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脸色阴沉,很不好看,听不进去劝谏,因为他觉得自己三十五六岁才登基,到花甲之年,剩下二十多年,许多大业,根本来不及一件做完,再开启另一件。
再说,大隋强盛,修一条河,建一座城,有那么难吗,可以让一个王朝动摇?
杨广不信,一个国家,动工的项目多得去了,又不是各地都建城、凿河,而是只建造了一个东都洛阳而已,凿出一条运河,还是福泽百姓,怎么会有反意,难道百姓就不能体会他的良苦有心?
即便动用民力,东都用得是洛阳一带的人,凿河是河北、山东、江淮一带的人,又不重复,有何困难?
难道堂堂富强大隋,承担不这些开销吗?杨广心冷哼,税收和国库储存,他心里清楚,用在这两项上,根本动摇不了国本,而且是一劳永逸的事,为何不弄?
不是他不听劝,而是杨广太自信了,这些事情,绝非头脑发热才决定的,而是早在数年前,他就跟谋士们讨论了,分析利弊,以及困难程度,对国家的好处等等,这时候有人反对,他根本不会听进去。
高熲还有说什么,却被元寿打断了,没有让他继续说话,这也算变相的保他吧。
杨广拍板之后,确定下来,等三日后朝会,就要公布了。
“朕对督建大运河的官员,还没有确定,杨国柱,你的身体如何了?”杨广冷冷地问。
杨素答道:“老臣进来顽疾复发,多是当年征战的暗疾,这么多年下来,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在这时候叠加迸发,只能在家安生休养了,恐怕不能为陛下再分忧了。”
罗昭云闻言一动,心想着历史记载,似乎大业二年,杨素就要一命呜呼了,现在是六月份,没剩下几个月了。
杨广点头,看不出是喜是忧,说道:“回头朕会派去御医,为你诊断,如果真的是伤病复发,以后可以不必上朝了,在家安养吧。”
“多谢陛下体谅老臣!”杨素谢恩。
但是,杨广和杨素,再也不像当初那样如胶似漆的合作关系,反而有些隔阂和冷淡了。
原因不难理解,杨素身为尚书令,隋朝第一官,还在宰相之上,加上杨族势大,功高盖主,连太子、齐王等人,见了杨素都不敢得罪,以小辈自居,许多官员更是不断拜访他,企图被关照一些,加快提拔,简直就是大权臣。
这一年内,许多御史台递上来弹劾杨素收取贿赂、卖官的折子,让隋炀帝有些烦感了。
而且,杨广现在信心膨胀,越来越想干大事,成就圣君,但是一看到杨素,就会想到当初自己身为晋王时候,为了抗衡太子,不断花重金来拉拢杨素,还有敬重他,依仗他等等往事,这让杨广心里不舒服,就好像有根刺,不拔掉,总是无法斩掉过去的阴影。
几个月前,他在宫内,听闻杨素在府上因病昏倒的消息,不知为何,竟然莫名地兴奋几分。
“众人觉得,谁负责此次开凿大运河的总管更适合?”
宇述瞅了裴矩一眼,后者会意,拱手道:“陛下,臣以来,宇述将军,武皆通,威望甚高,是最为合适人选。”
于仲也附和道:“臣也认为,宇将军适合。”
苏威、郭衍等人都纷纷跟着表态,宇述也身道:“陛下若让老臣负责,觉得不会辜负圣意。”
杨广最信任的人,就是宇述,看他如此积极,哈哈笑道:“甚好,宇爱卿,能如此积极为朕分忧,朕允了。”
“多谢陛下信任。”宇述有些激动,毕竟开凿运河,是大工程,大项目,油水肯定大,而且如此影响后的功业,他做总管,未来的隋史上,肯定也有他浓重一笔,最主要,可以把自己的两个儿子拉进来历练,接触地方官员,也算是下乡锻炼吧。
“罗成,这一次,你是否还要参与进来呢?”隋炀帝问向坐在边角的青年。
罗昭云身回答:“臣不打算参加,而是准备另择去处,为大隋效命!”
