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寒山寺
第一百章寒山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慧法远看着寒山寺,不由感叹难怪大宋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姑苏着实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风景极佳。
虽然隔着十余里,但是他可以看到姑苏人烟稠密,那寒山寺真的是香火气息鼎盛,难怪被尊为佛家宝地。
传言这寒山寺建寺至今已有五百年,寺里曾经有位老和尚,法号方寸。方寸大师佛法精深,道德圆满,有当世活佛之美称,僧侣间无人能望其相背。但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俯仰之间,斯人已逝。其圆寂之时,毅然放弃毕生功力,成全一桩姻缘,方才溘然长逝。
当然,这只是人们代代相传的,是真是假,却未有人考证过。
不过不得不承认,寒山寺乃是姑苏最出名的寺庙,不仅规模宏大,而且香火鼎盛,丝毫不下于金山寺。
只是很显然,与金山寺不同,寒山寺并没有圣僧在。
不过这也很正常,虽说如今天地灵气比以前浓郁一些,但是想要诞生一名大宗师,也着实不易,不然的话,大宗师早就遍地都是。
慧法向着寒山寺走去,到了寺庙门口,就有僧人前来相问,慧法取出自己的玉碟,双掌合一,道:“阿弥陀佛,贫僧来自中土大唐少林寺,此次前来大宋苦行,路过寒山寺,特来拜访!”
那僧人听闻慧法来自中土大唐的少林寺,态度顿时大变,客气了许多:“阿弥陀佛,原来是中土少林高僧,小僧失礼了,还请大师稍待,小僧这就入寺禀报方丈!”那僧人叫来一个弟子招待慧法,随即跑入寺中。
不一会儿,就有一个穿着袈裟的老僧带着一众僧侣前来相应,口中说道:“阿弥陀佛,老衲寒山寺方丈‘法空’,见过大师!”
随后将慧法迎了进去,并且一一介绍寒山寺的法字辈高僧,这寒山寺相比金山寺,在武道上却是相差不少,除了方丈法空是二品武者外,其余都是四品及以下,武力却不算强大。
这也是大宋崇文抑武的一个结果,武道不昌,相比起中土却是相差一大截。
中土大唐,是文武昌盛,武勋愈加卓著,武道昌盛,人人从小习武,武道大宗比比皆是,诞生的大宗师也就多一些。哪怕藩镇割据,陷入内耗之中,外敌也不怎么敢入侵中土。
可是大宋不一样,自宋太祖开辟大宋后,宋太宗制定与士大夫共天下、以文御武后,文风鼎盛,武道却不昌,武道不昌宋军就无精锐。这就导致宋军战力孱弱,外敌环绕,每次战争都是败多胜少,西夏、辽国都多次大败宋军,导致大宋对外根本就没有底气。
不管是澶渊之盟、庆历议和等等,都是损兵折将、赔了一大笔钱,着实是让宋人心中窝火得很。
同样的,大宋武道也不昌,不然也不会让丐帮成为第一大帮。穷文富武,读书的开支很少,而武道的开支是一大笔钱,正常而言都是大户人家才能在武道上走得远,或者倚靠着武道大宗的庞大资源,才能成为武道强者。而丐帮,一群乞丐组成,又有什么金钱,又如何能学得了高深功法。可是在大宋,偏偏是丐帮成为天下第一大帮,威名还在少林寺之上。
这在中土,绝对是难以想象的一件事。
法空请了慧法进了自己的方丈寺中饮茶论禅,寺庙里的茶水自然不可能如外间那般花哨,碧绿的茶汤里只漂了几根茶叶,却无其他佐料。
“法空方丈,这茶水可比以往贫僧所喝的茶水更香醇了些,但喝到嘴里却清冽清香,此茶着实非凡。”慧法细细品尝了杯中茶水后,笑着说道。
“呵呵,只要心无牵挂,便是再普通的茶水也能喝出滋味来。”法空方丈说道:“这茶水乃是用后山山泉化开所泡,无需熬煮,只需拿沸水一泡便能将茶叶的本色给泡浸出来,滋味也更为清冽而隽永!”
