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写好,先别看,等1点吧,实在抱歉!
………………
“好像突然想起什么事情……”
写完改革3.0八本后的陈灏突然想起什么事情,愣了一下。
内容好像还是跟早上黄虹教授所说有关的。
“是什么事情来着?”一时间没想起来的陈灏有些皱眉,站起来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
来联想了下前几天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好像有点眉目了。
“……我好像有点印象了。”
陈灏一拍脑袋,想起昨天和附一院赵东来的聊天内容。
脑海中浮现那一天的对话。
商量的是一名叫做柳月的博士生,试讲水平还不错,但是科研成绩有些一般。
现在的高校招人都喜欢招收教学科研型教师,既能搞科研,又能上课。
再不济便是科研型教师,只能能够搞出成果、能水出论文就行了,至于会不会授课……领导也不关心啊,反正这跟他们没有关系。
至于纯教学型教师……那就得看玄学这东西了。
“教学型人才?”陈灏手抵着下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
之前赵东来院长提了一句,他当时的回答是当做候补,没有更好地人选再给通过。
但是现在,他有点改变主意了。
“的确不能太偏向于科研型教师,纯教学型教师也不是不行。”就这一瞬间,陈灏打定主意了。
这个北大医学部的柳月要招进光华大学!
不光如此,以后但凡面试遇到试讲比较不错的,都要录用!
很多科研型教师你让他搞科研他是一把好手,但是让他去上课,有些只会照本宣读,这种让他来上课不是误人子弟吗?!
科研型就专心搞科研,教学型的就专心上课,至于教学科研型,那就二者都可以搞。
打定主意后,陈灏直接给人事处那里打了一个电话过去。
……
鹏城,喜茶公司总部。
…………
美国:
1、在美国经典的文理学院,所有核心课程被设计为包括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在内的三大体系,低年级的学生们在这些课程中自由选择,高年级则主修其中属于自己专业的课程。由于学生与教师人数接近,因此课程大都为小班讨论,老师与学生甚至可以自己设计课程、设计学分。
2、美国的大学课程可以分为三类:
专业课(majorrequirement)
选修课(electivecourse)
通识教育课程(generaleducationrequirement)
通识类课程应运而生。好比说你选择了工程类的专业,但你还被要求同时学习文学、英语、社会科学等科目。这一类的选课方式,在美国大学里通常以核心课程(corecurriculum)的形式呈现——完成本专业的学分之外,还要通过选修的方式完成其他专业领域的课程。
通识教育体系设有什么课程?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分类,但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体系基本上可以划分为9大类:
1.写作:主要教授学术类写作的基本纲要,包括如何立论点,引论证,找证据,得结论等。
2.专业写作:教授更高级的写作技巧,常常与专业课相结合,提升学生在专业领域方面的阅读和分析能力,从根本上避免了空有一肚子知识,但没有整合和分析写作的能力。
3.西方文化研究:涉及欧美的文化和历史,对于美国人和留学生来说,不管从事什么行业,总得知道脚下这片土地的由来吧。
4.少数文化:指的是非西方文化的研究,包括亚洲、非洲、大洋洲等等。
5.人文与艺术:这类的课程通常比较靠近艺术方面,涉及面很广,比如音乐史、作品赏析、文学作品研究等等。
6.语言:大部分学校会开设各个语种的课程,常见的有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等等。
7.数理逻辑:偏理科方向,涉及数学、物理、编程、统计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8.社会与行为科学:包括心理学、人类研究、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
9.自然科学与技术:涉及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等大方向的内容。
可以看出,部分学科是交叉的,而且与其他专业课知识相重合。
哥伦比亚大学
哥大在19171919年的实践就被公认为美国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的起点,至此以后,诸多名校开始竞相效仿,甚至成为美国乃至全世界闻名的教育体系。
但是,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到现在都具有学术挑战性,因为它涵盖了所有本科学生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学术领域。不过,这种“打包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增大社会了解面,对他们有受用终身的意义。
哥大有九大方面的核心课程,学校要求每一个本科生在大一、大二修完这一系列的课程,并获得相应的学分。
外语:4个学期,可通过相应的测试。
体育:4个学分,还需提交游泳考试成绩或者“大学健康表格”。
科学:选修三门,至少9个学分。
艺术:介绍西方艺术史。
文学:阅读当代文学作品。
音乐:鉴赏西方音乐史。
历史:介绍西方历史问题。
文化:非西方文化介绍。
逻辑与修辞:锻炼批判性的思维以及清晰的口头和书面表述。
这九门核心课程,看似涉及不同的方方面面,实则相互联系。例如,哥大规定在选“修辞与逻辑”这门课之前,必须先修“逻辑与修辞概论”或“批判性写作”这两门课,这种先行后续的课程安排更有助于学生吸收课程内容。
其次,哥大的核心课程并不是与传统的课程相互脱节的,学生既有广阔的选课空间,又可以将通识类课程和自己的专业领域联系起来,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也是一个追求更高水准的过程。
芝加哥大学
如果说哥伦比亚大学是通识教育的开拓者,那么芝加哥大学把两年制扩展为四年制,使核心课程初步成型,同样为这种美国特色模式奠定了基础。
发展到今天,录取竞争日渐激烈的芝大把核心课程分为三大类:
1.人文,文明,艺术
2.自然科学,物理,数学
3.社会科学
以及可选的外语学习。
………………
“好像突然想起什么事情……”
写完改革3.0八本后的陈灏突然想起什么事情,愣了一下。
内容好像还是跟早上黄虹教授所说有关的。
“是什么事情来着?”一时间没想起来的陈灏有些皱眉,站起来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
来联想了下前几天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好像有点眉目了。
“……我好像有点印象了。”
陈灏一拍脑袋,想起昨天和附一院赵东来的聊天内容。
脑海中浮现那一天的对话。
商量的是一名叫做柳月的博士生,试讲水平还不错,但是科研成绩有些一般。
现在的高校招人都喜欢招收教学科研型教师,既能搞科研,又能上课。
再不济便是科研型教师,只能能够搞出成果、能水出论文就行了,至于会不会授课……领导也不关心啊,反正这跟他们没有关系。
至于纯教学型教师……那就得看玄学这东西了。
“教学型人才?”陈灏手抵着下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
之前赵东来院长提了一句,他当时的回答是当做候补,没有更好地人选再给通过。
但是现在,他有点改变主意了。
“的确不能太偏向于科研型教师,纯教学型教师也不是不行。”就这一瞬间,陈灏打定主意了。
这个北大医学部的柳月要招进光华大学!
