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在七月份的最后两日,朝廷便陆续公布了几道通告。
首先,改两年前南梁王赵元佐为支援陇西魏氏而筹建的五万『征西军』为『北疆征远第二军』,简称『北二军』,由南梁王赵元佐继续统帅,在整顿过后赶赴北疆参战。
其次,陇西魏氏筹建『北疆征远第三军』,简称『北三军』,编制同样为五万人,由临洮君魏忌担任主帅、姜鄙担任副将,在整顿过后赶赴北疆参战。
这两条通道,着实在朝野产生了不小的震荡。
在民间百姓眼中,他们看到的是朝廷对『北疆战事』的重视,再次投入两支五万人的军队与韩国的军队抗衡,因此一时间,那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们,不由地为身为一名魏人而感到骄傲,甚至于,掀起了一股投军的热浪。
毕竟『北疆战事』的对象乃是韩国,是数十年前让魏国品尝了『上党惨败』的韩国,因此,国内那些年轻人都万分希望这次与韩国的战争,能够洗刷掉当年的战败耻辱,为此不惜投身军队。
然而在某些朝廷官员以及一些在野名仕眼中,他们却从中看到了不同寻常的事物。
但是总的来说,朝廷的这两则通告,还是正面效果居多,尤其是当消息传开之后,魏国国内有不少人对这次北疆战事抱有莫大的信心。
想想也是,毕竟此时的北疆,已经聚集了不少军队,由东宫太子赵弘礼与桓王赵弘宣二人所率领的『北疆征远(第一)军』,由燕王赵弘疆所率领的『山阳军』,由南燕大将军卫穆所率领的『南燕军』,以及由禹王赵元佲的宗卫长韶虎所率领的第二代『大魏武军(魏武卒)』,共计约二十万军队。
而眼下,再加上南梁王赵元佐所率领的『北二军』与临洮君魏忌所率领的『北三军』,魏国部署在北疆——即上党郡、河东郡两地的军队,竟要达到三十万兵力。
也难怪举国上下的国人心情激动,实在是这次朝廷的动作太大,大有一雪前耻,向韩国讨回当年战败耻辱的磅礴气势。
当然,就在举国上下绝大多数对朝廷以及魏天子歌功颂德的时候,难免也会出现一些不满足的声音:肃王安在?
不可否认,朝廷在北疆部署的军队阵容已经颇为强大,但“贪心”的魏人可不会介意在这个豪华的阵容中再加上一位拥有赫赫战功的名帅,即今年讨伐楚国凯旋而归的肃王赵润。
『……再加上商水军、鄢陵军,这才叫好呢!』
许多魏人普遍抱持着这样的观点,毕竟他们的愿望可不单单只是击退前来进犯的韩国的军队,让后者品尝战败滋味,洗刷掉当年『魏楚上党惨败』,这才是绝大多数魏人的夙愿。
甚至于,最好打到韩国的王都去!
正因为如此,当朝廷发布了通告后,某些年轻的学子、士子们,自发组成队伍,从翰林署出发,绕过肃王府,最后抵达皇宫『观景台』外的广场,向魏天子请愿,希望肃王赵润与麾下的商水军、鄢陵军加入到北疆豪华阵容。
因为这桩事,赵弘润最近两日都不好出府,生怕被那些年轻而盲目的学子、士子们给堵上。
他着实有些无奈。
因为在他看来,那些年轻而盲目的学子们、士子们,根本不懂朝中各势力的利害关系,纯粹就是瞎起哄。
这种时候他赵弘润去北疆?
开什么玩笑,难道北疆的局面还不够复杂么?
东宫太子赵弘礼一党、雍王弘誉一党、燕王弘疆一党,再过不久还要加上庆王弘信一党,细分下来,各党各派的关系更是错综复杂。
更要紧的是,北疆乃是东宫与雍王角力的战场,燕王与南燕大将军卫穆自成一派,如今再加上陇西魏氏势力与南梁王赵元佐,怎得一个乱字了得?这个时候他赵弘润再带兵前往北疆,这不是平白遭人白眼、讨人嫌么?
