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门后的第三天,元达笙回府城读书,家里余下元仕进夫妻和戚善。
    元仕进每天最关心是家里的菜园子,林氏重点是家中的厨事,戚善便做一些打扫的事情。
    曾招娣主动上门来和戚善亲近,怀里还抱着一个孩子,很是亲近自然和戚善说:“十一,你瞧一瞧你的大侄子,生得可让人欢喜了。”
    戚善神色冷淡看着她:“曾四,我们的关系没有你表现的亲近。我们从前怎么相处,以后照旧吧。”
    曾招娣满脸委屈神情瞧一眼林氏,转头眼里闪着泪光,哽咽道:“十一,我知道你嫁给举人老爷,现在瞧不起我这样身份的故交。”
    她说完话,抱着孩子走了,戚善抬眼瞧见林氏眼里的不赞同,她想一想解释说:“娘,我和曾四在娘家的时候,从来不曾交好过。她最擅长借机会粘了上来,我不会给她这个机会的。”
    林氏转头把事说给元仕进听,叹道:“老三家的心有些硬,我瞧着曾氏都快要哭出来了,她都不肯退让一步。”
    元仕进觉得元达笙身边就要这种人,他瞅一眼林氏:“老三家的没有嫁进来之前,村里流传许多不好的消息。
    这不是曾氏在外乱说话,你以为还有别人吗?她嫁进来这几日,你也瞧得出来,她为人本分。老大家的和老二家的上门,她也是客气对待的。”
    林氏瞧着元仕进,略有些不安说:“村长对我们家不薄,她这样对待村长家的侄媳妇,会不会有点不太好?”
    “她对曾氏又不曾做任何不好的事情,只是说明了两人做不了朋友的态度。我觉得这样挺好的,以后笙儿站得高了,曾氏也不能借着娘家同村贴上来。”
    元仕进一直不太看好村长弟弟一家人,只是村长夫妻为人好,村里人多少也不和村长弟弟家太过计较。
    曾招娣回了家,把孩子交到婆婆手里面后,抱怨道:“大伯白为她牵了一门好的亲事,我抱着孩子上门,她对我爱理不理的,瞧都不瞧孩子一眼,当着她婆婆的面,说我们从前关系不好。
    我在娘家天天要做事,少有时间出门,我和她关系有什么不好的?她是现在嫁给举人老爷了,有心不搭理从前的穷朋友。”
    她的婆婆抬眼瞧了瞧她,这个儿媳妇面甜口苦,她以前虽然没有明言戚家女的容颜不好看,但是她暗示了村里的妇人们。
    戚氏嫁进来后,村里人发现戚氏容貌比大家猜测的要美丽许多,而且自带一种端庄大气的气质。
    曾招娣给婆婆看了好几眼后,也不敢再多说戚善的不好了,只能转移活题,说起戚善的不能干。
    她的婆婆原本想着儿媳妇和戚氏一个村子里出来的人,两人总会有几分交情,现在瞧着曾招娣眼里掩饰不了的愤怒和妒忌,她以后不会再鼓动儿媳妇和戚氏亲近了。
    当婆婆的人理了理孙子身上衣服,把孩子交到曾招娣手里:“孩子睡了,你抱他回去吧。”
    曾招娣走后,当婆婆的叫来大儿媳妇摇头说:“曾氏和戚氏关系不好。以后两家来往的事,由你出面打理。”
    大儿媳妇心里面暗喜不已,曾氏自嫁给老三后,她很会哄公婆高兴,特别她是戚家村的人,有关戚家村的人际交往,婆婆都交给曾氏去走动。
    天色黑了,戚善点亮了烛火,在夜色里面,倾听外面的风指拂过窗檐的声音,夜色深了,她吹熄了烛火,她睡了,林氏出来关闭院子门,瞧了一下新房暗下来的窗子。
    她进房吹熄了烛火,在黑夜里,低声说:“明年,让笙儿带她在府城租一处院子居住吧。”
    夜黑,元仁进估摸着林氏话里面的诚意,说:“还不急,还有几个月的时间,等到笙儿回来后,我们再问一问他的意思。”
    这一夜,元达笙往家里写了一封信,信里的意思,他会好好的读书,家里面的人,也不要太节省了,一月里面,总要吃几次荤食。
    几天后,元仕进收到儿子的书信,他原本想请村长读信,想了想儿媳妇也是识字的人,便把信交给儿媳妇,戚善照着读了信,林氏的眼圈红了,她用帕子印了印眼角,说:“他是好孩子。”
    戚善读完信后,把信交给元仕进,他婉拒道:“笙儿以后写信回来,你都收了起来。”
    戚善还是把信交给了林氏,说:“爹,娘,元三哥写的报平安信,还是由爹娘收好吧。”
    元达笙回府城的时候,他和戚善交待了,他不方便单独给戚善写信,会写平安的信给爹娘,就由爹娘收着,也让两位老人家多一份安慰。
    元仕进和林氏交换了欣慰的眼神,林氏笑着说:“善善,你想看信的时候,来找我拿啊。”
    戚善笑着点了头,果然当儿子的最了解爹娘,林氏平时叫戚善“老三家的”
    或者是“戚氏”,她只有特别高兴的时候,才会亲近的叫戚善小名。
    元达和兄弟听说元达笙送信回来了,他们兄弟也赶过来听消息,戚善给他们兄弟端了两杯开水后,寻了机会退出房间。
    元仕进和两个大儿子说了是报平安的书信,他们兄弟放心了许多,笑着说:“爹,娘,现在天气冷了,路上不太好走,他们学堂放冬假前,他不用急着赶了回来。
    家里有事,我们两家也能帮忙的。”
    元仕进和林氏瞧着两个儿子,满脸高兴神情:“好,你们当哥哥的待他好,他以后也会念你们的好。”
    元达和兄弟互相看了看,这几年,他们已经后悔了无数次,明明好日子在前面,他们兄弟选择放手。
    当年岳家和他们说,供养一个读书人不容易,而且还未必供得出头。
    他们兄弟有本事,不如供自家儿子读书,比供兄弟来得好。
    他们兄弟一直纠结着,最后依了岳家人的话,分了家后,他们身上压力小了,可他们的儿子都不是读书人。
    反而弟弟中了举,现在成了亲,过两年会去京城赶考,日后,兄弟隔得远了,元达笙成就再高,旁人也会帮他记得两个哥哥当年的不仁义。

章节目录

戚善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玲珑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玲珑秀并收藏戚善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