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二百八十四章不爽
第285章 二百八十四章不爽
李世民也喜欢李靖的战法。
不过无论上层人再怎么喜欢,打仗的终究是将军们。
对于将军们来说,有一句话叫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只要我为国家献上胜利,那么至于我是怎么打赢的,又有什么关系。
……
平行时空,大明王朝,太皇太后张氏时期。
张氏接见了三杨和张辅。
“四位,于谦的事情,你们想必也清楚了吧。”
“说说自己的想法。”
张辅底下头颅,深深的底下,完犊子,他和他带领的武将们丢人现眼了。
于谦一个文臣表现的那么能打,带领一堆后勤部队一战平了中亚,打退了欧洲联军,他们之前可是一直没整平中亚。
而且要不是他们的战略失误了,于谦也没机会亲自上战场。
综合来说,于谦就是给他们弥补了一个失误。
“老臣有罪。”
张辅底下头,小声的道。
张氏狠狠的瞪了他一眼。
“你当然有罪,我之前就让你努力提高那群勋贵的水平,你为什么视而不见?”
“还有之前海边走私的事件。”
“这些哪个没有你们军方插手?”
“你忘记你爹是怎么战死的了吗?”
“你忘记你们家的爵位是怎么来的了吗?”
“当初大家一起打下的这个江山,这才两代人,你们就堕落了吗?”
“张辅,来,给我句准话?”
“是不是堕落了?”
张氏恶狠狠的瞪着张辅,一声声的质问。
张辅浑身颤栗,不敢说话。
旁边的杨士奇看不下去,起身。
“太皇太后,这事也不怪英国公,勋贵子弟不好教导,一个个祖上都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战斗在最前线,实在难以教育。”
杨士奇无奈的道。
大明最难搞的一群人就是勋贵子弟。
当年朱元璋对自己的兄弟们都手下留情了一次,很多人都没有下杀手。
再加上大明爵位不掉级,永流传的破事,这些勋贵子弟根本不用担心自己的出身。
他们唯一需要谋划的就是领兵打仗的位子而已。
爵位给了他们最低保障,以至于他们完全不用担心出身问题和生活问题,故而非常不好教育。
张氏也知道这些,但是没有办法。
张辅叹口气,这也是他为难的地方。
张氏面无表情的坐回去。
根本问题不好解决啊。
“推恩令,用这招吧。”
“直接告诉那些勋贵子弟,取消爵位永传,告诉他们,一代削一级,上一代不好好干活,下一代别想接受国家给勋贵后人的官位。”
张氏恶狠狠的道。
张辅想要反对,结果被一眼瞪了回去。
杨士奇三人对视一眼,都看到对方眼中的喜悦。
这事他们早就想做了。
“还有,建立军校,允许勋贵子弟优先进学。”
“张辅,这已经是我能做到的极限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道理想必你也明白。”
张辅叹口气,无奈应下。
他已经尽力了,张氏这是再给他们机会。
杨士奇三人并没有反对。
他们对于这事持赞赏态度,勋贵子弟嘛,该给的福利还是要给的。
如果一点福利不给,人家又怎么会愿意为国家征战呢。
而且勋贵子弟高人一等,没有福利怎么显示出来。
张氏看三杨没有反对,微微一笑,可以,这三人智商还在线。
“太皇太后,臣建议在建立一座文校,这样两校并立,文武分家,对大家都有好处。”
杨荣起身建议。
张氏早有预料,点头应允。
“军校的教材已经有人提供了,文校的教材就交给你们了。”
张氏知道轻重缓急,并没有过分的难为人。
