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见状,摇了摇头,这苏林是想要通过剩下的兵力托住秦军,从而拖到更多的援军前来啊。
将第三张帛书打开,放到卢城之外,上面写着:分五万,抑制han国守军,令其动弹不得。
这就是让韩军无法有效地与魏军汇合了,从而对秦军进行合力打击,同时也让韩军与魏军失去联系。
众人看得连连摇头,这显然是拖不下去了,哪怕是有韩军五万固守,也不行。
苏林第四计本想让韩军与六万魏军夹击秦军,如今此计已经没有用了,魏军自身难保,更何况进行协调作战了。
诸葛亮第四计此刻也出来了,众人见到过后,无不深吸口气,眼睛发直,秦军主力六万人,将放弃攻打卢城,转而向退到仓邑外十里的三万魏军而去!
先让三万骑兵袭击,然后主力六万人全部压上,此时魏国的骑兵都在闳邑,此战胜负自然不言而喻了。
“若真是如此,我军主力便全军覆没了。”庞鳞沉默,看着與图上的帛书,开口道。
一旦魏国援军失去主力,就只剩下那闳邑的一万骑兵了,与卢城一般,随时可能成为孤城一座。
苏林有些无奈,他的第五计其实与第四计一般,没有任何用处了,都因为第二计的失败而失败。
而诸葛亮的第五计,便是在解决魏军主力过后,从后围攻闳邑,夺下闳邑,且全歼魏军,自此,魏国援军便再无一兵一卒在han国境内,七万大军,不复存在。
众人看得心惊胆战,纷纷倒吸一口凉气,若真是如此,不但魏军不保,han国也会因此而被士气如虹的秦军势如破竹般攻城拔寨。
因为,一旦没了魏国援军,那么秦军就可以安心攻打卢郡,从而攻下,最后将整个han国逐渐击溃,成为秦国领土。
到了那个时候,为时晚矣!
而现在,就算是想要跟楚国求援,已经没有任何用处了。
众人看向诸葛亮的目光都是敬佩之色,而非之前看待小孩一般不屑,要知道,苏林在庞鳞与楚国和齐国的战争中,出了不少力。
而双方如今都是提前将计谋写好,然后逐渐亮出来,苏林在第二计便注定了败局,可见诸葛亮的智谋有多厉害!
如此年纪便已经这般,长大了那还得了?到现在,众人都不再怀疑刘睿那句“有如管仲、乐毅之流”的话了,莫说是有如,恐怕诸葛亮长大后,还会赛过这二人!
最为关键的是,诸葛亮在这过程中,还给了苏林一次更改的机会,否则,那刚刚遭受埋伏的六万大军,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后果!
在其前期,就仅仅三万骑兵,在仓邑道一处,便让魏军完全向败局走去,而最后不仅魏军失败,han国也会因此而败亡!
要说魏军失败那倒没什么,可han国一败亡,那就是七雄变成六雄!这等灭国之战,不是相比那种灭小国能够比拟的,恐怕在当时的影响力以及震撼力还在长平之战之上!
要知道,战国七雄,任何一雄被另外一雄吞没,那便代表,这个国家要开始吞没天下所有雄国,最后统一天下!
一旦han国被灭,秦国便正式拥有天下二分之一的土地,哪怕是剩余五国之力,也无法与之对抗!
这就是所谓的七雄之中,chun亡齿寒!曾经有人说过,七雄之中,但凡有一个被其中一个灭掉,那么,这天下都将会是那个国家的。
所以七个国家一直以来都很默契,哪怕灭了国,也不会真正将其国都占领,要知道,齐国在灭鲁国时,都需要得到其他六国的支持!
这也是han国为什么会一直存在的原因,也是齐国在被灭了一次过后没有被灭第二次的原因!
刘睿深吸口气,他其实也被诸葛亮今天所展示的谋略震撼到了,尤其是第二计,连他都以为那三万伏兵是志在一万先锋军。
没想到,是其后的六万主力!
这是什么样的脑回路才能想到的?
