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5章跑路的两人
春秋时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年)晋国置瓜衍县(今市区北5千米虢城村)。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属兹氏县域。
西汉属兹氏县。
三国魏中阳县治徙今市区西13千米巩村,属西河郡。
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并入隰县。
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于今市区东3千米置永安县,属西河郡。
孝昌年间吐京郡自今石楼县境寄治今市区西10千米吐京村,永安二年(529年)于今市区西10千米六壁头村侨置显州及建平郡,于今虢城村置定戎郡,所置郡俱属显州。北齐废显州及所属郡。
唐武德三年(620年)于今市区西南33千米王庄堡村别置高唐县,属北温州。
贞观元年(627年)废高唐县,因永安县名与涪州的永安县(今重庆市奉节县)重名,遂产生更名之议。
因郑兴以“孝行闻于朝”,于是唐太宗李世民勒赐改永安县为孝义县,属汾州,改郑兴所居的故里为“孝义里”。
另据《读史方舆纪要》载,县名以县境有孝水和义水得名。
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为避太宗赵光义名讳,改中阳县。
次年太宗改名,县复称孝义。
熙宁五年(1072年)废入介休县。
元祐元年(1086年)复置孝义县,属汾州。
明、清属汾州府。民国初年属冀宁道,道废后直属省。
1949年属汾阳专区,1951年属榆次专区,1958年废入介休县,1961年复置,属晋中专区,1967年属晋中地区,1971年划归新成立的吕梁地区。
1992年2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孝义撤县设市,为县级市,同年5月1日,孝义市正式挂牌成立。
2003年10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吕梁地区,设立地级吕梁市,县级孝义市改由山西省直辖、地级吕梁市代管。
......
身为村县级的永安,自然是没有具体的城防,所谓的土墙,黄忠一推便倒,这不由吓了他一跳。
黄忠当即分兵500,将永安县民众迁至平阳,他们于5月6日出发,5月8日抵达平阳。
而黄忠呢,则带着1000人去杨县帮张济了,却没想张济早跑了。
张济在5月5日抵达杨县后,也和黄忠一样,被杨县的城防吓了一大跳。
杨县,《左传》称,僚安为杨氏大夫。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置杨县,西汉属河东郡。
王莽改名有年亭,东汉仍为杨县。
三国魏封徐晃为侯国。
正始八年(公元274年)置平阳郡,杨县属之。
十六国时,后秦、前秦、后赵均属平阳郡。
北魏初为平阳郡治。东魏另立洪洞戍屯兵守之。
隋初属晋州,大业三年(607属临汾郡,义宁元年(617)杨县改名洪洞县,因县治邻洪崖、古洞,故名。
自此历代县名均不改。唐属晋州,宋属平阳府,元属晋宁路,明、清属平阳府。
民国属河东道。1946年8月16日解放。
1954年7月1日洪洞与赵城二县合并为洪赵县,1958年仍名洪洞县。今属山西临汾市。
西汉改杨氏县置,属河东郡。
治所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十五里范村东古城址。三国魏改为杨国,属平阳郡。
西晋复为杨县。
北周属永安郡。隋属临汾郡,隋末改为洪洞县。
古县名。
本春秋晋杨氏县,西汉改为杨县,治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范村。
两汉属河东郡。《后汉书·五行志》:“河东杨地陷,东西百四十步,南北百二十步,深三丈五尺。”
《三国志·魏志·徐晃传》:“河东杨人也。”皆即此。
三国魏置侯国,西晋复为县,属平阳郡。后省。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复置县,属永安郡。
东魏、北周因之。
隋开皇时属晋州,大业时属临汾郡。
义宁元年(617年)改为洪洞县。
