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宁轰轰烈烈的死,也不苟活一生!
直觉告诉朱棣,这事绝对不是单纯的留京读书那么简单,肯定是朱允炆忌惮他,想要把他三个儿子留在南京作为人质。
姚广孝嘴角露出淡笑道:“王爷前去南京奔丧时,和尚我就劝过王爷不要去,奈何王爷不听。”
在朱棣去南京奔丧的时候,姚广孝就告诉朱棣,此去风险很大,最好不要去,可当时的朱棣,满脑子都是奔丧的事,根本听不进去。
朱棣摇头失笑,苦闷不已道:“你就不要取笑本王了,本王现在也来不及后悔,你就告诉本王,现在该怎么办!”
姚广孝沉默片刻,方才开口道:“王爷若想让三子平安回到北平,只有消除皇上对王爷的戒备,使皇上自动释放王爷三子!”
“而要想消除皇上对王爷的戒备之心,办法说简单不简单,说难不难,那便是装疯卖傻!”
朱棣脸一黑,忍不住不悦道:“你这个老和尚,出了都是什么馊主意!”
其实朱棣也承认装疯卖傻确实可行,一旦南京的朱允炆知道他傻了疯了,就知道他已经对朝廷没有了威胁,从而释放会释放他三个儿子。
可之后呢?一直装疯卖傻下去吗?
万一有一天装不下去了,岂不是欺君之罪?
装疯卖傻是一个好主意,但绝对不是长久之策,只能说这个主意可以让朱允炆把他三个儿子放回北平。
姚广孝站起身来,面色平静的对着朱棣说道:“这个办法简单就是简单在只需要装疯卖傻,难就难在需要装一辈子,和尚问王爷,王爷愿意装一辈子吗?”
“装一辈子?装一辈子傻子疯子,岂不是跟狗一样活着,本王宁轰轰烈烈的死,也绝不屈辱的苟活一生!”朱棣假不思索的说道,语气极为坚决。
“那王爷为何不轰轰烈烈一回?”姚广孝若有所指的说道。
朱棣皱起眉头,“何意?”
姚广孝只顾自的走到佛祖金身前,指着佛祖金身和其它十八罗汉金身问道:“王爷可知,佛祖的金身为什么要比十八罗汉的金身要大?”
朱棣思索片刻,便开口回道:“自然是教徒心中,佛祖最为尊贵,因此金身修的最大。”
“可若有人将一尊罗汉金身修的比佛祖金身大,并且放在一起,会如何?”姚广孝继续问道。
“会被愤怒的佛祖教徒推倒!”朱棣下意识说道,随即缓过神来,甚是纳闷道:“老和尚,你到底想说什么!”
姚广孝嘴角微微扬起,从容不迫的轻笑道:“皇上就好比佛祖金身,皇上的亲信就好比佛祖信徒,而王爷您就是那尊比佛祖金身还要大的罗汉金身!”
朱棣瞳孔一缩,顿时明白姚广孝的话中之意。
这是在指,他的势力实在是太大,威武也太高,已经盖过了当今皇上,皇上的亲信自然不允许有比皇上威望更高的人,如果有,那就想尽办法灭了他!
“你的意思是,皇上身边的心腹,会对本王下手?”朱棣虽然已经停明白姚广孝的话,但还是忍不住多问一下,想要确定一下。
“皇上身边的黄子澄、齐泰、方孝孺都是有名儒学大师,早年和尚也与其三人座谈论道过,当时他们三人说,洪武爷最大的错误,就是不该封藩王!”
“他们还拿汉七国之乱、晋八王之乱来做例子,从此看出,这三人削藩之意极为强盛,只是洪武爷在位,他们不敢上奏废诸王!”
“可如今太孙即位,太孙又重用他们,因此他们三人定会极力推荐当今皇上削藩,而王爷作为诸王之中势力最大,威望最高的藩王,无疑是他们首要削藩目标!”
“从皇上扣留世子和两位王子就可以看出,皇上已经听信他们三人的削藩之言,王爷也的确是他们首要削藩目标!”姚广孝细说慢语的侃侃而谈道。
“不可能!”
