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户册、印结等物,在家人的目送下,走向太学大门。
站在写着“太学”两个古体大字匾额的太学大门前三步外,刘知易沉默了片刻,终于要进太学了。进太学本身跟大哥从军一样,是一种保险。可这个保险不是重点,他以医家身份进入太学,却不打算真的投身医道。接下来他将主修法家,因为法家可以入朝做官,虽然刘知易此时还没想好要不要进入朝堂这个巨大的名利场,可他必须做好准备。
尽快将法家修为提升到进士,这样我就可以随时入朝做官,一旦形势不对,我必须亲自掌握权力。
给自己定下一个小目标后,刘知易迈步跨过门槛,踏入了这个帝国最高学府。
太学极大,不比贡院小,常年在太学中读书的学生不少于三万人,所以太学每次科举,几乎都能占到半数进士名额,支持太学的名士称夸赞“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源也”。
进了大门,有青衣小吏带领一个个同学,查验身份,然后送到各个不同院落。太学有上万间各类房间,分为十几个院落,不让人带,还真找不到地方。
刘知易被带到一个叫做悬壶院的地方,位于太学东南位置,院外就是朝阳大街,车马喧哗,不是读书的好地方。
大院中央一座大殿式建筑,三间大殿,其中供奉着医圣,也是悬壶院的讲堂。围着大殿,房舍从内到外,布列三层,称之为上舍、内舍和外舍,太学屋舍大多如此布局,称之为三舍法。规矩森严,出入太学的学生,只能住在外舍。吃饭还要缴纳饭钱,内舍生不需要,上舍生更是可以兼任太学中的一些职务,领取俸钱。
带领刘知易过来的青衣小吏,称作斋仆。所谓斋,类似于班级,每三十个人分为一斋,每斋有五间房屋,一间炉亭。每斋都有一个斋仆,负责为学生们提供学习之外的帮助。
看着还不错,像贵族学校。
刘知易感叹,校舍也不错,青砖大瓦房,房间宽敞,差强人意的是要六个人住一间。
进到房间的时候,屋里没人,只有一张空床铺,上面落着灰。
不等刘知易动手,青衣小吏抢先一步,将旧床铺卷起来。
“少爷,您稍等。小的马上给您换了。”
这斋仆名叫张衡,家中排行老三,京城人士,托关系在太学里谋了一份差使,除了俸钱之外,平时还能从太学里这些有钱学生身上赚到一些外快,算是一份很体面的工作,这就是住在京城的好处,哪怕是底层,也比外面机会多。
他对刘知易很客气,因为进门后,刘知易立马给了十两银子,立马口称少爷。
“谢谢三哥了。”
刘知易感谢道。
“少爷您客气。”
当然要客气,有时候能起到银子起不到的作用。
张衡很快将刘知易的床铺全部换成了新的,还交代说,太学里提供的被褥都不太好,如果不满意,可以帮忙去外面代购新的,显然这又是一笔外快。
刘知易马上从善如流,托付道:“那就有劳三哥了。”
说完又递过去十两银子,果然是贵族学校,花销真高。
张衡接过银子,问道:“少爷。您还有什么吩咐,没有的话,小人去通知斋长、斋谕,您入学了。”
斋长、斋谕,负责督促学生学业和学风纪律,其实就是班长,副班长,大小是个官,也领取俸钱。
刘知易道:“还有一事相求,方便的话,三哥帮忙打听,一个叫周问卿的同学在哪个斋?”
周问卿也来报到了,比刘知易还早。刘知易本想跟他一起的,结果早上去约的时候,他竟然已经走了。一人,一个背囊。而刘知易则套着两辆马车,一大家子人跟着不说,还带来了一大堆行李。
行李很多,两大箱子,主要是换洗衣服,购买到的医书,笔墨等文房用具。行李不好安置,床铺是通铺,头朝里,脚下是一排窗户,透过窗上的裱糊能看到外面的竹影。这就很麻烦了,把箱子放在床尾,就挡住了窗户,摆到一旁,挤占了床位,或者就侵入了别人的铺子。
看了下别人,各种放法都有,有的直接放在床尾,不在乎采光;有的放在两侧,他们的行李箱很窄,还能跟别人的床铺隔开;还有的直接放在床头外的地面上,这样上下床都得踩着箱子。
刘知易想了想,也将箱子摆在床头,两个箱子摞起来,比床高出了一大截,这样可以当成书桌。
刚做完这些,斋仆张衡走了进来。
“少爷。斋长请您去炉亭。”
赶紧走。
炉亭是每个斋配备的公共场所,相当于班级教室,炉亭,顾名思义,是有火炉的,可惜不是亭子,就是一个类似宿舍的房间,里面没有床铺,只有一些书桌,中间生者火炉。如今已经是冬季,不生炉子实在熬不住。
张衡将刘知易带到炉亭门口,敲门复命,斋长摆摆手让他走。
刘知易愣在门口。
肾虚兄?
