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后,徐章如约带着洪氏和弟弟妹妹们去了盛家。
    此时的洪氏,全无在徐章等几个儿女面前的威严气势,温顺乖巧,说话细声软语,除却温柔之外,竟还有几分坐立不安的拘谨。
    看的就在洪氏身边的明月心底暗自发笑,却又不敢表现出来,还得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模样,实在是考验演技。
    洪氏给盛老太太见礼,唤了声姑母,说了几句吉祥话之后。
    便给老太太介绍起来:“这是小七月姐儿,今年十三了,这是小九台哥儿,才五岁,侄媳妇怀里这个是小十楼哥儿!才五个多月!”
    徐章便领着明月和小台哥儿排成一排,跪在老太太跟前给老太太磕头。
    从大到小,从高到低,三人齐声高呼:“孙儿拜见姑祖母,祝姑祖母万福金安,身体康健,长命百岁。”
    徐章站在左边,然后是明月,最后才是豆丁大的台哥儿。
    盛老太太是他们祖父的堂姐,便是他们的姑祖母,身体里头留着同样的血脉,而且这些年来盛老太太对徐家多有关照,给老太太磕头,徐章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好好好!”看着三人,盛老太太很是高兴,脸上的灿烂笑容就没有断过。
    “快起来!快起来!”
    “都是好孩子!你们都是好孩子”
    “房嬷嬷!”
    盛老太太冲着边上招了招手,旁边的房嬷嬷便带着个端着托盘的婆子走到三人近前,房嬷嬷拿起一方小巧的玉印,递给俆章。
    玉印小巧,不过巴掌大小,上面雕刻着一尾栩栩如生的鲜活锦鲤,浑身鳞甲分明,若是在阳光下斜斜望去,竟还有起伏的层次感。
    房嬷嬷拿给明月的,是一串珠钗,珠钗通体由金银掺假交错而成,乍一眼望去,好似两只躯体绕着玉柱不断缠绕的小手,顶端镶嵌着一颗猫眼大小的红宝石,甚是夺目。
    至于给小台哥儿和尚在襁褓之中的楼哥儿的,则是一对长命锁,纯度极高的黄金打造,用红绳系着,挂在了两个孩子的脖子上。
    洪氏被盛老太太的大手笔给震惊到了,然后就是连连拒绝,说这么贵重的礼物,怎能给几个孩子。
    盛老太太却轻轻一笑,说东西放在仓库里头也只能吃灰,还不如送给几个孩子。
    洪氏本就不怎么长于口齿,三两句便被老太太给说服了,连连道谢,看向老太太的目光之中满是感激。
    没一会儿,王大娘子也带着榕哥儿笑脸盈盈的来了寿安堂。
    长柏和明兰如兰还在学塾里头跟着庄学究读书,倒是还没得空闲。
    几个小的刚一见面,起初还有些拘谨,放不开手脚,可说了几句话之后,就慢慢熟悉起来。
    台哥儿和榕哥儿的年岁相当,没一会儿就玩到了一块儿,邀着一道去院里玩,求到盛老太太跟前。
    老太太笑着应了。
    不过光两个小的出去老太太不放心,便叫徐章和明月一道跟出去照看他们,留着王氏和洪氏在屋里说话。
    ······
    徐章的乔迁之宴还没办,帖子都还没送出去,得知徐章搬进了新宅子的消息,就陆陆续续有人开始往徐家送礼了。
    洪氏虽然性子略有几分莽撞,办起事情来风风火火的,却也知道人情往来,不是那么简单的,便没有自作主张,但凡是送礼来的,都要送到徐章跟前,给徐章过目。
    看着琳琅满目的礼物,瞧着那一张张写的满满当当的礼单,徐章不由得一阵唏嘘。
    正应了那句老话,纵是热灶,在盛夏六月,酷暑当头,也会有人争相来烧。
    可若是冷灶,便是寒冬腊月,数九寒天,冰冷彻骨之时,也不会有人往里丢半根柴火。
    送礼的太多,好些人徐章连名字都没听过,还有些是听过名字,有些耳熟,却不认识,也有徐章认识且打过交道的。
    徐章索性便把这里礼物一股脑都给收了,就连兖王和邕王送来的礼物也没有退回去。
    次日一早,俆章便匆匆入了宫,求见圣驾,诉苦似的把这事儿告诉了嘉佑帝,嘉佑帝听罢之后哈哈大笑了一阵。
    然后便道:“他们既然肯送,爱卿便放心收着,莫要多想。”
    有了嘉佑帝背书,徐章哪里还有顾虑,真真就是来者不拒,不论谁来送礼,都一股脑收了,堆在库房里头,把礼单抄录一份,送去了御前,交给嘉佑帝过目。
    不想这一个小小的举动,反而叫嘉佑帝愈发高兴,大手一挥,又赏了徐章不少器物,对外自然说是祝贺徐章乔迁之喜的赏赐。
    八月十二日,徐章在新居办起了乔迁之宴,只邀请了一些亲眷,三五好友并几个要好的同年同僚,在家里简单的摆了几桌。
    除了一早就赶过来帮忙的盛紘一家之外,最先赶到的是许贞。
