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革去功名
生员不得议论朝政的规矩有吗?自然是有的。
但是而今还有用吗?
自然是没有用的。东林党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哪里是不议论朝政,而是大论特论,恨不得将朝廷搬到他们家中。
而今虽然还没有到东林党那个地步,但是天下生员有时候,就谈笑天下,指点风声。似乎一副诸葛亮在世的样子。
生员参与地方事务,已经是非常非常普遍了。
朱秀才怎么想?海瑞不去想。他一声厉喝道:“拿下。”
一声厉喝之下,立即有两个老卒扑了过来,干脆利落的将朱秀才拿下来。
于是在人群的骚动之中,很多人看着朱秀才被压走了。
海瑞语气变得缓和起来,说道:“或许,有些事情我说的不够清楚,今日我给就父老乡亲说说,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就是十年一清丈。而今海宁已经多少年没有清丈过了。清丈对大户不利,对尔等是有利的,朝廷清丈土地,固然是为了收税。但是更多是为了均徭役。从而让土地多的人多交税,土地少的少负徭役。”
为了让下面的百姓听清楚,海瑞一边努力大声说话,一边努力矫正自己的口音。不弄出来让江南百姓听不懂的海口话。
海瑞三句话,不离太祖爷。
这很对这些老农们的胃口,其实说深了,他们也不懂。但是他们都有一朴素的情怀,那就是太祖爷那会儿什么都是好的。现在局面越来越不好,不是别的,就是因为太祖爷的政策,都让后面的子孙给败坏了。
毕竟,不管太祖皇帝对士绅是如何摧残。但是太祖皇帝对底层百姓,是真的好。
在诋毁太祖皇帝上,士绅们不遗余力。但是老百姓们却怀念一直到了明亡。只是他们并没有话语权而已,甚至可以说,大明是耗尽了太祖皇帝的遗德,最后才不得不走向灭亡的。
海瑞凡是称太祖爷,这些老弱们偏偏吃这一套。
而海瑞在家中也是时常劳作,不当官,与寻常平民百姓,没有什么区别,即便海瑞带着一些古怪的海南口音,但是他对民情的了解,却是任何一个官员都无法比拟的。
海瑞能做到几句话,将群情激奋的人群给安抚下来,甚至海瑞在朱公亭待了一日。了解民间疾苦,听说有冤情。二话不说,在村里设立公堂。就地审理,不过一日之后,朱公亭的百姓心悦诚服。很快就朱公亭近万亩的土地给清丈完毕了。
这里本来在账册上不过数千亩,但是人口增长,一些之前不能开垦的土地也都开垦出来。于是土地数量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海瑞估计海宁卫境内,估计三十万亩打不住了。可以能到达四十万亩之多。
不过,海瑞一回到海宁县,事情就来了。
因为朱秀才。
朱秀才有功名在身,县衙不能拘役。想要拘役的话,就好先让学政去了秀才的学籍,方能入狱。
也不知道是朱秀才交游广阔,还是背后有人主使。总之海瑞回来之后。屁股还没有坐稳,就有几个秀才来给朱秀才求情,被海瑞狠狠的赶了出去。剩下的秀才,海瑞就不想见了。
毕竟这一次朱公亭之事,让海瑞觉得,他其实恩义未施,所以他觉得先放两天告。
放告就是上堂审案的时间,很多电视剧之中,似乎县令的工作就是审案,其实不是。审案只是县令工作之中很少的一部分。只有在放告日,才能登堂审案,百姓才能上告。
一般来说,这个时间因人而定,无非是三六九,或者初一十五之类的。看每个县令的心情了。
海瑞在朱公亭积累的好名声,在审过几天案之后,积累的更多,一时间海青天的名声传了出去。
其实,在古代很多案子根本没有太多的悬念,甚至现代也是如此。只有少数的案件才非常复杂。大部分案件,稍稍一看,就知道凶手是谁。但是最重要的不是去查,而是去判。
简单的案件,很多时候会出现不简单的判决,这其中的原因就很值得深究了。
毕竟,即便是后世的法官,还每每搞出违背常识的判决,这是后世办案不好吗?
