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一定知道
陈大柳:“不干活吃什么?在我们乡下,七八岁的孩子干活的比比皆是。”
小孩子怎么了,就这个年纪的半大的孩子,那可是能吃穷老子的,家里要是穷的,养上一两个,那全家一年下来都别想肚子有个饱。
不干活,光吃啊?!
几人听着陈大柳的话,稍微一想,也明白过来,要么这么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呢。
既然说起这个,陈大柳自然要顺便多说几句的,几个知青听着,不好意思的连连点头。
陈大柳一行人走远了,小顺子几个这才凑一起,纷纷议论起来。
“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叫知青吗?”
“不知道!”
“谁知道知青是干啥用的吗?”
“不知道,村长也没说啊!”
小石头:“姑奶奶肯定知道!”
他话音刚落,就被其他人齐齐嫌弃。
“你这是废话,姑奶奶什么不知道啊!”
“就是,姑奶奶什么都知道!”
等几个知青随着陈大柳往里走,看到有新建的快要竣工的红砖房的时候,惊讶的嘴都合不上了,几个知青心里有些激动,难道是特地给他们准备的吗?
不能吧?
这红砖房可要花不少钱呢。
而越往里头走,看到的红砖房越多,就越是惊讶。
粗劣一数,都得有十来户了吧?
就是一些县城都不一定有红砖房,没想到牛罗村居然有。
牛罗村这么有钱?
难怪公社的干事告诉他们几个,运气好,分到条件好的牛罗村了。
现在看来,基础条件的确好。
等看到树屋的时候,几个知青就更加惊诧了。
“陈村长,这,这是树屋吧?”
“对啊!”陈大柳看到城里来的知青见到树屋惊讶又羡慕,不由得意的介绍:“这方圆百里,就我们村里有这么大的树,也是我们村里才有的树屋,树屋里住的我们姑奶奶。”
姑奶奶?
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了,刚才几个小孩子也是问的姑奶奶。
于是有人问:“陈村长,是刚才半路上几个小朋友问的姑奶奶吗?”
“对啊!”
“来,我先带你们去见见我们姑奶奶……”陈大柳说着,却是僵了一下,一拍脑袋,懊恼道:“瞧我这记性,忙的都忘了。”
“我们姑奶奶出远门去了,得过两天才回来。”
陈大柳:“这样,我先带你们去看看住的地方吧。”
本来陈大柳把几个知青领过来,就是想要让白曦见一下,然后询问一下把人安排住哪里,哪里想到,只想着把人领过来,倒是忘了这个事情。
听到陈大柳的话,几个知青有些疑惑,怎么还要见一个老太太呢?
不过既来之则安之,入乡随俗嘛,见见老太太也没啥,但老太太不在,只是等几天了。
被陈大柳领走的时候,几人还依依不舍的看了看树屋,实在是在城里长大,谁也没见过这么大的树,更别说树屋了。
陈大柳把八人带紧靠的两栋棚屋前,指了这两棚屋,道:“条件是艰苦了一些,不过乡下哪里都艰苦,我们姑奶奶还没有回来,你们就先住这里吧,等姑奶奶回来了再安排。”
他不过是稍微说一下客气话而已,真要说起来,别的村子里,有些人还住不上棚屋呢。
这棚屋是崭新的,本来是打算搭建出来给村里人拆房子的时候轮着住的,没想到,正好知青来了,便先安排他们住下。
几人看着棚屋,连忙道谢,只要不是茅草屋就成。
三个女知青一个棚屋,五个男知青住一个棚屋,棚屋可是按照村里八九口人的家庭建的,就住这么几个人,很是宽敞。
行礼从牛车上搬下,陈大柳又安排两村民领着知青们去看了水井,以及茅房在哪里,自己从村里拎了二十四斤粮食过来,八个人,一人三斤,至少能吃四五天。
菜则是先给知青们拎过来一篮,这几天,会一天分给他们一篮子的菜的,也足够他们吃了。
其他的,过几天姑奶奶回来了,再安排。
八个知青里,有兴高采烈上山下乡的,也有被城里精简安排下乡的,说实话,这一路很是忐忑,好在,现在到了这里一看,村民目前看起来还算好相处,心里一直提着的石头也就稍微落了地。
牛罗村的人一走,八人稍微收拾了一下住的地方,被褥等物铺好后就聚在一起。
虽说是五湖四海来的,不过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被安排在一处,到大山公社前大家也了解过了,目前算是彼此最亲近的人了。
“现在时候还早,我们要不要到村里头转转?”