“本王自成年起,为大明戍边至今,历经大小战役不下百场,歼敌不下十万,战功赫赫,有功无过,他凭什么废本王藩王位!”朱棣情绪有些激动,显然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这换做任何人都无法接受,毕竟他立功无数,一生从未犯错,如今却要迎来被废的下场,心理极度不平衡,感到巨大的不公平!
“唉~”
姚广孝轻轻一叹,“王爷最大的过,就是势力太大,威武太高,这在朝廷眼里,就是死罪!”
朱棣闭起双目,无言以对。
姚广孝深吸一口气,神情郑重的对着朱棣道:“王爷,现在摆在您面前的,只有两条路,第一条路,奋起反抗,第二条路,装一辈子傻子疯子,苟活一生!”
奋起反抗!
苟活一生!
如果是旁人,肯定会在这两个选择之间纠结大半天,可朱棣不会!
“如何奋起反抗!”朱棣直接问姚广孝如何反抗,没有丝毫犹豫,神情坚定果决!
“起兵反抗!”姚广孝开口道。
“如何起兵?朱允炆已经以财政不足为由,暂停本王的北伐大计,致使本王无权调动北平军,本王现在两万燕王护卫军,区区两万兵马,如何对抗朝廷!”朱棣沉声问道。
姚广孝笑了笑,“王爷与北平军将士一同征战多年,在军中威信甚高,军中将领也都钦佩王爷,有这些条件在,王爷只要愿意拉拢他们,他们都会愿意为王爷一战!”
朱棣沉咛道:“纵然加上十万北平军,可本王兵力还是只有十二万,而朝廷却有上百万,并且本王还有一部分大军需要驻守边关,抵御蒙元,因此本王能调用的军队,撑死十万!”
“十万对阵上百万,本王有何胜算?本王倒是不怕死,只是不想让手下兄弟白白送命!”
朱棣虽然已经决定起兵反抗,但还是顾虑重重,认为自己没有什么胜算,毕竟双方不仅是兵力上的差距,还有资源的差距。
朱允炆坐拥整个帝国资源,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兵有兵,可自己呢?只有北平!
以一城之力对抗一国之力,多少有点鸡蛋碰石头。
姚广孝嘴角露出淡笑道:“王爷前去南京奔丧时,和尚我就劝过王爷不要去,奈何王爷不听。”
在朱棣去南京奔丧的时候,姚广孝就告诉朱棣,此去风险很大,最好不要去,可当时的朱棣,满脑子都是奔丧的事,根本听不进去。
朱棣摇头失笑,苦闷不已道:“你就不要取笑本王了,本王现在也来不及后悔,你就告诉本王,现在该怎么办!”
姚广孝沉默片刻,方才开口道:“王爷若想让三子平安回到北平,只有消除皇上对王爷的戒备,使皇上自动释放王爷三子!”
“而要想消除皇上对王爷的戒备之心,办法说简单不简单,说难不难,那便是装疯卖傻!”
朱棣脸一黑,忍不住不悦道:“你这个老和尚,出了都是什么馊主意!”
其实朱棣也承认装疯卖傻确实可行,一旦南京的朱允炆知道他傻了疯了,就知道他已经对朝廷没有了威胁,从而释放会释放他三个儿子。
可之后呢?一直装疯卖傻下去吗?
万一有一天装不下去了,岂不是欺君之罪?
装疯卖傻是一个好主意,但绝对不是长久之策,只能说这个主意可以让朱允炆把他三个儿子放回北平。
姚广孝站起身来,面色平静的对着朱棣说道:“这个办法简单就是简单在只需要装疯卖傻,难就难在需要装一辈子,和尚问王爷,王爷愿意装一辈子吗?”
“装一辈子?装一辈子傻子疯子,岂不是跟狗一样活着,本王宁轰轰烈烈的死,也绝不屈辱的苟活一生!”朱棣假不思索的说道,语气极为坚决。
“那王爷为何不轰轰烈烈一回?”姚广孝若有所指的说道。
朱棣皱起眉头,“何意?”
姚广孝只顾自的走到佛祖金身前,指着佛祖金身和其它十八罗汉金身问道:“王爷可知,佛祖的金身为什么要比十八罗汉的金身要大?”