所以海瑞判案非常之快,甚至这些案子都不用动脑子,需要动脑子的人,都是要考虑这案子背后的问题,比如要不要得罪人,这个罪犯是谁的人,等等,当海瑞不用考虑的事情,自然非常快无比。
在加上海瑞,宁屈大户,勿屈小民的原则。海宁县境内的大户一下子倒了霉了。
海瑞才不管,你是不是有一个指挥同知的爹,还是有一个工部主事的叔叔,乃至于与宫中有关系,凡是犯事的,一律按大明律来判。
这些大户们自然将海瑞怀恨在心。在他们的组织之下,几十个秀才闯进县衙,要找海瑞一个说法,说海瑞有辱斯文,将朱秀才下狱。海瑞又岂是一个低头的人。于是这几十个秀才,一并拿下,随即奏请浙江学政,将这几十名秀才一并革除秀才功名。
如此一来,这事情才一下子闹大了。
或者说,在很多人推波助澜之下,才一下子变大了。
整个江南士林都议论纷纷,海瑞被推到风口浪尖。大多少读书人都是兔死狐悲,觉得海瑞太过分,甚至有人通过各种各样的关系,想要让浙江学政驳回海瑞的奏请。
而浙江学政很巧的卧病在床。
毕竟这个浙江学政也看不清楚风向。
一面是江南士林。一面是新来的过江猛龙,看上去都很厉害,一个也惹不起。自然是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于是,浙江学政躲开了。
刚刚到任的唐时英,接到这个事情。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判决。于是写信给周梦臣请示。
周梦臣捏着这一封书信,几十个秀才重要吗?不重要,诚然江南一代秀才非常难考,只要考中秀才,在别的省份就能考中举人。
但是那又如何?
在周梦臣这个层次上,这总就是小事。
不过,准不准。却是要让周梦臣思考一下。
毕竟,周梦臣而今也有一些吃不消了,本来就百赵文华折腾的一分钱都没有的烂摊子。而今又要办这么多事情,各方的摊子,周梦臣几乎都撑不住了。没有钱什么也办不了。
甚至周梦臣都在想是不是要引晋商入江南了。但是想了想,还是算了。因为周梦臣不可能将江南士绅得罪到底,引晋商入江南,加入了江南商人传统的圈子之中,对晋商来说定然是重大利好。但是对江南这边的人来说,与周梦臣的梁子就越结越深,甚至难以化解了。
这不是周梦臣想要的解决。
所以,周梦臣捏着这封书信在等,等对面是不是先服软。不然的话,周梦臣只会批下去,将几十个秀才的功名一扫而空,鼓励海瑞继续做事。
海宁一县事小,如果这样下去,谁也不知道周梦臣在江南准备做什么,。复制海宁县的政策。
如果江南士绅是一个集体,自然能撑下去,撑到周梦臣撑不下去。可惜他们不是。
于是周梦臣就得到了一封请帖。正是嘉兴项家家主项元汴,想要延请周梦臣,地点就苏州。
徐渭笑道:“大人,项家已经服软了,如此一来下面的事情就好办了。”
“如此说来。”周梦臣说道:“这一顿酒,我是要好好的吃了。”
- 肉肉屋
生员不得议论朝政的规矩有吗?自然是有的。
但是而今还有用吗?
自然是没有用的。东林党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哪里是不议论朝政,而是大论特论,恨不得将朝廷搬到他们家中。
而今虽然还没有到东林党那个地步,但是天下生员有时候,就谈笑天下,指点风声。似乎一副诸葛亮在世的样子。
生员参与地方事务,已经是非常非常普遍了。
朱秀才怎么想?海瑞不去想。他一声厉喝道:“拿下。”
一声厉喝之下,立即有两个老卒扑了过来,干脆利落的将朱秀才拿下来。
于是在人群的骚动之中,很多人看着朱秀才被压走了。
海瑞语气变得缓和起来,说道:“或许,有些事情我说的不够清楚,今日我给就父老乡亲说说,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就是十年一清丈。而今海宁已经多少年没有清丈过了。清丈对大户不利,对尔等是有利的,朝廷清丈土地,固然是为了收税。但是更多是为了均徭役。从而让土地多的人多交税,土地少的少负徭役。”
为了让下面的百姓听清楚,海瑞一边努力大声说话,一边努力矫正自己的口音。不弄出来让江南百姓听不懂的海口话。
海瑞三句话,不离太祖爷。
这很对这些老农们的胃口,其实说深了,他们也不懂。但是他们都有一朴素的情怀,那就是太祖爷那会儿什么都是好的。现在局面越来越不好,不是别的,就是因为太祖爷的政策,都让后面的子孙给败坏了。
毕竟,不管太祖皇帝对士绅是如何摧残。但是太祖皇帝对底层百姓,是真的好。
在诋毁太祖皇帝上,士绅们不遗余力。但是老百姓们却怀念一直到了明亡。只是他们并没有话语权而已,甚至可以说,大明是耗尽了太祖皇帝的遗德,最后才不得不走向灭亡的。
海瑞凡是称太祖爷,这些老弱们偏偏吃这一套。
而海瑞在家中也是时常劳作,不当官,与寻常平民百姓,没有什么区别,即便海瑞带着一些古怪的海南口音,但是他对民情的了解,却是任何一个官员都无法比拟的。