其实,罗昭云早就想好了,他绝不参与进来,虽然大运河看似是利在千秋的好事,但是杨广操之过急,未来将有百万劳工,死在开凿运河,民怨沸腾,但凡参与的官员,如麻叔谋等,名声都很差,被百姓怨恨。
罗昭云可不想自己名声弄臭,人人喊打,这样大工程,如果在二十一纪,三峡小浪底、高铁等,那都不是难题,因为机械化作业,但如果在隋朝,而是加快完成,肯定要死很多人,两岸百姓承受不住,怨气自然发泄在负责开凿运河的官员,还有朝廷君主身上了。
此外,他跟宇述关系一般,跟宇化及等人,相处不咋地,因此得知宇述做总管后,他就更不参与了。
隋炀帝杨广狐疑道:“罗成,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说来。”
罗昭云解释道:“是这样,上次朝会,臣听见边关不宁,吐谷浑和吐蕃相继强大来,屡次进犯我大隋边境,导致边疆百姓不断受苦,时常被掠夺。而且吐谷浑占据了青海高地,是我大隋通向西域丝绸之路的重要位置,若让西域诸国早些与我大隋通商往来,来原朝拜陛下,这吐谷浑的威胁,就要扫除。臣不才,先后参与了战突厥、平汉王之乱,积累了少许经验,如今臣已经接近弱冠,渴望再去边疆历练,为大隋守护边城,让犯我大隋边境的番邦贼寇,尝到苦果,不敢滋扰,也为日后陛下对西域施策,提前过去布局!”
杨广听完,先是一愣,然后双眼冒光,忍不住拍掌大笑道:“小小罗成,却有如此豪气,更是深知朕的意图,吐谷浑这颗钉子,朕早就看上了,只不过,一直没有腾出手来,也好,朕就派你做将军,先去边疆历练,整顿边防府兵,等两三年后,朕开通了运河,稳定了江南,就要扬鞭北上,驰骋大漠和西域了。”(未完待续。)
再说,大隋强盛,修一条河,建一座城,有那么难吗,可以让一个王朝动摇?
杨广不信,一个国家,动工的项目多得去了,又不是各地都建城、凿河,而是只建造了一个东都洛阳而已,凿出一条运河,还是福泽百姓,怎么会有反意,难道百姓就不能体会他的良苦有心?
即便动用民力,东都用得是洛阳一带的人,凿河是河北、山东、江淮一带的人,又不重复,有何困难?
难道堂堂富强大隋,承担不这些开销吗?杨广心冷哼,税收和国库储存,他心里清楚,用在这两项上,根本动摇不了国本,而且是一劳永逸的事,为何不弄?
不是他不听劝,而是杨广太自信了,这些事情,绝非头脑发热才决定的,而是早在数年前,他就跟谋士们讨论了,分析利弊,以及困难程度,对国家的好处等等,这时候有人反对,他根本不会听进去。
高熲还有说什么,却被元寿打断了,没有让他继续说话,这也算变相的保他吧。
杨广拍板之后,确定下来,等三日后朝会,就要公布了。
“朕对督建大运河的官员,还没有确定,杨国柱,你的身体如何了?”杨广冷冷地问。
杨素答道:“老臣进来顽疾复发,多是当年征战的暗疾,这么多年下来,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在这时候叠加迸发,只能在家安生休养了,恐怕不能为陛下再分忧了。”
罗昭云闻言一动,心想着历史记载,似乎大业二年,杨素就要一命呜呼了,现在是六月份,没剩下几个月了。
杨广点头,看不出是喜是忧,说道:“回头朕会派去御医,为你诊断,如果真的是伤病复发,以后可以不必上朝了,在家安养吧。”
“多谢陛下体谅老臣!”杨素谢恩。
但是,杨广和杨素,再也不像当初那样如胶似漆的合作关系,反而有些隔阂和冷淡了。
原因不难理解,杨素身为尚书令,隋朝第一官,还在宰相之上,加上杨族势大,功高盖主,连太子、齐王等人,见了杨素都不敢得罪,以小辈自居,许多官员更是不断拜访他,企图被关照一些,加快提拔,简直就是大权臣。
这一年内,许多御史台递上来弹劾杨素收取贿赂、卖官的折子,让隋炀帝有些烦感了。
而且,杨广现在信心膨胀,越来越想干大事,成就圣君,但是一看到杨素,就会想到当初自己身为晋王时候,为了抗衡太子,不断花重金来拉拢杨素,还有敬重他,依仗他等等往事,这让杨广心里不舒服,就好像有根刺,不拔掉,总是无法斩掉过去的阴影。
几个月前,他在宫内,听闻杨素在府上因病昏倒的消息,不知为何,竟然莫名地兴奋几分。
“众人觉得,谁负责此次开凿大运河的总管更适合?”
