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德宫宣政殿昏暗的光线当中,刚刚经历了丧子之痛的王大妃金氏已经换上丧服,在坐垫之上端正地坐着。一张原本还算娇俏的面孔上,现在没有了任何表情,只剩下了麻木。
明安瓮主李温姬现在也换了丧服,坐在母亲王大妃金氏的身旁。这本来是不符合朝鲜国礼制的座次,但是现在却是个无奈之选了。因为刚刚结束的昌德宫之变给朝鲜李朝王室造成的打击,可以说是空前的。
不仅李朝大王李焞被清兵杀死,王妃金氏被掠走,连朝鲜王室近支的崇善君、乐善君、福昌君、福平君等人连同他们的子孙,也全都被手持棍棒,身穿黑色丝绸长衫的儒宗弟子劫走。
汉城的朝鲜李朝王室成员几乎为之一空!
身为瓮主的李温姬,就在这种不知道谁安排的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汉城城中唯一的李氏王朝的成员。虽然只是个十三岁的女孩子,但总比没有的好......
朝鲜议政府高官也少了一多半,包括领议政许积在内的许多入了儒宗的官员,都已经消失在了朝堂之上。。
不过在党政剧烈,两班贵族泛滥的朝鲜,最不缺的大概就是有资格上朝当官的人了。
那个今年已经七十出头,已经在私底下被西人党的晚辈们称为“宋子”的宋时烈现在就带一群在野的西人党,一脸悲伤地出现在了宣政殿内——他老人家可是朝鲜国内赫赫有名的反清复明分子,虽然他老人家除了嘴炮和辞职之外,也不会干别的。但气节还是相当可嘉的!
他老人家因为朝鲜仁祖(就是南汉山城里那个)向皇太极三拜九叩就拉了一批人拒绝出仕仁祖,大家一起隐居山林,自称山党。
这帮人直到顺治六年仁祖薨逝后,才应即位的反清的凤林大君(朝鲜孝宗)所召入仕,然后又提出了“修军攘夷”之策,准备搞事儿。
后来顺治的多阿玛听说朝鲜有人搞事,就派了六个满洲天兵到朝鲜训斥这孝宗君臣,史称“六使诘责”。朝鲜孝宗看见满洲天兵来了,自然吓得不行。于是宋时烈等人又辞职归隐了......打不过满洲天兵,老子不伺候还不行吗?
在之后的许多年中,他老人家就是各种不想当官,虽然被逼无奈之下也当过几次官,但是都没干多久就又下野了。
下野之后,当然就是“作”了。他的“作”法是主导了两场丧服之争——就是围绕仁祖的老婆慈懿大妃应该为儿子和儿媳服丧多久展开斗争。第一场丧服之争是宋老头获胜,西人党势力大涨。但是第二次丧服之争却把宋老头干翻, 搞了个“坏礼乱统之罪”流放掉了。
不过这个“作老头”早早就给自己打上了大明忠臣的牌子——他因为仁祖背明投清而拒绝出仕的行为就表明自己忠大明胜过忠李朝。
在大明复兴的情况下, 他老人家就朝鲜最大的政治正确, 什么“坏礼乱统之罪”根本不是事儿。
而且现在朝鲜王统都快没有了,还有啥乱不乱的?
除了这“老作头”宋时烈带来的西人党,尹鑴的南人党北伐派在今天的宣政殿上, 也是有一席之地的。
虽然他们的“北伐”也就是空喊,但是“老作头”的忠大明也就是辞职。
双方谁也别说谁是只会放嘴炮。
而且现在的问题是, 他们这两拨人的嘴炮平台要怎么继续维持下去?
李朝的近支宗子都在大清那边, 肯定是没有办法迎来当大王的。而远支的李朝后裔大部分都“璿派人”, 也就是没有爵位的闲散宗室。如果从他们当中找一个人来当大王,将来大明帮着朝鲜收复失地, 救回被绑去的李朝近支子孙后,会不会再出现什么争执?
另外,大明方面又是什么立场?
想到这些, 无论是西人党还是南人党, 都不敢首先开口了......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大明朝鲜观察使胡德帝。
大明的三千天兵在昨天下午就开进了汉城, 都燧发枪兵, 还有马拉的大炮,燧发枪上插着闪亮的刺刀, 看着可吓人了。
有了这三千精兵为后盾,胡德帝说话的分量当然比较重了!
“现在朝鲜王室的近支宗子还有不少人在世,虽然暂时被清妖扣押, 但人毕竟还在。”
胡德帝眉头拧着,似乎也在反复权衡, “在这种情况下,迎立已经不属于宗亲的远宗入继实在不妥。将来若是那些近支回归, 新王当如何自处?”
“可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啊!”宋时烈宋老头眉头紧锁,缓缓道, “而且被清虏掠去的近支宗亲也有可能剃发仕清......”他顿了顿,试探着说,“若是他们出仕了清虏,一定会被剥夺宗室地位的。”
“那是当然的!”胡德帝连连点头,“当了清妖的官,就是不忠不孝不义,怎么可以再当大王?不过......咱们也不能因为他们被清妖掠去, 就当他们一定会出仕清妖吧?而且国不可一日无君的说法也不妥。在朝鲜国的历史上,不就有一段时间是无君的?”
