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卫公子瑜求见。”
当大太监高和前来禀报此事时,赵弘润正在垂拱殿的内殿,躺在一张躺椅上看着书卷。
看书,这是他在闲闷无聊时打发时间的有效方式之一,只可惜,由于他拥有着过目不忘的才能,以至于每本书只能读一遍就能被他一字不差地记忆下来,少了几分温故知新式的乐趣。
而最大的问题是,这个时代的书籍并不多,当代那些严谨的文人,他们所著的书根本没有赵润看得的速度快。
就像今日赵润手中的这本书卷,其实这是魏国前上将军百里跋、朱亥、徐殷三人所编篡的兵法,是用于大梁兵学的教科书,三位前上将军将他们平生的经历,以及在练兵、统兵方面的心得详细地写在书中,写了整整两年多,才写下了这寥寥几万字,然而只是半柱香的工夫,赵润却已经将这本兵法翻了个七七八八,并且将所有的内容都牢牢地记在了心中。
或许,当天赋太过于出色时,它也会成为一种困扰。
“卫公子瑜?”
放下手中那本由三位前上将军编著的兵法,赵弘润有些惊讶。
大梁会盟之事,其实早在半个月前就已经告一段落了,至少赵润已经达到了目的,在那些各国使者面前展现了他魏国强大的一面,让后者不敢与魏国为敌,至于那日之后,那只是各国使者的自由活动时间——说干脆地点,那些各国使者就是在刺探他魏国的情报。
这件事,赵弘润知道地清清楚楚,但作为主人,他自然不好驱赶这些来自各国的客人,更何况,他也并不介意这些使者私底下刺探什么情报,毕竟真正关键的东西,他魏国的官员是绝对不可能泄露的。
而在近些日子从事密探、细作工作的所有人当中,卫公子瑜亦是其中之一,据赵弘润所知,这位表兄前几日亦打着「军备订单」的名义再次参观了冶造局,企图摸透魏国目前锻造的刀枪武器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并想以此作为卫国发展锻造业的追赶目标。
这些事,自有青鸦众以及冶造局的官员向他禀告。
不过让赵弘润感到纳闷的是,前两日卫公子瑜就曾带着在博浪沙港市购置的礼物,拜访了他赵润的养母沈太后,并且在当日,向赵润告辞准备返回卫国,赵弘润本以为这位表兄昨日就会返回卫国,没想到,不知什么原因又在他大梁住了一日,今日又特地跑来见他。
『莫非……出现了什么变故?』
思忖了片刻后,赵弘润吩咐大太监高和道:“将其请到偏殿。”
当即,便有高和身后的小太监前往传话。
大概过了半柱香工夫后,赵弘润便在垂拱殿的偏殿,接见了卫国的公子瑜。
在命人奉上了茶水后,赵弘润遣散了偏殿内的内侍,只留下大太监高和在旁。
“我以为表兄昨日就会返回卫国……”
当二人对坐在一张案几时,赵弘润亲手为卫瑜倒了一杯茶,口中笑吟吟地说道。
“本来是这般打算的。”在谢过之后,卫瑜颇有些感慨地说道:“此番前来大梁,该做的事都已经做了……”
他口中所说「该做的事」,其实无非就是想办法套取魏国在冶造、农耕等方面的相关技术而已,但是这种间谍行为,卫瑜在赵润面前并未藏着掖着,因为他知道,这些事眼前这位表弟其实一清二楚——某种意义上说,赵润其实默许了这件事。
“很不错吧?”
赵弘润随口笑着问道。
卫瑜点点头,由衷地称赞魏国所掌握的技术,就比如魏国兵铸局的「水力锻床」,虽然无法彻底撇除人工,但却大大减轻了工匠在反复锻造铁胚时的工作与辛劳,让卫瑜叹为观止。
他决定待返回卫国后,亦尝试相关的研究,不说赶超魏国的工艺,先使劲全力追赶魏国,免得他卫国连在魏国身边摇旗呐喊都不够资格。
不过话说回来,近两年这场波及整个中原的旷世之战,其实卫国获利最大:秦韩两国还在打仗,楚国与「齐鲁越」三国也仍旧还在对峙,且这几方的使者们,在这次「大梁会盟」中也并未达成任何协议,毫不夸张地说,除了魏国已达到了他们举办诸国会盟的目的,名正言顺、名副其实地坐稳了中原霸主的位子以外,其余各国其实都没有什么收获。
哦,他们各自在私底下与魏国达成的协议除外——这里所谓的协议,说白了就是魏国在私底下向各国出售军备以及粮草。
没错,魏国就是在两方出售兵器,将他魏国几十万军队淘汰下来的旧式装备通通处理掉,换取资金与矿石,用来研发、锻造新式的武器装备。
反正按照魏国目前的势头,近几年——最起码大概五年时间内,中原诸国绝不敢有谁胆敢与他魏国爆发战争,因此,赵润倒也无需担心他魏国对外抛售的军备,有朝一日成为在战场上杀死他魏国士卒、甚至使他魏国品尝战败的凶器。
毫不夸张地说,这次会盟除了名义上的收获外,魏国亦得到了实际利益,只不过这份实际利益不好对外宣扬,毕竟,兜售军备支持中原各国继续彼此的战争,这跟他们对外呼吁停止战乱,可不怎么符合。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旷世之战中,其实卫国的收获并不比楚国小——不可否认楚国确实攻取了齐国的泗水郡与东海郡,并且将两国的界线推进到了琅琊郡,但卫国这边,其实也倾吞了齐国的东郡,让齐国失去了泰山以西的大片国土。
可即便如此,在这次会盟期间,齐国的上卿高傒,还是没有对卫瑜表现出敌意。
原因很简单,因为齐国顾不上卫国,因此,就算高傒实际上也恼怒卫国落井下石,趁他齐国虚弱时侵占了大片国土,然而就目前而言,也只能对卫国笑脸相迎,并不敢触怒卫国——一个楚国就已经让齐国招架不住,倘若再激怒卫国,那岂不是更加无法收拾?
