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页
第253章 百味人生(22)
林美琴在北麓县那边叫嚷着她被儿女们给卖了的事, 在公社的村里传来,正好是收麦的时候。
粮食抢收的时候,公社里哪里还有坐办公室的?
下基层, 分片包区, 指导夏收工作。凡是不干活的,那都是官僚作风。不仅公社是如此, 凡是大的机关单位, 都是如此。
在机关里传着的消息, 随着这些人下乡,在田间地头休息的时候当闲话聊出去,然后大家就都知道了。
这边分所的几个人帮农没走远,就在对面的实验田。办公室不用留人, 只要在办公室外面贴个字条:有事您就喊,人就在对面。
试验田里育苗的很多, 但主粮永远是最主要的。不过是播种的方式有些不同。有些小麦那种子是乱撒的, 没有行。有些呢, 一道儿一道儿的,齐齐整整的。这就是看相同条件下,哪种播种方式更高产。反正就是各种的名目之下说是搞实验,但实验的重点一般都不在这里。不过这些粮食是不用交税的,能自己做主。毕竟小麦的种子的干瘪程度, 出面粉的多寡等等, 这都是可以研究的嘛。
反正为了能弄一点粮食吃饱,人这脑子是真好使。各种名目都不缺!
林雨桐干活也不服谁,那干就是真干。这个时节物产丰盛, 是最不缺吃食的时候。田里的瓜菜都下来了,有这些搭着吃, 本来就不怎么费粮食。更何况挨着河,吃食特别好踅摸。晚上大家伙都往林子里钻,摸知了蛹去,这东西一般放不到第二天,都是当天晚上回去淘洗干净就烤了吃了。
四爷不爱弄这东西,偶尔吃一口那是新鲜,老那么吃他可受不了。他得了工夫那都是在家里折腾呢,给院子实现硬化,现在显然是做不到的。那没关系,别人去摸知了了,他拉了桐桐,两人去河边摸石头。鹅卵石啥的,摸上半筐子带回去,得空了就给院子里铺出一条鹅卵石小路来。
其他地方,那都是利用起来了。破缸破瓦罐甚至破碗,弄回家拾掇拾掇的,被四爷给弄出一道瓷器墙来,碗口朝外,放下土,这立体的菜地就起来了。青蒜、菠菜、芫荽啥的,都能长起来。
别人看的觉得好,可林雨桐心疼的挠四爷的手背,他其实弄这个是想种花的吧,哪怕是弄些多肉呢,搭配的好了,这里一年四季都是风景。可如今呢,却成了立体种植。
他还再说收集一个玩意――肥料袋子的内包装膜,那是塑料的。
不用问也知道,必是想用那玩意保温用的。他给后院分割出一块块一平米大小的小菜地,这种塑料布搭配上枝条,做个小拱棚。里面种点小青菜啥的,冬天冻不死。
李主任下来帮农,就在四爷这边借住,对塑料棚的事他不大上心,因为塑料这东西,没法弄来。县里就有塑胶厂,人家有生产任务的,像是雨衣雨鞋这些,都是人家生产的。这不是你动用啥关系就能弄到的东西。倒是这个立体的菜墙,很有创意。
四爷就搭话,“立体花墙也行,想要做成可移动的,也不困难。”
明白了!就是这玩意还能做。
他拍了拍四爷的肩膀,“若是秋里用,现在来得及不?”
“得看做多大的,另外,秋里选什么样的花来做。”现在找花可不大容易。
还真是,肚子都吃不饱,有几个费心就种花去?