庞鳞惊叹道:“没想到小兄弟竟是如此惊世之才!”
诸葛亮倒也不矫情,笑道:“谢过大将军夸赞,不过,这些伎俩倒真不足挂齿!”
如今在一旁,也是彻底佩服了,他方才是绞尽脑汁,用尽了全力了,没想到,现在看诸葛亮这幅样子,似乎还游刃有余,显然没有出全力!
“小兄弟之才,远在苏某之上,某甘拜下风。”苏林轻叹口气,被小屁孩打败的滋味儿让他心里五味杂陈,但也学到了一点。
于是道:“今日斗计,苏林受益良多,那便是多站在敌人的角度去考虑事情,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我竟是将之忘的一干二净……惭愧惭愧……”
很多人有时候,喜欢活在自己扮演的角色里,知己知彼这句话谁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也听到过无数次,但到了自己这里,就偏偏不是那么回事了。
就说魏国鼎盛时期的庞涓,因为魏国的无敌,和自身的能力在当世可谓难逢敌手,所以每每打仗就喜欢让敌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走,却没想过敌人会不会不按这个套路走。
于是,就有了围魏救赵,更有了回援时的惨败。
那一战,也是魏国大伤元气的一战,于是百战百胜的魏武卒也不再让人畏惧了,魏国的霸主地位受到了挑衅,后来秦国崛起,收复河西,在魏惠王主政的后期,秦国君上相王,魏国霸权彻底没落。
这也宣告魏国成了燕国这样的二流强国(可以参考十七世纪以后得西班牙)……
这时候的二流强国,已经欺负不了几个其他国家了,正巧碰上合纵连横,于是就有了不断损耗国力去瞎掺和的事情发生……
诸葛亮便喜欢揣度他人的心思,也喜欢揣度主公的心思,而去讨好主公,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后来被神化的原因。
庞鳞此时觉得此战的关键就在于刘睿和诸葛亮二人了,于是问道:“不知孔明有何计策,将秦军击退?”
“是啊,正巧,也可以让苏林学习一番。”苏林已经彻底佩服了诸葛亮,连忙请教道。 。,,。
将第三张帛书打开,放到卢城之外,上面写着:分五万,抑制han国守军,令其动弹不得。
这就是让韩军无法有效地与魏军汇合了,从而对秦军进行合力打击,同时也让韩军与魏军失去联系。
众人看得连连摇头,这显然是拖不下去了,哪怕是有韩军五万固守,也不行。
苏林第四计本想让韩军与六万魏军夹击秦军,如今此计已经没有用了,魏军自身难保,更何况进行协调作战了。
诸葛亮第四计此刻也出来了,众人见到过后,无不深吸口气,眼睛发直,秦军主力六万人,将放弃攻打卢城,转而向退到仓邑外十里的三万魏军而去!
先让三万骑兵袭击,然后主力六万人全部压上,此时魏国的骑兵都在闳邑,此战胜负自然不言而喻了。
“若真是如此,我军主力便全军覆没了。”庞鳞沉默,看着與图上的帛书,开口道。
一旦魏国援军失去主力,就只剩下那闳邑的一万骑兵了,与卢城一般,随时可能成为孤城一座。
苏林有些无奈,他的第五计其实与第四计一般,没有任何用处了,都因为第二计的失败而失败。
而诸葛亮的第五计,便是在解决魏军主力过后,从后围攻闳邑,夺下闳邑,且全歼魏军,自此,魏国援军便再无一兵一卒在han国境内,七万大军,不复存在。
众人看得心惊胆战,纷纷倒吸一口凉气,若真是如此,不但魏军不保,han国也会因此而被士气如虹的秦军势如破竹般攻城拔寨。
因为,一旦没了魏国援军,那么秦军就可以安心攻打卢郡,从而攻下,最后将整个han国逐渐击溃,成为秦国领土。
到了那个时候,为时晚矣!