正因为如此,此番会盟对于卫瑜来说,更像是与魏国的技术探讨,并没有人找茬下绊子,仿佛所有人都无视了卫国,似这种闷声大发财的处境,让卫瑜暗自愉悦。
只可惜,麾下大将夏育的一封书信,让卫瑜心中的愉悦,全数化作了泡影。
“前些日子,我父王派「平侯卫绅」前往无盐,助我整顿军队……”
在斟酌了一下用词后,卫瑜尽可能地用比较平静的口吻来阐述这件事。
赵弘润眨了眨眼睛,虽然睿智的他,本能地就猜到卫瑜这句话应该是大有深意,但他实在有些摸不着头脑。
他连平侯卫绅究竟是谁都不清楚。
可能是注意到了赵润脸上的困惑,卫瑜微吸一口气,解释道:“平侯卫绅,亦乃我王族贵胄,与我父王颇为亲近,但跟我……素有不合。只因我在卫国所做的一些事,损害了国内王族、贵族的利益……”
“哦哦。”赵弘润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看来这个平侯卫绅,在抵达无盐之后,并未做什么好事……”
对此他并未感觉奇怪,因为在他看来,卫瑜在卫国所做的一些事,与他当年在魏国所做几乎同出一辙,说白了无非就是削弱了贵族的利益去补贴平民阶层而已——作为一名大贵族,这个做法在这个时代是相当另类的,赵弘润甚至曾因此被赵氏一族有些人称之为「族逆」。
显然,卫公子瑜这个卫国的改革者,也碰到了与他类似的遭遇。
不过,当年赵润有他父王赵偲在暗中帮衬他,而卫瑜呢,其父卫王费却视他为眼中钉,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卫瑜如今的处境比当年的赵润更加糟糕。
“唔。”
卫瑜点点头,如实说道:“据我麾下大将夏育发书所言,平侯卫绅假借整顿名义,实则欲接管我麾下的军队……不出意外的话,这大概是我那位父王的意思。”
说到最后,他的语气难免有些萧索。
也是,亲生父亲非但不帮助自己,而且视自己如眼中钉,这让卫瑜感到巨大的失望。
赵润默然不语,半响后这才幽幽问道:“你是希望我帮你一把?”
卫瑜看了一眼赵润,并没有直接回答,转移了话题说道:“这两年来,尤其是「韩将司马尚领兵犯境」那事之后,我国的许多士卿、将领、民众,就对父王甚为失望,希望由我来继承王位,治理卫国。……父王他,民心已失。”
听闻此言,赵润饶有兴致地看着卫瑜问道:“你这是暗示我,就算没有大魏,你一样可以坐上卫王之位,还是说,就算我大魏扶持了其余的卫公子,卫国上上下下也不会听之?”
“……”
卫瑜的眼角微微抽搐了一下,微笑着说道:“你多心了。……瑜当然希望能得到你以及魏国的支持。”
被赵润用似笑非笑的眼神地看着,卫瑜不免稍稍有些心慌。
他感觉很纳闷,眼前这位表弟事实上还比他小几岁,可为何他的目光,仿佛能看透别人的内心呢?
就当卫瑜思忖着如何才能打消赵润的怀疑时,却见赵润忽然哂笑一声,说道:“好了,你我就不必猜忌来、猜忌去了,对于你卫国究竟何人登基为王,我大魏如今丝毫也不关心,而对于我个人而言,亦对表兄登基为王之事,颇为瞩意……”
『咦?』
卫瑜愣了愣。
他当然能听懂赵润前半句话:以魏国目前的威势而言,当然不会在意谁成为卫国的王。
但赵润的后半句话,那句直接表示支持的话,却让卫瑜感到十分意外。
而就在这时,赵弘润直白地道出了原因:“你我终归是表亲,我不支持你,难道还会去支持那些你那些我连名字都记不住的兄弟么?”