可别指望上述各派系势力会精诚合作,不可否认他们的确想打败韩国的军队,可他们彼此间也存在矛盾争执,赵弘润可不想插足到此时的北疆战事中去。
因此,不管那些年轻的学子与士子们请愿也好、游行也罢,赵弘润毫无插足北疆的意思,因为在他看来,北疆的军队已经饱和,只要打得稳,暂且不说打败韩**队,至少击退韩**队是没有问题的。
毕竟是近三十万军队,而韩国才派来多少军队?只不过二十万罢了,虽然说这二十万军队中最起码有十万是骑兵。
但是不管怎么样,如今北疆的敌我兵力情况,比当初齐鲁魏越四国讨伐楚国的敌我兵力情况不知要好上多少。那时的四国联合军,在不包括收编军队的情况下,总兵力是四十余万,而楚国则出动了超过一百五十万的军队,兵力差距整整四倍。
而如今的北疆,魏军的兵力却超过韩**队,又有三卫军总统领李钲、南燕军大将军卫穆、燕王弘疆、临洮君魏忌、陇西名将姜鄙以及南梁王赵元佐这等足以坐镇一方的人物掌控局面,倘若似这般豪华的阵容都败在韩**队手中,那真可以说是大魏气数已尽,纵使是加上赵弘润,多半也难以挽回局面。
事实上,赵弘润对于此场魏国与韩国之间的国战,还是很有信心的,尤其是在魏忌、姜鄙、赵元佐三位名帅参战之后。
此后几日,赵弘润在王府里躲了几日,终日闭门不出,在家中陪伴众位女眷,待等到八月初,南梁王赵元佐率领『北二军』从大梁出兵,而临洮君魏忌则率领『北三军』从衍县一带启程,几乎在同时赶赴北疆之后,大梁的魏人,尤其是那些瞎胡闹的年轻学子与士子们,心中的那一份热情也逐渐消退下来了。
说到底,民间力量终究无法影响到朝廷的部署。
不过话说回来,对此,民间对赵弘润也产生了一些争议,谁让赵弘润将商水军与鄢陵军调到大梁一带,却又不参加北疆战事呢,这难免会让人起疑。
因此,朝廷出面做出了解释:商水军与鄢陵军北上大梁,是准备更汰装备的。
一句话就打消了国民的怀疑,掩饰了赵弘润调动这两支军队的真正原因。
不过事后赵弘润想了想,感觉商水军与鄢陵军,还真的有必要得更新一下装备了。
要知道,别看商水军与鄢陵军已接二连三打了不少场胜仗,但是他们的武器装备却惨不忍睹,有些是一年前浚水军所淘汰下来的装备,更多的则是楚国正军的军制装备,倘若今明两年驻军六营再一次更替武器装备,商水军与鄢陵军,在武器装备方面最起码落后驻军六营至少五年。
想到这里,赵弘润亦有些尴尬:明明执掌着冶造局这个具备魏国最高工艺技术的部府,然而他麾下的军队,却惨到那种地步,这着实有些说不过去。
因此,他向垂拱殿报备了一下,准备让冶造局与兵铸局全力打造商水军与鄢陵军的装备,毕竟这两支军队虽说绝大多数都是楚人组成,但怎么说也是为魏国赢得了『四国伐楚战争』的胜利,更别说商水军还多了一场『三川战役』,在忠诚方面,已不存在问题。
再者,倘若现在不为这两军更换装备,再等过些时日,朝廷又要再次给驻军六营更替装备,到时候商水军与鄢陵军肯定没有机会。
毕竟在安全级别上,商水军与鄢陵军终归没有浚水军、成皋军、汾陉军这些驻军六营受到朝廷信任。唔,不包括南宫垚的睢阳军。
而这次,垂拱殿的批示来得更快,赵弘润递上奏请仅仅一个时辰,他老爹魏天子便派人送来了消息,非但同意了儿子的要求,并且让户部给予配合。
配合?配合什么?
无非就是赊欠呗,毕竟给商水军与鄢陵军更换新式装备需要庞大的资金,赵弘润如今可拿不出这么一笔钱,他从楚国收缴来的那些钱财,早就投到商水郡的建设中去了。
不过最让赵弘润感到意外的,还是他老爹对商水军与鄢陵军的『大将军提拔』,简单地说,就是伍忌与屈塍二人,终于被提拔为大将军,从此与驻军六营大将军平起平坐。
虽说垂拱殿与朝廷对此做出的解释,是表彰伍忌与屈塍二人在讨伐楚国战役时所建立的功勋。
这话倒也对,毕竟上回赵弘润在讨伐楚国归来之后,朝廷至今还未曾颁布具体的赏赐,因此,魏天子将屈塍与伍忌提拔为大将军,倒也没什么问题。