三杨松口气,他们也算是有了一个交代。
于谦,真坑啊。
三杨和张辅无奈的想道。
要不是于谦捣乱,他们何至于此。
建立军校,给勋贵子弟优先录取的资格,那你就得给文臣一个交代。
文校也就应运而生。
文臣子弟也得拥有优先录取的资格。
“太皇太后,于谦英勇,可坐镇中央,如此可以节约出一部分武将,臣恳请调度,让于谦回都城来镇守。”
杨士奇想了一下,于谦那种愣头青,还是放在自己身边的好,安全。
张氏点点头,允许。
三杨也是讲究平衡的人,三个老头并不喜欢一方势力过于强大的情况,纵使是他们的文官体系。
反正明朝讲究的是乡党师徒关系,和世家玩的家传不一样。
他们三杨倒台之后,自己的后人真不见得成为自己所在派系的领导人。
明朝唯一想要要父死子继派系的就是姓严的,最后倒了血霉。虽然不是这个原因吧。
三杨看的很清楚,故而他们想维持一种平衡,于谦那个愣头青,简直就是一锅粥里混入了老鼠屎,恶心人。
如果不是于谦能力破表,又简在帝心,他们早就让于谦滚边疆吃沙子去了。
当然,他们看张氏这么费劲吧啦的给于谦收拾烂摊子,一句话不提处置于谦,就知道让于谦吃沙子不现实。
“对了,让在中亚的军队和后勤,给于谦先补充一下物资装备。”
“虽然可恨,还是让他活的舒服点,千万别出事。”
张氏头疼的道。
三杨和张辅对视一眼。
可怕,这种有能力又简在帝心的人,最是不好对付。
最重要的是,于谦这个人又足够忠心。
“臣,告退。”
三杨和张辅退下去。
……
出了宫门,张辅擦擦额头的汗水。
“我都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该失望了,有一个明白事理的领导人确实不错。”
“但是有太考验实力。”
张辅忍不住吐槽道。
他们算上张氏和朱祁镇,伺候的是第五届领导人了。
他爹跟过太祖,然后跟朱棣,之后朱高炽和朱瞻基,现在又是张氏,整整五届。
这五届领导人,全都不错,虽然性格各异,特点分明,但他们都是优秀的领导人。
正是因为他们优秀,所以才考验底下人的能力。
他们是真正的那种能者上,庸者下。
胡惟庸和李善长,两人那么作死,可朱元璋一开始也没有弄死两人。
不就是能力强吗?
………
第三章
(本章完)
李世民也喜欢李靖的战法。
不过无论上层人再怎么喜欢,打仗的终究是将军们。
对于将军们来说,有一句话叫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只要我为国家献上胜利,那么至于我是怎么打赢的,又有什么关系。
……
平行时空,大明王朝,太皇太后张氏时期。
张氏接见了三杨和张辅。
“四位,于谦的事情,你们想必也清楚了吧。”
“说说自己的想法。”
张辅底下头颅,深深的底下,完犊子,他和他带领的武将们丢人现眼了。
于谦一个文臣表现的那么能打,带领一堆后勤部队一战平了中亚,打退了欧洲联军,他们之前可是一直没整平中亚。
而且要不是他们的战略失误了,于谦也没机会亲自上战场。
综合来说,于谦就是给他们弥补了一个失误。
“老臣有罪。”
张辅底下头,小声的道。
张氏狠狠的瞪了他一眼。
“你当然有罪,我之前就让你努力提高那群勋贵的水平,你为什么视而不见?”
“还有之前海边走私的事件。”
“这些哪个没有你们军方插手?”
“你忘记你爹是怎么战死的了吗?”
“你忘记你们家的爵位是怎么来的了吗?”
“当初大家一起打下的这个江山,这才两代人,你们就堕落了吗?”
“张辅,来,给我句准话?”
“是不是堕落了?”