“……”卫瑜张了张嘴,颇为动容。
此时他心中,不禁有种莫名的感动与感慨:他俩,终归是表兄弟!
有些事,一旦说开之后,就再没有那么多顾忌,这不,赵弘润很直白地问道:“你今日前来是想试探试探我的态度吧?那么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做呢?回国夺权?”
听闻此言,卫瑜颇为惆怅地摇了摇头,说道:“此时我亦毫无头绪。……他终究是我生父。”说到这里,他忽然抬起头,带着几分期待询问道:“倘若是你,你会怎么做?”
赵弘润愣了愣,他还真被卫瑜给问倒了。
“这个嘛……”
足足犹豫了半响,赵弘润才摸着下巴说道:“说不好。……可能我会移居他国,来个眼不见为净。或许,也会逼宫夺权?”
“忤逆犯上?”卫瑜有些不可思议地睁大眼睛。
赵弘润耸了耸肩。
他的性格本来就很自利,只关心那些他所关心的人,比如说他的亲人、他的子民等等,倘若他置身于卫瑜的位置,面对一个丝毫不关心自己、且视自己为眼中钉的父亲卫王费,依赵弘润的性格,亦不会太重视这所谓的父子关系——当然,也不至于他父亲赵偲那样,亲手杀了他祖父赵慷,做到弑君杀父这种地步。
赵偲对赵慷的恨意,岂是一个王位那么简单?
看了眼默不作声的卫瑜,赵弘润平静地说道:“何必如此凝重?你上位也好,你那些兄弟上位也罢,卫国都不可能脱离我大魏这艘船,我会替你看着的……”
“你这话还真是说得直白。”
卫瑜苦笑着摇了摇头。
但在心底,他并不认同赵弘润的观点:虽说他卫国确实不太可能脱离魏国这艘船,但好歹也要在这艘船上拥有一些地位吧?可看看秦国、看看楚国,魏国这艘船上如今还有这两个大国在,他卫国凭什么能得到尊重与重视?
唯自强耳!
然而,他的父王与他的兄弟们,却始终不能理解这一点,他们已自甘堕落到凡事都借助魏国的力量,他们就不想想,再这样下去,他卫国连给魏国摇旗助威都不够资格么?——待等到了那种地步,他卫国丝毫无益于魏国,魏国又怎么会在意他卫国的生死,并视卫国为真正的盟国呢?
这一代还好,毕竟当代魏王赵润的生母乃是卫女,赵润多少会照顾卫国一点,可下一代呢?
魏国未来的君王、目前的储君赵卫,虽然名字也带着一个卫字,可实际上却是楚女魏后芈姜所生——想想也知道,日后待等赵卫继承王位,魏国肯定是亲近楚国居多。
到那时候,谁来庇护卫国?
那时的魏国,是否还会如今日这般照顾、提携他卫国呢?
卫瑜不敢保证。
“我今日就回卫国。”
在沉默了半响后,卫瑜沉声说道。
“……”赵弘润看了一眼卫瑜,眨眨眼睛问道:“你想好了?”
卫瑜默然不语。
见此,赵弘润微微摇了摇头,说道:“看来,你并没有觉悟。”
“并不需要什么觉悟。”卫瑜正色说道:“待我返回卫国之后,劝说父王交出大权、颐养天年,就这么简单。”
“呵。”赵弘润微微一笑,随口问道:“需要我借兵给你么?”
不是他自夸,就魏国目前的一线军队来说,他随便派出一支军队,就能轻易击败卫王费的军队,助卫瑜夺取王位——事实上,就算横扫整个卫国也不是太大的问题。
然而,卫瑜却义正言辞地拒绝了:“不必了,这终究是卫国内部的事。”
他当然毫不怀疑魏国的军队必定能助他登上王位,但他并不想魏国介入他卫国内部的事,更何况,假如他卫国的军队被魏军打地七零八落、溃不成军,难道他这个卫公子脸上就有面子么?
见卫瑜拒绝了此事,赵弘润也不勉强,毕竟他提供帮助,也只不过是看在二人乃是表亲的份上——否则,卫国那边还能有什么油水可捞么?或许是有,但他看不上。
随后,卫瑜与赵润表兄弟二人又闲聊一阵,随即,卫瑜便提出了告辞。
在相送卫瑜的时候,赵润正色对卫瑜说道:“独木难挡风雨,纵使是如今的我大魏,亦需要坚定的盟友……我大魏这艘船上,永远会有卫国的位置。”
卫瑜很惊讶于赵润居然会说出这般推心置腹的话来,在略一思量后问道:“韩国……应该不至于。你是防着齐国,还是楚国?”