被杨县的城防吓了一大跳的张济,在5月6日就溜了,可他又不敢撤回平阳,怕战后被罚,便于5月7日登上了城防还较好的襄陵县。
为什么说这里城防还较好呢,因为这里城防依在,且还是山上,即攻难易守。
襄陵县,西汉初年(前206年)建县,以晋襄公陵墓命名,故名襄陵。属河东郡。
新朝王莽(9年)改名干昌。
东汉(25年)复名襄陵,仍属河东郡。
三国时(220年),县入曹魏,属平阳郡。
西晋(266年),仍属平阳郡。
十六国时(304年—385年),前赵刘渊于西晋永嘉二年(308年)建都平阳(今尧都区金殿镇),县属之,并将浮山地划入襄陵县。之后,相继入冉魏、前燕、前秦、西燕、后燕,北魏登国元年(386年)入北魏,均属平阳郡。
北魏道武帝天赐元年(404年)将今浮山地另置葛城县。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将襄陵并入擒昌县。
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擒昌县治移于襄陵古城,将郭城县(葛城县)划入。
隋大业二年(606年)改擒昌县为襄陵县,属临汾郡。
唐武德二年(619年),将郭城县又从襄陵分出,置浮山县。
县入后粱,属建宁军;入后唐,属建雄军;入后晋先属绛州,后属河中府。
县属建雄军,后复属晋州。
乡宁县北部来属。(乡宁县南部划归太平县)。
县属平阳府,乡宁县北部,从襄陵县分出。
先属平阳路,后属晋宁路。
属平阳府。
初属平阳府,继属绛州,后又属平阳府。
1949年,属襄陵县第一区。
1954年,分属襄汾县襄陵、东柴2乡。
1956年,属襄陵乡。
1972年,襄陵公社更名红卫公社。
1982年,红卫公社更名襄陵公社。
1984年,襄陵公社改襄陵镇。
2001年3月,浪泉乡并入襄陵镇。
......
黄忠领着1000人从永安抵达至杨县,此时己到5月9号,然而张济5月7号就走了,自然是扑了个空,脑袋正一头问号的黄忠,猛然发现杨县的民众还没有撤走。
黄忠连忙打开地图,他判断一路势不可挡的匈奴在永安扑了个空,一定会直扑平阳,然们再打杨县和襄陵,因为此时的杨县和襄陵,就像关门打狗一样,想怎么揉捏都可以。
......
未完待续
第056章预告到头来还是要打
- 肉肉屋
春秋时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年)晋国置瓜衍县(今市区北5千米虢城村)。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属兹氏县域。
西汉属兹氏县。
三国魏中阳县治徙今市区西13千米巩村,属西河郡。
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并入隰县。
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于今市区东3千米置永安县,属西河郡。
孝昌年间吐京郡自今石楼县境寄治今市区西10千米吐京村,永安二年(529年)于今市区西10千米六壁头村侨置显州及建平郡,于今虢城村置定戎郡,所置郡俱属显州。北齐废显州及所属郡。
唐武德三年(620年)于今市区西南33千米王庄堡村别置高唐县,属北温州。
贞观元年(627年)废高唐县,因永安县名与涪州的永安县(今重庆市奉节县)重名,遂产生更名之议。
因郑兴以“孝行闻于朝”,于是唐太宗李世民勒赐改永安县为孝义县,属汾州,改郑兴所居的故里为“孝义里”。
另据《读史方舆纪要》载,县名以县境有孝水和义水得名。
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为避太宗赵光义名讳,改中阳县。
次年太宗改名,县复称孝义。
熙宁五年(1072年)废入介休县。
元祐元年(1086年)复置孝义县,属汾州。
明、清属汾州府。民国初年属冀宁道,道废后直属省。
1949年属汾阳专区,1951年属榆次专区,1958年废入介休县,1961年复置,属晋中专区,1967年属晋中地区,1971年划归新成立的吕梁地区。
1992年2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孝义撤县设市,为县级市,同年5月1日,孝义市正式挂牌成立。
2003年10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吕梁地区,设立地级吕梁市,县级孝义市改由山西省直辖、地级吕梁市代管。
......
