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眼前略显古朴的书院,杨拓还是十分满意的。这些个力士不亏是仙人的杂役,对于这些杂事,十分擅长。
书院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其一为御书楼,也就是后世的图书馆,主要是收集藏书并于学子借阅。
这座御书楼,位于书院的后半部分,是一座三层楼高的楼阁,前出为门廊,后置为山墙。
格扇门窗,曲水池塘等,不一而足。处于整个书院后山最清幽之处,十分适合阅读。
其二为讲堂,也就是后世的教室。是传道授业,解惑交流之场所,也是书院最重要的部分。
这一部分,杨拓将其布置在了书院的中部,位于中轴线左右。讲堂皆为一座座单独的院落,教授不同的学问。
其三为卧舍,也就是宿舍,吃饭睡觉都在这里。这一部分位于书院的前半部分,主要是方便学员生活。
各种生活物质,也不必往书院后方运输,减少了不少的麻烦。学员的活动,也不容易打扰到后方的学习。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亭台楼阁,园林山池,以供学员休息娱乐。
在最外面还有一座山门,山门处有一条石梯,通往山下的官道。石梯共计九百九十九步,每一步高约一尺,也就是三十三厘米左右。
每一级阶梯,都相当于普通的两步楼梯。人若想要爬上这相当于一百层楼高的山门,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不过这上古时代,灵气浓郁,人族的身体,也远非后世之人可比。
爬这千级阶梯,虽会有些劳累,却也不是太难。这简单的阶梯,也只是用来淘汰一些没什么恒心之人。
看着这座崭新的书院,杨拓心中很是满意。他于山门处,以指为剑,在其上刻下泰山书院四个大字。
这四个字,蕴含着无穷剑意。不过其剑意内敛,丝毫不得泄露,杨拓更在其中留下了一道剑气。
若遇有缘之人,或许可以从这几个字中领悟一些什么。当书院遇到强敌来犯,字中所蕴含的剑气,就会飞出,斩杀来敌。
杨拓见诸事齐备,想了想,又取出了一粒明珠,正是那得自毒蜂怪的蜃珠。
他在碧霞洞天之时,就已经简单的炼化了一番。这粒明珠真真不凡,它乃是蜃的伴生灵宝。
虽名为蜃珠,却是一粒先天水气所凝的先天灵宝。杨拓将其返本归元之后,将其称之为“水灵珠”。
这水灵珠威力无穷,更是可以驱使万水,只要将其祭起,不论何种神水,都不能伤其分毫。
杨拓将水灵珠祭起,灵珠之上有水蓝色的光芒闪过,丝丝雾气从水灵珠中散出。
这些雾气正是蜃气,杨拓用蜃气将学院笼罩,不过并未操纵蜃气的变化。
只是简单的将书院遮掩起来,一般的凡俗之人,远远开去,就是一座普通的小山峰。
若是遇到那等饱学之士,灵光照耀紫府,这些人就会看到雾气之中的书院。
如若有缘,自会前来。
正所谓道不可轻传!即便是要传播学说、思想,也不是什么人都收。
杨拓所传之道,即便不是专门用以修行,只要能够领悟一二,自可受用无穷,就算以此踏上道途,也并非不可能。
时间就这么匆匆而过,不时有那等聪颖的学子,能够进到书院之中。
杨拓虽未寻到传人,但是只要进入书院之人,多多少少都能有所收获。
至于收获得是什么,那就看其人的福源与心性。不乏有领悟到修行道法之人,连剑道都有人参悟几分。
虽都是些皮毛,但是泰山书院的名声,却逐渐的传播开来。世人皆知在泰山之畔,有一泰山书院,有高人隐居于此,只有有缘之人方能得见。
这也算是一种策略,人是很奇怪的,轻易得到的东西都不会重视。
若是杨拓上赶着前去传播他的学说,想必很多人都会不屑一顾。
但是许多人,求而不得,等到付出巨大的努力,方才得到传授之后,却会格外珍惜。
付出越大的努力,付出越大的代价,得到之后得重视程度截然不同。
经过数十年的传播,杨拓这泰山书院,早已经声名远扬。有许多的学子会慕名而来,不过大多数都没有机缘进入。
这一日,阳春三月,春光明媚,山下又有一伙人,慕名而来。
这些人与往常结伴而行的学子略有不同,一群人围绕着数架马车,从远处而来。
马车行至山道之旁,便停了下来。在领头的一架马车之上,有一人端坐。
这人身材魁梧,穿长袍,裹头巾,脚穿步履,仪表不凡。
其面容刚毅,年约三十许,他抬头看向山腰,见云遮雾掩之中,果有一座书院。
他不由开口说道:“此地果有一座书院,我今得见,喜不自胜!”