“这日后的事,谁知道呢。”赵弘润耸了耸肩,笑着说道:“就像我之前,也没有想到齐国居然回光返照,挡住了楚国的军队……”
卫瑜点点头,说道:“我会替你看着点齐、楚两国的,算是还你今日的人情。”
“哈哈哈。”赵润哈哈一笑,意有所指地提醒道:“昨日的人情还没还上,说什么今日的人情?”
『昨日的人情?』
卫瑜微微一愣,随即立刻领悟过来,点头说道:“差不多了,这次回国以后,我会将昨日的人情还上。”
说什么昨日的人情,不就是萧鸾的首级嘛!
反正那家伙的积蓄也差不多榨干了,卫瑜自然没有必要为了他而惹地眼前这位表弟不快。
“告辞。”
“不送。”
待等卫瑜离去之后,赵弘润看着这位表兄的背影,心下若有所思。
他知道,卫瑜此番返回卫国,卫国必起风浪,不过这不要紧,一来他觉得卫瑜有能力处理这件事,二来嘛,他自信卫国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可能脱离魏国的掌控。
他只是觉得有点感慨,感慨于这世上居然还有关系如此恶劣的父子——相比较卫王费,他的父皇赵偲,真可谓是开明的慈父了。
“传召高括。”
赵弘润吩咐道。
片刻之后,天策府左都尉高括便来到了皇宫的垂拱殿。
在见到高括后,赵润将卫公子瑜的事简单说了一遍,随即吩咐道:“高括,这几日派人盯着点卫国。卫国的内事,我等就不必插手了,但是萧鸾,给我盯紧了,我有预感,那厮或许会在这次卫国的内乱中浑水摸鱼……”
“是!”
高括抱拳领命,不过并未立刻离开,而是在斟酌了片刻后,说道:“陛下,有关于「莺妃」,臣以为还是莫要放任她在外为妙。”
“那个女人又怎么了?”赵弘润有些头疼地问道。
诸女中,芈姜与秦少君只不过有些小性子,问题不大,但赵莺的主观性却很强,我行我素,有时就连赵润都拗不过她——当然,主要是赵润不舍得惩罚自己的女人。
“据臣麾下青鸦众来报,前几日,莺妃在卫国的平邑县,再次伏击了萧鸾,可惜未能得手。然而事后,莺妃似乎有意以自身做饵,诱使萧鸾当街行凶,但萧鸾十分狡猾,看破了莺妃的意图,立刻遁走……”顿了顿,高括说道:“萧鸾如今不过是丧家之犬,走投无路,再加上卫公子瑜亦即将对萧鸾动手,臣认为,为防萧鸾狗急跳墙,臣建议不宜继续放任莺妃在外,免得被萧鸾所伤。”
赵弘润闻言点了点头,他对赵莺还是很在意的,毕竟赵莺、赵雀姐妹俩床上功夫确实厉害,再加上赵莺那狐媚子的容貌,端得是天生尤物,他岂舍得被萧鸾所伤。
“那个女人,青鸦众能联系到么?”
“是的,尽管莺妃行踪不定,但臣手下的青鸦众,依旧始终掌握着莺妃的行踪,在旁保护着。”
“那就行了,告诉那个女人,叫她立刻回皇宫,否则,我就没收了一方水榭,解散夜莺。”
“是!”
高括拱手而退。
大概数日之后,抢在卫国爆发内乱之前,青鸦众联系到了赵莺。
赵莺起初不从,直到青鸦众转告了赵弘润的话,告诉她,若她不立刻返回大梁,陛下就会没收一方水榭、解散夜莺,她这才咬牙切齿,不情不愿地登上了接她回大梁的马车。
而就在赵莺离开卫国的一日后,卫公子瑜秘密回到了无盐县。
同日,无盐军大将夏育发动兵变,十分顺利地从平侯卫绅等几人手中,重新将军队夺了回来,并软禁了平侯卫绅等几人。
但遗憾的是,消息还是走漏,没过两日,濮阳那边就颁布了卫王费的王令,指责卫公子瑜纵容麾下兵将行凶,迫害平侯卫绅等国家栋梁等等,认为卫瑜身边定有小人教唆,叫卫瑜立刻返回濮阳。
此时,就算夏育等人不连连苦劝,卫瑜也不敢返回濮阳——父子矛盾已经激化,他若返回濮阳,怕是有进无出。
六月初,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卫公子瑜打出清君侧的旗号,率领麾下军队前往濮阳。
而此时,卫王费亦对外表示卫瑜忤逆谋反,号令濮阳以及周边军队聚集于王都。
卫国内乱,由此爆发。
当大太监高和前来禀报此事时,赵弘润正在垂拱殿的内殿,躺在一张躺椅上看着书卷。
看书,这是他在闲闷无聊时打发时间的有效方式之一,只可惜,由于他拥有着过目不忘的才能,以至于每本书只能读一遍就能被他一字不差地记忆下来,少了几分温故知新式的乐趣。
而最大的问题是,这个时代的书籍并不多,当代那些严谨的文人,他们所著的书根本没有赵润看得的速度快。
就像今日赵润手中的这本书卷,其实这是魏国前上将军百里跋、朱亥、徐殷三人所编篡的兵法,是用于大梁兵学的教科书,三位前上将军将他们平生的经历,以及在练兵、统兵方面的心得详细地写在书中,写了整整两年多,才写下了这寥寥几万字,然而只是半柱香的工夫,赵润却已经将这本兵法翻了个七七八八,并且将所有的内容都牢牢地记在了心中。
或许,当天赋太过于出色时,它也会成为一种困扰。
“卫公子瑜?”