坐在所有书桌最前边,跟其他人相对而坐的斋长,竟然是考试时候考他肾虚和阳痿的那个学长!连穿的衣服,都是那日考试时候的白袍。
刘知易预感他进太学第一年,日子不会好过了。
“小生,刘知易,见过斋长!”
稍微一愣,马上行礼,态度极为端正。
斋长似乎也没想到是他,脸色微变,摆了摆手:“去那里坐吧。是你同号的同学。”
每个宿舍都有牌号,他所在的牌号叫外十三,指的是外舍第十三号房。
刘知易低头匆匆走进炉亭,走到斋长指给他的位置,旁边已经坐着五个同学,应该是自己同宿舍的。熟悉的感觉,果然同宿舍的人不止睡觉在一块,上课、自习,出去开黑,这些都会在一起。
“在下许多福!”
悄悄坐在座位上,前边一个圆脸同学回头笑道。
多子多福,你将来肯定生二胎。
“刘知易!”
旁边的同学道:“在下尤所为。”
嘿,又一个怪名。
刘知易点点头。
尤所为前边的同学回头:“谢忠。”
谢忠前边的同学:“李园。”
感觉他会有个很漂亮的妹妹。
李园旁边,许多福前边的同学道:“在下熊纨。”
感觉李园会把妹妹嫁给你。
又点点头。
这时候斋长的声音响起:“不许喧哗。外十三,罚司炉三日!”
几个室友忙低头,不敢言语。
班风这么正!
刘知易也赶紧低头,却没书可看。斋仆只带他到这里来,却没告诉他要带书。看别的同学,带的书五花八门,竟然不是统一课本。顿时觉得他还有很多情况都不了解。
好容易混到下课,斋长大袖一挥:“今日到此,明日早到。”
同学们陆陆续续离开,刘知易目送其他人离开,竟没看到周问卿,心想周问卿应该分到另一个班了。
太学医科,总人数不过三百,又没有儒、法、兵这三大科有无数学生中举的情况,因此递补不定,完全看考生情况,考生考的好,就多收几个,考的不好,一个不收也可以。
所有人都走了,只有外十三舍的人没走。
熊纨走到中间,中间书桌过道中,有一排炭盆,这群学医的,竟然生炭火,也不怕一氧化碳中毒!炭盆足有十几个之多,把炉亭烤的温暖如春。炭盆外有铁盖,将盖子扣在炭盆上,严丝合缝。
“老熊。你急什么,再烧一会儿。”
李园喊道。
刘知易站起来冲大家抱拳:“诸位,在下拖累诸位了!”
刘知易心里认定,这就是斋长的打击报复,那个肾虚哥!
一边收自己的书,一边道:“跟你有什么关系,斋长就这个样。吹毛求疵,小气的紧。”
刘知易道:“不知斋长如何称呼?”
尤所为道:“叫张景。”
刘知易点头:“入学几年了?”