身为村县级的永安,自然是没有具体的城防,所谓的土墙,黄忠一推便倒,这不由吓了他一跳。
黄忠当即分兵500,将永安县民众迁至平阳,他们于5月6日出发,5月8日抵达平阳。
而黄忠呢,则带着1000人去杨县帮张济了,却没想张济早跑了。
张济在5月5日抵达杨县后,也和黄忠一样,被杨县的城防吓了一大跳。
杨县,《左传》称,僚安为杨氏大夫。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置杨县,西汉属河东郡。
王莽改名有年亭,东汉仍为杨县。
三国魏封徐晃为侯国。
正始八年(公元274年)置平阳郡,杨县属之。
十六国时,后秦、前秦、后赵均属平阳郡。
北魏初为平阳郡治。东魏另立洪洞戍屯兵守之。
隋初属晋州,大业三年(607属临汾郡,义宁元年(617)杨县改名洪洞县,因县治邻洪崖、古洞,故名。
自此历代县名均不改。唐属晋州,宋属平阳府,元属晋宁路,明、清属平阳府。
民国属河东道。1946年8月16日解放。
1954年7月1日洪洞与赵城二县合并为洪赵县,1958年仍名洪洞县。今属山西临汾市。
西汉改杨氏县置,属河东郡。
治所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十五里范村东古城址。三国魏改为杨国,属平阳郡。
西晋复为杨县。
北周属永安郡。隋属临汾郡,隋末改为洪洞县。
古县名。
本春秋晋杨氏县,西汉改为杨县,治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范村。
两汉属河东郡。《后汉书·五行志》:“河东杨地陷,东西百四十步,南北百二十步,深三丈五尺。”
《三国志·魏志·徐晃传》:“河东杨人也。”皆即此。
三国魏置侯国,西晋复为县,属平阳郡。后省。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复置县,属永安郡。
东魏、北周因之。
隋开皇时属晋州,大业时属临汾郡。
义宁元年(617年)改为洪洞县。
被杨县的城防吓了一大跳的张济,在5月6日就溜了,可他又不敢撤回平阳,怕战后被罚,便于5月7日登上了城防还较好的襄陵县。
为什么说这里城防还较好呢,因为这里城防依在,且还是山上,即攻难易守。
襄陵县,西汉初年(前206年)建县,以晋襄公陵墓命名,故名襄陵。属河东郡。
新朝王莽(9年)改名干昌。
东汉(25年)复名襄陵,仍属河东郡。
三国时(220年),县入曹魏,属平阳郡。
西晋(266年),仍属平阳郡。
十六国时(304年—385年),前赵刘渊于西晋永嘉二年(308年)建都平阳(今尧都区金殿镇),县属之,并将浮山地划入襄陵县。之后,相继入冉魏、前燕、前秦、西燕、后燕,北魏登国元年(386年)入北魏,均属平阳郡。
北魏道武帝天赐元年(404年)将今浮山地另置葛城县。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将襄陵并入擒昌县。
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擒昌县治移于襄陵古城,将郭城县(葛城县)划入。
隋大业二年(606年)改擒昌县为襄陵县,属临汾郡。
唐武德二年(619年),将郭城县又从襄陵分出,置浮山县。
县入后粱,属建宁军;入后唐,属建雄军;入后晋先属绛州,后属河中府。
县属建雄军,后复属晋州。
乡宁县北部来属。(乡宁县南部划归太平县)。
县属平阳府,乡宁县北部,从襄陵县分出。
先属平阳路,后属晋宁路。
属平阳府。
初属平阳府,继属绛州,后又属平阳府。
1949年,属襄陵县第一区。
1954年,分属襄汾县襄陵、东柴2乡。
1956年,属襄陵乡。
1972年,襄陵公社更名红卫公社。
1982年,红卫公社更名襄陵公社。
1984年,襄陵公社改襄陵镇。
2001年3月,浪泉乡并入襄陵镇。
......
黄忠领着1000人从永安抵达至杨县,此时己到5月9号,然而张济5月7号就走了,自然是扑了个空,脑袋正一头问号的黄忠,猛然发现杨县的民众还没有撤走。
黄忠连忙打开地图,他判断一路势不可挡的匈奴在永安扑了个空,一定会直扑平阳,然们再打杨县和襄陵,因为此时的杨县和襄陵,就像关门打狗一样,想怎么揉捏都可以。
......
未完待续
第056章预告到头来还是要打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