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师厚踩在楚军的尸体上,远远眺望东面如潮水一般退去的楚军。
自成都决战之后,马殷一败再败,一退再退。
杨师厚与王宗范追亡逐北,东川无论蜀军还是乱军,都积极响应唐军。
特别是王宗黯引两万剑州守军从北面滚滚而下时,绵、梓、遂等州,纷纷投降。
即便当初受马殷扶植的乱军,在唐军的赫赫军威之下,纷纷转换了门庭,投归唐军麾下。
合州守不住,渝州也守不住,忠、万州独木难支。
马殷在东川的势力土崩瓦解。
当日的合州大战,马殷以逸待劳,居高临下,认为此战必破银枪效节都,不过现实又狠狠给了他一巴掌,在银枪效节都挡住马殷第一波攻势之后,楚军身体与心理上的疲态便渐渐显露,银枪弩机之下,楚军尸横遍野。
马殷亲引决胜都冲锋,依旧撞的头破血流。
蔡人纵横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对付南方藩镇还行,但遇到从尸山血海中走出的唐军,便落在下风。
秉承秦汉之遗风,大唐之雄武再次在关中大地上苏醒。
其实历来只要关中汉子吃饱饭,就能打的四方蛮夷俯首称臣。
历史上,大宋不仅丢失燕云,同时也失去了河陇,关中还被西夏分了势,河东也被赵二亲手阉割,华夏雄武之地,不是残了就是废了,尽管如此,宋军能战之精锐,仍是关中的西军。
如果不是最后关头张佶领军救援,楚王马殷将陨落在合州。
成都决战,压制了楚军的上升趋势。
合州大战,彻底打掉了楚军的斗志,大将李琼阵亡、张图英阵亡、李唐阵亡……
这些人都曾是南国名噪一时的猛将。
尽管马殷收拢残兵,想要凭借东川城池之险峻挡住唐军的进攻。
不过,唐军在蜀中的席卷之势,配合李晔的免赋诏令,让楚军变成了侵略者和外来户。
半个月时间里,东川就冒出七万蜀军,配合唐军作战。
楚军如同落水狗一样被痛打。
在如此形势之下,马殷不得不退出东川,回到黔州,上表朝廷请罪,自降楚王为长沙郡王,还把长子马希振送入关中为质。
黔中地势比蜀中还要险恶,银枪效节都在一系列的大战中也有折损。
他们从南诏一路平推至成都,又从成都平推至渝州,全都是大战硬战血战。
纵然银枪效节都将士勇猛,也疲累了。
乱军虽然大势和名义上服从大唐,不过因其自身的属性,其中夹杂着大量浑水摸鱼之辈,大城他们不敢动,却荼毒乡土,几百人占据一村,自号大将军,上千人攻占一县,自称刺史,还像模像样的请求西南招讨使杨崇本的任命,杨崇本懒得理他们,他们就派出使者向长安求官。
唐末大乱,很多人都是这么起来的,如董昌、雷彦恭父子、杜洪、钟传等等。
这几乎成了约定俗成的规则。
也不是说他们想与大唐对着干,而是这个时代的大环境。
此时进攻黔中并不明智,大将许德勋从朗州前来支援,加上秦彦晖部,马殷在黔州维持相当的兵力。
银枪效节都驻足渝州,休养兵力。
至此东西川连带三峡地区全部归唐。
杨师厚下令东川乱军全部来渝州接受整肃,不从者即为贼。
几家欢喜几家愁,倒是有些识相的“大将军”“刺史”们接受命令。
当然铁头娃永远是存在的。
最大的一股势力在东川西南泸州境内翻山贼董复恭,原本是玉蟾山中疑惑山贼,城中东川大乱响应马殷号召,才出了山,攻占了合江城,聚众万人,自号摸天大将军,与当年黄巢的冲天大将军如出一辙。
兵力膨胀了,人也跟着膨胀,董复恭自以为天高皇帝远,杨师厚还跟马殷对峙着,必不会南下。
杨师厚当然不会因为他这种角色而让银枪效节都兴师动众,不过王宗范、王宗黯却很愿意。
此时不出来争功,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王宗范领军南下,王宗黯挥军北上。