慧法又仔细品了一下杯中茶水的滋味,这才由衷叹道:“茶道如做事,至简才是至巧,不工才是大巧。”
“方丈在茶道上已得精髓,佩服佩服!”慧法赞道,他喝的茶不少,甚至连皇宫的贡茶都喝过,却都比不上这茶。
“老衲可不敢居功,此乃另外一位大师所传!”法空大师连忙道。
“哦?不知哪位大师在茶道有这般造诣?”慧法倒是感兴趣了。
而这时候,禅室外传来脚步声,听这脚步声竟是毫无修为之人,而就听法空大师道:“正主这不就来了,智光大师,既然来了,还请进来!”
“听闻有中土而来的大师,老和尚好奇得紧,多有叨扰,还请勿怪!”紧接着房门被推开,走进了一个老和尚。
这老和尚身穿灰布衲袍,方面大耳,形貌威严!
“智光大师,这位就是中土而来的慧法大师。”法空大师请智光大师坐下,然后介绍道:“慧法大师,这位乃是天台山止观寺的智光大师,智光大师的名头虽然在武林之中并不响亮,但是我等却佩服得紧,他当年曾发大愿心,漂洋过海,远赴海外蛮夷,采集异种树皮,治愈无数东南一代染了瘴毒的百姓。他也因此而大病两场,结果武功全失,但嘉惠百姓,实非浅显,着实功德无量,老衲远不及也!”
“阿弥陀佛,习武本为我不喜,失去也就失去,正好老衲能静心习武,不理武林诸事!”智光大师显得很豁达。
这一份豁达,让慧法倒是颇为好感。
武道一途,多少人辛辛苦苦,数十年苦修,一旦一朝丧去,往往难以接受,自暴自弃多得是。
而智光大师却能够看得开,精研佛法,成为一方高僧,造福一方百姓,倒也是让人颇为佩服。
也许正是有这份豁达,其才能在茶道上有如此造诣。
三人便在禅室之中,一边饮茶,一边交流佛法,说着自己对佛法的见解,倒也是好不自在。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慧法远看着寒山寺,不由感叹难怪大宋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姑苏着实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风景极佳。
虽然隔着十余里,但是他可以看到姑苏人烟稠密,那寒山寺真的是香火气息鼎盛,难怪被尊为佛家宝地。
传言这寒山寺建寺至今已有五百年,寺里曾经有位老和尚,法号方寸。方寸大师佛法精深,道德圆满,有当世活佛之美称,僧侣间无人能望其相背。但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俯仰之间,斯人已逝。其圆寂之时,毅然放弃毕生功力,成全一桩姻缘,方才溘然长逝。
当然,这只是人们代代相传的,是真是假,却未有人考证过。
不过不得不承认,寒山寺乃是姑苏最出名的寺庙,不仅规模宏大,而且香火鼎盛,丝毫不下于金山寺。
只是很显然,与金山寺不同,寒山寺并没有圣僧在。
不过这也很正常,虽说如今天地灵气比以前浓郁一些,但是想要诞生一名大宗师,也着实不易,不然的话,大宗师早就遍地都是。
慧法向着寒山寺走去,到了寺庙门口,就有僧人前来相问,慧法取出自己的玉碟,双掌合一,道:“阿弥陀佛,贫僧来自中土大唐少林寺,此次前来大宋苦行,路过寒山寺,特来拜访!”
那僧人听闻慧法来自中土大唐的少林寺,态度顿时大变,客气了许多:“阿弥陀佛,原来是中土少林高僧,小僧失礼了,还请大师稍待,小僧这就入寺禀报方丈!”那僧人叫来一个弟子招待慧法,随即跑入寺中。
不一会儿,就有一个穿着袈裟的老僧带着一众僧侣前来相应,口中说道:“阿弥陀佛,老衲寒山寺方丈‘法空’,见过大师!”