问题在于,当初商水军的编制是三万,而鄢陵军的编制是两万,可今日魏天子突然将这两支军队的正编人数扩散到五万,这就有点意思了。
毕竟,陇西魏氏与南梁王赵元佐所执掌的『北二军』与『北三军』,军队编制也恰恰都是五万人。
因此,朝中是议论纷纷。
不过对此,赵弘润倒是乐见其成,毕竟他在楚国收编了十几万楚国正军,那可都是经过训练的正规军,可不舍得让这些士卒卸甲归田,如今魏天子将商水军与鄢陵军的编制扩展到五万人,正合他心意。
而就在赵弘润紧锣密鼓整顿商水军与鄢陵军的时候,在魏国西边的秦国,则派了一支使节队伍,朝着魏国大梁而来。(未完待续。)
首先,改两年前南梁王赵元佐为支援陇西魏氏而筹建的五万『征西军』为『北疆征远第二军』,简称『北二军』,由南梁王赵元佐继续统帅,在整顿过后赶赴北疆参战。
其次,陇西魏氏筹建『北疆征远第三军』,简称『北三军』,编制同样为五万人,由临洮君魏忌担任主帅、姜鄙担任副将,在整顿过后赶赴北疆参战。
这两条通道,着实在朝野产生了不小的震荡。
在民间百姓眼中,他们看到的是朝廷对『北疆战事』的重视,再次投入两支五万人的军队与韩国的军队抗衡,因此一时间,那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们,不由地为身为一名魏人而感到骄傲,甚至于,掀起了一股投军的热浪。
毕竟『北疆战事』的对象乃是韩国,是数十年前让魏国品尝了『上党惨败』的韩国,因此,国内那些年轻人都万分希望这次与韩国的战争,能够洗刷掉当年的战败耻辱,为此不惜投身军队。
然而在某些朝廷官员以及一些在野名仕眼中,他们却从中看到了不同寻常的事物。
但是总的来说,朝廷的这两则通告,还是正面效果居多,尤其是当消息传开之后,魏国国内有不少人对这次北疆战事抱有莫大的信心。
想想也是,毕竟此时的北疆,已经聚集了不少军队,由东宫太子赵弘礼与桓王赵弘宣二人所率领的『北疆征远(第一)军』,由燕王赵弘疆所率领的『山阳军』,由南燕大将军卫穆所率领的『南燕军』,以及由禹王赵元佲的宗卫长韶虎所率领的第二代『大魏武军(魏武卒)』,共计约二十万军队。
而眼下,再加上南梁王赵元佐所率领的『北二军』与临洮君魏忌所率领的『北三军』,魏国部署在北疆——即上党郡、河东郡两地的军队,竟要达到三十万兵力。
也难怪举国上下的国人心情激动,实在是这次朝廷的动作太大,大有一雪前耻,向韩国讨回当年战败耻辱的磅礴气势。
当然,就在举国上下绝大多数对朝廷以及魏天子歌功颂德的时候,难免也会出现一些不满足的声音:肃王安在?
不可否认,朝廷在北疆部署的军队阵容已经颇为强大,但“贪心”的魏人可不会介意在这个豪华的阵容中再加上一位拥有赫赫战功的名帅,即今年讨伐楚国凯旋而归的肃王赵润。
『……再加上商水军、鄢陵军,这才叫好呢!』
许多魏人普遍抱持着这样的观点,毕竟他们的愿望可不单单只是击退前来进犯的韩国的军队,让后者品尝战败滋味,洗刷掉当年『魏楚上党惨败』,这才是绝大多数魏人的夙愿。
甚至于,最好打到韩国的王都去!
正因为如此,当朝廷发布了通告后,某些年轻的学子、士子们,自发组成队伍,从翰林署出发,绕过肃王府,最后抵达皇宫『观景台』外的广场,向魏天子请愿,希望肃王赵润与麾下的商水军、鄢陵军加入到北疆豪华阵容。
因为这桩事,赵弘润最近两日都不好出府,生怕被那些年轻而盲目的学子、士子们给堵上。
他着实有些无奈。
因为在他看来,那些年轻而盲目的学子们、士子们,根本不懂朝中各势力的利害关系,纯粹就是瞎起哄。
这种时候他赵弘润去北疆?
开什么玩笑,难道北疆的局面还不够复杂么?
东宫太子赵弘礼一党、雍王弘誉一党、燕王弘疆一党,再过不久还要加上庆王弘信一党,细分下来,各党各派的关系更是错综复杂。
更要紧的是,北疆乃是东宫与雍王角力的战场,燕王与南燕大将军卫穆自成一派,如今再加上陇西魏氏势力与南梁王赵元佐,怎得一个乱字了得?这个时候他赵弘润再带兵前往北疆,这不是平白遭人白眼、讨人嫌么?