宇述瞅了裴矩一眼,后者会意,拱手道:“陛下,臣以来,宇述将军,武皆通,威望甚高,是最为合适人选。”
于仲也附和道:“臣也认为,宇将军适合。”
苏威、郭衍等人都纷纷跟着表态,宇述也身道:“陛下若让老臣负责,觉得不会辜负圣意。”
杨广最信任的人,就是宇述,看他如此积极,哈哈笑道:“甚好,宇爱卿,能如此积极为朕分忧,朕允了。”
“多谢陛下信任。”宇述有些激动,毕竟开凿运河,是大工程,大项目,油水肯定大,而且如此影响后的功业,他做总管,未来的隋史上,肯定也有他浓重一笔,最主要,可以把自己的两个儿子拉进来历练,接触地方官员,也算是下乡锻炼吧。
“罗成,这一次,你是否还要参与进来呢?”隋炀帝问向坐在边角的青年。
罗昭云身回答:“臣不打算参加,而是准备另择去处,为大隋效命!”
其实,罗昭云早就想好了,他绝不参与进来,虽然大运河看似是利在千秋的好事,但是杨广操之过急,未来将有百万劳工,死在开凿运河,民怨沸腾,但凡参与的官员,如麻叔谋等,名声都很差,被百姓怨恨。
罗昭云可不想自己名声弄臭,人人喊打,这样大工程,如果在二十一纪,三峡小浪底、高铁等,那都不是难题,因为机械化作业,但如果在隋朝,而是加快完成,肯定要死很多人,两岸百姓承受不住,怨气自然发泄在负责开凿运河的官员,还有朝廷君主身上了。
此外,他跟宇述关系一般,跟宇化及等人,相处不咋地,因此得知宇述做总管后,他就更不参与了。
隋炀帝杨广狐疑道:“罗成,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说来。”
罗昭云解释道:“是这样,上次朝会,臣听见边关不宁,吐谷浑和吐蕃相继强大来,屡次进犯我大隋边境,导致边疆百姓不断受苦,时常被掠夺。而且吐谷浑占据了青海高地,是我大隋通向西域丝绸之路的重要位置,若让西域诸国早些与我大隋通商往来,来原朝拜陛下,这吐谷浑的威胁,就要扫除。臣不才,先后参与了战突厥、平汉王之乱,积累了少许经验,如今臣已经接近弱冠,渴望再去边疆历练,为大隋守护边城,让犯我大隋边境的番邦贼寇,尝到苦果,不敢滋扰,也为日后陛下对西域施策,提前过去布局!”
杨广听完,先是一愣,然后双眼冒光,忍不住拍掌大笑道:“小小罗成,却有如此豪气,更是深知朕的意图,吐谷浑这颗钉子,朕早就看上了,只不过,一直没有腾出手来,也好,朕就派你做将军,先去边疆历练,整顿边防府兵,等两三年后,朕开通了运河,稳定了江南,就要扬鞭北上,驰骋大漠和西域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