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李家族人
银川城内,西夏王早已经从探子哪里得知武天率领六十万大军前来攻打西夏国,整个人都愣住了。
西夏皇后走进来,握住西夏王的手,安抚道:“陛下,事情都已经到了这一步了,我们何必还要那么执着。听臣妾一句话,将所有事情都放下吧,这样你就不会有那么多压力了。”
西夏王看着皇后,沉吟了下,点了点头:“看来,这个亡国之君,朕是做定了。好吧,既然老天爷要朕承受这么大的屈辱,朕认了。皇后娘娘,你带领所有皇子和公主离开这里,朕不想你们跟随朕一样被梁军羞辱。”
西夏皇后摇头,紧紧握着西夏王的手,泪水顺着脸颊滴落。
“陛下,臣妾从十六岁就嫁给陛下你,一直到现在,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臣妾就算是要死,也要和陛下你死在一起,除此之外,臣妾哪里也不去。”
看着西夏皇后如此多情,西夏王心里甚是难过。
最后,他长叹口气。
“好,既然你想和朕一同共赴黄泉,在西夏国被攻破时,我们夫妇就一起共赴黄泉。”
西夏皇后点头。
很快,西夏王准备投降的事情就传遍了整个西夏国,所有人都人心惶惶。
尤其是西夏李氏贵族。
要是西夏国投降了,他们就从皇族变成普通老百姓了。
他们联合起来,面见西夏王。
“陛下,西夏国内还有十万能征战的士兵,除此之外,还有可以动员的上千万人口。只要我们处理得当,据城与梁国周旋,一定可以将梁国给拖垮的。再说,在我们的后背还有西域诸国。只要陛下愿意将府库里面的钱财拿出来一部分,贿赂这些西域诸国的君主,提出将来攻占梁国后平分天下,他们一定会起兵协助我们西夏国一起对付梁国的。”
“是啊陛下,我们李家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多年,好不容易建立西夏,传到陛下这一代,才差不多一百年。陛下应感念李家创业不易,怎么能这么轻易就将李家的家业拱手让出去?”
“陛下,你若是坚持这么做,你就是我们李家的罪人,臣等坚决不同意陛下投降!”
李家的长辈、平辈们一起上,轮番劝说西夏王,甚至甩脸。
西夏王看着这些长辈,堂兄弟的嘴脸,微微一笑,说道:“既然诸位都不同意朕投降梁国,那好,诸位可有什么办法能对付梁国?梁国现在已经集中了六十万大军,两千门红衣大炮和一百门榴弹炮。这红衣大炮和榴弹炮的威力你们应该有听说过吧?”
“南越国和大理国以及最近的高丽地区,梁国就是靠着这两样东西,轻松地将这些地区全部给拿下。现在他们转头瞄准我们西夏国。你们告诉朕,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朕抵挡这红衣大炮和榴弹炮?”
李家长辈、平辈们都沉默了,红衣大炮和榴弹炮的威力他们可是听说过了,那可是连城池都能炸成碎渣的东西,他们哪一个可能抵挡住?
“你们怎么都不说话了?刚才不都是劝朕不要放弃西夏国吗?只要你们当中有人愿意带兵出征,朕保证,只要他能将梁国给击败,朕就封他为大将军,并且赐给王爵。”
李家长辈和平辈们都是沉默不语。
西夏王给出的爵位和官职确实很大,但是他们恐怕是没有能力接受。
“都不说话,是不是都害怕了?要是这样的话,那你们还劝朕做什么?朕投降梁国,确实对不起西夏列祖列宗,但是朕这样做至少可以保住西夏李家皇族和西夏百姓的安全。诸位叔伯兄弟,你们要体谅朕,若是可以,朕也不想做这个亡国之君!”
