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分期付款与抢购热潮
“三弟,你确定真要这样做?”
李承乾这是第三次找李恪了。
自从他这个三弟决定搞什么信用模式,李承乾就一直不怎么看好,总觉得李恪是不是疯了。
“老大,千万不要小看这件事情,我敢说,这件事如果做好了,以后肯定有想像不到的好处。”
李恪的语气十分肯定,却不肯给李承乾做过多的解释。
不是不想,而是不知道怎么解释。
信用工程是一个很系统,很有意思的事情,但要想跟一千四百年前的古代人讲解这个,李恪宁可让他们认为自己是脑子被烧坏了,或者是疯了。
“好吧,你有把握就好。”
李承乾见他如此说,倒也没多说什么,只是小心的叮嘱道:“不过你小子小心一点,最近好像有些对你不利的言论,千万别把自己给坑进去。”
“没事,放心吧!”
李恪是标准的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了不愁,得罪的人太多,鬼知道有多少人在惦记着自己,与其费尽心思去琢磨,不如该干什么干什么。
……
回到自家地盘,空荡荡的王府里面已经堆满了木料,数不清的木工正在加班加点的赶工。
李恪已经做出承诺,无论是谁,只要拿着官府出具的身份证明,就可以先上车后买票,新款的贞观犁直接拿回家,至于货款,半年之内付清就可以。
这份承诺一出,整个长安城都疯了,数不清的百姓蜂拥而至。
前段时间还在卖糖霜的铺子眨眼间改头换面,成了卖贞观犁的铺子,一架架新犁几乎堆成小山,闪着寒光的崭新铁制犁箭一看就让人心生欢喜。
“老板,你们这里真的可以凭信用来借贞观犁?”
有百姓不敢相信会有这样的好事,探头探脑的打听情况。
铺子掌柜钱富如今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刚从乡下过来的小老板了。
不到一个月时间,经手的流水多达十余万贯,让钱富有了长足的长进,面对百姓的提问,信心十足:“这有什么好怀疑的,难道我家王爷还会骗你们这些泥腿子?”
“嗯,这道也是。”
“是啊,咱们这些人有什么好骗的。”
“要说别人骗人我信,可要说三皇子骗人,我第一个不相信!”
“就是,三皇子是出了名的败家子,这次估计是变着法子在败家呢。”
很快,围在一起的百姓自动脑补出了信用贷是李恪败家的新花样,一个两个开始踊跃报名,拿着官府下发的传、验进店登记,然后兴高采烈的背着新犁离开。
没人觉得这其中有什么不对,败家子么,不干点败家的事儿,能叫败家子?
至于说六个月还钱,还就还呗,这东西反正又不贵,六个月还上没有丝毫压力。
甚至还有一些商人专门来向钱富打听是否可以凭借信用多买一些,运到其它地方去卖。
对此,钱富的回答是可以,只要缴纳十分之一的保证金,无论是谁,都可以把贞观犁运出贩卖。
短短半个时辰,两百架新犁销售一空,非但如此,还提前预定了近一千架新犁。
如此火爆的销售成绩,让长安许多人惊掉了下巴。
一些原本打算借机发一笔小财的商人看着自己店里堆积如山,却无人前来购买的贞观犁,欲哭无泪。
满长安的百姓、行商都跑去李恪的店里了,没有现货,等着也行。
自己这边明明有现成的货品,却无人过问。
这尼玛叫什么事儿啊,能不能不这么坑人。
你李恪喜欢败家就败家好了,可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商人们很着急,特别着急。
犁杖这东西属于基本属于一次性消费,无论是谁买回去怎么也要用上好些年。
也就是说,那些在李恪的店里买到贞观犁的百姓,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再回来他们这里买了,而他们之前准备的货物只能烂在自己手里。
怎么办,如何处理掉手上这批货物成了商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