李主任呲牙,“那这么着,回头我弄些花种子来,你在这边先试着种,不着急。放心,只要做的好了,咱们按技术员给你发补贴。”
现在这搞技术的待遇是相当好的,这个可以有。
麦子割了,得打捆。林雨桐跟在四爷身后,一个一个的打捆,打好捆,杨建国拉着架子车过来,将整捆的装去车上,然后拉到麦场。如今的麦子是靠碾的,牲口拉着车轱辘,一圈一圈一遍一遍的碾。碾完了之后,把秸秆挑开,然后用把剩下的麦粒麦穗扫到一块,浮在上面被碾的扁平的麦穗一抓就起来了,得重新放着,然后用手搓,把麦粒总得弄出来。剩下的麦粒,得上了年纪的女人细心的挑拣出里面大块的石子土块,然后用筛子把土筛下去,最后给装袋。
这还不算完,得在天气晴好的时候把麦场扫干净了,再把麦子摊开晒。晌午得专门有人守着,不停的翻。若是遇到不好的天,麦子得捂坏了。若是干上半月一月的好天,那这就是老天给饭了。直晒的把麦粒放在嘴里一咬就嘎嘣碎了,这就算是晒好了。
三夏抢收这叫龙口夺食,被称为是三夏战役。
那个热哟!下半晌的时候蚊子飞的能把人给吃喽。村里的男人大多数是光着膀子的,这边还好些,不是学生就是吃公家饭的,相对体面一些,就是一个背心挂着,长裤子大胶鞋。姑娘家就不行了,至少得穿衬衫吧。里面还得再穿背心,这么裹着,能不热吗?
头上顶个草帽,也挡不住太阳光,脸晒的红扑扑的。
这边的粮食着实不少,完了统计了一下,大致亩产在二百五左右。
不算高,但这是头一年的荒地。要是这么算,这个产量都算是不错了。至于这粮食怎么分,四爷不参与意见,但按照惯例,得留下三分之一来,作为种子保留。
这一部分,就是可以自由分配的那一步。四爷一个人分了小麦七百多斤。这是相当可观的数字。毕竟,这是有了国家按月的配给粮之后额外分出来的。但这个数字内部知道就完事,对外没人提。回家想带粮食,那都是晚上,分几次往回带。一次就拿了十来斤,不显山不漏水的。完了这还有一波秋粮呢!学校的老师和学生,跟着收益。但因为学生人多,怕口杂。学校统一管理,以票的形式发给学生。完了可以去食堂吃饭的时候补贴给他们。
--
林美琴在北麓县那边叫嚷着她被儿女们给卖了的事, 在公社的村里传来,正好是收麦的时候。
粮食抢收的时候,公社里哪里还有坐办公室的?
下基层, 分片包区, 指导夏收工作。凡是不干活的,那都是官僚作风。不仅公社是如此, 凡是大的机关单位, 都是如此。
在机关里传着的消息, 随着这些人下乡,在田间地头休息的时候当闲话聊出去,然后大家就都知道了。
这边分所的几个人帮农没走远,就在对面的实验田。办公室不用留人, 只要在办公室外面贴个字条:有事您就喊,人就在对面。
试验田里育苗的很多, 但主粮永远是最主要的。不过是播种的方式有些不同。有些小麦那种子是乱撒的, 没有行。有些呢, 一道儿一道儿的,齐齐整整的。这就是看相同条件下,哪种播种方式更高产。反正就是各种的名目之下说是搞实验,但实验的重点一般都不在这里。不过这些粮食是不用交税的,能自己做主。毕竟小麦的种子的干瘪程度, 出面粉的多寡等等, 这都是可以研究的嘛。
反正为了能弄一点粮食吃饱,人这脑子是真好使。各种名目都不缺!
