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张先生也就是张居正还在世的消息吗?”朱翊镠问陈炬。
起初陈炬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惊恐地望着朱翊镠,但发现他的神情异常笃定,断然没有说谎的意思。
仿佛让陈炬一下子明白了朱翊镠为何离京后第一站会是江陵。
而朱翊镠之所以能够成功取而代之挤掉万历皇帝,也绝非如同外界有人所传说的那样,是因为朱翊镠挟持了万历皇帝所以成功逼迫两宫太后。
如果张居正还活在人世,那这一切自然另当别论了。
想想李太后是如此信任张居正,而万历皇帝偏偏如此对待张居正,加上朱翊镠最近的表现又是如此耀眼,张居正自然支持朱翊镠反对万历皇帝……
如此一来,陈炬顿时间感到豁然开朗,如果说在此之前他还心存疑虑,那现在什么都不难解释了。
原来除了两宫太后,朱翊镠背后还有一棵参天大树张居正。
有了张居正,朱翊镠取代万历皇帝似乎就没有任何悬念了。
想到这里,陈炬觉得也没必要再去追问张居正是否真的还活着。
他只是轻轻地问道:“潞王爷为什么要告诉奴婢这个?”
朱翊镠微微摇头,缓缓言道:“也没为什么,只是觉得你应该知道。实话实说吧,现在知道张先生在世这个消息的人也不少,接下来我将重用你,所以选择将这个消息告知,是希望你不要像午门前那帮官员一样纠结,什么都不知情却站出来执意反对我。”
“多谢潞王爷的信任!奴婢当然不会学午门前那帮官员。他们或许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忠诚,但奴婢相信他们多半是为了博取一个清名。”
“其实我也是迫于无奈才被逼到这个地步。”朱翊镠微微叹气。
“既然张先生尚活在人世,那接下来潞王爷是否请他还朝?”
“还是不吧。”朱翊镠又是摇头,喃喃地道,“无论怎么说,张先生诈死欺骗了我大哥是事实,我认为还是让他退居幕后为宜。你觉得呢?”
“潞王爷觉得好就好,待潞王爷登基即位,您的话就是圣旨了。”陈炬继而话锋微微一转,“但奴婢以为,潞王爷可以将冯大公公请回来。”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只不知伴伴的热情还有没有从前那么高了。”朱翊镠担忧地道,“伴伴见的太多,或许已经对宫廷的生活感到厌倦了。”
当然这只是朱翊镠的猜测。最近他确实也没有与冯保谈心。
毕竟自打张居正“去世”的消息传出后,冯保就一直处于郁闷中,不断遭到万历皇帝的冷眼与排挤。
最终万历皇帝成功背着李太后将冯保驱逐出了紫禁城。
那一刻冯保的心指定凉透了,如果愿意回来,想必也是因为他。
“奴婢认为冯大公公是一位出色的大内总管,潞王爷一定要请他回来。”陈炬这回几乎带着央求的语气。
“不瞒陈公公,我是想着请他回来担任司礼监掌印的,而东厂提督由你来接任。”朱翊镠认真地说道。
“不行,不行……”陈炬又是摆手又是摇头,诚惶诚恐地道,“倘若潞王爷真的这样安排,那置张大公公于何地?这次潞王爷能成功取而代之,奴婢以为张大公公可是出了很大力气。”
“这个我当然心知肚明。”朱翊镠点头道,“小鲸我会另有重用。”
“潞王爷有心,奴婢就放心了。”
“那这件事暂且就这样议定下来,你做好心理准备。”
“但奴婢还是觉得……”
“你不用多说了,也不必多劝。”朱翊镠直接抬手打断。
陈炬也就不吱声选择了沉默。也不知朱翊镠给张鲸安排什么重任,这时候他感觉需要静一静,张居正依然活在人世的消息实在让他震撼。
……
