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续回宫,宫道只剩下朱标跟沈知否,两人说着事情。
    “殿下放心他出海,此人看起来倒有才学。只是眼神,让人感觉不舒服。”
    不舒服就对了,这家伙有反社会人格,喜欢做些事情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把他送出海,好好的去造反。
    “有蓝玉在,此事可行。”朱标胸有成竹。
    二人正说话间,几个侍女整齐走过,看到太子殿下,立刻停下参拜见礼。
    看朱标心情好,沈知否便提了之前的事:“你答应我,明日可以去明商局。”
    “噢,我有吗?”朱标摆出一副自己从没说过的样子,又含笑摆摆手,道:“你别这样看着我,好像孤抛弃了你似的,明日你去。”
    次日早朝要商议关于山西大旱的内容,朱标坐在文华殿中思考旱灾的事情,毕竟奏疏里面都是山西各地的旱情。
    自直道修建,朝廷收到各地的消息早就便捷很多,去年冬天天气异常,今年干旱也是有预兆。
    第二日,晨鸡报晓,奉天殿大门缓缓推开,朱皇帝高坐于奉天殿上,看着众人:“山西干旱,尔等可有提议,跟咱说说。”
    殿中安静一瞬,汪广洋身为丞相,首先开口:“臣以为,山西的赈灾仓该立刻开启,为百姓放粮。”
    以胡惟庸为首,涂节等人眼刀子嗖嗖往丞相汪广洋身上扎。
    涂节首先开口,一声冷笑后斥责道:“赈灾仓的粮食有限,难不成汪相打算全靠赈灾仓?就想把硕大的山西百姓救过来?岂不是太死板了些。”
    汪广洋也不是豆腐,他能坐到这丞相上,自然也是有自己的原因的。
    御史大夫陈宁倒了,涂节跟着胡惟庸在这里蹦跶,别看他们在大殿这般争锋,平时在中书省,更是明目张胆,超出一般人想象。
    今日,他们在大殿上还收敛了好多。
    旱灾一事,除了户部拨银,剩下的就是文武百官在一起商量讨论如何使百姓度过难关。
    至于他们在这里,夹枪带炮的进行党争,令朱元璋同志很是苦恼烦躁。
    “住嘴。咱今儿让你们说的事是黄河,是山西,不想听你们如娘们儿一般叽歪。”老朱瞪了眼汪广洋和涂节,胡惟庸他们。
    要是再任他们叨叨下去,今儿就别想说事了,山西旱一天,百姓就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挨不过去。
    拖一天,未知风险也就翻了一番。
    工部尚书出列上前,附身一拜老朱,道:
    “陛下,臣身为工部尚书,有一事想禀奏陛下,以史为鉴,以都江堰为例,可为山西修疏通河道,拦截泥沙,分洪抗旱之工事。”
    明朝万历年间,以张居正为首的江陵党中,有一名实干官员善于治河,对明后期的黄河治理影响巨大,他的名字叫做潘季驯。
    潘季驯理河道前后持续二十七年,发明“束水冲沙法”。
    束水冲沙法,就是采用收紧河道,利用水的冲力,冲击河床底部泥沙,达到清淤防洪的目的。
    德国河工专家恩格斯,对潘季驯叹服:潘氏分清遥堤之用,为防溃,而缕堤之用为束水,为治导河流的一种方法,此点非常合理。
    这次边赈灾,还可以趁着河道水流减小,以潘季驯的法子,总结经验,治理黄河河道。
    不等朱标说话,旁边的御史韩宜可,道:“此事可以为议,只不过如今该将重心放在旱灾之上。”
    老朱点头,工部尚书提议是很好的,但目前最要紧的是抗旱,为山西百姓赈灾。
    “你们怎么看?”老朱看了眼朱标和朱樉他们兄弟四个。示意大家都说一说。
    “儿臣以为,此事该立刻开赈灾仓。”朱樉答道。
    赈灾仓一直没有开,考虑到旱灾持续,提早开仓,只会引起后面的粮荒和不必要的风险。
    “父皇,儿臣以为,此刻应立即通知山西开赈灾仓放粮。另外放粮的同时,要派军士维持持续,防止冒领和多领。”
    “另外还有一事,儿臣要提前说一说。”
    朱标把关于蝗灾的事,细细说了说。
    蝗灾伴随干旱而生。
    干旱的环境对蝗虫的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
    土壤比较坚实,含水量在1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
    这些条件使蝗虫大量繁殖,迅速生长,在干旱年份,由于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
    多的时候可达每平方米土中产卵4000~5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万~40万粒卵。
    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也更加快,生殖力较高。
    对于蝗虫,朱标用众臣能听懂的方式揉碎掰开给他们讲。
    众臣窃窃私语,议论此事。
    “赈灾一事刻不容缓。咱决定亲自去山西看一看。”老朱对着百官缓缓说道。
    “不可啊,陛下。”周观政立即阻止:“山西大旱,风险未知,朝中不可一日无主。”
    “谁说没有主?”朱皇帝看了眼朱标:“咱不在,这太子呢,便可全权代之。”
    对于老朱来说,他心里对朱标监国一事,可是十分放心。
    老朱这是要去山西,朱标第一反应过来,他这也真是太放心自己了。
    “朱标,咱不在的日子,朝中所有大事小事都送到文华殿,你有意见没有?”
    我这哪里敢有意见。要是我吐槽奏疏太多,那不就是砸自己的饭碗子。朱标腹诽结束,道:“父皇交代的事,儿臣自当尽心尽力。”
    “嗯,秦王朱樉,晋王朱棡,韩宜可,邓愈,随咱去山西。”老朱很快点兵结束。
    快到让人怀疑,他是不是早就想好了这事。
    老朱一走,全朝上下的鸡毛蒜皮和大小事务都是自己的。
    刚才被老朱骂过的涂节和胡惟庸这会儿毫无脾气,也没有对老朱去山西这事发表意见。
    吏部尚书道:“陛下此去山西恐怕得好些日子,臣想关于刑部职位人员一事,提些看法。”
    老朱转过身来。
    刑部一时之间没有找到合适的吏治人选,开济还戴罪在刑部尚书的位子上干着,随后有了合适之人选,便会将开济收押大牢。
    吏部尚书这么说,难道是他有合适人选,但朱标看老朱没有吭声后,他也没有吭声。
    吏部尚书又道:“臣以为,杨宪适合刑部尚书之职。”
    杨宪,他现在一心想到丞相的位子上玩玩,不喜欢刑部,再说杨宪手段残酷,放到刑部,不知会多多少酷刑。
    想了想朱标道:“杨宪正在治理荒无人烟的黄河故道,儿臣以为这事情过几日再说。”
    胡惟庸忙道:“太子殿下说的有理。”
    从表面看,胡惟庸是帮朱标说话,实际是他不希望杨宪回来。
    老朱没有说话,这意思是他让朱标安排。朱标毕竟希望胡惟庸再疯狂些,留下把柄。
    吏部尚书看没人回应,识趣的进了队列。

章节目录

回到明朝当朱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会说话的眼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会说话的眼镜并收藏回到明朝当朱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