朱棣思索片刻,便开口回道:“自然是教徒心中,佛祖最为尊贵,因此金身修的最大。”
“可若有人将一尊罗汉金身修的比佛祖金身大,并且放在一起,会如何?”姚广孝继续问道。
“会被愤怒的佛祖教徒推倒!”朱棣下意识说道,随即缓过神来,甚是纳闷道:“老和尚,你到底想说什么!”
姚广孝嘴角微微扬起,从容不迫的轻笑道:“皇上就好比佛祖金身,皇上的亲信就好比佛祖信徒,而王爷您就是那尊比佛祖金身还要大的罗汉金身!”
朱棣瞳孔一缩,顿时明白姚广孝的话中之意。
这是在指,他的势力实在是太大,威武也太高,已经盖过了当今皇上,皇上的亲信自然不允许有比皇上威望更高的人,如果有,那就想尽办法灭了他!
“你的意思是,皇上身边的心腹,会对本王下手?”朱棣虽然已经停明白姚广孝的话,但还是忍不住多问一下,想要确定一下。
“皇上身边的黄子澄、齐泰、方孝孺都是有名儒学大师,早年和尚也与其三人座谈论道过,当时他们三人说,洪武爷最大的错误,就是不该封藩王!”
“他们还拿汉七国之乱、晋八王之乱来做例子,从此看出,这三人削藩之意极为强盛,只是洪武爷在位,他们不敢上奏废诸王!”
“可如今太孙即位,太孙又重用他们,因此他们三人定会极力推荐当今皇上削藩,而王爷作为诸王之中势力最大,威望最高的藩王,无疑是他们首要削藩目标!”
“从皇上扣留世子和两位王子就可以看出,皇上已经听信他们三人的削藩之言,王爷也的确是他们首要削藩目标!”姚广孝细说慢语的侃侃而谈道。
“不可能!”
“本王自成年起,为大明戍边至今,历经大小战役不下百场,歼敌不下十万,战功赫赫,有功无过,他凭什么废本王藩王位!”朱棣情绪有些激动,显然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这换做任何人都无法接受,毕竟他立功无数,一生从未犯错,如今却要迎来被废的下场,心理极度不平衡,感到巨大的不公平!
“唉~”
姚广孝轻轻一叹,“王爷最大的过,就是势力太大,威武太高,这在朝廷眼里,就是死罪!”
朱棣闭起双目,无言以对。
姚广孝深吸一口气,神情郑重的对着朱棣道:“王爷,现在摆在您面前的,只有两条路,第一条路,奋起反抗,第二条路,装一辈子傻子疯子,苟活一生!”
奋起反抗!
苟活一生!
如果是旁人,肯定会在这两个选择之间纠结大半天,可朱棣不会!
“如何奋起反抗!”朱棣直接问姚广孝如何反抗,没有丝毫犹豫,神情坚定果决!
“起兵反抗!”姚广孝开口道。
“如何起兵?朱允炆已经以财政不足为由,暂停本王的北伐大计,致使本王无权调动北平军,本王现在两万燕王护卫军,区区两万兵马,如何对抗朝廷!”朱棣沉声问道。
姚广孝笑了笑,“王爷与北平军将士一同征战多年,在军中威信甚高,军中将领也都钦佩王爷,有这些条件在,王爷只要愿意拉拢他们,他们都会愿意为王爷一战!”
朱棣沉咛道:“纵然加上十万北平军,可本王兵力还是只有十二万,而朝廷却有上百万,并且本王还有一部分大军需要驻守边关,抵御蒙元,因此本王能调用的军队,撑死十万!”
“十万对阵上百万,本王有何胜算?本王倒是不怕死,只是不想让手下兄弟白白送命!”
朱棣虽然已经决定起兵反抗,但还是顾虑重重,认为自己没有什么胜算,毕竟双方不仅是兵力上的差距,还有资源的差距。
朱允炆坐拥整个帝国资源,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兵有兵,可自己呢?只有北平!
以一城之力对抗一国之力,多少有点鸡蛋碰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