放下手中那本由三位前上将军编著的兵法,赵弘润有些惊讶。
大梁会盟之事,其实早在半个月前就已经告一段落了,至少赵润已经达到了目的,在那些各国使者面前展现了他魏国强大的一面,让后者不敢与魏国为敌,至于那日之后,那只是各国使者的自由活动时间——说干脆地点,那些各国使者就是在刺探他魏国的情报。
这件事,赵弘润知道地清清楚楚,但作为主人,他自然不好驱赶这些来自各国的客人,更何况,他也并不介意这些使者私底下刺探什么情报,毕竟真正关键的东西,他魏国的官员是绝对不可能泄露的。
而在近些日子从事密探、细作工作的所有人当中,卫公子瑜亦是其中之一,据赵弘润所知,这位表兄前几日亦打着「军备订单」的名义再次参观了冶造局,企图摸透魏国目前锻造的刀枪武器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并想以此作为卫国发展锻造业的追赶目标。
这些事,自有青鸦众以及冶造局的官员向他禀告。
不过让赵弘润感到纳闷的是,前两日卫公子瑜就曾带着在博浪沙港市购置的礼物,拜访了他赵润的养母沈太后,并且在当日,向赵润告辞准备返回卫国,赵弘润本以为这位表兄昨日就会返回卫国,没想到,不知什么原因又在他大梁住了一日,今日又特地跑来见他。
『莫非……出现了什么变故?』
思忖了片刻后,赵弘润吩咐大太监高和道:“将其请到偏殿。”
当即,便有高和身后的小太监前往传话。
大概过了半柱香工夫后,赵弘润便在垂拱殿的偏殿,接见了卫国的公子瑜。
在命人奉上了茶水后,赵弘润遣散了偏殿内的内侍,只留下大太监高和在旁。
“我以为表兄昨日就会返回卫国……”
当二人对坐在一张案几时,赵弘润亲手为卫瑜倒了一杯茶,口中笑吟吟地说道。
“本来是这般打算的。”在谢过之后,卫瑜颇有些感慨地说道:“此番前来大梁,该做的事都已经做了……”
他口中所说「该做的事」,其实无非就是想办法套取魏国在冶造、农耕等方面的相关技术而已,但是这种间谍行为,卫瑜在赵润面前并未藏着掖着,因为他知道,这些事眼前这位表弟其实一清二楚——某种意义上说,赵润其实默许了这件事。
“很不错吧?”
赵弘润随口笑着问道。
卫瑜点点头,由衷地称赞魏国所掌握的技术,就比如魏国兵铸局的「水力锻床」,虽然无法彻底撇除人工,但却大大减轻了工匠在反复锻造铁胚时的工作与辛劳,让卫瑜叹为观止。
他决定待返回卫国后,亦尝试相关的研究,不说赶超魏国的工艺,先使劲全力追赶魏国,免得他卫国连在魏国身边摇旗呐喊都不够资格。
不过话说回来,近两年这场波及整个中原的旷世之战,其实卫国获利最大:秦韩两国还在打仗,楚国与「齐鲁越」三国也仍旧还在对峙,且这几方的使者们,在这次「大梁会盟」中也并未达成任何协议,毫不夸张地说,除了魏国已达到了他们举办诸国会盟的目的,名正言顺、名副其实地坐稳了中原霸主的位子以外,其余各国其实都没有什么收获。
哦,他们各自在私底下与魏国达成的协议除外——这里所谓的协议,说白了就是魏国在私底下向各国出售军备以及粮草。
没错,魏国就是在两方出售兵器,将他魏国几十万军队淘汰下来的旧式装备通通处理掉,换取资金与矿石,用来研发、锻造新式的武器装备。
反正按照魏国目前的势头,近几年——最起码大概五年时间内,中原诸国绝不敢有谁胆敢与他魏国爆发战争,因此,赵润倒也无需担心他魏国对外抛售的军备,有朝一日成为在战场上杀死他魏国士卒、甚至使他魏国品尝战败的凶器。
毫不夸张地说,这次会盟除了名义上的收获外,魏国亦得到了实际利益,只不过这份实际利益不好对外宣扬,毕竟,兜售军备支持中原各国继续彼此的战争,这跟他们对外呼吁停止战乱,可不怎么符合。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旷世之战中,其实卫国的收获并不比楚国小——不可否认楚国确实攻取了齐国的泗水郡与东海郡,并且将两国的界线推进到了琅琊郡,但卫国这边,其实也倾吞了齐国的东郡,让齐国失去了泰山以西的大片国土。
可即便如此,在这次会盟期间,齐国的上卿高傒,还是没有对卫瑜表现出敌意。
原因很简单,因为齐国顾不上卫国,因此,就算高傒实际上也恼怒卫国落井下石,趁他齐国虚弱时侵占了大片国土,然而就目前而言,也只能对卫国笑脸相迎,并不敢触怒卫国——一个楚国就已经让齐国招架不住,倘若再激怒卫国,那岂不是更加无法收拾?
