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艰苦
第291章艰苦
老爷子也是去县城的,老爷子叫刘峰,老太太叫江雪梅。
两个人是去县城看望儿子的,交谈中间才知道,老爷子和老太太这一次就是来看望儿子,顺带着和儿子住一段时间。
江小小抿了抿嘴,忽然觉得自己好像重生以后真的拥有了主角的光环。
主角光环有多强大呀?
当然是逢山开道,遇水叠桥,遇到什么事情自然都能顺风顺水。
看看出门儿遇到个同行的旅客居然也都是县城的,当然不能说县城的就怎么样。
可是起码这身上的作用都很大。
比如说眼前的刘老爷子和老太太,毕竟这是人脉,说不定有用到的一天。
自己刚才无意中的伸手帮忙,也许给两位老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将来要是说去找刘老爷子帮忙办点儿什么事情,起码能说得上话吧,也找得着门路。
起码比她什么人都不认识好。
当然一般来说,她不愿意做这种走后门的事情,可是拥有这种关系,说不准会对二姐和大哥有什么帮助。
眼前的这位出门在外的冯江山同志,这位那是妥妥的毛坊厂的供销科主任。
这都是手里的人脉和资源,用不着的时候,自然没关系,可是能用得着的时候那绝对是后台。
三个人听说江小小是去生产队看望自己姐姐和哥哥的。
一听说他说的两个农场,冯江山就不由得摇了摇头。
“冯叔叔,您为什么摇头?难道说那两个农场不好?”
江小小一看这样子啊,是真的有点儿担心,具体什么情况自己根本不知道。
“不是说那两个农场不好,可是那两个农场地势比较恶劣。他们两个农场都在山区,不像是别的地方,地势平坦。我们这里本来就冷,山区的话,条件就更加恶劣,也比较寒冷。
山路不好走,这阵儿下了雪之后,除非步行,或者坐牛车,马车之类的进去,否则的话,都不一定能进了农场。而且这两个农场的情况比较特殊。”
“冯叔叔,情况怎么特殊了?”
冯江山看了一眼小姑娘,这丫头肯定不知道哥哥姐姐的情况。
“实话跟你说吧。他们这两个农场原本都是两个村子。你应该知道这两个生产队其实彼此之间说起来有一百多公里,但是如果按直线来说的话,这个距离最多也就是20km。
可是因为有座山,所以要绕来绕去,就绕出来一百多里。两个生产队原本是当地的村子,后来成为了农场。当年为了保家卫国,村子里所有的青壮年男子,基本上都倾巢而出。
以至于到后来,胜利之后,一个男人都没有回来。这个村子除了老弱妇孺,几乎变成了寡妇村。”
江小小瞬间明白了,这两个农场地势本来就不好,再加上没有强壮的劳动力。
粮食产量自然不高。
相对来说,生活条件一定非常艰苦。
可能想象中比他们农场,还有三哥的农场还要艰苦。
是光是想一想在大山里的农场,可以想到这农场的条件会是什么样子。
不由得叹口气,她是没有想到,大哥和二姐居然来到这样的地方。
当然心里也有点埋怨父亲,以江建国的能力。
虽然说不能阻止儿女下乡插队,可是如果帮儿女安排到稍微好一点的农场还是可以做到的,没有人不愿意给这个人情。
江建国有那么多的同学和老战友,这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
二姐和大哥落到这个地步,恐怕也是跟父亲对他们漠不关心有关。
当然,二姐和大哥是年龄最长的,当年对于江建国再婚的事情,也是最抵触的。
当年和父亲闹的也最严重。
以至于父亲再婚之后,对于他们两个根本就是漠不关心。
再加上吴淑华从中作梗,肯定记恨他们兄妹几个。
没少说大哥二姐的坏话,这些年光是看江建国从来没有提起过三个已经下乡的兄弟姐妹,就知道江建国对于这三个孩子,完全就没有放在心上。
要不然也不至于三哥当年会跟家里人亲情这么淡漠。
认真的说,她对于大哥和二姐的印象也非常的淡漠,可是她知道大哥当年受了苦,而且后来一直留在了农村,扎根在农村。