不光如此,以后但凡面试遇到试讲比较不错的,都要录用!
很多科研型教师你让他搞科研他是一把好手,但是让他去上课,有些只会照本宣读,这种让他来上课不是误人子弟吗?!
科研型就专心搞科研,教学型的就专心上课,至于教学科研型,那就二者都可以搞。
打定主意后,陈灏直接给人事处那里打了一个电话过去。
……
鹏城,喜茶公司总部。
…………
美国:
1、在美国经典的文理学院,所有核心课程被设计为包括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在内的三大体系,低年级的学生们在这些课程中自由选择,高年级则主修其中属于自己专业的课程。由于学生与教师人数接近,因此课程大都为小班讨论,老师与学生甚至可以自己设计课程、设计学分。
2、美国的大学课程可以分为三类:
专业课(majorrequirement)
选修课(electivecourse)
通识教育课程(generaleducationrequirement)
通识类课程应运而生。好比说你选择了工程类的专业,但你还被要求同时学习文学、英语、社会科学等科目。这一类的选课方式,在美国大学里通常以核心课程(corecurriculum)的形式呈现——完成本专业的学分之外,还要通过选修的方式完成其他专业领域的课程。
通识教育体系设有什么课程?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分类,但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体系基本上可以划分为9大类:
1.写作:主要教授学术类写作的基本纲要,包括如何立论点,引论证,找证据,得结论等。
2.专业写作:教授更高级的写作技巧,常常与专业课相结合,提升学生在专业领域方面的阅读和分析能力,从根本上避免了空有一肚子知识,但没有整合和分析写作的能力。
3.西方文化研究:涉及欧美的文化和历史,对于美国人和留学生来说,不管从事什么行业,总得知道脚下这片土地的由来吧。
4.少数文化:指的是非西方文化的研究,包括亚洲、非洲、大洋洲等等。
5.人文与艺术:这类的课程通常比较靠近艺术方面,涉及面很广,比如音乐史、作品赏析、文学作品研究等等。
6.语言:大部分学校会开设各个语种的课程,常见的有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等等。
7.数理逻辑:偏理科方向,涉及数学、物理、编程、统计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8.社会与行为科学:包括心理学、人类研究、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
9.自然科学与技术:涉及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等大方向的内容。
可以看出,部分学科是交叉的,而且与其他专业课知识相重合。
哥伦比亚大学
哥大在19171919年的实践就被公认为美国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的起点,至此以后,诸多名校开始竞相效仿,甚至成为美国乃至全世界闻名的教育体系。
但是,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到现在都具有学术挑战性,因为它涵盖了所有本科学生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学术领域。不过,这种“打包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增大社会了解面,对他们有受用终身的意义。
哥大有九大方面的核心课程,学校要求每一个本科生在大一、大二修完这一系列的课程,并获得相应的学分。
外语:4个学期,可通过相应的测试。
体育:4个学分,还需提交游泳考试成绩或者“大学健康表格”。
科学:选修三门,至少9个学分。
艺术:介绍西方艺术史。
文学:阅读当代文学作品。
音乐:鉴赏西方音乐史。
历史:介绍西方历史问题。
文化:非西方文化介绍。
逻辑与修辞:锻炼批判性的思维以及清晰的口头和书面表述。
这九门核心课程,看似涉及不同的方方面面,实则相互联系。例如,哥大规定在选“修辞与逻辑”这门课之前,必须先修“逻辑与修辞概论”或“批判性写作”这两门课,这种先行后续的课程安排更有助于学生吸收课程内容。
其次,哥大的核心课程并不是与传统的课程相互脱节的,学生既有广阔的选课空间,又可以将通识类课程和自己的专业领域联系起来,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也是一个追求更高水准的过程。
芝加哥大学
如果说哥伦比亚大学是通识教育的开拓者,那么芝加哥大学把两年制扩展为四年制,使核心课程初步成型,同样为这种美国特色模式奠定了基础。
发展到今天,录取竞争日渐激烈的芝大把核心课程分为三大类:
1.人文,文明,艺术
2.自然科学,物理,数学
3.社会科学
以及可选的外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