正因为如此,此番会盟对于卫瑜来说,更像是与魏国的技术探讨,并没有人找茬下绊子,仿佛所有人都无视了卫国,似这种闷声大发财的处境,让卫瑜暗自愉悦。
只可惜,麾下大将夏育的一封书信,让卫瑜心中的愉悦,全数化作了泡影。
“前些日子,我父王派「平侯卫绅」前往无盐,助我整顿军队……”
在斟酌了一下用词后,卫瑜尽可能地用比较平静的口吻来阐述这件事。
赵弘润眨了眨眼睛,虽然睿智的他,本能地就猜到卫瑜这句话应该是大有深意,但他实在有些摸不着头脑。
他连平侯卫绅究竟是谁都不清楚。
可能是注意到了赵润脸上的困惑,卫瑜微吸一口气,解释道:“平侯卫绅,亦乃我王族贵胄,与我父王颇为亲近,但跟我……素有不合。只因我在卫国所做的一些事,损害了国内王族、贵族的利益……”
“哦哦。”赵弘润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看来这个平侯卫绅,在抵达无盐之后,并未做什么好事……”
对此他并未感觉奇怪,因为在他看来,卫瑜在卫国所做的一些事,与他当年在魏国所做几乎同出一辙,说白了无非就是削弱了贵族的利益去补贴平民阶层而已——作为一名大贵族,这个做法在这个时代是相当另类的,赵弘润甚至曾因此被赵氏一族有些人称之为「族逆」。
显然,卫公子瑜这个卫国的改革者,也碰到了与他类似的遭遇。
不过,当年赵润有他父王赵偲在暗中帮衬他,而卫瑜呢,其父卫王费却视他为眼中钉,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卫瑜如今的处境比当年的赵润更加糟糕。
“唔。”
卫瑜点点头,如实说道:“据我麾下大将夏育发书所言,平侯卫绅假借整顿名义,实则欲接管我麾下的军队……不出意外的话,这大概是我那位父王的意思。”
说到最后,他的语气难免有些萧索。
也是,亲生父亲非但不帮助自己,而且视自己如眼中钉,这让卫瑜感到巨大的失望。
赵润默然不语,半响后这才幽幽问道:“你是希望我帮你一把?”
卫瑜看了一眼赵润,并没有直接回答,转移了话题说道:“这两年来,尤其是「韩将司马尚领兵犯境」那事之后,我国的许多士卿、将领、民众,就对父王甚为失望,希望由我来继承王位,治理卫国。……父王他,民心已失。”
听闻此言,赵润饶有兴致地看着卫瑜问道:“你这是暗示我,就算没有大魏,你一样可以坐上卫王之位,还是说,就算我大魏扶持了其余的卫公子,卫国上上下下也不会听之?”
“……”
卫瑜的眼角微微抽搐了一下,微笑着说道:“你多心了。……瑜当然希望能得到你以及魏国的支持。”
被赵润用似笑非笑的眼神地看着,卫瑜不免稍稍有些心慌。
他感觉很纳闷,眼前这位表弟事实上还比他小几岁,可为何他的目光,仿佛能看透别人的内心呢?
就当卫瑜思忖着如何才能打消赵润的怀疑时,却见赵润忽然哂笑一声,说道:“好了,你我就不必猜忌来、猜忌去了,对于你卫国究竟何人登基为王,我大魏如今丝毫也不关心,而对于我个人而言,亦对表兄登基为王之事,颇为瞩意……”
『咦?』
卫瑜愣了愣。
他当然能听懂赵润前半句话:以魏国目前的威势而言,当然不会在意谁成为卫国的王。
但赵润的后半句话,那句直接表示支持的话,却让卫瑜感到十分意外。
而就在这时,赵弘润直白地道出了原因:“你我终归是表亲,我不支持你,难道还会去支持那些你那些我连名字都记不住的兄弟么?”