后来再也没有回到城里去。
听说大哥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不过基本上他们从来没有过来往。
只见过大哥一次。
后来自己也在城里生活的非常艰辛,连日子都快过不下去,哪有时间去顾管这些。
等她再得到消息的时候,就是大哥已经去世的消息。
她是在参加大哥的葬礼的时候,才见到了大哥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四个孩子应该是非常孝顺,哭的眼睛都红肿了。
可是四个孩子和大嫂对他们这些来参加葬礼的兄弟姐妹的态度却非常不友好,认真的说是非常冷漠,看起来当年家里恐怕给大哥的心里也留下了很深的伤痕。
以至于大哥大嫂,还有孩子们对他们都有怨恨。
二姐就更不要说了,如果她没有记错,二姐后来没能回城。
不是因为她留在了农村,而是因为死在了农村。
二姐据说担任了村里几个生产队的小学老师的职务,这里的小学师资力量非常薄弱。
全校只有二姐一个老师,大概是因为只有二姐这个女知青愿意留在这里教这里的孩子文化知识。
很多父母其实不愿意送孩子去上学,因为每一个孩子在家里其实都是一个劳力。
三四岁开始就可以跟着自己哥哥,姐姐去打猪草,捡柴火,等到七八岁,那基本上算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谁愿意送孩子去上学啊?
以至于几个生产队的能上学的孩子,加在一块儿也不过二三十个。
听说是当年下雨天,为了保护孩子们过河,以至于二姐自己淹死了。
听说二姐当年教的学生,后来都很有出息,甚至有学生发达了之后,专门回他们生产队,以二姐的名义建立了小学。
可是无论小学盖的再辉煌,用谁的名字命名,二姐都回不来了。
现在她才明白,大概这个地方和自己想象中的农场是不一样的。
她一直以为自己的农场苦,可是和二姐他们比起来,可能她所待的地方已经算是风水宝地。
(本章完)
- 肉肉屋
老爷子也是去县城的,老爷子叫刘峰,老太太叫江雪梅。
两个人是去县城看望儿子的,交谈中间才知道,老爷子和老太太这一次就是来看望儿子,顺带着和儿子住一段时间。
江小小抿了抿嘴,忽然觉得自己好像重生以后真的拥有了主角的光环。
主角光环有多强大呀?
当然是逢山开道,遇水叠桥,遇到什么事情自然都能顺风顺水。
看看出门儿遇到个同行的旅客居然也都是县城的,当然不能说县城的就怎么样。
可是起码这身上的作用都很大。
比如说眼前的刘老爷子和老太太,毕竟这是人脉,说不定有用到的一天。
自己刚才无意中的伸手帮忙,也许给两位老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将来要是说去找刘老爷子帮忙办点儿什么事情,起码能说得上话吧,也找得着门路。
起码比她什么人都不认识好。
当然一般来说,她不愿意做这种走后门的事情,可是拥有这种关系,说不准会对二姐和大哥有什么帮助。
眼前的这位出门在外的冯江山同志,这位那是妥妥的毛坊厂的供销科主任。
这都是手里的人脉和资源,用不着的时候,自然没关系,可是能用得着的时候那绝对是后台。
三个人听说江小小是去生产队看望自己姐姐和哥哥的。
一听说他说的两个农场,冯江山就不由得摇了摇头。
“冯叔叔,您为什么摇头?难道说那两个农场不好?”
江小小一看这样子啊,是真的有点儿担心,具体什么情况自己根本不知道。
“不是说那两个农场不好,可是那两个农场地势比较恶劣。他们两个农场都在山区,不像是别的地方,地势平坦。我们这里本来就冷,山区的话,条件就更加恶劣,也比较寒冷。
山路不好走,这阵儿下了雪之后,除非步行,或者坐牛车,马车之类的进去,否则的话,都不一定能进了农场。而且这两个农场的情况比较特殊。”
“冯叔叔,情况怎么特殊了?”