尤所为道:“四五年了吧,我入学三年,我来的时候他就在。去年才升入内舍,讨了个斋长的差使。”
从尤所为口中,能听到肾虚哥人缘似乎不怎么好。
“问那么多干嘛。说说你,再认识一下,我叫尤所为,尤其的尤。”
前边谢忠插话:“哈哈。怨天尤人的尤。”
许多福接话道:“以儆效尤的尤。”
那边正在拨弄炭火,将火盆重新拨弄的通红的李园道:“无耻之尤的尤。”
身材魁梧的熊纨哼唧了半天:“天生尤物的尤。”
说完所有人都笑了,尤所为脸涨的通红,跳出去打熊纨。
一个宿舍的人很快熟稔起来。
刘知易再次告罪:“在下刘知易,知易行难。见过各位学长。”
太学有意思,分班不分级,一个班的人在一起学习,除非离开,会一直在一起。太学学制为八年,这八年中,他们会一直在一起。同窗之谊,十分牢固。这几个人都比刘知易入学早,算是学长,却住一个宿舍,在一个班学习。
几人都不想回宿舍,因为太冷,还不如在炉亭里待着,刘知易请教了许多情况,他们都热心作答。
一直到官厨开饭,几人才离开炉亭。
官厨就是太学里的学生食堂,每月都要交斋用钱,才能在官厨吃饭。内舍以上的学生就可以免费,但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外舍生。不吃也可以,太学不禁学生出入,不然及第楼就没生意了。既交不起斋用钱,又吃不起及第楼的穷学生,太学也会有额外照顾,可以减半缴纳。
吃完饭,外十三一伙才唉声叹息的走回宿舍。
睡不着,躺在床铺上闲聊到了半夜,刘知易左边是谢忠,右边是李园,李园右边是熊纨,熊纨靠着墙,原因是他打呼噜;谢忠左边是许多福,许多福左边是尤所为,尤所为也靠着墙,原因是他入学最早,这位置是等到第二年才抢到的。
六人从学校的规矩,聊到及第楼的美食,从及第楼聊到了状元楼,聊到了这次恩科,从恩科殿试是太后主持,聊到了礼崩乐坏。口里聊的,几乎没有关于医学的内容。
第一句,也是最后一句关于医学的话题,还是刘知易挑起的。
“诸位,谁知道书库在哪里?我听说太学医科的书库里有天下医典,想去看看。”
其他人顿时不说话了,一帮学渣遇到学霸,顿觉不是一路人啊。
半天,尤所为说道:“在偏殿那里,我明天带你去。”
此时熊纨的呼噜声响起来了,其他人好像都没了谈兴。
李园踢了熊纨一脚,呼噜声暂停。
李园催促道:“睡觉,睡觉,一会睡不着了!”
站在写着“太学”两个古体大字匾额的太学大门前三步外,刘知易沉默了片刻,终于要进太学了。进太学本身跟大哥从军一样,是一种保险。可这个保险不是重点,他以医家身份进入太学,却不打算真的投身医道。接下来他将主修法家,因为法家可以入朝做官,虽然刘知易此时还没想好要不要进入朝堂这个巨大的名利场,可他必须做好准备。
尽快将法家修为提升到进士,这样我就可以随时入朝做官,一旦形势不对,我必须亲自掌握权力。
给自己定下一个小目标后,刘知易迈步跨过门槛,踏入了这个帝国最高学府。
太学极大,不比贡院小,常年在太学中读书的学生不少于三万人,所以太学每次科举,几乎都能占到半数进士名额,支持太学的名士称夸赞“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源也”。
进了大门,有青衣小吏带领一个个同学,查验身份,然后送到各个不同院落。太学有上万间各类房间,分为十几个院落,不让人带,还真找不到地方。
刘知易被带到一个叫做悬壶院的地方,位于太学东南位置,院外就是朝阳大街,车马喧哗,不是读书的好地方。
大院中央一座大殿式建筑,三间大殿,其中供奉着医圣,也是悬壶院的讲堂。围着大殿,房舍从内到外,布列三层,称之为上舍、内舍和外舍,太学屋舍大多如此布局,称之为三舍法。规矩森严,出入太学的学生,只能住在外舍。吃饭还要缴纳饭钱,内舍生不需要,上舍生更是可以兼任太学中的一些职务,领取俸钱。