叫刘兰的女知青话刚落,一个男知青就忙附和。
“好啊,我看村里头挺好的,刚才貌似还听到不少鸡叫声。”
他叫赵明军,属于家里人口多,刚大学毕业就被安排精简下乡再接受继续教育了。
农村就是好,城里半年都见不到一次肉了,乡下却能养鸡吃鸡,再一次感觉下乡是对的。
“我累了,我想先休息休息。”
“我也是,赶路了一天了,你们不累啊?”
“难道你们就不好奇,我们以后生活的村子是什么样的吗?”赵明军一听,有些着急。
一个叫王丽娟的女知青摇头又点头,头上扎的两个鞭子甩了甩:“再好奇也不着急这一天半天的吧?反正我累了,我想休息,你们聊。”
说完,王丽娟就起身回房了,而其他人一看,有两个也回房,除了刘兰和赵明军,还有另外一个叫高振国的知青出门,其他人都在棚屋前的空地上聊天。
牛罗村并不大,村里但凡有点事情,很快就传遍了,所以,村里来了知青这个事情,现下村里已经知道了。
看到刘兰三个出来晃悠的时候,村民遇上都会礼貌的点头打招呼,虽然他们也不知道这些知青来干什么。
三人这边逛逛,那里看看,后面听着声音,往养殖场去了。
“看,我们过来的时候拉车的牛。”刘兰开心的素手一指。
“咦,这是猪吧?这么多?”
“你们看,那两头猪好大,比别的都大,就是味道不大好闻。”说着,刘兰用手捂着鼻子跑一边去。
(本章完)
陈大柳:“不干活吃什么?在我们乡下,七八岁的孩子干活的比比皆是。”
小孩子怎么了,就这个年纪的半大的孩子,那可是能吃穷老子的,家里要是穷的,养上一两个,那全家一年下来都别想肚子有个饱。
不干活,光吃啊?!
几人听着陈大柳的话,稍微一想,也明白过来,要么这么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呢。
既然说起这个,陈大柳自然要顺便多说几句的,几个知青听着,不好意思的连连点头。
陈大柳一行人走远了,小顺子几个这才凑一起,纷纷议论起来。
“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叫知青吗?”
“不知道!”
“谁知道知青是干啥用的吗?”
“不知道,村长也没说啊!”
小石头:“姑奶奶肯定知道!”
他话音刚落,就被其他人齐齐嫌弃。
“你这是废话,姑奶奶什么不知道啊!”
“就是,姑奶奶什么都知道!”
等几个知青随着陈大柳往里走,看到有新建的快要竣工的红砖房的时候,惊讶的嘴都合不上了,几个知青心里有些激动,难道是特地给他们准备的吗?
不能吧?
这红砖房可要花不少钱呢。
而越往里头走,看到的红砖房越多,就越是惊讶。
粗劣一数,都得有十来户了吧?
就是一些县城都不一定有红砖房,没想到牛罗村居然有。
牛罗村这么有钱?
难怪公社的干事告诉他们几个,运气好,分到条件好的牛罗村了。
现在看来,基础条件的确好。
等看到树屋的时候,几个知青就更加惊诧了。
“陈村长,这,这是树屋吧?”
“对啊!”陈大柳看到城里来的知青见到树屋惊讶又羡慕,不由得意的介绍:“这方圆百里,就我们村里有这么大的树,也是我们村里才有的树屋,树屋里住的我们姑奶奶。”
姑奶奶?
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了,刚才几个小孩子也是问的姑奶奶。
于是有人问:“陈村长,是刚才半路上几个小朋友问的姑奶奶吗?”