得到成都充沛粮食的支持,以及大唐光辉的笼罩,蜀军的战力节节攀升,不仅三下五除二扫平乱军,连马殷的遗部也一并清剿了。
事实证明,堕落的是王建等一干人。
蜀军将士的战斗力仍在。
才十天,“摸天大将军”的人头就被送往渝州。
如今,杨崇本吕师周两万军镇西川,杨师厚六千余银枪效节都镇东川,杨鉴一万兴元军镇守剑阁。
蜀中牢牢控制在大唐手中。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陇西、汉中、松维、云南、荆南连成一片。
大唐的地缘短板被补齐。
身在邓州的李晔,收到捷报,也是喜不自胜。
当初出兵的时候,只想着能收复成都,把马殷挡在东川,便已经是大胜了。
如今却是八千银枪效节都横扫两川,大败马殷。
到底还是低估了杨师厚。
不过这也是大势所趋,在一个蒸蒸日上的大唐面前,王建、马殷都被蜀中人心抛弃了。
大唐彻底有了席卷天下的本钱。
不过,在于马殷角力的过程中,银枪效节都也阵亡了近两千人,蜀军殁于王事者近两万,伤亡不可谓不大。
“蜀军也按照唐军的规制,由成都府库抚恤。”李晔一阵心疼。
两千精兵可不是说来就来的,银枪效节都在长安训练两年,每一名将士的吃穿用度远远高于其他军。
其他诸军每三日一肉,银枪效节都顿顿都有荤腥。
盔甲、银枪、横刀、弩机等等,无一不是上乘。
强大的战力也是国力培养出来的。
不过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父皇,杨崇本乃是武人,成都天府之国,不宜令其常镇西川。”
太子李裕冷嗖嗖的一句话,把正在沉思的李晔吓了一跳。
这一瓢冷水下来,让李晔的兴奋劲去了一半。
其实有杨鉴镇守剑阁,李晔倒也不怕杨崇本闹什么幺蛾子,这只鹰的野性早就被熬的差不多了。
不过回头一想,太子这么说也有一定的道理。
蜀中只是军事占领,离大治还差的很远。
杨崇本本来就是军事将领,若是在西川呆久了,难免不会生出其他事来。
“太子所言不错,传诏,升杨崇本为上将军,吕师周为中将军,令杨崇本部回驻地松州。”蜀中一战,佼佼者是杨师厚,杨崇本、吕师周多少沾了他的光,对杨师厚的封赏,李晔想等淮西大战之后。
李晔瞥了一眼李裕,“那么太子以为谁可镇守成都?”
李裕面不改色,“回父王,儿臣举荐兴唐府知府崔源照。”
李晔一愣,原本以为他会举荐崔胤,没想到会是崔源照。
崔源照在兴唐府的确出色,能力也是上乘,是新一代世家中典范。
也是李晔扶植的对象。
李晔略一思索,觉得崔源照还算合适,便点头应允了。
除了崔源照,李晔派人向长安政事堂催促东西川各州知州的名单。
杨师厚把马殷赶回黔州,蜀中就成了彻底的后方,已经不需要驻扎重兵。
反而急需治理地方的文臣。
“王宗范、王宗黯皆擢升为下将军,调王宗范所部将士入银生府。”除了皇城司与宣教使的呈上的军功名单,还有杨师厚私人的信函,信中大力称颂魏五郎、黄全素的功绩。
李晔闻弦歌而知雅意,魏五郎这个名字多次出现在军功名单中,下将军名副其实。
待李裕退下之后,薛广衡才进来禀报,“陛下,昨日长安有使者秘密会见太子。”
“哦?”李晔心中一笑,难怪太子要举荐崔源照,原来背后是崔胤的主意。
崔源照还算是崔胤的远房亲戚。
崔胤倒是挺会为崔家打算的。
既然如此,也就别这么藏着掖着了,李晔笑道:“封崔胤为少傅,调邓州辅佐太子。”
也不知听到这个消息的崔源照和赵崇凝会怎么想。
这两伙人从前就不对付。
分化清流世家,李晔还是愿意见到的。
“唐州前线,有什么消息报来吗?”