这时,坐在前方赶车之人,开口道:“老师,我等游历诸国,本就是为了寻找各路高人隐士,如今得见,正好前去拜访!”
那被唤作老师之人,点了点头,说道:“既有高贤隐居于此,自当拜访!”
说完便与众人下了车架,吩咐众人将车赶至道旁,留下一些弟子看守,便带着四位弟子,沿着阶梯,往山腰行去。
他一路前行,不时观看道路左右,心中暗自点头。中途并不停歇,五人直入山门。
此时,杨拓正于山门处,泰山书院的牌匾之下,默默等候。在其身后,是一些在书院求学的学子。
他早就发现空中有一股无形之气,由远处而来。这股气不同于老子出行时,那无边紫气。
更加没有老子那种,绵延数万里的奇景。
这股气呈现出纯白之色,其正大刚直,浩大无边。正所谓圣贤皆有异像,随着这股气前来之人,必定是人族大贤。
杨拓早早就在山门处等候,这可能是泰山书院建成以来,来得第一位大贤。
当车架在山下停歇之时,他以法眼观之,入目所见,俱其一片纯白,没有丝毫杂色,干净无比。
杨拓被这白气遮掩,什么都没有看清。不过他心中还是有所猜想,“这莫非就是那浩然正气?”
“有如此的气象,其人怕是早将仁义置于心田,融入骨血。此等人物,又岂是等闲!”
- 肉肉屋
书院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其一为御书楼,也就是后世的图书馆,主要是收集藏书并于学子借阅。
这座御书楼,位于书院的后半部分,是一座三层楼高的楼阁,前出为门廊,后置为山墙。
格扇门窗,曲水池塘等,不一而足。处于整个书院后山最清幽之处,十分适合阅读。
其二为讲堂,也就是后世的教室。是传道授业,解惑交流之场所,也是书院最重要的部分。
这一部分,杨拓将其布置在了书院的中部,位于中轴线左右。讲堂皆为一座座单独的院落,教授不同的学问。
其三为卧舍,也就是宿舍,吃饭睡觉都在这里。这一部分位于书院的前半部分,主要是方便学员生活。
各种生活物质,也不必往书院后方运输,减少了不少的麻烦。学员的活动,也不容易打扰到后方的学习。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亭台楼阁,园林山池,以供学员休息娱乐。
在最外面还有一座山门,山门处有一条石梯,通往山下的官道。石梯共计九百九十九步,每一步高约一尺,也就是三十三厘米左右。
每一级阶梯,都相当于普通的两步楼梯。人若想要爬上这相当于一百层楼高的山门,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不过这上古时代,灵气浓郁,人族的身体,也远非后世之人可比。
爬这千级阶梯,虽会有些劳累,却也不是太难。这简单的阶梯,也只是用来淘汰一些没什么恒心之人。
看着这座崭新的书院,杨拓心中很是满意。他于山门处,以指为剑,在其上刻下泰山书院四个大字。
这四个字,蕴含着无穷剑意。不过其剑意内敛,丝毫不得泄露,杨拓更在其中留下了一道剑气。
若遇有缘之人,或许可以从这几个字中领悟一些什么。当书院遇到强敌来犯,字中所蕴含的剑气,就会飞出,斩杀来敌。
杨拓见诸事齐备,想了想,又取出了一粒明珠,正是那得自毒蜂怪的蜃珠。
他在碧霞洞天之时,就已经简单的炼化了一番。这粒明珠真真不凡,它乃是蜃的伴生灵宝。