劝进的事宜反复了三个来回,就在两宫太后懿旨颁发的第四天,朱翊镠身着绖服到文华殿,接受文武百官以及军民代表的第四次劝进。
当皇帝固然是万人钦慕的一件大乐事,可对于一向习惯自由松弛的朱翊镠来说,这些枯燥无味的繁文缛节,实实在在是一种痛苦的折磨。
坐在文华殿的丹墀之上,朱翊镠听宣读官读完文武百官所献的第四道深奥艰涩的《劝进表》,然后便召内阁、五府、六部等大臣进殿。
再然后煞有其事地商议一番,最后按照内阁票拟传出谕旨:
卿等合词陈情,至三至四,已悉忠恳。天位至重,诚难久虚,况两宫太后有旨,不敢固逊,勉从所请。
这样,朱翊镠终于答应登基了。
根据钦天监选定的吉日,五月十六日朱翊镠将举行隆重的登基典礼。也就是在他答应登基即位的第六天。
此时午门前跪着反对朱翊镠誓要见朱翊钧的那帮官员,也已经被锦衣卫缇骑兵全部清理出去了。
那帮官员原本还不打算走,可一来朱翊镠和朝中大臣都不搭理他们,到最后他们自己也觉得没劲。
二来他们实在是饿,跪了两天真个是精疲力竭,被缇骑兵抬出午门广场时压根儿没有反抗的力气。
再者他们亲朋好友着急,他们认死理儿,可他们的家人朋友不,知道大局已定,反抗亦是徒然,所以当锦衣卫缇骑兵将他们抬出午门广场时,便被他们的家人朋友抬回家了。
五月十六日当天,一大清早,朱翊镠便派出了成国公朱应祯、英国公张元功、驸马都尉许从诚、定西侯蒋建元分别前往南北郊、太庙、社稷坛祷告。
而朱翊镠自己则换上衮冕祗告天地以及列祖列宗,随后又分别去慈庆宫慈宁宫叩拜两宫太后。
这一应大礼完毕,朱翊镠来到中级殿,在一片山呼万岁鼓乐声中,接受了文武百官的朝贺,正式登基为皇,并遣使诏告天下,宣布明年为泰和元年。
关于年号“泰和”,朱翊镠可是认真考虑过的,而且是在内阁呈送上来的诸多选择中确定“泰和”这个年号的。
泰和,寓意国泰民安和谐发展。
……
。
起初陈炬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惊恐地望着朱翊镠,但发现他的神情异常笃定,断然没有说谎的意思。
仿佛让陈炬一下子明白了朱翊镠为何离京后第一站会是江陵。
而朱翊镠之所以能够成功取而代之挤掉万历皇帝,也绝非如同外界有人所传说的那样,是因为朱翊镠挟持了万历皇帝所以成功逼迫两宫太后。
如果张居正还活在人世,那这一切自然另当别论了。
想想李太后是如此信任张居正,而万历皇帝偏偏如此对待张居正,加上朱翊镠最近的表现又是如此耀眼,张居正自然支持朱翊镠反对万历皇帝……
如此一来,陈炬顿时间感到豁然开朗,如果说在此之前他还心存疑虑,那现在什么都不难解释了。
原来除了两宫太后,朱翊镠背后还有一棵参天大树张居正。
有了张居正,朱翊镠取代万历皇帝似乎就没有任何悬念了。
想到这里,陈炬觉得也没必要再去追问张居正是否真的还活着。
他只是轻轻地问道:“潞王爷为什么要告诉奴婢这个?”
朱翊镠微微摇头,缓缓言道:“也没为什么,只是觉得你应该知道。实话实说吧,现在知道张先生在世这个消息的人也不少,接下来我将重用你,所以选择将这个消息告知,是希望你不要像午门前那帮官员一样纠结,什么都不知情却站出来执意反对我。”
“多谢潞王爷的信任!奴婢当然不会学午门前那帮官员。他们或许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忠诚,但奴婢相信他们多半是为了博取一个清名。”
“其实我也是迫于无奈才被逼到这个地步。”朱翊镠微微叹气。
“既然张先生尚活在人世,那接下来潞王爷是否请他还朝?”
“还是不吧。”朱翊镠又是摇头,喃喃地道,“无论怎么说,张先生诈死欺骗了我大哥是事实,我认为还是让他退居幕后为宜。你觉得呢?”
