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两人成亲的头一个秋节。立秋过后,皇上一行人已经驾回宫了,行宫这里陡然冷清下来。阿青能感觉到,不光是被留下的人精气神儿象是被抽走了三四成一样,连腰杆好象都不如皇上在的时候挺的那么硬实了,做事似乎也不如前些日子那么有劲儿。
这不是说虚话,确实如此。
皇上在此时不光光是一个人,一个统治者,更是一种精神象征。有皇上在的地方,大家似乎都跟加足了油的车一样,跑来都不觉得累。自豪,自傲,觉得日子有奔头。其实对于皇帝而言,这些人什么也不是。他们一辈子也见不到皇上的面,也不可能和皇上说上一句话。但是哪怕跪在街边看皇上的车驾过去,还不能抬头,都让他们象打了胜仗一样,那个得意,那个舒坦。
行宫伺候的那些人更加不同。他们在行宫待着,皇上不来,全体都象没上发条的木偶一样,恨不得天天躺在那儿死过去。可皇上一来,那个个象打了鸡血,恨不得玩出命来的表现,让上面的人看自己,最好能离开行宫调任到京城的禁宫里去当差。
在这儿就等于一个养老衙门,皇上不来,他们这些人形同流放。
到了京城哪怕要比现在干的活儿多,地位要低,挣的也少,他们也削尖的脑袋愿意去钻营。就象阿青她们去长音苑的时候遇到的那位周尚宫,她是多么渴望得到贵人的赏识,三公主夸赞一句,她都能激动的眼圈泛红。
打个比方说,人人生下来都是要死的,这是不可更改的铁律。那人们活个什么劲?为什么不躺着等死算了?因为人们活的就是这个过程啊。
在行宫的这些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争什么?拼什么?在行宫就等于躺着等死,没几个人甘于这样一生。
不说别人,就连阿青自己也有些提不精神来。
逸王府一家走了,李思静当然也跟着回去了。换做别的时候。她可能会跟逸郡王妃撒个娇多留几天,可是回城就得预备着过秋节了,这是团圆节。断没有一个人留在外头,甚至在别人家里过节的道理。
李思静现在可不象从前那么任性了,换在以前,她要想做一件事儿。那撒泼打滚不吃饭也得做成。但是这一年多来,她的变化很大,逸王妃为此可是偷偷掉了不少泪。
养孩子有多不易?大家都知道不易。而且逸王府比别人更不易,别人生孩子容易,烦恼更多的是养。他们连生都困难,好不容易得了李思静这个女儿之后。真是含在嘴里都怕化了。不说对她百依百顺,那也是重话不敢说一句的。孩子性子刁蛮任性,这个逸郡王夫妻俩如何不知?可自己又不可能下手来管教,再说这事儿是严厉管教就能成的吗?棍棒下也不一定就能出孝子了。
李思静和阿青、李思敏走的近之后,改变了很多。不那么任性了,会给父母送自己的针线活儿,平时那些不大合理的要求提的少了。甚至就在前不久,她还抱着逸王妃,动情的说逸王妃怀她生她太不容易了。她很感谢母亲。
逸王妃当场就哭了。
女儿能体谅到母亲孕育生养不易,知道感谢这份恩情,这怎么能让一个母亲不感动?
