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音心下一慌,心疼道:“怎么了,怎么哭了?”
难道是她刚刚的语气还是太重了?
她知道,殷语和殷承一直落在原主的否定声中,在原主看来,殷语和殷承做不到她想要的那种优秀,所以给予两个孩子的,一直以来都是否定,即便他们做得再好也改变不了。
原主对两个孩子的要求很好,再加上她本身性格就是属于那种抱怨型的,所以她不容许两个孩子犯错,哪怕是一点点的错,她都会骂许久。
这也导致了两个孩子对她的不亲近,在原本应该是最亲近的妈妈面前,做什么事,说什么话都小心翼翼的,生怕一个不小心做错就被怕,她们不敢反抗,养成懦弱的性格。
他们被原主否定,被不断地打击自信心,所以觉得自己不够优秀,自卑。
可,谁都有第一次啊,都又一开始什么都会呢,孩子不会,父母要做的难道不是有耐心地教吗?如果父母和孩子都是同一起跑线上开始,谁比谁有能耐还真不一定。
再说,就算不会又如何,没有谁规定,人必须是全能的。每一个人都有擅长的。不擅长的,只要他能在某一领域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就是个好的。
在孩子学习阶段,父母最应该给予的就是耐心与鼓励,而不是指责与批评,殷音最不喜欢的就是后者。
而且,这世界上又有谁不会犯错呢,为什么原主在自己犯错时视而不见,却在孩子犯一点小错,甚至只是不小心摔碎一个杯子时,就那么苛责呢?
小错是可以被原谅,是可以改的。
大错也是有机会被饶恕的。
所有的错,在生死面前,都不是大事。
两个孩子上辈子的结局也和他们的性格有关,如果殷语不因为原主对男人不断地厌恶,殷语就不会恐婚,她或许会和陵瑾有一个幸福的生活,如果殷语不懦弱,有主见,就不会在渣男丈夫和婆家面前那么卑微,害怕被抛弃。
如果殷承不懦弱,自卑,就不会在那个伪圣母女孩出现的时候,轻而易举就被骗,更不会承受不住地与她同归于尽。
所以,殷音不认同原主的教育方式,可如今殷语和殷承的性格已经受到了原主的影响,殷音能做的就是改变教育方式,给两个孩子肯定与鼓励。
此时,殷语抬起发红的眼睛,向殷音确定:“妈妈,你真的不怪我吗?”
殷音恍惚间从记忆里看到,因为被指责习惯了,每次妈妈还没开口,殷语都会习惯性地道歉。
可她的眼睛里最开始还是充满了希冀,她希望妈妈能跟她说一声“没什么大不了”的,说一声“下次小心点就行了”,说一声“没关系,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
可殷语得到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打击。
而这次,殷音终于跟她说了“没关系”,可她却从渴望变成不敢确信了,所以她才会再次确定。
殷语该是多么害怕被责备,又是多么习惯被责备,以至于没有了责备与失望,她第一时间就不相信了。
这,是原主那种否定式教育下的悲哀。
难道是她刚刚的语气还是太重了?
她知道,殷语和殷承一直落在原主的否定声中,在原主看来,殷语和殷承做不到她想要的那种优秀,所以给予两个孩子的,一直以来都是否定,即便他们做得再好也改变不了。
原主对两个孩子的要求很好,再加上她本身性格就是属于那种抱怨型的,所以她不容许两个孩子犯错,哪怕是一点点的错,她都会骂许久。
这也导致了两个孩子对她的不亲近,在原本应该是最亲近的妈妈面前,做什么事,说什么话都小心翼翼的,生怕一个不小心做错就被怕,她们不敢反抗,养成懦弱的性格。
他们被原主否定,被不断地打击自信心,所以觉得自己不够优秀,自卑。
可,谁都有第一次啊,都又一开始什么都会呢,孩子不会,父母要做的难道不是有耐心地教吗?如果父母和孩子都是同一起跑线上开始,谁比谁有能耐还真不一定。
再说,就算不会又如何,没有谁规定,人必须是全能的。每一个人都有擅长的。不擅长的,只要他能在某一领域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就是个好的。
在孩子学习阶段,父母最应该给予的就是耐心与鼓励,而不是指责与批评,殷音最不喜欢的就是后者。
而且,这世界上又有谁不会犯错呢,为什么原主在自己犯错时视而不见,却在孩子犯一点小错,甚至只是不小心摔碎一个杯子时,就那么苛责呢?
小错是可以被原谅,是可以改的。
大错也是有机会被饶恕的。
所有的错,在生死面前,都不是大事。
两个孩子上辈子的结局也和他们的性格有关,如果殷语不因为原主对男人不断地厌恶,殷语就不会恐婚,她或许会和陵瑾有一个幸福的生活,如果殷语不懦弱,有主见,就不会在渣男丈夫和婆家面前那么卑微,害怕被抛弃。
如果殷承不懦弱,自卑,就不会在那个伪圣母女孩出现的时候,轻而易举就被骗,更不会承受不住地与她同归于尽。
所以,殷音不认同原主的教育方式,可如今殷语和殷承的性格已经受到了原主的影响,殷音能做的就是改变教育方式,给两个孩子肯定与鼓励。
此时,殷语抬起发红的眼睛,向殷音确定:“妈妈,你真的不怪我吗?”
殷音恍惚间从记忆里看到,因为被指责习惯了,每次妈妈还没开口,殷语都会习惯性地道歉。
可她的眼睛里最开始还是充满了希冀,她希望妈妈能跟她说一声“没什么大不了”的,说一声“下次小心点就行了”,说一声“没关系,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
可殷语得到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打击。
而这次,殷音终于跟她说了“没关系”,可她却从渴望变成不敢确信了,所以她才会再次确定。
殷语该是多么害怕被责备,又是多么习惯被责备,以至于没有了责备与失望,她第一时间就不相信了。
这,是原主那种否定式教育下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