“……”卫瑜张了张嘴,颇为动容。
此时他心中,不禁有种莫名的感动与感慨:他俩,终归是表兄弟!
有些事,一旦说开之后,就再没有那么多顾忌,这不,赵弘润很直白地问道:“你今日前来是想试探试探我的态度吧?那么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做呢?回国夺权?”
听闻此言,卫瑜颇为惆怅地摇了摇头,说道:“此时我亦毫无头绪。……他终究是我生父。”说到这里,他忽然抬起头,带着几分期待询问道:“倘若是你,你会怎么做?”
赵弘润愣了愣,他还真被卫瑜给问倒了。
“这个嘛……”
足足犹豫了半响,赵弘润才摸着下巴说道:“说不好。……可能我会移居他国,来个眼不见为净。或许,也会逼宫夺权?”
“忤逆犯上?”卫瑜有些不可思议地睁大眼睛。
赵弘润耸了耸肩。
他的性格本来就很自利,只关心那些他所关心的人,比如说他的亲人、他的子民等等,倘若他置身于卫瑜的位置,面对一个丝毫不关心自己、且视自己为眼中钉的父亲卫王费,依赵弘润的性格,亦不会太重视这所谓的父子关系——当然,也不至于他父亲赵偲那样,亲手杀了他祖父赵慷,做到弑君杀父这种地步。
赵偲对赵慷的恨意,岂是一个王位那么简单?
看了眼默不作声的卫瑜,赵弘润平静地说道:“何必如此凝重?你上位也好,你那些兄弟上位也罢,卫国都不可能脱离我大魏这艘船,我会替你看着的……”
“你这话还真是说得直白。”
卫瑜苦笑着摇了摇头。
但在心底,他并不认同赵弘润的观点:虽说他卫国确实不太可能脱离魏国这艘船,但好歹也要在这艘船上拥有一些地位吧?可看看秦国、看看楚国,魏国这艘船上如今还有这两个大国在,他卫国凭什么能得到尊重与重视?
唯自强耳!
然而,他的父王与他的兄弟们,却始终不能理解这一点,他们已自甘堕落到凡事都借助魏国的力量,他们就不想想,再这样下去,他卫国连给魏国摇旗助威都不够资格么?——待等到了那种地步,他卫国丝毫无益于魏国,魏国又怎么会在意他卫国的生死,并视卫国为真正的盟国呢?
这一代还好,毕竟当代魏王赵润的生母乃是卫女,赵润多少会照顾卫国一点,可下一代呢?
魏国未来的君王、目前的储君赵卫,虽然名字也带着一个卫字,可实际上却是楚女魏后芈姜所生——想想也知道,日后待等赵卫继承王位,魏国肯定是亲近楚国居多。
到那时候,谁来庇护卫国?
那时的魏国,是否还会如今日这般照顾、提携他卫国呢?
卫瑜不敢保证。
“我今日就回卫国。”
在沉默了半响后,卫瑜沉声说道。
“……”赵弘润看了一眼卫瑜,眨眨眼睛问道:“你想好了?”
卫瑜默然不语。
见此,赵弘润微微摇了摇头,说道:“看来,你并没有觉悟。”
“并不需要什么觉悟。”卫瑜正色说道:“待我返回卫国之后,劝说父王交出大权、颐养天年,就这么简单。”
“呵。”赵弘润微微一笑,随口问道:“需要我借兵给你么?”
不是他自夸,就魏国目前的一线军队来说,他随便派出一支军队,就能轻易击败卫王费的军队,助卫瑜夺取王位——事实上,就算横扫整个卫国也不是太大的问题。
然而,卫瑜却义正言辞地拒绝了:“不必了,这终究是卫国内部的事。”
他当然毫不怀疑魏国的军队必定能助他登上王位,但他并不想魏国介入他卫国内部的事,更何况,假如他卫国的军队被魏军打地七零八落、溃不成军,难道他这个卫公子脸上就有面子么?
见卫瑜拒绝了此事,赵弘润也不勉强,毕竟他提供帮助,也只不过是看在二人乃是表亲的份上——否则,卫国那边还能有什么油水可捞么?或许是有,但他看不上。
随后,卫瑜与赵润表兄弟二人又闲聊一阵,随即,卫瑜便提出了告辞。
在相送卫瑜的时候,赵润正色对卫瑜说道:“独木难挡风雨,纵使是如今的我大魏,亦需要坚定的盟友……我大魏这艘船上,永远会有卫国的位置。”
卫瑜很惊讶于赵润居然会说出这般推心置腹的话来,在略一思量后问道:“韩国……应该不至于。你是防着齐国,还是楚国?”