这肯定是因为和子夫人走的近才会变化的。子夫人现在有孕,需要静养。可能因为年岁还是小了一些,而且又是刚成亲,有孩子当然是好事,可是孩子来的……有点儿早了。
逸郡王府多年求子,逸郡王养病多年,关于这件事儿上,逸郡王妃比别人了解的都清楚。什么坐床喜。三年抱俩,说来都是大吉大利的好事,但事实上这些事情赶在谁身上谁知道,并不就是喜庆吉利的事情。宗室里有一位年轻夫人就是这样的,她就是“三年抱俩”的典型例子。头生是女儿,第二次是儿子,一女一子,正凑了个好字,不知多少人说她有福气。可是逸郡王妃知道,她生完第二个孩子时才刚刚十七,落下了腰病和女人病,这都调养了好几年了也没有完全好转,更不要提再开枝散叶了。
所以有时候,有的事情是不能急于求生的,不然就只能象拔苗助长一样,落得个鸡飞蛋打的下场。
所以子夫人现在怀胎未满三个月,不敢挪动,才只能留在城外过秋节,逸郡王妃对此是赞成的。
什么都没有身体要紧,应该静养的时候就好好养着,其他一切事情都得靠边站,以后再说都不迟。就算这是她入门头一年,头一次在郡王府过团圆节,这事儿也得给肚子里的孩子让道。
李思敏倒是留了下来陪着她。反正她回京了,也得回郡王府去过节。可是李思谌夫妻俩都不在,她一个人回府去和郡王夫妇,和李思炘李思涵李思容他们大眼瞪小眼去吗?
不够闹心的。不光她闹心,想必府里那一摊子人也不想看见她,何必硬要回去大家相看两相厌呢?
再说了,李思谌特意和她说了,让她留下来陪伴阿青,等过了节之后再一动身回京也不迟,她哪能不听子大哥的话呢?
从她自己的本心来说,她也愿意留下来陪着阿青。
行宫这里,人走的差不多了,阿青平时该多闷?指望这个哥哥整天留在庄子上围着嫂子转?嘿嘿,做白日梦哪。
虽然她们待在庄子上,不过李思敏消息素来灵通,天天都有新的消息和八卦拿来解闷。女人嘛,嘴里就不能闲着。不吃点东西,就得说点东西。现在她俩的嘴巴就不闲着,既有两个御厨领着庄子上的一班人天天翻着花儿的做各种美食,又有源源不断的各种新闻八卦下菜,日子过的一点都不闷。
今天厨房做的是干果仁儿。好几种果仁儿杂锦在一块儿做出来的,干脆酥松,不腻不硬,吃上了就停不上来。不过这个东西吃不多,因为是干货,得就茶,两杯茶一把果仁儿。肚子都撑饱了,自然吃不多。
“听说这次皇上回京的时候,行宫有几个人跟着一被提拔回京了呢。”李思敏在这方面的消息是得天独厚的。
阿青好奇的问:“有几个人?都是干什么的?”
“说来好象挺不了。不过其实只有一个人是见过皇上的面,算是伺候过的皇上的,其他的都不是。一个是针线房的,一个管园子的。还有两个是马监的。”
“肯定都是活计特别出众的吧?”
这回她没有猜错,李思敏点头说:“确实是。那个针线房的听说是二十出头年纪,绣的百花图简直美不胜收。我是没见,本来还想去见见呢,结果圣驾说走就走,没能赶上。”
另外几个人也都属于技术工种。活计比较出众。才被尚宫和大太监们提拔的。养花的那个倒是面见过皇上回过话,据说他有一手旁人没有本事,能让春天的花夏天开,夏秋的花冬天开。不但如此,据说有一盆松树山石盆景儿做的别提多好了,皇上正是看了这盆景儿才知道的这个人,他也是这次被带走的人间唯一一个见过皇上的。
这些人能出头真是不易,行宫伺候的人据阿青粗略的估算一下,肯定是个四位数。这些人的人生目标职业目标都是伺候皇上。可是谁能抢得上?一来要有本事,二来要能钻营,三来,还得看运气。
这三样缺一不可。没本事的话,机会来了也抓不住。有本事却没运气的人也不在少数。
四位数的人里头,只出了这么四个幸运儿,比率简直残酷的让人想去死。
那位崔尚宫这次大概很失落,她肯定想回到京城的教坊司去,长音苑那些伶人这次一个出头的也没有,多年的辛苦努力仍然没有得到赏识。
“嗳。还有个旁的消息呢。”李思敏挨着阿青坐,悄悄同她咬耳朵:“皇上来这一回,不光有得了看重的人,还有被处置的人呢。”
怪不得她要小声说。
阿青也压低了声音:“是什么人啊?”