李家长辈长叹口气。
“陛下,刚才是臣等错了,陛下是为了西夏国才做出这么大牺牲,非我等所能明白的。但是陛下,西夏国曾经对梁国那般无礼,恐怕武天不会那么轻易接受我们的投降。搞不好,我们投降了还会遭遇更大的羞辱。”
“是啊陛下,西夏国这些年来与梁国可谓是对抗到底了,这武天心里别提多恨我们,肯定不会接受我们的投降。”
看到长辈们如此担忧,西夏王微微一笑,他早已经将所有事情都看开了。
“诸位叔伯兄弟关于这一点你们都不用担心,朕会处理好这一点的。血刀老祖离开的时候,曾经说过武天的目标不仅仅是西夏国这么简单。当时,朕还不相信。但是从武天统兵六十万以及配备的武器来看,武天目的确实不仅是西夏国一国,他还有许多更大的目标。比如西夏国后面的西域诸国,漠北诸国等。所以他不会为难我们,相反,他还得仰仗我们。梁国进入西域或是漠北,都需要强大的后勤,而从中原进入西域最快的路线恰恰需要经过西夏。”
李家长辈们听到这话,心里又惊讶又欢喜。
惊讶的是梁国的强大与野心,欢喜的是,既然梁国需要西夏,就不会要他们的命,他们这条命总算是保住了。
“既然陛下都已经有了对策,那我们就不再多言了,就此告别。”
说完,李家的长辈都走了。
李家的平辈们却还留在哪里,似乎有什么事情要说。
西夏王心里清楚,他们定然是为了自己的前途。
“各位兄弟,这里没有其他人,你们想要什么你们就说吧,朕现在还是西夏王,还能管理西夏的所有事情。要是过一段时间,梁国杀过来,这西夏国就不是朕的了。到时候你们要是想再捞点好处,恐怕就很难了。”
李家的平辈听到西夏王这话,都明白过来。
几个忍不住跪在西夏王面前,磕头说道:“陛下,臣等求陛下,在西夏亡国之前能否赐予臣等侯爵,伯爵也可以,这样臣等也算是没有白来这世间一回。”
西夏太祖皇帝建立西夏后,为了防止皇权旁落,对皇族亲戚限制很多。
皇族亲戚虽然享受荣华富贵,但是要是再获得权力,除了走科举就是建立军功。
西夏皇后走进来,握住西夏王的手,安抚道:“陛下,事情都已经到了这一步了,我们何必还要那么执着。听臣妾一句话,将所有事情都放下吧,这样你就不会有那么多压力了。”
西夏王看着皇后,沉吟了下,点了点头:“看来,这个亡国之君,朕是做定了。好吧,既然老天爷要朕承受这么大的屈辱,朕认了。皇后娘娘,你带领所有皇子和公主离开这里,朕不想你们跟随朕一样被梁军羞辱。”
西夏皇后摇头,紧紧握着西夏王的手,泪水顺着脸颊滴落。
“陛下,臣妾从十六岁就嫁给陛下你,一直到现在,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臣妾就算是要死,也要和陛下你死在一起,除此之外,臣妾哪里也不去。”
看着西夏皇后如此多情,西夏王心里甚是难过。
最后,他长叹口气。
“好,既然你想和朕一同共赴黄泉,在西夏国被攻破时,我们夫妇就一起共赴黄泉。”
西夏皇后点头。
很快,西夏王准备投降的事情就传遍了整个西夏国,所有人都人心惶惶。
尤其是西夏李氏贵族。
要是西夏国投降了,他们就从皇族变成普通老百姓了。
他们联合起来,面见西夏王。
“陛下,西夏国内还有十万能征战的士兵,除此之外,还有可以动员的上千万人口。只要我们处理得当,据城与梁国周旋,一定可以将梁国给拖垮的。再说,在我们的后背还有西域诸国。只要陛下愿意将府库里面的钱财拿出来一部分,贿赂这些西域诸国的君主,提出将来攻占梁国后平分天下,他们一定会起兵协助我们西夏国一起对付梁国的。”
“是啊陛下,我们李家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多年,好不容易建立西夏,传到陛下这一代,才差不多一百年。陛下应感念李家创业不易,怎么能这么轻易就将李家的家业拱手让出去?”