再看另一边的李恪,从打春祭回来,安排好新犁的制作和营销之后,他又再次一头扎进了玻璃烧制的工作中。
占地面积极大的王府西南角,靠近城墙的位置,新搭建的窑洞整日浓烟滚滚,热浪逼的人哪怕是在二月的早春,也只能套一件小褂。
大胡子如今已经彻底变了样子,浓密到遮住半张脸的胡子已经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张极具西域特色的脸。
在大胡子身边,李恪身上套了一件小褂,露着两条胳膊,双眼透过窑口留出来的孔洞认真的观察着里面的情况。
经过长达半个多月的试验,大胡子已经基本上摸清了玻璃烧制的规律,这一次他有很大的信心能够一次成功。
“殿下,太热了,要不您还是休息一下吧。”借着李恪从观察孔退开的时机,大胡子恭敬的递上一杯水。
“唔。”李恪随手接过,仰头灌进肚子里:“怎么样,我看你这次信心十足啊。”
“嘿嘿,殿下,小人可以保证,这次出来的琉璃虽然不能做到您说的无色,但也绝地不可能是绿色。”
尽管李恪一再强调现在烧制的是玻璃,但大胡子依旧固执的认为这叫琉璃。
琉璃就琉璃吧,谁会在乎呢。
李恪放下杯子,认真想了想说道:“不要太过骄傲,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弄出质量更好的氧化猛,用来中和琉璃中的绿色,在无法做到彻底中和之前,你烧出来的玻璃就算不是绿的,也会是黄的。”
大胡子心悦诚服的点点头,张了张嘴刚想说什么,远处钱富急急忙忙跑了过来。
“殿下,咱们现在有麻烦了,几百架新犁不到半个时辰就已经卖光了,非但如此,还多了一千多架的订单,照这样下去,就算累死,咱们也供应不上全长安的人用啊。”
“那就有多少算多少呗,不要着急。”
李恪借机远离了热度惊人的玻璃窑,与钱富走到一边不紧不慢的说道:“别忘了我们卖犁的目的不是赚钱,而是推广,不要本末倒置,实在供应不上货物,就把好处分出去一点,明白么?”
李承乾这是第三次找李恪了。
自从他这个三弟决定搞什么信用模式,李承乾就一直不怎么看好,总觉得李恪是不是疯了。
“老大,千万不要小看这件事情,我敢说,这件事如果做好了,以后肯定有想像不到的好处。”
李恪的语气十分肯定,却不肯给李承乾做过多的解释。
不是不想,而是不知道怎么解释。
信用工程是一个很系统,很有意思的事情,但要想跟一千四百年前的古代人讲解这个,李恪宁可让他们认为自己是脑子被烧坏了,或者是疯了。
“好吧,你有把握就好。”
李承乾见他如此说,倒也没多说什么,只是小心的叮嘱道:“不过你小子小心一点,最近好像有些对你不利的言论,千万别把自己给坑进去。”
“没事,放心吧!”
李恪是标准的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了不愁,得罪的人太多,鬼知道有多少人在惦记着自己,与其费尽心思去琢磨,不如该干什么干什么。
……
回到自家地盘,空荡荡的王府里面已经堆满了木料,数不清的木工正在加班加点的赶工。
李恪已经做出承诺,无论是谁,只要拿着官府出具的身份证明,就可以先上车后买票,新款的贞观犁直接拿回家,至于货款,半年之内付清就可以。
这份承诺一出,整个长安城都疯了,数不清的百姓蜂拥而至。
前段时间还在卖糖霜的铺子眨眼间改头换面,成了卖贞观犁的铺子,一架架新犁几乎堆成小山,闪着寒光的崭新铁制犁箭一看就让人心生欢喜。
“老板,你们这里真的可以凭信用来借贞观犁?”
有百姓不敢相信会有这样的好事,探头探脑的打听情况。
铺子掌柜钱富如今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刚从乡下过来的小老板了。
不到一个月时间,经手的流水多达十余万贯,让钱富有了长足的长进,面对百姓的提问,信心十足:“这有什么好怀疑的,难道我家王爷还会骗你们这些泥腿子?”