“心比天高的宫女儿呗。”李思敏说来带着几分不屑。不怪她这样想,她不会看不想出头的人,可出头也得选对路,不能一条死路走到黑吧?
想靠美色出头,指望皇上看见个浓妆艳抹的宫女就晕了头了,这种事儿在先帝的时候行得通,可在当今圣上这儿,还一个先例都没有呢,也不知道这些姑娘都是怎么想的。要真是貌如天仙也不说了,明明长的也只能说是有三分姿色,还搔首弄姿故作聪明,让当时远远陪着三公主经过而恰逢其会的李思敏都不忍心看。
怎么能这么丑呢?那头上戴的绢花,嘴上抹的红脂,还有身上穿的裙子,大概是这个宫女最贵最好的东西了,可是看来那么不协调,那么生硬和粗俗,丑人还这么多做怪,自以为又美貌又风情又聪明,让人看着浑身不自在。
“真的?她就那么真到了皇上面前了?”
“哪能呢,隔着挺远的呢就让太监给拖走了,真让皇上看见了,受罚的就不是她一个人了。”
可怜吧,连皇上都见不着,精心的准备全落了空不说,更重要是尚宫和管事太监们会觉得她犯了规矩,险些带累他们一,肯定饶不了她。
这个宫女的下场,阿青不想问了。
要么死,要么……生不如死,就这两样。
这对一个满脑子幻想,并没有要危害别人的年轻姑娘来说是太残忍了。但是现实就是这样的,走错一步就是死,没有第二次从头再来的机会了。
李思敏很快想到这话说的不太合适——嫂子心软,而且现在还怀着小侄子呢!说这干嘛?吓着人娘俩她赔不啊。
不过李思敏反应很快,在宫里头她可不会这样不走心的说错话,还是跟自家人在一松懈了。
“嫂子,咱们怎么过节?”李思敏还没有过过只有三个人的秋节呢。以前哪一年不是一大帮子人一过。可是和那些人不但没什么情分,仇怨倒是结了不少,坐在一也是各怀鬼胎。今年虽然只有三个人,还是在远离京城的别庄里,可是身边的人却和以往不同了。本来只是想转移话题才问这么一句,问完了之后,李思敏还真的非常期待这个秋了。
“秋还有什么过头?摆个供桌,祈福拜月,然后吃点好吃的呗。”阿青笑着问她:“你想怎么过?”
李思敏想了想:“我也没什么想的,这样过挺好。好吃的多弄一点儿就行了。”
要说过秋的花样,李思敏经历过不少。她在宫里过节的时候,宫廷乐舞年年看,有一年还在船上过的秋,据说那年是皇后的安排,说是既能赏天上月,又能赏湖月。不过那年皇上就没给皇后面子,宴上用过三杯酒就走了,压根儿连船都没上,白瞎了皇后的一番安排。
听说那年她让人扎了许多花灯放在水上呢,花费的银子和心思是不少,结果皇上压根儿一眼都没看,让皇后气的不轻呢。
搞那么多虚热闹根本没有必要,三个人过节也挺好的。
“厨房这几天就要做月饼了。”阿青说:“我以前在家的时候,家里人口味不一,总得多做两种口味的。”
“那嫂子你自己喜欢什么馅儿的月饼?”
“我啊?”阿青想了想:“我没什么太大的偏好,不过我不大爱吃咸味儿的。”
“我也不爱吃咸的,总觉得怪。”李思敏说:“我喜欢桂花芝麻糖馅儿,多多的芝麻,皮儿薄薄的,糖也不要多放。”
阿青点头说:“好,那今年就让他们多做桂花芝麻月饼。”
李思敏看着她笑了。
她以前都不会提这样的要求,虽然只是小小的一块月饼。从前也没有人关心她爱吃什么,想吃什么。和三公主在一的日子也不算短了,可是她对三公主的各种习惯好恶了如指掌,三公主对她呢?