张氏恶狠狠的瞪着张辅,一声声的质问。
张辅浑身颤栗,不敢说话。
旁边的杨士奇看不下去,起身。
“太皇太后,这事也不怪英国公,勋贵子弟不好教导,一个个祖上都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战斗在最前线,实在难以教育。”
杨士奇无奈的道。
大明最难搞的一群人就是勋贵子弟。
当年朱元璋对自己的兄弟们都手下留情了一次,很多人都没有下杀手。
再加上大明爵位不掉级,永流传的破事,这些勋贵子弟根本不用担心自己的出身。
他们唯一需要谋划的就是领兵打仗的位子而已。
爵位给了他们最低保障,以至于他们完全不用担心出身问题和生活问题,故而非常不好教育。
张氏也知道这些,但是没有办法。
张辅叹口气,这也是他为难的地方。
张氏面无表情的坐回去。
根本问题不好解决啊。
“推恩令,用这招吧。”
“直接告诉那些勋贵子弟,取消爵位永传,告诉他们,一代削一级,上一代不好好干活,下一代别想接受国家给勋贵后人的官位。”
张氏恶狠狠的道。
张辅想要反对,结果被一眼瞪了回去。
杨士奇三人对视一眼,都看到对方眼中的喜悦。
这事他们早就想做了。
“还有,建立军校,允许勋贵子弟优先进学。”
“张辅,这已经是我能做到的极限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道理想必你也明白。”
张辅叹口气,无奈应下。
他已经尽力了,张氏这是再给他们机会。
杨士奇三人并没有反对。
他们对于这事持赞赏态度,勋贵子弟嘛,该给的福利还是要给的。
如果一点福利不给,人家又怎么会愿意为国家征战呢。
而且勋贵子弟高人一等,没有福利怎么显示出来。
张氏看三杨没有反对,微微一笑,可以,这三人智商还在线。
“太皇太后,臣建议在建立一座文校,这样两校并立,文武分家,对大家都有好处。”
杨荣起身建议。
张氏早有预料,点头应允。
“军校的教材已经有人提供了,文校的教材就交给你们了。”
张氏知道轻重缓急,并没有过分的难为人。
三杨松口气,他们也算是有了一个交代。
于谦,真坑啊。
三杨和张辅无奈的想道。
要不是于谦捣乱,他们何至于此。
建立军校,给勋贵子弟优先录取的资格,那你就得给文臣一个交代。
文校也就应运而生。
文臣子弟也得拥有优先录取的资格。
“太皇太后,于谦英勇,可坐镇中央,如此可以节约出一部分武将,臣恳请调度,让于谦回都城来镇守。”
杨士奇想了一下,于谦那种愣头青,还是放在自己身边的好,安全。
张氏点点头,允许。
三杨也是讲究平衡的人,三个老头并不喜欢一方势力过于强大的情况,纵使是他们的文官体系。
反正明朝讲究的是乡党师徒关系,和世家玩的家传不一样。
他们三杨倒台之后,自己的后人真不见得成为自己所在派系的领导人。
明朝唯一想要要父死子继派系的就是姓严的,最后倒了血霉。虽然不是这个原因吧。
三杨看的很清楚,故而他们想维持一种平衡,于谦那个愣头青,简直就是一锅粥里混入了老鼠屎,恶心人。
如果不是于谦能力破表,又简在帝心,他们早就让于谦滚边疆吃沙子去了。
当然,他们看张氏这么费劲吧啦的给于谦收拾烂摊子,一句话不提处置于谦,就知道让于谦吃沙子不现实。
“对了,让在中亚的军队和后勤,给于谦先补充一下物资装备。”
“虽然可恨,还是让他活的舒服点,千万别出事。”
张氏头疼的道。
三杨和张辅对视一眼。
可怕,这种有能力又简在帝心的人,最是不好对付。
最重要的是,于谦这个人又足够忠心。
“臣,告退。”
三杨和张辅退下去。
……
出了宫门,张辅擦擦额头的汗水。
“我都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该失望了,有一个明白事理的领导人确实不错。”
“但是有太考验实力。”
张辅忍不住吐槽道。
他们算上张氏和朱祁镇,伺候的是第五届领导人了。
他爹跟过太祖,然后跟朱棣,之后朱高炽和朱瞻基,现在又是张氏,整整五届。
这五届领导人,全都不错,虽然性格各异,特点分明,但他们都是优秀的领导人。
正是因为他们优秀,所以才考验底下人的能力。
他们是真正的那种能者上,庸者下。
胡惟庸和李善长,两人那么作死,可朱元璋一开始也没有弄死两人。
不就是能力强吗?
………
第三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