林雨桐干活也不服谁,那干就是真干。这个时节物产丰盛, 是最不缺吃食的时候。田里的瓜菜都下来了,有这些搭着吃, 本来就不怎么费粮食。更何况挨着河,吃食特别好踅摸。晚上大家伙都往林子里钻,摸知了蛹去,这东西一般放不到第二天,都是当天晚上回去淘洗干净就烤了吃了。
四爷不爱弄这东西,偶尔吃一口那是新鲜,老那么吃他可受不了。他得了工夫那都是在家里折腾呢,给院子实现硬化,现在显然是做不到的。那没关系,别人去摸知了了,他拉了桐桐,两人去河边摸石头。鹅卵石啥的,摸上半筐子带回去,得空了就给院子里铺出一条鹅卵石小路来。
其他地方,那都是利用起来了。破缸破瓦罐甚至破碗,弄回家拾掇拾掇的,被四爷给弄出一道瓷器墙来,碗口朝外,放下土,这立体的菜地就起来了。青蒜、菠菜、芫荽啥的,都能长起来。
别人看的觉得好,可林雨桐心疼的挠四爷的手背,他其实弄这个是想种花的吧,哪怕是弄些多肉呢,搭配的好了,这里一年四季都是风景。可如今呢,却成了立体种植。
他还再说收集一个玩意――肥料袋子的内包装膜,那是塑料的。
不用问也知道,必是想用那玩意保温用的。他给后院分割出一块块一平米大小的小菜地,这种塑料布搭配上枝条,做个小拱棚。里面种点小青菜啥的,冬天冻不死。
李主任下来帮农,就在四爷这边借住,对塑料棚的事他不大上心,因为塑料这东西,没法弄来。县里就有塑胶厂,人家有生产任务的,像是雨衣雨鞋这些,都是人家生产的。这不是你动用啥关系就能弄到的东西。倒是这个立体的菜墙,很有创意。
四爷就搭话,“立体花墙也行,想要做成可移动的,也不困难。”
明白了!就是这玩意还能做。
他拍了拍四爷的肩膀,“若是秋里用,现在来得及不?”
“得看做多大的,另外,秋里选什么样的花来做。”现在找花可不大容易。
还真是,肚子都吃不饱,有几个费心就种花去?
李主任呲牙,“那这么着,回头我弄些花种子来,你在这边先试着种,不着急。放心,只要做的好了,咱们按技术员给你发补贴。”
现在这搞技术的待遇是相当好的,这个可以有。
麦子割了,得打捆。林雨桐跟在四爷身后,一个一个的打捆,打好捆,杨建国拉着架子车过来,将整捆的装去车上,然后拉到麦场。如今的麦子是靠碾的,牲口拉着车轱辘,一圈一圈一遍一遍的碾。碾完了之后,把秸秆挑开,然后用把剩下的麦粒麦穗扫到一块,浮在上面被碾的扁平的麦穗一抓就起来了,得重新放着,然后用手搓,把麦粒总得弄出来。剩下的麦粒,得上了年纪的女人细心的挑拣出里面大块的石子土块,然后用筛子把土筛下去,最后给装袋。
这还不算完,得在天气晴好的时候把麦场扫干净了,再把麦子摊开晒。晌午得专门有人守着,不停的翻。若是遇到不好的天,麦子得捂坏了。若是干上半月一月的好天,那这就是老天给饭了。直晒的把麦粒放在嘴里一咬就嘎嘣碎了,这就算是晒好了。
三夏抢收这叫龙口夺食,被称为是三夏战役。
那个热哟!下半晌的时候蚊子飞的能把人给吃喽。村里的男人大多数是光着膀子的,这边还好些,不是学生就是吃公家饭的,相对体面一些,就是一个背心挂着,长裤子大胶鞋。姑娘家就不行了,至少得穿衬衫吧。里面还得再穿背心,这么裹着,能不热吗?
头上顶个草帽,也挡不住太阳光,脸晒的红扑扑的。
这边的粮食着实不少,完了统计了一下,大致亩产在二百五左右。
不算高,但这是头一年的荒地。要是这么算,这个产量都算是不错了。至于这粮食怎么分,四爷不参与意见,但按照惯例,得留下三分之一来,作为种子保留。
这一部分,就是可以自由分配的那一步。四爷一个人分了小麦七百多斤。这是相当可观的数字。毕竟,这是有了国家按月的配给粮之后额外分出来的。但这个数字内部知道就完事,对外没人提。回家想带粮食,那都是晚上,分几次往回带。一次就拿了十来斤,不显山不漏水的。完了这还有一波秋粮呢!学校的老师和学生,跟着收益。但因为学生人多,怕口杂。学校统一管理,以票的形式发给学生。完了可以去食堂吃饭的时候补贴给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