比如她爱吃什么样的月饼,三公主就不知道。(未 完待续 ~^~)
这不是说虚话,确实如此。
皇上在此时不光光是一个人,一个统治者,更是一种精神象征。有皇上在的地方,大家似乎都跟加足了油的车一样,跑来都不觉得累。自豪,自傲,觉得日子有奔头。其实对于皇帝而言,这些人什么也不是。他们一辈子也见不到皇上的面,也不可能和皇上说上一句话。但是哪怕跪在街边看皇上的车驾过去,还不能抬头,都让他们象打了胜仗一样,那个得意,那个舒坦。
行宫伺候的那些人更加不同。他们在行宫待着,皇上不来,全体都象没上发条的木偶一样,恨不得天天躺在那儿死过去。可皇上一来,那个个象打了鸡血,恨不得玩出命来的表现,让上面的人看自己,最好能离开行宫调任到京城的禁宫里去当差。
在这儿就等于一个养老衙门,皇上不来,他们这些人形同流放。
到了京城哪怕要比现在干的活儿多,地位要低,挣的也少,他们也削尖的脑袋愿意去钻营。就象阿青她们去长音苑的时候遇到的那位周尚宫,她是多么渴望得到贵人的赏识,三公主夸赞一句,她都能激动的眼圈泛红。
打个比方说,人人生下来都是要死的,这是不可更改的铁律。那人们活个什么劲?为什么不躺着等死算了?因为人们活的就是这个过程啊。
在行宫的这些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争什么?拼什么?在行宫就等于躺着等死,没几个人甘于这样一生。
不说别人,就连阿青自己也有些提不精神来。
逸王府一家走了,李思静当然也跟着回去了。换做别的时候。她可能会跟逸郡王妃撒个娇多留几天,可是回城就得预备着过秋节了,这是团圆节。断没有一个人留在外头,甚至在别人家里过节的道理。
李思静现在可不象从前那么任性了,换在以前,她要想做一件事儿。那撒泼打滚不吃饭也得做成。但是这一年多来,她的变化很大,逸王妃为此可是偷偷掉了不少泪。
养孩子有多不易?大家都知道不易。而且逸王府比别人更不易,别人生孩子容易,烦恼更多的是养。他们连生都困难,好不容易得了李思静这个女儿之后。真是含在嘴里都怕化了。不说对她百依百顺,那也是重话不敢说一句的。孩子性子刁蛮任性,这个逸郡王夫妻俩如何不知?可自己又不可能下手来管教,再说这事儿是严厉管教就能成的吗?棍棒下也不一定就能出孝子了。
李思静和阿青、李思敏走的近之后,改变了很多。不那么任性了,会给父母送自己的针线活儿,平时那些不大合理的要求提的少了。甚至就在前不久,她还抱着逸王妃,动情的说逸王妃怀她生她太不容易了。她很感谢母亲。
逸王妃当场就哭了。
女儿能体谅到母亲孕育生养不易,知道感谢这份恩情,这怎么能让一个母亲不感动?
这肯定是因为和子夫人走的近才会变化的。子夫人现在有孕,需要静养。可能因为年岁还是小了一些,而且又是刚成亲,有孩子当然是好事,可是孩子来的……有点儿早了。
逸郡王府多年求子,逸郡王养病多年,关于这件事儿上,逸郡王妃比别人了解的都清楚。什么坐床喜。三年抱俩,说来都是大吉大利的好事,但事实上这些事情赶在谁身上谁知道,并不就是喜庆吉利的事情。宗室里有一位年轻夫人就是这样的,她就是“三年抱俩”的典型例子。头生是女儿,第二次是儿子,一女一子,正凑了个好字,不知多少人说她有福气。可是逸郡王妃知道,她生完第二个孩子时才刚刚十七,落下了腰病和女人病,这都调养了好几年了也没有完全好转,更不要提再开枝散叶了。
所以有时候,有的事情是不能急于求生的,不然就只能象拔苗助长一样,落得个鸡飞蛋打的下场。
所以子夫人现在怀胎未满三个月,不敢挪动,才只能留在城外过秋节,逸郡王妃对此是赞成的。
什么都没有身体要紧,应该静养的时候就好好养着,其他一切事情都得靠边站,以后再说都不迟。就算这是她入门头一年,头一次在郡王府过团圆节,这事儿也得给肚子里的孩子让道。
李思敏倒是留了下来陪着她。反正她回京了,也得回郡王府去过节。可是李思谌夫妻俩都不在,她一个人回府去和郡王夫妇,和李思炘李思涵李思容他们大眼瞪小眼去吗?