虽名为蜃珠,却是一粒先天水气所凝的先天灵宝。杨拓将其返本归元之后,将其称之为“水灵珠”。
这水灵珠威力无穷,更是可以驱使万水,只要将其祭起,不论何种神水,都不能伤其分毫。
杨拓将水灵珠祭起,灵珠之上有水蓝色的光芒闪过,丝丝雾气从水灵珠中散出。
这些雾气正是蜃气,杨拓用蜃气将学院笼罩,不过并未操纵蜃气的变化。
只是简单的将书院遮掩起来,一般的凡俗之人,远远开去,就是一座普通的小山峰。
若是遇到那等饱学之士,灵光照耀紫府,这些人就会看到雾气之中的书院。
如若有缘,自会前来。
正所谓道不可轻传!即便是要传播学说、思想,也不是什么人都收。
杨拓所传之道,即便不是专门用以修行,只要能够领悟一二,自可受用无穷,就算以此踏上道途,也并非不可能。
时间就这么匆匆而过,不时有那等聪颖的学子,能够进到书院之中。
杨拓虽未寻到传人,但是只要进入书院之人,多多少少都能有所收获。
至于收获得是什么,那就看其人的福源与心性。不乏有领悟到修行道法之人,连剑道都有人参悟几分。
虽都是些皮毛,但是泰山书院的名声,却逐渐的传播开来。世人皆知在泰山之畔,有一泰山书院,有高人隐居于此,只有有缘之人方能得见。
这也算是一种策略,人是很奇怪的,轻易得到的东西都不会重视。
若是杨拓上赶着前去传播他的学说,想必很多人都会不屑一顾。
但是许多人,求而不得,等到付出巨大的努力,方才得到传授之后,却会格外珍惜。
付出越大的努力,付出越大的代价,得到之后得重视程度截然不同。
经过数十年的传播,杨拓这泰山书院,早已经声名远扬。有许多的学子会慕名而来,不过大多数都没有机缘进入。
这一日,阳春三月,春光明媚,山下又有一伙人,慕名而来。
这些人与往常结伴而行的学子略有不同,一群人围绕着数架马车,从远处而来。
马车行至山道之旁,便停了下来。在领头的一架马车之上,有一人端坐。
这人身材魁梧,穿长袍,裹头巾,脚穿步履,仪表不凡。
其面容刚毅,年约三十许,他抬头看向山腰,见云遮雾掩之中,果有一座书院。
他不由开口说道:“此地果有一座书院,我今得见,喜不自胜!”
这时,坐在前方赶车之人,开口道:“老师,我等游历诸国,本就是为了寻找各路高人隐士,如今得见,正好前去拜访!”
那被唤作老师之人,点了点头,说道:“既有高贤隐居于此,自当拜访!”
说完便与众人下了车架,吩咐众人将车赶至道旁,留下一些弟子看守,便带着四位弟子,沿着阶梯,往山腰行去。
他一路前行,不时观看道路左右,心中暗自点头。中途并不停歇,五人直入山门。
此时,杨拓正于山门处,泰山书院的牌匾之下,默默等候。在其身后,是一些在书院求学的学子。
他早就发现空中有一股无形之气,由远处而来。这股气不同于老子出行时,那无边紫气。
更加没有老子那种,绵延数万里的奇景。
这股气呈现出纯白之色,其正大刚直,浩大无边。正所谓圣贤皆有异像,随着这股气前来之人,必定是人族大贤。
杨拓早早就在山门处等候,这可能是泰山书院建成以来,来得第一位大贤。
当车架在山下停歇之时,他以法眼观之,入目所见,俱其一片纯白,没有丝毫杂色,干净无比。
杨拓被这白气遮掩,什么都没有看清。不过他心中还是有所猜想,“这莫非就是那浩然正气?”
“有如此的气象,其人怕是早将仁义置于心田,融入骨血。此等人物,又岂是等闲!”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