海瑞能做到几句话,将群情激奋的人群给安抚下来,甚至海瑞在朱公亭待了一日。了解民间疾苦,听说有冤情。二话不说,在村里设立公堂。就地审理,不过一日之后,朱公亭的百姓心悦诚服。很快就朱公亭近万亩的土地给清丈完毕了。
这里本来在账册上不过数千亩,但是人口增长,一些之前不能开垦的土地也都开垦出来。于是土地数量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海瑞估计海宁卫境内,估计三十万亩打不住了。可以能到达四十万亩之多。
不过,海瑞一回到海宁县,事情就来了。
因为朱秀才。
朱秀才有功名在身,县衙不能拘役。想要拘役的话,就好先让学政去了秀才的学籍,方能入狱。
也不知道是朱秀才交游广阔,还是背后有人主使。总之海瑞回来之后。屁股还没有坐稳,就有几个秀才来给朱秀才求情,被海瑞狠狠的赶了出去。剩下的秀才,海瑞就不想见了。
毕竟这一次朱公亭之事,让海瑞觉得,他其实恩义未施,所以他觉得先放两天告。
放告就是上堂审案的时间,很多电视剧之中,似乎县令的工作就是审案,其实不是。审案只是县令工作之中很少的一部分。只有在放告日,才能登堂审案,百姓才能上告。
一般来说,这个时间因人而定,无非是三六九,或者初一十五之类的。看每个县令的心情了。
海瑞在朱公亭积累的好名声,在审过几天案之后,积累的更多,一时间海青天的名声传了出去。
其实,在古代很多案子根本没有太多的悬念,甚至现代也是如此。只有少数的案件才非常复杂。大部分案件,稍稍一看,就知道凶手是谁。但是最重要的不是去查,而是去判。
简单的案件,很多时候会出现不简单的判决,这其中的原因就很值得深究了。
毕竟,即便是后世的法官,还每每搞出违背常识的判决,这是后世办案不好吗?
所以海瑞判案非常之快,甚至这些案子都不用动脑子,需要动脑子的人,都是要考虑这案子背后的问题,比如要不要得罪人,这个罪犯是谁的人,等等,当海瑞不用考虑的事情,自然非常快无比。
在加上海瑞,宁屈大户,勿屈小民的原则。海宁县境内的大户一下子倒了霉了。
海瑞才不管,你是不是有一个指挥同知的爹,还是有一个工部主事的叔叔,乃至于与宫中有关系,凡是犯事的,一律按大明律来判。
这些大户们自然将海瑞怀恨在心。在他们的组织之下,几十个秀才闯进县衙,要找海瑞一个说法,说海瑞有辱斯文,将朱秀才下狱。海瑞又岂是一个低头的人。于是这几十个秀才,一并拿下,随即奏请浙江学政,将这几十名秀才一并革除秀才功名。
如此一来,这事情才一下子闹大了。
或者说,在很多人推波助澜之下,才一下子变大了。
整个江南士林都议论纷纷,海瑞被推到风口浪尖。大多少读书人都是兔死狐悲,觉得海瑞太过分,甚至有人通过各种各样的关系,想要让浙江学政驳回海瑞的奏请。
而浙江学政很巧的卧病在床。
毕竟这个浙江学政也看不清楚风向。
一面是江南士林。一面是新来的过江猛龙,看上去都很厉害,一个也惹不起。自然是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于是,浙江学政躲开了。
刚刚到任的唐时英,接到这个事情。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判决。于是写信给周梦臣请示。
周梦臣捏着这一封书信,几十个秀才重要吗?不重要,诚然江南一代秀才非常难考,只要考中秀才,在别的省份就能考中举人。
但是那又如何?
在周梦臣这个层次上,这总就是小事。
不过,准不准。却是要让周梦臣思考一下。
毕竟,周梦臣而今也有一些吃不消了,本来就百赵文华折腾的一分钱都没有的烂摊子。而今又要办这么多事情,各方的摊子,周梦臣几乎都撑不住了。没有钱什么也办不了。
甚至周梦臣都在想是不是要引晋商入江南了。但是想了想,还是算了。因为周梦臣不可能将江南士绅得罪到底,引晋商入江南,加入了江南商人传统的圈子之中,对晋商来说定然是重大利好。但是对江南这边的人来说,与周梦臣的梁子就越结越深,甚至难以化解了。
这不是周梦臣想要的解决。
所以,周梦臣捏着这封书信在等,等对面是不是先服软。不然的话,周梦臣只会批下去,将几十个秀才的功名一扫而空,鼓励海瑞继续做事。
海宁一县事小,如果这样下去,谁也不知道周梦臣在江南准备做什么,。复制海宁县的政策。
如果江南士绅是一个集体,自然能撑下去,撑到周梦臣撑不下去。可惜他们不是。
于是周梦臣就得到了一封请帖。正是嘉兴项家家主项元汴,想要延请周梦臣,地点就苏州。
徐渭笑道:“大人,项家已经服软了,如此一来下面的事情就好办了。”
“如此说来。”周梦臣说道:“这一顿酒,我是要好好的吃了。”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