“梁军胡真部、王檀部、朱友谦部七万大军猛攻唐州,李筠将军坚守,梁军无功,高行周将军与敌将王彦章部战于确山,互有胜负。”薛广衡禀报道。
目前淮西仍是均势,朱温在汝州不动,李晔自然也不会动。
现在就看李神福能不能撕破淮上四州了。
蜀中在手,李晔心中稳如泰山。
自成都决战之后,马殷一败再败,一退再退。
杨师厚与王宗范追亡逐北,东川无论蜀军还是乱军,都积极响应唐军。
特别是王宗黯引两万剑州守军从北面滚滚而下时,绵、梓、遂等州,纷纷投降。
即便当初受马殷扶植的乱军,在唐军的赫赫军威之下,纷纷转换了门庭,投归唐军麾下。
合州守不住,渝州也守不住,忠、万州独木难支。
马殷在东川的势力土崩瓦解。
当日的合州大战,马殷以逸待劳,居高临下,认为此战必破银枪效节都,不过现实又狠狠给了他一巴掌,在银枪效节都挡住马殷第一波攻势之后,楚军身体与心理上的疲态便渐渐显露,银枪弩机之下,楚军尸横遍野。
马殷亲引决胜都冲锋,依旧撞的头破血流。
蔡人纵横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对付南方藩镇还行,但遇到从尸山血海中走出的唐军,便落在下风。
秉承秦汉之遗风,大唐之雄武再次在关中大地上苏醒。
其实历来只要关中汉子吃饱饭,就能打的四方蛮夷俯首称臣。
历史上,大宋不仅丢失燕云,同时也失去了河陇,关中还被西夏分了势,河东也被赵二亲手阉割,华夏雄武之地,不是残了就是废了,尽管如此,宋军能战之精锐,仍是关中的西军。
如果不是最后关头张佶领军救援,楚王马殷将陨落在合州。
成都决战,压制了楚军的上升趋势。
合州大战,彻底打掉了楚军的斗志,大将李琼阵亡、张图英阵亡、李唐阵亡……
这些人都曾是南国名噪一时的猛将。
尽管马殷收拢残兵,想要凭借东川城池之险峻挡住唐军的进攻。
不过,唐军在蜀中的席卷之势,配合李晔的免赋诏令,让楚军变成了侵略者和外来户。
半个月时间里,东川就冒出七万蜀军,配合唐军作战。
楚军如同落水狗一样被痛打。
在如此形势之下,马殷不得不退出东川,回到黔州,上表朝廷请罪,自降楚王为长沙郡王,还把长子马希振送入关中为质。
黔中地势比蜀中还要险恶,银枪效节都在一系列的大战中也有折损。
他们从南诏一路平推至成都,又从成都平推至渝州,全都是大战硬战血战。
纵然银枪效节都将士勇猛,也疲累了。
乱军虽然大势和名义上服从大唐,不过因其自身的属性,其中夹杂着大量浑水摸鱼之辈,大城他们不敢动,却荼毒乡土,几百人占据一村,自号大将军,上千人攻占一县,自称刺史,还像模像样的请求西南招讨使杨崇本的任命,杨崇本懒得理他们,他们就派出使者向长安求官。
唐末大乱,很多人都是这么起来的,如董昌、雷彦恭父子、杜洪、钟传等等。
这几乎成了约定俗成的规则。
也不是说他们想与大唐对着干,而是这个时代的大环境。
此时进攻黔中并不明智,大将许德勋从朗州前来支援,加上秦彦晖部,马殷在黔州维持相当的兵力。
银枪效节都驻足渝州,休养兵力。
至此东西川连带三峡地区全部归唐。
杨师厚下令东川乱军全部来渝州接受整肃,不从者即为贼。
几家欢喜几家愁,倒是有些识相的“大将军”“刺史”们接受命令。
当然铁头娃永远是存在的。
最大的一股势力在东川西南泸州境内翻山贼董复恭,原本是玉蟾山中疑惑山贼,城中东川大乱响应马殷号召,才出了山,攻占了合江城,聚众万人,自号摸天大将军,与当年黄巢的冲天大将军如出一辙。
兵力膨胀了,人也跟着膨胀,董复恭自以为天高皇帝远,杨师厚还跟马殷对峙着,必不会南下。
杨师厚当然不会因为他这种角色而让银枪效节都兴师动众,不过王宗范、王宗黯却很愿意。
此时不出来争功,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王宗范领军南下,王宗黯挥军北上。
