扎,作出一个不想和楚国谈的姿态。
    到中午的时候,泗上集权的高效性便开始展现出来。
    以彭城为中心,沿着四通八达的道路,手中擎着特别旗帜的传令兵朝着泗上各个方向疾驰而去。
    下午,泗水上游的一个很普通的村社外。
    村社的民众正在热火朝天地挖掘着水渠,今年天气有些旱,但是幸于几年前挖掘的水渠,村社的土地得以浇灌,虽然产量会受影响,但至少不是荒年那样颗粒无收的情况。
    地多人少的前提之下,泗水以及之下的苏北平原地区的村社,在宣传导向和利益驱使下,基本采用了集体合作的方式。
    本身原本的氏族村社的残余还在,人均土地又多,大部分采用的都是粗犷的种植方式,并非是精耕细作。
    一些双马重犁、马拉的割穗机、马拉的脱粒机之类的木铁时代的机械,也不是一家一户可以承担的,村社合力经营既可以承担一些风险,又可以合作经营一些手工业。
    以及最重要的就是可以合力一起修建水渠、挖掘水井这样一家一户根本难以承担的集体劳作。
    这个很普通的村社修建水渠的现场,已经经常性地出现爆炸声,火药在泗上已经普及成为极为常见的事物,或是鞭炮、或是炸土坡、或是矿用,哪怕是刚出生的孩子也对埋在土堆石堆下的火药见惯不惊。
    远处的一座小石头山崖上,已经被炸的千疮百孔,泗水流域、齐鲁西南、以至于苏北平原地区,大部分都是冲击平原,石头很是少见。
    而冲击平原又很容易被洪水冲出深坑,石头作为水渠的奠基物又极为需求,这座小石头山崖就是附近二十多个村社一同取石头的地方。
    几个专职于民用爆破的都是矿工出身,被安排到了村社乡里工作,此时正在用铁钎子打安装火药的孔洞。
    极远处几辆马车正在等待,一条二十多个村社一同合力修出来的直通泗水的硬面碎石路比起那些土路更为不怕雨水,也更适合运输。
    都说站得高看得远,在山崖上砸铁钎子的老矿工停下了手中的大锤,扶着钎子的年轻人奇怪于为什么迟迟没有听到敲击声。
    抬头一看,发现老矿工正用手搭了一个凉棚,看着远处呆呆出神。
    年轻人顺着目光看去,发现远处的道路上疾驰过来几匹马,远远地还能看到骑手擎着的红黑色的旗帜。
    “出事了!”
    山上的人不约而同地说了这么一句,急忙扔下了手里的活,朝着山下走去。
    山下远处的水渠旁,男女老少都在忙碌,墨家守城的时候就一直强调男女老幼都有用处,以至于原本历史上秦墨入秦之后,秦国守城的三军为“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其余老幼再为一军”。
    挖土的挖土,挑筐的挑筐,忙而不乱。
    旁边烧着一个大锅,锅里面滚着一锅的水,陶壶里面盛满了泡了一些最便宜的茶叶的水,两个体弱一点的女人就在那负责烧水。
    几个男人正在挥汗如雨地挖掘着泥土,时不时聊一些家常。
    几年前选姓之后,他们都有了自己的姓和名,因为男性成年必须服役的缘故,几乎所有人都能够熟练地书写自己的名字。
    只是每个人的名字几乎都是贱名,从一些家常的对话中就可以听得出来。
    一个男人冲着手心吐了两口唾沫,趁着歇气的空当说道:“前几天我去城里卖猪,中午在馆子吃饭的时候,你猜我看见谁了?”
    “陈狗子他女人,当时正和一个男的一起,当时看见我了,赶忙把头低下了。她没和我说话,我也没搭理她……你说啊,狗子扔了地,跟着几个同袍伙伴去南海闯荡,听说好几次得病死掉……他女人和孩子都住到城里了,狗子在外面搏命赚钱,那女人却在城里面勾勾搭搭的,什么玩意!”
    “要我说,现在的法就太松了。你们看着吧,等今年狗子回来,他俩肯定要离婚了。我早就跟狗子说,别去南海。”
    “老婆孩子都有了,你不在这守着,谁知道能有啥事?再说南海是能赚钱,可死在那里的有多少?我服役时候的一个同袍,也是跟着人去闯,刚去了南海,就得病死了……那钱真是用命换的。”
    “你说这也怪,钱能叫人不惜命啊,每年多少人往南海跑?”
    南海很遥远,二十年前他们可能都未曾听过。
    而现在,南海已经很近,甚至于村社中的人都在谈论那些用命去搏财富的同乡。
    几个一起干活的男人正要对这几年出台的婚法发发牢骚的时候,有人也注意道远处道路上飞驰着几匹马。
    一个当过骑兵的人奇道:“这是谁呀?这么骑马那不是要把马跑废了?这要是在军中,免不得一顿批评……”
    村社里马匹不少,作为耕地的重要牲畜,村社里的人对于牛和马有一种说不出的亲近感情,当过骑兵的那人尤甚。
    然而等到再跑近一些的时候,就听到马上的旗手摇动的、紧急事态的才能用的铜铃,刚才还在挖掘泥土的男人们立刻放下了手中的工具。

章节目录

战国野心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最后一个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最后一个名并收藏战国野心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