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页
睡觉前舒月把扎头发的皮筋一扯,一头乌黑的秀发散披在肩膀后面。她看程山有些怀疑,解释道:“我主要是好奇,想去考场看看,觉得应该挺有意思的。”
程山用修长的手指帮她拢了拢头发,然后双臂环在她身后,看着她眼中星光闪烁,不忍驳斥,“想去就去吧。反正也没啥别的事儿,你想考就去考,不要后悔就行。”
舒月听见他这么支持自己,眼眶微微发热,把脑袋贴在他的胸前,感受着他咚咚咚有力的心跳声,“行,那我报个名,要是有事去不了就不去了。”说话的语气很轻松。
舒月经历过那么多考试,觉得也不算什么大事。尤其是上大学后,也曾跟风去考各种证。每次看到缺考一大片就知道,那些是报了名没准备的人临阵逃脱了。所以在她看来,考个试真不是多大的事儿。
“你想报什么科目?”
“文科。”
舒月原本就是读文科的,高中上的是外国语学校,大学读的也是英语专业,通过了专八考试。
还有五十多天考试,她转攻理科的话,相当于奥运会上体操运动员去跑百米,扬短避长,这不是傻吗。
“如果是你,肯定会考理科吧?”舒月知道他们这种军队干部肯定不会去考,就随口问问。
“嗯。”程山听她这么一问,还真的认真思考了一下,有些蠢蠢欲动,“我还挺想去学习学习的,海事海防技术方面。”但他自己的身份有限制,知道不可能放弃现在的团长去高考,除非疯了。
不过,比起高考上大学的心思,他心里更多的是担心。她那么聪明伶俐,他对她有信心。可就是因为她太聪明了,如果真考上了呢?她是不是就要离开岛上,去外面上大学了?大学毕业之后呢?他自己很可能一辈子都要在这个岛上……
他抱着她的手臂紧了紧,抚了抚她的背,本想说些什么,又不忍挫伤她的积极性,话到嘴边改了口:“你需要什么资料,我帮你找。咱们最近吃食堂吧,你就专心准备考试。”
舒月去年就有了学习意识,所以陆陆续续的弄来些教材,但是主要是高中的语文、数学和政治三门教材。她本来是想看看这年代的教材难度,等到三小只高考的时候心里有底,也能从旁辅导辅导。
没想到自己先于三小只去体验高考,这些教材倒是提前派上了用场。
但是报文科的话就还要考历史和地理综合,报英语专业的话,还要加试英语。她的教材还不够,准备慢慢借过来抄。
到了养鸡场,连门口的大爷大妈都在讨论高考的事儿。
吴大娘是随着大儿子来到岛上的,她的孙女已经高中毕业在家待着,小儿子不愿当兵所以去了乡下当知青,家里有两个适合高考的孩子,所以她逢人就打听高考的事儿。
舒月老远就听到她笑盈盈的喊:“小舒,要高考了,你听说了吧?”
“听说了”,舒月点点头,“家里有年龄条件合适的孩子,都去试试。今年不行就等明年再考,总之去高考没坏处,可以准备着。”
听她这么一说,几个大爷大娘又围上来七嘴八舌的讨论开了:
“我要写信让儿子去参加高考。”
“本来觉得时间这么紧,我孙子说考不上不想考了。听小舒这么一说,今年不行就再来一年嘛。”
“就是就是,我记得老孙家那孩子是不是也是,不想当兵也不想下乡的,在家闲着,不如就去高考。”
到了十一月初,守备区党委专门成立了一个专项小组,还举行了高考招生报名会,讲了一些报名的技术性问题,给大家发放了报名表。报完名后等政审通过就可以了。
军人家属一般都没什么问题。所以报完名后,大家都开始积极备考。
这时候的教材稀缺,并不是想买就能买到,大家都是互相借着抄教材。
舒月之前随手翻过了语文、数学和政治,而英语又是她的强项,所以她准备先攻略历史地理,其他时间再做做数学题,背一背政治,就差不多了。
于是她的语文教材借给谢秋珊去抄,数学借给了张大嫂的儿子郑和平,政治课本拿去给了门口孙大爷,门口有个大娘还主动给她弄来了历史课本,程山给她弄来了地理课本,谢秋萍又从跟她一样报考英语的同事江雪那里拿到了英文教材给她……
总之,轮了一大圈以后,她也拿到了英文和地理历史的教材。
最近养鸡场的大嫂们都有默契似的,主动帮要参加高考的和有孩子要高考的人干活,给她们留出些时间看书准备考试,或者去照顾要考试的孩子。
舒月正准备跟着去门口卖鸡蛋,却被艾冬雪拦下了。艾冬雪笑着用严厉的语气命令她:“你去坐那儿看书,别管这些事儿。”
“艾姐,最近你辛苦了。”舒月有些感动,不仅艾冬雪,整个养鸡场都形成了一种无声的默契,没人计较自己干得多干得少,都在力所能及的给她们这些要考试的人创造条件。
于是,舒月在养鸡场的时候有空也会看看书。但是相比起那些想通过高考回城的知青,或者把高考当成出路的人来说,她倒没那么大压力。
别人愁眉苦脸的时候,她却一脸轻松。
门口的大爷大妈直着急,经常半劝半鼓励她:“小舒,好好准备,争取一次考上啊。”
--
程山用修长的手指帮她拢了拢头发,然后双臂环在她身后,看着她眼中星光闪烁,不忍驳斥,“想去就去吧。反正也没啥别的事儿,你想考就去考,不要后悔就行。”
舒月听见他这么支持自己,眼眶微微发热,把脑袋贴在他的胸前,感受着他咚咚咚有力的心跳声,“行,那我报个名,要是有事去不了就不去了。”说话的语气很轻松。
舒月经历过那么多考试,觉得也不算什么大事。尤其是上大学后,也曾跟风去考各种证。每次看到缺考一大片就知道,那些是报了名没准备的人临阵逃脱了。所以在她看来,考个试真不是多大的事儿。
“你想报什么科目?”