不够闹心的。不光她闹心,想必府里那一摊子人也不想看见她,何必硬要回去大家相看两相厌呢?
再说了,李思谌特意和她说了,让她留下来陪伴阿青,等过了节之后再一动身回京也不迟,她哪能不听子大哥的话呢?
从她自己的本心来说,她也愿意留下来陪着阿青。
行宫这里,人走的差不多了,阿青平时该多闷?指望这个哥哥整天留在庄子上围着嫂子转?嘿嘿,做白日梦哪。
虽然她们待在庄子上,不过李思敏消息素来灵通,天天都有新的消息和八卦拿来解闷。女人嘛,嘴里就不能闲着。不吃点东西,就得说点东西。现在她俩的嘴巴就不闲着,既有两个御厨领着庄子上的一班人天天翻着花儿的做各种美食,又有源源不断的各种新闻八卦下菜,日子过的一点都不闷。
今天厨房做的是干果仁儿。好几种果仁儿杂锦在一块儿做出来的,干脆酥松,不腻不硬,吃上了就停不上来。不过这个东西吃不多,因为是干货,得就茶,两杯茶一把果仁儿。肚子都撑饱了,自然吃不多。
“听说这次皇上回京的时候,行宫有几个人跟着一被提拔回京了呢。”李思敏在这方面的消息是得天独厚的。
阿青好奇的问:“有几个人?都是干什么的?”
“说来好象挺不了。不过其实只有一个人是见过皇上的面,算是伺候过的皇上的,其他的都不是。一个是针线房的,一个管园子的。还有两个是马监的。”
“肯定都是活计特别出众的吧?”
这回她没有猜错,李思敏点头说:“确实是。那个针线房的听说是二十出头年纪,绣的百花图简直美不胜收。我是没见,本来还想去见见呢,结果圣驾说走就走,没能赶上。”
另外几个人也都属于技术工种。活计比较出众。才被尚宫和大太监们提拔的。养花的那个倒是面见过皇上回过话,据说他有一手旁人没有本事,能让春天的花夏天开,夏秋的花冬天开。不但如此,据说有一盆松树山石盆景儿做的别提多好了,皇上正是看了这盆景儿才知道的这个人,他也是这次被带走的人间唯一一个见过皇上的。
这些人能出头真是不易,行宫伺候的人据阿青粗略的估算一下,肯定是个四位数。这些人的人生目标职业目标都是伺候皇上。可是谁能抢得上?一来要有本事,二来要能钻营,三来,还得看运气。
这三样缺一不可。没本事的话,机会来了也抓不住。有本事却没运气的人也不在少数。
四位数的人里头,只出了这么四个幸运儿,比率简直残酷的让人想去死。
那位崔尚宫这次大概很失落,她肯定想回到京城的教坊司去,长音苑那些伶人这次一个出头的也没有,多年的辛苦努力仍然没有得到赏识。
“嗳。还有个旁的消息呢。”李思敏挨着阿青坐,悄悄同她咬耳朵:“皇上来这一回,不光有得了看重的人,还有被处置的人呢。”
怪不得她要小声说。
阿青也压低了声音:“是什么人啊?”