“嗯,这道也是。”
“是啊,咱们这些人有什么好骗的。”
“要说别人骗人我信,可要说三皇子骗人,我第一个不相信!”
“就是,三皇子是出了名的败家子,这次估计是变着法子在败家呢。”
很快,围在一起的百姓自动脑补出了信用贷是李恪败家的新花样,一个两个开始踊跃报名,拿着官府下发的传、验进店登记,然后兴高采烈的背着新犁离开。
没人觉得这其中有什么不对,败家子么,不干点败家的事儿,能叫败家子?
至于说六个月还钱,还就还呗,这东西反正又不贵,六个月还上没有丝毫压力。
甚至还有一些商人专门来向钱富打听是否可以凭借信用多买一些,运到其它地方去卖。
对此,钱富的回答是可以,只要缴纳十分之一的保证金,无论是谁,都可以把贞观犁运出贩卖。
短短半个时辰,两百架新犁销售一空,非但如此,还提前预定了近一千架新犁。
如此火爆的销售成绩,让长安许多人惊掉了下巴。
一些原本打算借机发一笔小财的商人看着自己店里堆积如山,却无人前来购买的贞观犁,欲哭无泪。
满长安的百姓、行商都跑去李恪的店里了,没有现货,等着也行。
自己这边明明有现成的货品,却无人过问。
这尼玛叫什么事儿啊,能不能不这么坑人。
你李恪喜欢败家就败家好了,可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商人们很着急,特别着急。
犁杖这东西属于基本属于一次性消费,无论是谁买回去怎么也要用上好些年。
也就是说,那些在李恪的店里买到贞观犁的百姓,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再回来他们这里买了,而他们之前准备的货物只能烂在自己手里。
怎么办,如何处理掉手上这批货物成了商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
再看另一边的李恪,从打春祭回来,安排好新犁的制作和营销之后,他又再次一头扎进了玻璃烧制的工作中。
占地面积极大的王府西南角,靠近城墙的位置,新搭建的窑洞整日浓烟滚滚,热浪逼的人哪怕是在二月的早春,也只能套一件小褂。
大胡子如今已经彻底变了样子,浓密到遮住半张脸的胡子已经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张极具西域特色的脸。
在大胡子身边,李恪身上套了一件小褂,露着两条胳膊,双眼透过窑口留出来的孔洞认真的观察着里面的情况。
经过长达半个多月的试验,大胡子已经基本上摸清了玻璃烧制的规律,这一次他有很大的信心能够一次成功。
“殿下,太热了,要不您还是休息一下吧。”借着李恪从观察孔退开的时机,大胡子恭敬的递上一杯水。
“唔。”李恪随手接过,仰头灌进肚子里:“怎么样,我看你这次信心十足啊。”
“嘿嘿,殿下,小人可以保证,这次出来的琉璃虽然不能做到您说的无色,但也绝地不可能是绿色。”
尽管李恪一再强调现在烧制的是玻璃,但大胡子依旧固执的认为这叫琉璃。
琉璃就琉璃吧,谁会在乎呢。
李恪放下杯子,认真想了想说道:“不要太过骄傲,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弄出质量更好的氧化猛,用来中和琉璃中的绿色,在无法做到彻底中和之前,你烧出来的玻璃就算不是绿的,也会是黄的。”
大胡子心悦诚服的点点头,张了张嘴刚想说什么,远处钱富急急忙忙跑了过来。
“殿下,咱们现在有麻烦了,几百架新犁不到半个时辰就已经卖光了,非但如此,还多了一千多架的订单,照这样下去,就算累死,咱们也供应不上全长安的人用啊。”
“那就有多少算多少呗,不要着急。”
李恪借机远离了热度惊人的玻璃窑,与钱富走到一边不紧不慢的说道:“别忘了我们卖犁的目的不是赚钱,而是推广,不要本末倒置,实在供应不上货物,就把好处分出去一点,明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