带领刘知易过来的青衣小吏,称作斋仆。所谓斋,类似于班级,每三十个人分为一斋,每斋有五间房屋,一间炉亭。每斋都有一个斋仆,负责为学生们提供学习之外的帮助。
看着还不错,像贵族学校。
刘知易感叹,校舍也不错,青砖大瓦房,房间宽敞,差强人意的是要六个人住一间。
进到房间的时候,屋里没人,只有一张空床铺,上面落着灰。
不等刘知易动手,青衣小吏抢先一步,将旧床铺卷起来。
“少爷,您稍等。小的马上给您换了。”
这斋仆名叫张衡,家中排行老三,京城人士,托关系在太学里谋了一份差使,除了俸钱之外,平时还能从太学里这些有钱学生身上赚到一些外快,算是一份很体面的工作,这就是住在京城的好处,哪怕是底层,也比外面机会多。
他对刘知易很客气,因为进门后,刘知易立马给了十两银子,立马口称少爷。
“谢谢三哥了。”
刘知易感谢道。
“少爷您客气。”
当然要客气,有时候能起到银子起不到的作用。
张衡很快将刘知易的床铺全部换成了新的,还交代说,太学里提供的被褥都不太好,如果不满意,可以帮忙去外面代购新的,显然这又是一笔外快。
刘知易马上从善如流,托付道:“那就有劳三哥了。”
说完又递过去十两银子,果然是贵族学校,花销真高。
张衡接过银子,问道:“少爷。您还有什么吩咐,没有的话,小人去通知斋长、斋谕,您入学了。”
斋长、斋谕,负责督促学生学业和学风纪律,其实就是班长,副班长,大小是个官,也领取俸钱。
刘知易道:“还有一事相求,方便的话,三哥帮忙打听,一个叫周问卿的同学在哪个斋?”
周问卿也来报到了,比刘知易还早。刘知易本想跟他一起的,结果早上去约的时候,他竟然已经走了。一人,一个背囊。而刘知易则套着两辆马车,一大家子人跟着不说,还带来了一大堆行李。
行李很多,两大箱子,主要是换洗衣服,购买到的医书,笔墨等文房用具。行李不好安置,床铺是通铺,头朝里,脚下是一排窗户,透过窗上的裱糊能看到外面的竹影。这就很麻烦了,把箱子放在床尾,就挡住了窗户,摆到一旁,挤占了床位,或者就侵入了别人的铺子。
看了下别人,各种放法都有,有的直接放在床尾,不在乎采光;有的放在两侧,他们的行李箱很窄,还能跟别人的床铺隔开;还有的直接放在床头外的地面上,这样上下床都得踩着箱子。
刘知易想了想,也将箱子摆在床头,两个箱子摞起来,比床高出了一大截,这样可以当成书桌。
刚做完这些,斋仆张衡走了进来。
“少爷。斋长请您去炉亭。”
赶紧走。
炉亭是每个斋配备的公共场所,相当于班级教室,炉亭,顾名思义,是有火炉的,可惜不是亭子,就是一个类似宿舍的房间,里面没有床铺,只有一些书桌,中间生者火炉。如今已经是冬季,不生炉子实在熬不住。
张衡将刘知易带到炉亭门口,敲门复命,斋长摆摆手让他走。
刘知易愣在门口。
肾虚兄?
坐在所有书桌最前边,跟其他人相对而坐的斋长,竟然是考试时候考他肾虚和阳痿的那个学长!连穿的衣服,都是那日考试时候的白袍。
刘知易预感他进太学第一年,日子不会好过了。
“小生,刘知易,见过斋长!”
稍微一愣,马上行礼,态度极为端正。
斋长似乎也没想到是他,脸色微变,摆了摆手:“去那里坐吧。是你同号的同学。”
每个宿舍都有牌号,他所在的牌号叫外十三,指的是外舍第十三号房。
刘知易低头匆匆走进炉亭,走到斋长指给他的位置,旁边已经坐着五个同学,应该是自己同宿舍的。熟悉的感觉,果然同宿舍的人不止睡觉在一块,上课、自习,出去开黑,这些都会在一起。
“在下许多福!”
悄悄坐在座位上,前边一个圆脸同学回头笑道。
多子多福,你将来肯定生二胎。
“刘知易!”
旁边的同学道:“在下尤所为。”
嘿,又一个怪名。
刘知易点点头。
尤所为前边的同学回头:“谢忠。”
谢忠前边的同学:“李园。”
感觉他会有个很漂亮的妹妹。
李园旁边,许多福前边的同学道:“在下熊纨。”
感觉李园会把妹妹嫁给你。
又点点头。
这时候斋长的声音响起:“不许喧哗。外十三,罚司炉三日!”