    如今许贞还在翰林院里头苦哈哈的做编修。
    同在汴京,对于徐章的消息许贞自然知之甚详,徐章刚刚升官那几日,就被这厮拉去樊楼狠狠宰了一顿。
    原本是打算把徐章给灌醉的,可谁知道自己酒量不行,徐章这边才喝的微醺,他自己就先醉倒了。
    不过这厮的酒品还算不错,醉酒之后并没有什么出格的举动,闹出什么笑话来。
    不过行事倒是愈发放荡不羁,借着酒意,乘兴作了几篇不错的酸诗。
    许贞是和言瞻还有王安一起过来的,都提着礼物。
    徐章不禁有些怀疑,这家伙是不是上次在樊楼没有得逞,这次特意带了帮手过来,想找回场子,准备把自己给放倒。
    对于言瞻和王安这两位同年的状元和榜眼,徐章自然不会陌生,毕竟是同年,又有许贞从中牵线搭桥,去年徐章做起居郎的时候,四人之间就多有来往。
    时常一有闲暇四人便聚在一块儿吃酒小叙,或是谈论诗词歌赋,文章乐理,或是谈论朝政局势,抒发各自的见解,交流心得,日积月累下来,也有了不小的交情。
    当初徐章被官家钦点去淮南赈灾,许贞和言瞻王安还替他担心。
    不想徐章到了淮南之后,捷报连连,回到了东京之后又立马得了封赏,连升三级,已经走在他们四人的最前边。
    便是新科状元王安王奉之,如今也不过只是个翰林院修撰,从六品衔而已。
    从六品之上还有正六品,从五品,然后才是俆章现在的正五品。
    如今再见,三人心中不约而同生出颇多感触。
    徐章将三人迎进府里,长柏帮着领人入内暂坐,盛紘在厅内帮忙接待。
    没一会儿,杨侍郎和孙侍郎也都带着家眷来了,徐章亲自相迎,将人送入正堂。
    客人虽然不算多,但还是男女分席而坐,担心洪氏应付不来这种场面,盛紘便把王大娘子拉了过来帮徐章撑场面。
    看到杨启平和孙原两位正三品的朝廷大员,便是盛紘也有些紧张,虽然二人都没什么架子,但有他们在,许贞的如意算盘便落了空。
    一众宾客先是在徐章的新宅里头各处参观了一阵,然后各自寻了地方,或是几年轻人聚在一块填诗作词,
    或是几个妇人端坐在一块吃些冷酒热茶,信口闲谈,说些家长里短,儿女琐事。
    至于杨启平和孙原,则由盛紘出面亲自陪着,吃茶说话,不论是诗词歌赋,还是朝堂局势,亦或者是治理地方,盛紘都能应对的从善如流,叫两个当朝侍郎挑不出半点错处。
    连带着对盛紘也改观了不少,话语间多了几分亲近。
    盛紘虽然为人圆滑,善于交际,但在地方施政多年,辗转各地,能一路升迁至今,除了打点得当,左右逢源之外,也是个真正有能力的。
    杨启平性子和孙原相仿,因此在一番交谈之下,自然便对盛紘有所改观。
    盛紘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但他为人圆滑,深谙为官之道,言语间了无痕迹,丝毫不显刻意。
    待到午时,宴席正式开始。
    来的人并不多,男宾只坐了一桌,女宾那边也只得一桌。
    男宾这边,因着孙杨两位老大人在,许贞、言瞻和王安三人都觉得极为遗憾,没能如起初说好的那般,狠狠的把徐章灌上一顿。
    ······
    乔迁之宴后,徐章便立即走马上任,先是去了兵部报道。
    然后去礼部领了新的公服、朝服之后,最后才去了殿前司。
    兵部员外郎其实并没有什么差事。
    如今四海升平,北方安定,契丹和西夏也未掀起战事,只在各地偶尔有些江湖人士,行事不讲规矩,只凭心意,触犯律法之后,便只能遁入山林,聚拢人马,竖起大旗,干起了劫道剪径,杀人越货的勾当。
    还美其名曰劫富济贫,替天行道。
    不过各地皆有指挥营坐镇,负责的主要就是协助州县衙门剿灭境内贼匪。
    各地指挥营虽多,但真正热衷于剿灭贼寇盗匪的却极少。
    一则是贼人占据山林,不好寻觅,二则是一旦出兵,花费颇大,而且那些绿林也不全都是酒囊饭袋,若是出兵剿灭,难免会损兵折将。
    若是胜了还则罢了,可若是败了,说不定连身上的官都给丢了。
    兵部就是两个衙门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章节目录

从农家子开始的古代生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混乱不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混乱不堪并收藏从农家子开始的古代生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