“潞王爷觉得好就好,待潞王爷登基即位,您的话就是圣旨了。”陈炬继而话锋微微一转,“但奴婢以为,潞王爷可以将冯大公公请回来。”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只不知伴伴的热情还有没有从前那么高了。”朱翊镠担忧地道,“伴伴见的太多,或许已经对宫廷的生活感到厌倦了。”
当然这只是朱翊镠的猜测。最近他确实也没有与冯保谈心。
毕竟自打张居正“去世”的消息传出后,冯保就一直处于郁闷中,不断遭到万历皇帝的冷眼与排挤。
最终万历皇帝成功背着李太后将冯保驱逐出了紫禁城。
那一刻冯保的心指定凉透了,如果愿意回来,想必也是因为他。
“奴婢认为冯大公公是一位出色的大内总管,潞王爷一定要请他回来。”陈炬这回几乎带着央求的语气。
“不瞒陈公公,我是想着请他回来担任司礼监掌印的,而东厂提督由你来接任。”朱翊镠认真地说道。
“不行,不行……”陈炬又是摆手又是摇头,诚惶诚恐地道,“倘若潞王爷真的这样安排,那置张大公公于何地?这次潞王爷能成功取而代之,奴婢以为张大公公可是出了很大力气。”
“这个我当然心知肚明。”朱翊镠点头道,“小鲸我会另有重用。”
“潞王爷有心,奴婢就放心了。”
“那这件事暂且就这样议定下来,你做好心理准备。”
“但奴婢还是觉得……”
“你不用多说了,也不必多劝。”朱翊镠直接抬手打断。
陈炬也就不吱声选择了沉默。也不知朱翊镠给张鲸安排什么重任,这时候他感觉需要静一静,张居正依然活在人世的消息实在让他震撼。
……
劝进的事宜反复了三个来回,就在两宫太后懿旨颁发的第四天,朱翊镠身着绖服到文华殿,接受文武百官以及军民代表的第四次劝进。
当皇帝固然是万人钦慕的一件大乐事,可对于一向习惯自由松弛的朱翊镠来说,这些枯燥无味的繁文缛节,实实在在是一种痛苦的折磨。
坐在文华殿的丹墀之上,朱翊镠听宣读官读完文武百官所献的第四道深奥艰涩的《劝进表》,然后便召内阁、五府、六部等大臣进殿。
再然后煞有其事地商议一番,最后按照内阁票拟传出谕旨:
卿等合词陈情,至三至四,已悉忠恳。天位至重,诚难久虚,况两宫太后有旨,不敢固逊,勉从所请。
这样,朱翊镠终于答应登基了。
根据钦天监选定的吉日,五月十六日朱翊镠将举行隆重的登基典礼。也就是在他答应登基即位的第六天。
此时午门前跪着反对朱翊镠誓要见朱翊钧的那帮官员,也已经被锦衣卫缇骑兵全部清理出去了。
那帮官员原本还不打算走,可一来朱翊镠和朝中大臣都不搭理他们,到最后他们自己也觉得没劲。
二来他们实在是饿,跪了两天真个是精疲力竭,被缇骑兵抬出午门广场时压根儿没有反抗的力气。
再者他们亲朋好友着急,他们认死理儿,可他们的家人朋友不,知道大局已定,反抗亦是徒然,所以当锦衣卫缇骑兵将他们抬出午门广场时,便被他们的家人朋友抬回家了。
五月十六日当天,一大清早,朱翊镠便派出了成国公朱应祯、英国公张元功、驸马都尉许从诚、定西侯蒋建元分别前往南北郊、太庙、社稷坛祷告。
而朱翊镠自己则换上衮冕祗告天地以及列祖列宗,随后又分别去慈庆宫慈宁宫叩拜两宫太后。
这一应大礼完毕,朱翊镠来到中级殿,在一片山呼万岁鼓乐声中,接受了文武百官的朝贺,正式登基为皇,并遣使诏告天下,宣布明年为泰和元年。
关于年号“泰和”,朱翊镠可是认真考虑过的,而且是在内阁呈送上来的诸多选择中确定“泰和”这个年号的。
泰和,寓意国泰民安和谐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