而现在,就算是想要跟楚国求援,已经没有任何用处了。
众人看向诸葛亮的目光都是敬佩之色,而非之前看待小孩一般不屑,要知道,苏林在庞鳞与楚国和齐国的战争中,出了不少力。
而双方如今都是提前将计谋写好,然后逐渐亮出来,苏林在第二计便注定了败局,可见诸葛亮的智谋有多厉害!
如此年纪便已经这般,长大了那还得了?到现在,众人都不再怀疑刘睿那句“有如管仲、乐毅之流”的话了,莫说是有如,恐怕诸葛亮长大后,还会赛过这二人!
最为关键的是,诸葛亮在这过程中,还给了苏林一次更改的机会,否则,那刚刚遭受埋伏的六万大军,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后果!
在其前期,就仅仅三万骑兵,在仓邑道一处,便让魏军完全向败局走去,而最后不仅魏军失败,han国也会因此而败亡!
要说魏军失败那倒没什么,可han国一败亡,那就是七雄变成六雄!这等灭国之战,不是相比那种灭小国能够比拟的,恐怕在当时的影响力以及震撼力还在长平之战之上!
要知道,战国七雄,任何一雄被另外一雄吞没,那便代表,这个国家要开始吞没天下所有雄国,最后统一天下!
一旦han国被灭,秦国便正式拥有天下二分之一的土地,哪怕是剩余五国之力,也无法与之对抗!
这就是所谓的七雄之中,chun亡齿寒!曾经有人说过,七雄之中,但凡有一个被其中一个灭掉,那么,这天下都将会是那个国家的。
所以七个国家一直以来都很默契,哪怕灭了国,也不会真正将其国都占领,要知道,齐国在灭鲁国时,都需要得到其他六国的支持!
这也是han国为什么会一直存在的原因,也是齐国在被灭了一次过后没有被灭第二次的原因!
刘睿深吸口气,他其实也被诸葛亮今天所展示的谋略震撼到了,尤其是第二计,连他都以为那三万伏兵是志在一万先锋军。
没想到,是其后的六万主力!
这是什么样的脑回路才能想到的?
庞鳞惊叹道:“没想到小兄弟竟是如此惊世之才!”
诸葛亮倒也不矫情,笑道:“谢过大将军夸赞,不过,这些伎俩倒真不足挂齿!”
如今在一旁,也是彻底佩服了,他方才是绞尽脑汁,用尽了全力了,没想到,现在看诸葛亮这幅样子,似乎还游刃有余,显然没有出全力!
“小兄弟之才,远在苏某之上,某甘拜下风。”苏林轻叹口气,被小屁孩打败的滋味儿让他心里五味杂陈,但也学到了一点。
于是道:“今日斗计,苏林受益良多,那便是多站在敌人的角度去考虑事情,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我竟是将之忘的一干二净……惭愧惭愧……”
很多人有时候,喜欢活在自己扮演的角色里,知己知彼这句话谁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也听到过无数次,但到了自己这里,就偏偏不是那么回事了。
就说魏国鼎盛时期的庞涓,因为魏国的无敌,和自身的能力在当世可谓难逢敌手,所以每每打仗就喜欢让敌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走,却没想过敌人会不会不按这个套路走。
于是,就有了围魏救赵,更有了回援时的惨败。
那一战,也是魏国大伤元气的一战,于是百战百胜的魏武卒也不再让人畏惧了,魏国的霸主地位受到了挑衅,后来秦国崛起,收复河西,在魏惠王主政的后期,秦国君上相王,魏国霸权彻底没落。
这也宣告魏国成了燕国这样的二流强国(可以参考十七世纪以后得西班牙)……
这时候的二流强国,已经欺负不了几个其他国家了,正巧碰上合纵连横,于是就有了不断损耗国力去瞎掺和的事情发生……
诸葛亮便喜欢揣度他人的心思,也喜欢揣度主公的心思,而去讨好主公,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后来被神化的原因。
庞鳞此时觉得此战的关键就在于刘睿和诸葛亮二人了,于是问道:“不知孔明有何计策,将秦军击退?”
“是啊,正巧,也可以让苏林学习一番。”苏林已经彻底佩服了诸葛亮,连忙请教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