“这日后的事,谁知道呢。”赵弘润耸了耸肩,笑着说道:“就像我之前,也没有想到齐国居然回光返照,挡住了楚国的军队……”
卫瑜点点头,说道:“我会替你看着点齐、楚两国的,算是还你今日的人情。”
“哈哈哈。”赵润哈哈一笑,意有所指地提醒道:“昨日的人情还没还上,说什么今日的人情?”
『昨日的人情?』
卫瑜微微一愣,随即立刻领悟过来,点头说道:“差不多了,这次回国以后,我会将昨日的人情还上。”
说什么昨日的人情,不就是萧鸾的首级嘛!
反正那家伙的积蓄也差不多榨干了,卫瑜自然没有必要为了他而惹地眼前这位表弟不快。
“告辞。”
“不送。”
待等卫瑜离去之后,赵弘润看着这位表兄的背影,心下若有所思。
他知道,卫瑜此番返回卫国,卫国必起风浪,不过这不要紧,一来他觉得卫瑜有能力处理这件事,二来嘛,他自信卫国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可能脱离魏国的掌控。
他只是觉得有点感慨,感慨于这世上居然还有关系如此恶劣的父子——相比较卫王费,他的父皇赵偲,真可谓是开明的慈父了。
“传召高括。”
赵弘润吩咐道。
片刻之后,天策府左都尉高括便来到了皇宫的垂拱殿。
在见到高括后,赵润将卫公子瑜的事简单说了一遍,随即吩咐道:“高括,这几日派人盯着点卫国。卫国的内事,我等就不必插手了,但是萧鸾,给我盯紧了,我有预感,那厮或许会在这次卫国的内乱中浑水摸鱼……”
“是!”
高括抱拳领命,不过并未立刻离开,而是在斟酌了片刻后,说道:“陛下,有关于「莺妃」,臣以为还是莫要放任她在外为妙。”
“那个女人又怎么了?”赵弘润有些头疼地问道。
诸女中,芈姜与秦少君只不过有些小性子,问题不大,但赵莺的主观性却很强,我行我素,有时就连赵润都拗不过她——当然,主要是赵润不舍得惩罚自己的女人。
“据臣麾下青鸦众来报,前几日,莺妃在卫国的平邑县,再次伏击了萧鸾,可惜未能得手。然而事后,莺妃似乎有意以自身做饵,诱使萧鸾当街行凶,但萧鸾十分狡猾,看破了莺妃的意图,立刻遁走……”顿了顿,高括说道:“萧鸾如今不过是丧家之犬,走投无路,再加上卫公子瑜亦即将对萧鸾动手,臣认为,为防萧鸾狗急跳墙,臣建议不宜继续放任莺妃在外,免得被萧鸾所伤。”
赵弘润闻言点了点头,他对赵莺还是很在意的,毕竟赵莺、赵雀姐妹俩床上功夫确实厉害,再加上赵莺那狐媚子的容貌,端得是天生尤物,他岂舍得被萧鸾所伤。
“那个女人,青鸦众能联系到么?”
“是的,尽管莺妃行踪不定,但臣手下的青鸦众,依旧始终掌握着莺妃的行踪,在旁保护着。”
“那就行了,告诉那个女人,叫她立刻回皇宫,否则,我就没收了一方水榭,解散夜莺。”
“是!”
高括拱手而退。
大概数日之后,抢在卫国爆发内乱之前,青鸦众联系到了赵莺。
赵莺起初不从,直到青鸦众转告了赵弘润的话,告诉她,若她不立刻返回大梁,陛下就会没收一方水榭、解散夜莺,她这才咬牙切齿,不情不愿地登上了接她回大梁的马车。
而就在赵莺离开卫国的一日后,卫公子瑜秘密回到了无盐县。
同日,无盐军大将夏育发动兵变,十分顺利地从平侯卫绅等几人手中,重新将军队夺了回来,并软禁了平侯卫绅等几人。
但遗憾的是,消息还是走漏,没过两日,濮阳那边就颁布了卫王费的王令,指责卫公子瑜纵容麾下兵将行凶,迫害平侯卫绅等国家栋梁等等,认为卫瑜身边定有小人教唆,叫卫瑜立刻返回濮阳。
此时,就算夏育等人不连连苦劝,卫瑜也不敢返回濮阳——父子矛盾已经激化,他若返回濮阳,怕是有进无出。
六月初,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卫公子瑜打出清君侧的旗号,率领麾下军队前往濮阳。
而此时,卫王费亦对外表示卫瑜忤逆谋反,号令濮阳以及周边军队聚集于王都。
卫国内乱,由此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