宋时烈问:“观察的意思是先立一位权知国事?”
胡德帝点头道:“没错,先立一个权知国事......等将来收复失地,救回李氏近支之后, 再从中择有德之人立为国君。”
其实立权知国事是朱和墭的意思。他也不能吃相太难看,所以就找出了权知朝鲜国事这个先例。
历史上朝鲜的开国大王李成桂其实到死都没当上真正的大王,都只是“权知国事”,一开始是“权知高丽国事”,后来又当“权知朝鲜国事”。
而且李成桂的这个“权知国事”还是自己要当的......这位兵变夺权之后不敢自立,又不甘心把王位交给高丽王室的子孙。于是就先称知国事,然后给朱元璋一个劲儿上表,一会儿说要立某人,一会又说某人不好,要改一个,过一段时间又改。这样搞了个好几次,意思大概是想让朱元璋说句话,把朝鲜大王给李成桂自己当算了。
可朱元璋也不是什么好说话的人,就是不松口。结果李成桂到死也没当上大王。如果不是后来明朝发生靖难之役,李成桂的儿子李远芳站队正确,给朱棣进献战马,估计李氏朝鲜的王位到崇祯都“批不下来”,得世世代代“权知”下去了。
宋时烈想了想,“不知谁可权知国事?”
胡德帝笑着道:“老先生德高望重......不如就由您老当这个权知国事吧?”
这建议一提出,宣政殿内一片哗然。
宋老头也赶紧摇头,“观察莫拿老夫开玩笑......老夫怎可权知国事?”
胡德帝看着宋老头,“老先生不当这个权知国事,那谁可以当呢?”
“尹白湖,要不你当吧。”
尹鑴哪里肯当?也赶紧摆手道:“尹某何德何能?怎敢当此重任?权知国事只有李姓可当。”
“李姓?”胡德帝又看着训练都监中军李永熙,“李中军,你当权知国事吧!”
“不,不,不行......”李永熙脑袋摇得和拨浪鼓似的,“我虽然姓李,但我不是全州李氏,没有先王血脉。”
“全州李氏,先王血脉......”胡德帝问,“你们谁有啊?”
谁都没有!
宣政殿上一帮大臣人人摇头。
就在大家以为这事儿要泡汤的时候,一个女孩子的声音忽然响起:“我!我本贯全州李氏,先父乃是朝鲜国王!”
- 肉肉屋
明安瓮主李温姬现在也换了丧服,坐在母亲王大妃金氏的身旁。这本来是不符合朝鲜国礼制的座次,但是现在却是个无奈之选了。因为刚刚结束的昌德宫之变给朝鲜李朝王室造成的打击,可以说是空前的。
不仅李朝大王李焞被清兵杀死,王妃金氏被掠走,连朝鲜王室近支的崇善君、乐善君、福昌君、福平君等人连同他们的子孙,也全都被手持棍棒,身穿黑色丝绸长衫的儒宗弟子劫走。
汉城的朝鲜李朝王室成员几乎为之一空!
身为瓮主的李温姬,就在这种不知道谁安排的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汉城城中唯一的李氏王朝的成员。虽然只是个十三岁的女孩子,但总比没有的好......
朝鲜议政府高官也少了一多半,包括领议政许积在内的许多入了儒宗的官员,都已经消失在了朝堂之上。。
不过在党政剧烈,两班贵族泛滥的朝鲜,最不缺的大概就是有资格上朝当官的人了。
那个今年已经七十出头,已经在私底下被西人党的晚辈们称为“宋子”的宋时烈现在就带一群在野的西人党,一脸悲伤地出现在了宣政殿内——他老人家可是朝鲜国内赫赫有名的反清复明分子,虽然他老人家除了嘴炮和辞职之外,也不会干别的。但气节还是相当可嘉的!
他老人家因为朝鲜仁祖(就是南汉山城里那个)向皇太极三拜九叩就拉了一批人拒绝出仕仁祖,大家一起隐居山林,自称山党。
这帮人直到顺治六年仁祖薨逝后,才应即位的反清的凤林大君(朝鲜孝宗)所召入仕,然后又提出了“修军攘夷”之策,准备搞事儿。
后来顺治的多阿玛听说朝鲜有人搞事,就派了六个满洲天兵到朝鲜训斥这孝宗君臣,史称“六使诘责”。朝鲜孝宗看见满洲天兵来了,自然吓得不行。于是宋时烈等人又辞职归隐了......打不过满洲天兵,老子不伺候还不行吗?