“文科。”
舒月原本就是读文科的,高中上的是外国语学校,大学读的也是英语专业,通过了专八考试。
还有五十多天考试,她转攻理科的话,相当于奥运会上体操运动员去跑百米,扬短避长,这不是傻吗。
“如果是你,肯定会考理科吧?”舒月知道他们这种军队干部肯定不会去考,就随口问问。
“嗯。”程山听她这么一问,还真的认真思考了一下,有些蠢蠢欲动,“我还挺想去学习学习的,海事海防技术方面。”但他自己的身份有限制,知道不可能放弃现在的团长去高考,除非疯了。
不过,比起高考上大学的心思,他心里更多的是担心。她那么聪明伶俐,他对她有信心。可就是因为她太聪明了,如果真考上了呢?她是不是就要离开岛上,去外面上大学了?大学毕业之后呢?他自己很可能一辈子都要在这个岛上……
他抱着她的手臂紧了紧,抚了抚她的背,本想说些什么,又不忍挫伤她的积极性,话到嘴边改了口:“你需要什么资料,我帮你找。咱们最近吃食堂吧,你就专心准备考试。”
舒月去年就有了学习意识,所以陆陆续续的弄来些教材,但是主要是高中的语文、数学和政治三门教材。她本来是想看看这年代的教材难度,等到三小只高考的时候心里有底,也能从旁辅导辅导。
没想到自己先于三小只去体验高考,这些教材倒是提前派上了用场。
但是报文科的话就还要考历史和地理综合,报英语专业的话,还要加试英语。她的教材还不够,准备慢慢借过来抄。
到了养鸡场,连门口的大爷大妈都在讨论高考的事儿。
吴大娘是随着大儿子来到岛上的,她的孙女已经高中毕业在家待着,小儿子不愿当兵所以去了乡下当知青,家里有两个适合高考的孩子,所以她逢人就打听高考的事儿。
舒月老远就听到她笑盈盈的喊:“小舒,要高考了,你听说了吧?”
“听说了”,舒月点点头,“家里有年龄条件合适的孩子,都去试试。今年不行就等明年再考,总之去高考没坏处,可以准备着。”
听她这么一说,几个大爷大娘又围上来七嘴八舌的讨论开了:
“我要写信让儿子去参加高考。”
“本来觉得时间这么紧,我孙子说考不上不想考了。听小舒这么一说,今年不行就再来一年嘛。”
“就是就是,我记得老孙家那孩子是不是也是,不想当兵也不想下乡的,在家闲着,不如就去高考。”
到了十一月初,守备区党委专门成立了一个专项小组,还举行了高考招生报名会,讲了一些报名的技术性问题,给大家发放了报名表。报完名后等政审通过就可以了。
军人家属一般都没什么问题。所以报完名后,大家都开始积极备考。
这时候的教材稀缺,并不是想买就能买到,大家都是互相借着抄教材。
舒月之前随手翻过了语文、数学和政治,而英语又是她的强项,所以她准备先攻略历史地理,其他时间再做做数学题,背一背政治,就差不多了。
于是她的语文教材借给谢秋珊去抄,数学借给了张大嫂的儿子郑和平,政治课本拿去给了门口孙大爷,门口有个大娘还主动给她弄来了历史课本,程山给她弄来了地理课本,谢秋萍又从跟她一样报考英语的同事江雪那里拿到了英文教材给她……
总之,轮了一大圈以后,她也拿到了英文和地理历史的教材。
最近养鸡场的大嫂们都有默契似的,主动帮要参加高考的和有孩子要高考的人干活,给她们留出些时间看书准备考试,或者去照顾要考试的孩子。
舒月正准备跟着去门口卖鸡蛋,却被艾冬雪拦下了。艾冬雪笑着用严厉的语气命令她:“你去坐那儿看书,别管这些事儿。”
“艾姐,最近你辛苦了。”舒月有些感动,不仅艾冬雪,整个养鸡场都形成了一种无声的默契,没人计较自己干得多干得少,都在力所能及的给她们这些要考试的人创造条件。
于是,舒月在养鸡场的时候有空也会看看书。但是相比起那些想通过高考回城的知青,或者把高考当成出路的人来说,她倒没那么大压力。
别人愁眉苦脸的时候,她却一脸轻松。
门口的大爷大妈直着急,经常半劝半鼓励她:“小舒,好好准备,争取一次考上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