“陛下,你若是坚持这么做,你就是我们李家的罪人,臣等坚决不同意陛下投降!”
李家的长辈、平辈们一起上,轮番劝说西夏王,甚至甩脸。
西夏王看着这些长辈,堂兄弟的嘴脸,微微一笑,说道:“既然诸位都不同意朕投降梁国,那好,诸位可有什么办法能对付梁国?梁国现在已经集中了六十万大军,两千门红衣大炮和一百门榴弹炮。这红衣大炮和榴弹炮的威力你们应该有听说过吧?”
“南越国和大理国以及最近的高丽地区,梁国就是靠着这两样东西,轻松地将这些地区全部给拿下。现在他们转头瞄准我们西夏国。你们告诉朕,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朕抵挡这红衣大炮和榴弹炮?”
李家长辈、平辈们都沉默了,红衣大炮和榴弹炮的威力他们可是听说过了,那可是连城池都能炸成碎渣的东西,他们哪一个可能抵挡住?
“你们怎么都不说话了?刚才不都是劝朕不要放弃西夏国吗?只要你们当中有人愿意带兵出征,朕保证,只要他能将梁国给击败,朕就封他为大将军,并且赐给王爵。”
李家长辈和平辈们都是沉默不语。
西夏王给出的爵位和官职确实很大,但是他们恐怕是没有能力接受。
“都不说话,是不是都害怕了?要是这样的话,那你们还劝朕做什么?朕投降梁国,确实对不起西夏列祖列宗,但是朕这样做至少可以保住西夏李家皇族和西夏百姓的安全。诸位叔伯兄弟,你们要体谅朕,若是可以,朕也不想做这个亡国之君!”
李家长辈长叹口气。
“陛下,刚才是臣等错了,陛下是为了西夏国才做出这么大牺牲,非我等所能明白的。但是陛下,西夏国曾经对梁国那般无礼,恐怕武天不会那么轻易接受我们的投降。搞不好,我们投降了还会遭遇更大的羞辱。”
“是啊陛下,西夏国这些年来与梁国可谓是对抗到底了,这武天心里别提多恨我们,肯定不会接受我们的投降。”
看到长辈们如此担忧,西夏王微微一笑,他早已经将所有事情都看开了。
“诸位叔伯兄弟关于这一点你们都不用担心,朕会处理好这一点的。血刀老祖离开的时候,曾经说过武天的目标不仅仅是西夏国这么简单。当时,朕还不相信。但是从武天统兵六十万以及配备的武器来看,武天目的确实不仅是西夏国一国,他还有许多更大的目标。比如西夏国后面的西域诸国,漠北诸国等。所以他不会为难我们,相反,他还得仰仗我们。梁国进入西域或是漠北,都需要强大的后勤,而从中原进入西域最快的路线恰恰需要经过西夏。”
李家长辈们听到这话,心里又惊讶又欢喜。
惊讶的是梁国的强大与野心,欢喜的是,既然梁国需要西夏,就不会要他们的命,他们这条命总算是保住了。
“既然陛下都已经有了对策,那我们就不再多言了,就此告别。”
说完,李家的长辈都走了。
李家的平辈们却还留在哪里,似乎有什么事情要说。
西夏王心里清楚,他们定然是为了自己的前途。
“各位兄弟,这里没有其他人,你们想要什么你们就说吧,朕现在还是西夏王,还能管理西夏的所有事情。要是过一段时间,梁国杀过来,这西夏国就不是朕的了。到时候你们要是想再捞点好处,恐怕就很难了。”
李家的平辈听到西夏王这话,都明白过来。
几个忍不住跪在西夏王面前,磕头说道:“陛下,臣等求陛下,在西夏亡国之前能否赐予臣等侯爵,伯爵也可以,这样臣等也算是没有白来这世间一回。”
西夏太祖皇帝建立西夏后,为了防止皇权旁落,对皇族亲戚限制很多。
皇族亲戚虽然享受荣华富贵,但是要是再获得权力,除了走科举就是建立军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