“对啊!”
“来,我先带你们去见见我们姑奶奶……”陈大柳说着,却是僵了一下,一拍脑袋,懊恼道:“瞧我这记性,忙的都忘了。”
“我们姑奶奶出远门去了,得过两天才回来。”
陈大柳:“这样,我先带你们去看看住的地方吧。”
本来陈大柳把几个知青领过来,就是想要让白曦见一下,然后询问一下把人安排住哪里,哪里想到,只想着把人领过来,倒是忘了这个事情。
听到陈大柳的话,几个知青有些疑惑,怎么还要见一个老太太呢?
不过既来之则安之,入乡随俗嘛,见见老太太也没啥,但老太太不在,只是等几天了。
被陈大柳领走的时候,几人还依依不舍的看了看树屋,实在是在城里长大,谁也没见过这么大的树,更别说树屋了。
陈大柳把八人带紧靠的两栋棚屋前,指了这两棚屋,道:“条件是艰苦了一些,不过乡下哪里都艰苦,我们姑奶奶还没有回来,你们就先住这里吧,等姑奶奶回来了再安排。”
他不过是稍微说一下客气话而已,真要说起来,别的村子里,有些人还住不上棚屋呢。
这棚屋是崭新的,本来是打算搭建出来给村里人拆房子的时候轮着住的,没想到,正好知青来了,便先安排他们住下。
几人看着棚屋,连忙道谢,只要不是茅草屋就成。
三个女知青一个棚屋,五个男知青住一个棚屋,棚屋可是按照村里八九口人的家庭建的,就住这么几个人,很是宽敞。
行礼从牛车上搬下,陈大柳又安排两村民领着知青们去看了水井,以及茅房在哪里,自己从村里拎了二十四斤粮食过来,八个人,一人三斤,至少能吃四五天。
菜则是先给知青们拎过来一篮,这几天,会一天分给他们一篮子的菜的,也足够他们吃了。
其他的,过几天姑奶奶回来了,再安排。
八个知青里,有兴高采烈上山下乡的,也有被城里精简安排下乡的,说实话,这一路很是忐忑,好在,现在到了这里一看,村民目前看起来还算好相处,心里一直提着的石头也就稍微落了地。
牛罗村的人一走,八人稍微收拾了一下住的地方,被褥等物铺好后就聚在一起。
虽说是五湖四海来的,不过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被安排在一处,到大山公社前大家也了解过了,目前算是彼此最亲近的人了。
“现在时候还早,我们要不要到村里头转转?”
叫刘兰的女知青话刚落,一个男知青就忙附和。
“好啊,我看村里头挺好的,刚才貌似还听到不少鸡叫声。”
他叫赵明军,属于家里人口多,刚大学毕业就被安排精简下乡再接受继续教育了。
农村就是好,城里半年都见不到一次肉了,乡下却能养鸡吃鸡,再一次感觉下乡是对的。
“我累了,我想先休息休息。”
“我也是,赶路了一天了,你们不累啊?”
“难道你们就不好奇,我们以后生活的村子是什么样的吗?”赵明军一听,有些着急。
一个叫王丽娟的女知青摇头又点头,头上扎的两个鞭子甩了甩:“再好奇也不着急这一天半天的吧?反正我累了,我想休息,你们聊。”
说完,王丽娟就起身回房了,而其他人一看,有两个也回房,除了刘兰和赵明军,还有另外一个叫高振国的知青出门,其他人都在棚屋前的空地上聊天。
牛罗村并不大,村里但凡有点事情,很快就传遍了,所以,村里来了知青这个事情,现下村里已经知道了。
看到刘兰三个出来晃悠的时候,村民遇上都会礼貌的点头打招呼,虽然他们也不知道这些知青来干什么。
三人这边逛逛,那里看看,后面听着声音,往养殖场去了。
“看,我们过来的时候拉车的牛。”刘兰开心的素手一指。
“咦,这是猪吧?这么多?”
“你们看,那两头猪好大,比别的都大,就是味道不大好闻。”说着,刘兰用手捂着鼻子跑一边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