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县的街面比起明国本土的大多数地方都要热闹一些。也就只有上京、辽阳、大连、满洲里等少数几座大城或是区位优势明显的新城,才能与之媲美。
根据户部那边的最新统计结果,蓬莱县的落户登记人口已经达到了四十万,其中城内的百姓有十五万,城外各村镇的二十五万,再算上各地来蓬莱县经商、务工的流动人口,城区常住人口已达到了二十余万。
在最鼎盛的时候,蓬莱县的常住人口也就只有二十万左右。如今在并入明国的掌控不足一年,便已恢复到金国统治时的鼎盛时期,可以说山东巡抚以及登州知府都是功不可没的。
兀鲁图斯瞧着干净的街面和隔开在街道两旁迎驾的百姓,心里对王玄凌为首的山东当地官员还是比较满意的。虽然有瑕疵,但总体上是瑕不掩瑜的。
不过王玄凌没有被兀鲁图斯的嘉奖完全迷晕了脑袋。他知道,登州能在短短的近一年的时间,就恢复成这样,是离不开明国朝廷的支持的。仅仅是难民安置上的钱粮支持,就让山东行省收获了巨量的人口红利。
另外还有商业上与税收上的扶持,让蓬莱县境内的商业发展一日千里。特别是凭借联系大连港的海运便利,巨量的商货从明国本土被运到蓬莱县中转,从而再继续流入河北、金国、宋国的统治区。
还有各种工坊在城内兴建和开设,让很多难民和本地百姓都获得了就业的机会。从而可以养家糊口,在城内站稳脚跟。
同样的,伴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内的低价也是一路攀升。
好在官府提前就做好了准备,仿照上京、大连、辽阳这样的样板城市,利用城内的空房和空置区,进行租赁房的改造。由官府出面,集中供给,极大的保障了新入户百姓的住房要求。
同时对于工坊的安排也早有针对性的计划,不仅税收上予以补贴,还会对租赁土地上予以一定的优惠,这也是大多数工坊愿意在蓬莱开设分厂的重要条件。
而一座城的发展,往往会起到连锁效应的。最明显的就是原本跟蓬莱县城并不相连,中间还有大片田地分布的码头区域,已经完全跟城墙连在了一起。
就如同大连城一样,一条连接城区的官道成为码头区与城区间的发展主动脉。大量的仓库修建在官道附近,由此带动了衣食住行等各种商行的兴建。
而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每天消耗的瓜果蔬菜又是一笔天文数字。以供应城区为主的农业也随即发展起来,比如蔬菜瓜果种植业,圈养型的畜牧养殖业,都在蓬莱县附近颇有规模。
而这又无疑增加了很多乡下百姓的收入,让许多人的日子过得比金国时期还要好。这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切改变,极大的促进了百姓们对明国的认同感。
尽管他们的国主是个蒙古王爷,但这地方也不是没有被异族统治过。只要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吃饱饭,有衣穿,不会冻死,那就足够了。
再想要更多,简直就是丧心病狂了。
一直以来,擅于耕地的汉人其实就是最好统治的。他们不怕为上面的地主和官府当牛做马,只要能保证他们有一口吃的,勉强能活下去,就已是幸事。
但在一个王朝的中后期,这一点却都很难保证。于是被逼的活不下去的百姓只能揭竿而起,从而将一个王朝推向深渊。
而明国不差土地,只差耕种土地的人。所以对于擅于种地的汉人而言,就是各取所需了。虽有远离故土、背井离乡的前提在,但为了活下去,故土也就不是那么难离了。
古代的人那么重视故土难离,究其根本还是古代的人口迁移完全就是一场赌博。在这其中,本该提供的官府完全就是一个甩手掌柜,根本不会管移民到新疆域的百姓怎么在当地站稳脚跟。由此带来的死伤和苦难,就成了深刻烙印在骨子里的恐惧了。
另外这个时代的百姓都被统治者们限定在了一亩三分地里,想要去外面见见世面,在没有路引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对于未知的东西,大多数人都是本能的不信任和恐惧的。所以只要能活下去,看得见一丁点的希望,百姓都不会轻易离开家太远。
好在这一切随着动乱时代的到来都变得支离破碎了。蒙古人南下造成整个中原之地持续动弹。原本来自官府对百姓人身自由的禁锢随即失效,跟着杀戮和屠刀以及战争带来的饥饿逼迫得更多百姓离开自己熟悉的故土,去那并不熟悉且彷徨的新州府。
虽然都是被迫的,但无疑百姓们的眼界也打开了。不熟悉的外界不再是充满洪荒猛兽的噬人所在,而是可能蕴含的新希望。
在这样思想洪流的冲击下,移民也就变得不是那么难以接受了。这样落户在蓬莱乃至登州,甚至是山东行省的新移民,都很快打心眼里认可了明国官府。
如今兀鲁图斯来山东行省巡视,这些山东行省的新移民们,也都很好奇这个让他们渡过了寒冬,有命活到现在的贵人长什么样子。是不是就像传说中的那样,威仪无比,如同天上下凡的神祇。特别是明国本土早有谣传,兀鲁图斯乃是他们的神灵萨满传世,这让很多百姓更加的确信不疑。
不然的话,怎么会那样大发善心的,救活那么多像他们这样无衣无食的穷苦百姓。
可惜的是,兀鲁图斯的帘子只打开了一条缝隙,所以很多人根本就看不清里面的人长什么样子。再加上马车每到一处,百姓们都要行千岁礼,所以几乎就没有人能目睹国主的威仪。
这个时候,兀鲁图斯其实还挺想挥手说同志们好的。但想到自己的小命,还是决定待在马车里。毕竟以这个时代的安保手段,很难排查掉所有对兀鲁图斯不利的人。