几个室友忙低头,不敢言语。
班风这么正!
刘知易也赶紧低头,却没书可看。斋仆只带他到这里来,却没告诉他要带书。看别的同学,带的书五花八门,竟然不是统一课本。顿时觉得他还有很多情况都不了解。
好容易混到下课,斋长大袖一挥:“今日到此,明日早到。”
同学们陆陆续续离开,刘知易目送其他人离开,竟没看到周问卿,心想周问卿应该分到另一个班了。
太学医科,总人数不过三百,又没有儒、法、兵这三大科有无数学生中举的情况,因此递补不定,完全看考生情况,考生考的好,就多收几个,考的不好,一个不收也可以。
所有人都走了,只有外十三舍的人没走。
熊纨走到中间,中间书桌过道中,有一排炭盆,这群学医的,竟然生炭火,也不怕一氧化碳中毒!炭盆足有十几个之多,把炉亭烤的温暖如春。炭盆外有铁盖,将盖子扣在炭盆上,严丝合缝。
“老熊。你急什么,再烧一会儿。”
李园喊道。
刘知易站起来冲大家抱拳:“诸位,在下拖累诸位了!”
刘知易心里认定,这就是斋长的打击报复,那个肾虚哥!
一边收自己的书,一边道:“跟你有什么关系,斋长就这个样。吹毛求疵,小气的紧。”
刘知易道:“不知斋长如何称呼?”
尤所为道:“叫张景。”
刘知易点头:“入学几年了?”
尤所为道:“四五年了吧,我入学三年,我来的时候他就在。去年才升入内舍,讨了个斋长的差使。”
从尤所为口中,能听到肾虚哥人缘似乎不怎么好。
“问那么多干嘛。说说你,再认识一下,我叫尤所为,尤其的尤。”
前边谢忠插话:“哈哈。怨天尤人的尤。”
许多福接话道:“以儆效尤的尤。”
那边正在拨弄炭火,将火盆重新拨弄的通红的李园道:“无耻之尤的尤。”
身材魁梧的熊纨哼唧了半天:“天生尤物的尤。”
说完所有人都笑了,尤所为脸涨的通红,跳出去打熊纨。
一个宿舍的人很快熟稔起来。
刘知易再次告罪:“在下刘知易,知易行难。见过各位学长。”
太学有意思,分班不分级,一个班的人在一起学习,除非离开,会一直在一起。太学学制为八年,这八年中,他们会一直在一起。同窗之谊,十分牢固。这几个人都比刘知易入学早,算是学长,却住一个宿舍,在一个班学习。
几人都不想回宿舍,因为太冷,还不如在炉亭里待着,刘知易请教了许多情况,他们都热心作答。
一直到官厨开饭,几人才离开炉亭。
官厨就是太学里的学生食堂,每月都要交斋用钱,才能在官厨吃饭。内舍以上的学生就可以免费,但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外舍生。不吃也可以,太学不禁学生出入,不然及第楼就没生意了。既交不起斋用钱,又吃不起及第楼的穷学生,太学也会有额外照顾,可以减半缴纳。
吃完饭,外十三一伙才唉声叹息的走回宿舍。
睡不着,躺在床铺上闲聊到了半夜,刘知易左边是谢忠,右边是李园,李园右边是熊纨,熊纨靠着墙,原因是他打呼噜;谢忠左边是许多福,许多福左边是尤所为,尤所为也靠着墙,原因是他入学最早,这位置是等到第二年才抢到的。
六人从学校的规矩,聊到及第楼的美食,从及第楼聊到了状元楼,聊到了这次恩科,从恩科殿试是太后主持,聊到了礼崩乐坏。口里聊的,几乎没有关于医学的内容。
第一句,也是最后一句关于医学的话题,还是刘知易挑起的。
“诸位,谁知道书库在哪里?我听说太学医科的书库里有天下医典,想去看看。”
其他人顿时不说话了,一帮学渣遇到学霸,顿觉不是一路人啊。
半天,尤所为说道:“在偏殿那里,我明天带你去。”
此时熊纨的呼噜声响起来了,其他人好像都没了谈兴。
李园踢了熊纨一脚,呼噜声暂停。
李园催促道:“睡觉,睡觉,一会睡不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