冯江山看了一眼小姑娘,这丫头肯定不知道哥哥姐姐的情况。
“实话跟你说吧。他们这两个农场原本都是两个村子。你应该知道这两个生产队其实彼此之间说起来有一百多公里,但是如果按直线来说的话,这个距离最多也就是20km。
可是因为有座山,所以要绕来绕去,就绕出来一百多里。两个生产队原本是当地的村子,后来成为了农场。当年为了保家卫国,村子里所有的青壮年男子,基本上都倾巢而出。
以至于到后来,胜利之后,一个男人都没有回来。这个村子除了老弱妇孺,几乎变成了寡妇村。”
江小小瞬间明白了,这两个农场地势本来就不好,再加上没有强壮的劳动力。
粮食产量自然不高。
相对来说,生活条件一定非常艰苦。
可能想象中比他们农场,还有三哥的农场还要艰苦。
是光是想一想在大山里的农场,可以想到这农场的条件会是什么样子。
不由得叹口气,她是没有想到,大哥和二姐居然来到这样的地方。
当然心里也有点埋怨父亲,以江建国的能力。
虽然说不能阻止儿女下乡插队,可是如果帮儿女安排到稍微好一点的农场还是可以做到的,没有人不愿意给这个人情。
江建国有那么多的同学和老战友,这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
二姐和大哥落到这个地步,恐怕也是跟父亲对他们漠不关心有关。
当然,二姐和大哥是年龄最长的,当年对于江建国再婚的事情,也是最抵触的。
当年和父亲闹的也最严重。
以至于父亲再婚之后,对于他们两个根本就是漠不关心。
再加上吴淑华从中作梗,肯定记恨他们兄妹几个。
没少说大哥二姐的坏话,这些年光是看江建国从来没有提起过三个已经下乡的兄弟姐妹,就知道江建国对于这三个孩子,完全就没有放在心上。
要不然也不至于三哥当年会跟家里人亲情这么淡漠。
认真的说,她对于大哥和二姐的印象也非常的淡漠,可是她知道大哥当年受了苦,而且后来一直留在了农村,扎根在农村。
后来再也没有回到城里去。
听说大哥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不过基本上他们从来没有过来往。
只见过大哥一次。
后来自己也在城里生活的非常艰辛,连日子都快过不下去,哪有时间去顾管这些。
等她再得到消息的时候,就是大哥已经去世的消息。
她是在参加大哥的葬礼的时候,才见到了大哥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四个孩子应该是非常孝顺,哭的眼睛都红肿了。
可是四个孩子和大嫂对他们这些来参加葬礼的兄弟姐妹的态度却非常不友好,认真的说是非常冷漠,看起来当年家里恐怕给大哥的心里也留下了很深的伤痕。
以至于大哥大嫂,还有孩子们对他们都有怨恨。
二姐就更不要说了,如果她没有记错,二姐后来没能回城。
不是因为她留在了农村,而是因为死在了农村。
二姐据说担任了村里几个生产队的小学老师的职务,这里的小学师资力量非常薄弱。
全校只有二姐一个老师,大概是因为只有二姐这个女知青愿意留在这里教这里的孩子文化知识。
很多父母其实不愿意送孩子去上学,因为每一个孩子在家里其实都是一个劳力。
三四岁开始就可以跟着自己哥哥,姐姐去打猪草,捡柴火,等到七八岁,那基本上算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谁愿意送孩子去上学啊?
以至于几个生产队的能上学的孩子,加在一块儿也不过二三十个。
听说是当年下雨天,为了保护孩子们过河,以至于二姐自己淹死了。
听说二姐当年教的学生,后来都很有出息,甚至有学生发达了之后,专门回他们生产队,以二姐的名义建立了小学。
可是无论小学盖的再辉煌,用谁的名字命名,二姐都回不来了。
现在她才明白,大概这个地方和自己想象中的农场是不一样的。
她一直以为自己的农场苦,可是和二姐他们比起来,可能她所待的地方已经算是风水宝地。
(本章完)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