在之后的许多年中,他老人家就是各种不想当官,虽然被逼无奈之下也当过几次官,但是都没干多久就又下野了。
下野之后,当然就是“作”了。他的“作”法是主导了两场丧服之争——就是围绕仁祖的老婆慈懿大妃应该为儿子和儿媳服丧多久展开斗争。第一场丧服之争是宋老头获胜,西人党势力大涨。但是第二次丧服之争却把宋老头干翻, 搞了个“坏礼乱统之罪”流放掉了。
不过这个“作老头”早早就给自己打上了大明忠臣的牌子——他因为仁祖背明投清而拒绝出仕的行为就表明自己忠大明胜过忠李朝。
在大明复兴的情况下, 他老人家就朝鲜最大的政治正确, 什么“坏礼乱统之罪”根本不是事儿。
而且现在朝鲜王统都快没有了,还有啥乱不乱的?
除了这“老作头”宋时烈带来的西人党,尹鑴的南人党北伐派在今天的宣政殿上, 也是有一席之地的。
虽然他们的“北伐”也就是空喊,但是“老作头”的忠大明也就是辞职。
双方谁也别说谁是只会放嘴炮。
而且现在的问题是, 他们这两拨人的嘴炮平台要怎么继续维持下去?
李朝的近支宗子都在大清那边, 肯定是没有办法迎来当大王的。而远支的李朝后裔大部分都“璿派人”, 也就是没有爵位的闲散宗室。如果从他们当中找一个人来当大王,将来大明帮着朝鲜收复失地, 救回被绑去的李朝近支子孙后,会不会再出现什么争执?
另外,大明方面又是什么立场?
想到这些, 无论是西人党还是南人党, 都不敢首先开口了......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大明朝鲜观察使胡德帝。
大明的三千天兵在昨天下午就开进了汉城, 都燧发枪兵, 还有马拉的大炮,燧发枪上插着闪亮的刺刀, 看着可吓人了。
有了这三千精兵为后盾,胡德帝说话的分量当然比较重了!
“现在朝鲜王室的近支宗子还有不少人在世,虽然暂时被清妖扣押, 但人毕竟还在。”
胡德帝眉头拧着,似乎也在反复权衡, “在这种情况下,迎立已经不属于宗亲的远宗入继实在不妥。将来若是那些近支回归, 新王当如何自处?”
“可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啊!”宋时烈宋老头眉头紧锁,缓缓道, “而且被清虏掠去的近支宗亲也有可能剃发仕清......”他顿了顿,试探着说,“若是他们出仕了清虏,一定会被剥夺宗室地位的。”
“那是当然的!”胡德帝连连点头,“当了清妖的官,就是不忠不孝不义,怎么可以再当大王?不过......咱们也不能因为他们被清妖掠去, 就当他们一定会出仕清妖吧?而且国不可一日无君的说法也不妥。在朝鲜国的历史上,不就有一段时间是无君的?”
宋时烈问:“观察的意思是先立一位权知国事?”
胡德帝点头道:“没错,先立一个权知国事......等将来收复失地,救回李氏近支之后, 再从中择有德之人立为国君。”
其实立权知国事是朱和墭的意思。他也不能吃相太难看,所以就找出了权知朝鲜国事这个先例。
历史上朝鲜的开国大王李成桂其实到死都没当上真正的大王,都只是“权知国事”,一开始是“权知高丽国事”,后来又当“权知朝鲜国事”。
而且李成桂的这个“权知国事”还是自己要当的......这位兵变夺权之后不敢自立,又不甘心把王位交给高丽王室的子孙。于是就先称知国事,然后给朱元璋一个劲儿上表,一会儿说要立某人,一会又说某人不好,要改一个,过一段时间又改。这样搞了个好几次,意思大概是想让朱元璋说句话,把朝鲜大王给李成桂自己当算了。
可朱元璋也不是什么好说话的人,就是不松口。结果李成桂到死也没当上大王。如果不是后来明朝发生靖难之役,李成桂的儿子李远芳站队正确,给朱棣进献战马,估计李氏朝鲜的王位到崇祯都“批不下来”,得世世代代“权知”下去了。
宋时烈想了想,“不知谁可权知国事?”
胡德帝笑着道:“老先生德高望重......不如就由您老当这个权知国事吧?”
这建议一提出,宣政殿内一片哗然。
宋老头也赶紧摇头,“观察莫拿老夫开玩笑......老夫怎可权知国事?”
胡德帝看着宋老头,“老先生不当这个权知国事,那谁可以当呢?”
“尹白湖,要不你当吧。”
尹鑴哪里肯当?也赶紧摆手道:“尹某何德何能?怎敢当此重任?权知国事只有李姓可当。”
“李姓?”胡德帝又看着训练都监中军李永熙,“李中军,你当权知国事吧!”
“不,不,不行......”李永熙脑袋摇得和拨浪鼓似的,“我虽然姓李,但我不是全州李氏,没有先王血脉。”
“全州李氏,先王血脉......”胡德帝问,“你们谁有啊?”
谁都没有!
宣政殿上一帮大臣人人摇头。
就在大家以为这事儿要泡汤的时候,一个女孩子的声音忽然响起:“我!我本贯全州李氏,先父乃是朝鲜国王!”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