得到成都充沛粮食的支持,以及大唐光辉的笼罩,蜀军的战力节节攀升,不仅三下五除二扫平乱军,连马殷的遗部也一并清剿了。
事实证明,堕落的是王建等一干人。
蜀军将士的战斗力仍在。
才十天,“摸天大将军”的人头就被送往渝州。
如今,杨崇本吕师周两万军镇西川,杨师厚六千余银枪效节都镇东川,杨鉴一万兴元军镇守剑阁。
蜀中牢牢控制在大唐手中。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陇西、汉中、松维、云南、荆南连成一片。
大唐的地缘短板被补齐。
身在邓州的李晔,收到捷报,也是喜不自胜。
当初出兵的时候,只想着能收复成都,把马殷挡在东川,便已经是大胜了。
如今却是八千银枪效节都横扫两川,大败马殷。
到底还是低估了杨师厚。
不过这也是大势所趋,在一个蒸蒸日上的大唐面前,王建、马殷都被蜀中人心抛弃了。
大唐彻底有了席卷天下的本钱。
不过,在于马殷角力的过程中,银枪效节都也阵亡了近两千人,蜀军殁于王事者近两万,伤亡不可谓不大。
“蜀军也按照唐军的规制,由成都府库抚恤。”李晔一阵心疼。
两千精兵可不是说来就来的,银枪效节都在长安训练两年,每一名将士的吃穿用度远远高于其他军。
其他诸军每三日一肉,银枪效节都顿顿都有荤腥。
盔甲、银枪、横刀、弩机等等,无一不是上乘。
强大的战力也是国力培养出来的。
不过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父皇,杨崇本乃是武人,成都天府之国,不宜令其常镇西川。”
太子李裕冷嗖嗖的一句话,把正在沉思的李晔吓了一跳。
这一瓢冷水下来,让李晔的兴奋劲去了一半。
其实有杨鉴镇守剑阁,李晔倒也不怕杨崇本闹什么幺蛾子,这只鹰的野性早就被熬的差不多了。
不过回头一想,太子这么说也有一定的道理。
蜀中只是军事占领,离大治还差的很远。
杨崇本本来就是军事将领,若是在西川呆久了,难免不会生出其他事来。
“太子所言不错,传诏,升杨崇本为上将军,吕师周为中将军,令杨崇本部回驻地松州。”蜀中一战,佼佼者是杨师厚,杨崇本、吕师周多少沾了他的光,对杨师厚的封赏,李晔想等淮西大战之后。
李晔瞥了一眼李裕,“那么太子以为谁可镇守成都?”
李裕面不改色,“回父王,儿臣举荐兴唐府知府崔源照。”
李晔一愣,原本以为他会举荐崔胤,没想到会是崔源照。
崔源照在兴唐府的确出色,能力也是上乘,是新一代世家中典范。
也是李晔扶植的对象。
李晔略一思索,觉得崔源照还算合适,便点头应允了。
除了崔源照,李晔派人向长安政事堂催促东西川各州知州的名单。
杨师厚把马殷赶回黔州,蜀中就成了彻底的后方,已经不需要驻扎重兵。
反而急需治理地方的文臣。
“王宗范、王宗黯皆擢升为下将军,调王宗范所部将士入银生府。”除了皇城司与宣教使的呈上的军功名单,还有杨师厚私人的信函,信中大力称颂魏五郎、黄全素的功绩。
李晔闻弦歌而知雅意,魏五郎这个名字多次出现在军功名单中,下将军名副其实。
待李裕退下之后,薛广衡才进来禀报,“陛下,昨日长安有使者秘密会见太子。”
“哦?”李晔心中一笑,难怪太子要举荐崔源照,原来背后是崔胤的主意。
崔源照还算是崔胤的远房亲戚。
崔胤倒是挺会为崔家打算的。
既然如此,也就别这么藏着掖着了,李晔笑道:“封崔胤为少傅,调邓州辅佐太子。”
也不知听到这个消息的崔源照和赵崇凝会怎么想。
这两伙人从前就不对付。
分化清流世家,李晔还是愿意见到的。
“唐州前线,有什么消息报来吗?”
“梁军胡真部、王檀部、朱友谦部七万大军猛攻唐州,李筠将军坚守,梁军无功,高行周将军与敌将王彦章部战于确山,互有胜负。”薛广衡禀报道。
目前淮西仍是均势,朱温在汝州不动,李晔自然也不会动。
现在就看李神福能不能撕破淮上四州了。
蜀中在手,李晔心中稳如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