“心比天高的宫女儿呗。”李思敏说来带着几分不屑。不怪她这样想,她不会看不想出头的人,可出头也得选对路,不能一条死路走到黑吧?
想靠美色出头,指望皇上看见个浓妆艳抹的宫女就晕了头了,这种事儿在先帝的时候行得通,可在当今圣上这儿,还一个先例都没有呢,也不知道这些姑娘都是怎么想的。要真是貌如天仙也不说了,明明长的也只能说是有三分姿色,还搔首弄姿故作聪明,让当时远远陪着三公主经过而恰逢其会的李思敏都不忍心看。
怎么能这么丑呢?那头上戴的绢花,嘴上抹的红脂,还有身上穿的裙子,大概是这个宫女最贵最好的东西了,可是看来那么不协调,那么生硬和粗俗,丑人还这么多做怪,自以为又美貌又风情又聪明,让人看着浑身不自在。
“真的?她就那么真到了皇上面前了?”
“哪能呢,隔着挺远的呢就让太监给拖走了,真让皇上看见了,受罚的就不是她一个人了。”
可怜吧,连皇上都见不着,精心的准备全落了空不说,更重要是尚宫和管事太监们会觉得她犯了规矩,险些带累他们一,肯定饶不了她。
这个宫女的下场,阿青不想问了。
要么死,要么……生不如死,就这两样。
这对一个满脑子幻想,并没有要危害别人的年轻姑娘来说是太残忍了。但是现实就是这样的,走错一步就是死,没有第二次从头再来的机会了。
李思敏很快想到这话说的不太合适——嫂子心软,而且现在还怀着小侄子呢!说这干嘛?吓着人娘俩她赔不啊。
不过李思敏反应很快,在宫里头她可不会这样不走心的说错话,还是跟自家人在一松懈了。
“嫂子,咱们怎么过节?”李思敏还没有过过只有三个人的秋节呢。以前哪一年不是一大帮子人一过。可是和那些人不但没什么情分,仇怨倒是结了不少,坐在一也是各怀鬼胎。今年虽然只有三个人,还是在远离京城的别庄里,可是身边的人却和以往不同了。本来只是想转移话题才问这么一句,问完了之后,李思敏还真的非常期待这个秋了。
“秋还有什么过头?摆个供桌,祈福拜月,然后吃点好吃的呗。”阿青笑着问她:“你想怎么过?”
李思敏想了想:“我也没什么想的,这样过挺好。好吃的多弄一点儿就行了。”
要说过秋的花样,李思敏经历过不少。她在宫里过节的时候,宫廷乐舞年年看,有一年还在船上过的秋,据说那年是皇后的安排,说是既能赏天上月,又能赏湖月。不过那年皇上就没给皇后面子,宴上用过三杯酒就走了,压根儿连船都没上,白瞎了皇后的一番安排。
听说那年她让人扎了许多花灯放在水上呢,花费的银子和心思是不少,结果皇上压根儿一眼都没看,让皇后气的不轻呢。
搞那么多虚热闹根本没有必要,三个人过节也挺好的。
“厨房这几天就要做月饼了。”阿青说:“我以前在家的时候,家里人口味不一,总得多做两种口味的。”
“那嫂子你自己喜欢什么馅儿的月饼?”
“我啊?”阿青想了想:“我没什么太大的偏好,不过我不大爱吃咸味儿的。”
“我也不爱吃咸的,总觉得怪。”李思敏说:“我喜欢桂花芝麻糖馅儿,多多的芝麻,皮儿薄薄的,糖也不要多放。”
阿青点头说:“好,那今年就让他们多做桂花芝麻月饼。”
李思敏看着她笑了。
她以前都不会提这样的要求,虽然只是小小的一块月饼。从前也没有人关心她爱吃什么,想吃什么。和三公主在一的日子也不算短了,可是她对三公主的各种习惯好恶了如指掌,三公主对她呢?
比如她爱吃什么样的月饼,三公主就不知道。(未 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