随后将慧法迎了进去,并且一一介绍寒山寺的法字辈高僧,这寒山寺相比金山寺,在武道上却是相差不少,除了方丈法空是二品武者外,其余都是四品及以下,武力却不算强大。
这也是大宋崇文抑武的一个结果,武道不昌,相比起中土却是相差一大截。
中土大唐,是文武昌盛,武勋愈加卓著,武道昌盛,人人从小习武,武道大宗比比皆是,诞生的大宗师也就多一些。哪怕藩镇割据,陷入内耗之中,外敌也不怎么敢入侵中土。
可是大宋不一样,自宋太祖开辟大宋后,宋太宗制定与士大夫共天下、以文御武后,文风鼎盛,武道却不昌,武道不昌宋军就无精锐。这就导致宋军战力孱弱,外敌环绕,每次战争都是败多胜少,西夏、辽国都多次大败宋军,导致大宋对外根本就没有底气。
不管是澶渊之盟、庆历议和等等,都是损兵折将、赔了一大笔钱,着实是让宋人心中窝火得很。
同样的,大宋武道也不昌,不然也不会让丐帮成为第一大帮。穷文富武,读书的开支很少,而武道的开支是一大笔钱,正常而言都是大户人家才能在武道上走得远,或者倚靠着武道大宗的庞大资源,才能成为武道强者。而丐帮,一群乞丐组成,又有什么金钱,又如何能学得了高深功法。可是在大宋,偏偏是丐帮成为天下第一大帮,威名还在少林寺之上。
这在中土,绝对是难以想象的一件事。
法空请了慧法进了自己的方丈寺中饮茶论禅,寺庙里的茶水自然不可能如外间那般花哨,碧绿的茶汤里只漂了几根茶叶,却无其他佐料。
“法空方丈,这茶水可比以往贫僧所喝的茶水更香醇了些,但喝到嘴里却清冽清香,此茶着实非凡。”慧法细细品尝了杯中茶水后,笑着说道。
“呵呵,只要心无牵挂,便是再普通的茶水也能喝出滋味来。”法空方丈说道:“这茶水乃是用后山山泉化开所泡,无需熬煮,只需拿沸水一泡便能将茶叶的本色给泡浸出来,滋味也更为清冽而隽永!”
慧法又仔细品了一下杯中茶水的滋味,这才由衷叹道:“茶道如做事,至简才是至巧,不工才是大巧。”
“方丈在茶道上已得精髓,佩服佩服!”慧法赞道,他喝的茶不少,甚至连皇宫的贡茶都喝过,却都比不上这茶。
“老衲可不敢居功,此乃另外一位大师所传!”法空大师连忙道。
“哦?不知哪位大师在茶道有这般造诣?”慧法倒是感兴趣了。
而这时候,禅室外传来脚步声,听这脚步声竟是毫无修为之人,而就听法空大师道:“正主这不就来了,智光大师,既然来了,还请进来!”
“听闻有中土而来的大师,老和尚好奇得紧,多有叨扰,还请勿怪!”紧接着房门被推开,走进了一个老和尚。
这老和尚身穿灰布衲袍,方面大耳,形貌威严!
“智光大师,这位就是中土而来的慧法大师。”法空大师请智光大师坐下,然后介绍道:“慧法大师,这位乃是天台山止观寺的智光大师,智光大师的名头虽然在武林之中并不响亮,但是我等却佩服得紧,他当年曾发大愿心,漂洋过海,远赴海外蛮夷,采集异种树皮,治愈无数东南一代染了瘴毒的百姓。他也因此而大病两场,结果武功全失,但嘉惠百姓,实非浅显,着实功德无量,老衲远不及也!”
“阿弥陀佛,习武本为我不喜,失去也就失去,正好老衲能静心习武,不理武林诸事!”智光大师显得很豁达。
这一份豁达,让慧法倒是颇为好感。
武道一途,多少人辛辛苦苦,数十年苦修,一旦一朝丧去,往往难以接受,自暴自弃多得是。
而智光大师却能够看得开,精研佛法,成为一方高僧,造福一方百姓,倒也是让人颇为佩服。
也许正是有这份豁达,其才能在茶道上有如此造诣。
三人便在禅室之中,一边饮茶,一边交流佛法,说着自己对佛法的见解,倒也是好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