可别指望上述各派系势力会精诚合作,不可否认他们的确想打败韩国的军队,可他们彼此间也存在矛盾争执,赵弘润可不想插足到此时的北疆战事中去。
因此,不管那些年轻的学子与士子们请愿也好、游行也罢,赵弘润毫无插足北疆的意思,因为在他看来,北疆的军队已经饱和,只要打得稳,暂且不说打败韩**队,至少击退韩**队是没有问题的。
毕竟是近三十万军队,而韩国才派来多少军队?只不过二十万罢了,虽然说这二十万军队中最起码有十万是骑兵。
但是不管怎么样,如今北疆的敌我兵力情况,比当初齐鲁魏越四国讨伐楚国的敌我兵力情况不知要好上多少。那时的四国联合军,在不包括收编军队的情况下,总兵力是四十余万,而楚国则出动了超过一百五十万的军队,兵力差距整整四倍。
而如今的北疆,魏军的兵力却超过韩**队,又有三卫军总统领李钲、南燕军大将军卫穆、燕王弘疆、临洮君魏忌、陇西名将姜鄙以及南梁王赵元佐这等足以坐镇一方的人物掌控局面,倘若似这般豪华的阵容都败在韩**队手中,那真可以说是大魏气数已尽,纵使是加上赵弘润,多半也难以挽回局面。
事实上,赵弘润对于此场魏国与韩国之间的国战,还是很有信心的,尤其是在魏忌、姜鄙、赵元佐三位名帅参战之后。
此后几日,赵弘润在王府里躲了几日,终日闭门不出,在家中陪伴众位女眷,待等到八月初,南梁王赵元佐率领『北二军』从大梁出兵,而临洮君魏忌则率领『北三军』从衍县一带启程,几乎在同时赶赴北疆之后,大梁的魏人,尤其是那些瞎胡闹的年轻学子与士子们,心中的那一份热情也逐渐消退下来了。
说到底,民间力量终究无法影响到朝廷的部署。
不过话说回来,对此,民间对赵弘润也产生了一些争议,谁让赵弘润将商水军与鄢陵军调到大梁一带,却又不参加北疆战事呢,这难免会让人起疑。
因此,朝廷出面做出了解释:商水军与鄢陵军北上大梁,是准备更汰装备的。
一句话就打消了国民的怀疑,掩饰了赵弘润调动这两支军队的真正原因。
不过事后赵弘润想了想,感觉商水军与鄢陵军,还真的有必要得更新一下装备了。
要知道,别看商水军与鄢陵军已接二连三打了不少场胜仗,但是他们的武器装备却惨不忍睹,有些是一年前浚水军所淘汰下来的装备,更多的则是楚国正军的军制装备,倘若今明两年驻军六营再一次更替武器装备,商水军与鄢陵军,在武器装备方面最起码落后驻军六营至少五年。
想到这里,赵弘润亦有些尴尬:明明执掌着冶造局这个具备魏国最高工艺技术的部府,然而他麾下的军队,却惨到那种地步,这着实有些说不过去。
因此,他向垂拱殿报备了一下,准备让冶造局与兵铸局全力打造商水军与鄢陵军的装备,毕竟这两支军队虽说绝大多数都是楚人组成,但怎么说也是为魏国赢得了『四国伐楚战争』的胜利,更别说商水军还多了一场『三川战役』,在忠诚方面,已不存在问题。
再者,倘若现在不为这两军更换装备,再等过些时日,朝廷又要再次给驻军六营更替装备,到时候商水军与鄢陵军肯定没有机会。
毕竟在安全级别上,商水军与鄢陵军终归没有浚水军、成皋军、汾陉军这些驻军六营受到朝廷信任。唔,不包括南宫垚的睢阳军。
而这次,垂拱殿的批示来得更快,赵弘润递上奏请仅仅一个时辰,他老爹魏天子便派人送来了消息,非但同意了儿子的要求,并且让户部给予配合。
配合?配合什么?
无非就是赊欠呗,毕竟给商水军与鄢陵军更换新式装备需要庞大的资金,赵弘润如今可拿不出这么一笔钱,他从楚国收缴来的那些钱财,早就投到商水郡的建设中去了。
不过最让赵弘润感到意外的,还是他老爹对商水军与鄢陵军的『大将军提拔』,简单地说,就是伍忌与屈塍二人,终于被提拔为大将军,从此与驻军六营大将军平起平坐。
虽说垂拱殿与朝廷对此做出的解释,是表彰伍忌与屈塍二人在讨伐楚国战役时所建立的功勋。
这话倒也对,毕竟上回赵弘润在讨伐楚国归来之后,朝廷至今还未曾颁布具体的赏赐,因此,魏天子将屈塍与伍忌提拔为大将军,倒也没什么问题。
问题在于,当初商水军的编制是三万,而鄢陵军的编制是两万,可今日魏天子突然将这两支军队的正编人数扩散到五万,这就有点意思了。
毕竟,陇西魏氏与南梁王赵元佐所执掌的『北二军』与『北三军』,军队编制也恰恰都是五万人。
因此,朝中是议论纷纷。
不过对此,赵弘润倒是乐见其成,毕竟他在楚国收编了十几万楚国正军,那可都是经过训练的正规军,可不舍得让这些士卒卸甲归田,如今魏天子将商水军与鄢陵军的编制扩展到五万人,正合他心意。
而就在赵弘润紧锣密鼓整顿商水军与鄢陵军的时候,在魏国西边的秦国,则派了一支使节队伍,朝着魏国大梁而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