- 肉肉屋
根据户部那边的最新统计结果,蓬莱县的落户登记人口已经达到了四十万,其中城内的百姓有十五万,城外各村镇的二十五万,再算上各地来蓬莱县经商、务工的流动人口,城区常住人口已达到了二十余万。
在最鼎盛的时候,蓬莱县的常住人口也就只有二十万左右。如今在并入明国的掌控不足一年,便已恢复到金国统治时的鼎盛时期,可以说山东巡抚以及登州知府都是功不可没的。
兀鲁图斯瞧着干净的街面和隔开在街道两旁迎驾的百姓,心里对王玄凌为首的山东当地官员还是比较满意的。虽然有瑕疵,但总体上是瑕不掩瑜的。
不过王玄凌没有被兀鲁图斯的嘉奖完全迷晕了脑袋。他知道,登州能在短短的近一年的时间,就恢复成这样,是离不开明国朝廷的支持的。仅仅是难民安置上的钱粮支持,就让山东行省收获了巨量的人口红利。
另外还有商业上与税收上的扶持,让蓬莱县境内的商业发展一日千里。特别是凭借联系大连港的海运便利,巨量的商货从明国本土被运到蓬莱县中转,从而再继续流入河北、金国、宋国的统治区。
还有各种工坊在城内兴建和开设,让很多难民和本地百姓都获得了就业的机会。从而可以养家糊口,在城内站稳脚跟。
同样的,伴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内的低价也是一路攀升。
好在官府提前就做好了准备,仿照上京、大连、辽阳这样的样板城市,利用城内的空房和空置区,进行租赁房的改造。由官府出面,集中供给,极大的保障了新入户百姓的住房要求。
同时对于工坊的安排也早有针对性的计划,不仅税收上予以补贴,还会对租赁土地上予以一定的优惠,这也是大多数工坊愿意在蓬莱开设分厂的重要条件。
而一座城的发展,往往会起到连锁效应的。最明显的就是原本跟蓬莱县城并不相连,中间还有大片田地分布的码头区域,已经完全跟城墙连在了一起。
就如同大连城一样,一条连接城区的官道成为码头区与城区间的发展主动脉。大量的仓库修建在官道附近,由此带动了衣食住行等各种商行的兴建。
而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每天消耗的瓜果蔬菜又是一笔天文数字。以供应城区为主的农业也随即发展起来,比如蔬菜瓜果种植业,圈养型的畜牧养殖业,都在蓬莱县附近颇有规模。
而这又无疑增加了很多乡下百姓的收入,让许多人的日子过得比金国时期还要好。这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切改变,极大的促进了百姓们对明国的认同感。
尽管他们的国主是个蒙古王爷,但这地方也不是没有被异族统治过。只要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吃饱饭,有衣穿,不会冻死,那就足够了。
再想要更多,简直就是丧心病狂了。
一直以来,擅于耕地的汉人其实就是最好统治的。他们不怕为上面的地主和官府当牛做马,只要能保证他们有一口吃的,勉强能活下去,就已是幸事。
但在一个王朝的中后期,这一点却都很难保证。于是被逼的活不下去的百姓只能揭竿而起,从而将一个王朝推向深渊。
而明国不差土地,只差耕种土地的人。所以对于擅于种地的汉人而言,就是各取所需了。虽有远离故土、背井离乡的前提在,但为了活下去,故土也就不是那么难离了。
古代的人那么重视故土难离,究其根本还是古代的人口迁移完全就是一场赌博。在这其中,本该提供的官府完全就是一个甩手掌柜,根本不会管移民到新疆域的百姓怎么在当地站稳脚跟。由此带来的死伤和苦难,就成了深刻烙印在骨子里的恐惧了。
另外这个时代的百姓都被统治者们限定在了一亩三分地里,想要去外面见见世面,在没有路引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对于未知的东西,大多数人都是本能的不信任和恐惧的。所以只要能活下去,看得见一丁点的希望,百姓都不会轻易离开家太远。
好在这一切随着动乱时代的到来都变得支离破碎了。蒙古人南下造成整个中原之地持续动弹。原本来自官府对百姓人身自由的禁锢随即失效,跟着杀戮和屠刀以及战争带来的饥饿逼迫得更多百姓离开自己熟悉的故土,去那并不熟悉且彷徨的新州府。
虽然都是被迫的,但无疑百姓们的眼界也打开了。不熟悉的外界不再是充满洪荒猛兽的噬人所在,而是可能蕴含的新希望。
在这样思想洪流的冲击下,移民也就变得不是那么难以接受了。这样落户在蓬莱乃至登州,甚至是山东行省的新移民,都很快打心眼里认可了明国官府。
如今兀鲁图斯来山东行省巡视,这些山东行省的新移民们,也都很好奇这个让他们渡过了寒冬,有命活到现在的贵人长什么样子。是不是就像传说中的那样,威仪无比,如同天上下凡的神祇。特别是明国本土早有谣传,兀鲁图斯乃是他们的神灵萨满传世,这让很多百姓更加的确信不疑。
不然的话,怎么会那样大发善心的,救活那么多像他们这样无衣无食的穷苦百姓。
可惜的是,兀鲁图斯的帘子只打开了一条缝隙,所以很多人根本就看不清里面的人长什么样子。再加上马车每到一处,百姓们都要行千岁礼,所以几乎就没有人能目睹国主的威仪。
这个时候,兀鲁图斯其实还挺想挥手说同志们好的。但想到自己的小命,还是决定待在马车里。毕竟以这个时代的安保手段,很难排查掉所有对兀鲁图斯不利的人。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