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页
这边住的是那母女俩,俩人都特老实。林雨桐跟着姑娘说过几次话,不说话不觉得,一说话就觉得这就是个炮筒。没心眼,直来直去的人。
这样的人林雨桐也不敢给她太多的东西,把布都裁开了,够做一件上衣的,够做一件裤子的。反正给了她两身新料子,别的就没有了。宁肯给金元才收着,也不能直拉拉的给她。
这姑娘叫莲叶,一件这东西先是眼睛一亮,紧跟着就不好意思,“他……他在老院子住着,我不敢收。”
“收着吧,回头我去说。”林雨桐硬给塞给她,“抓紧做,赶在结婚还能穿上新的。”
跟这边也不熟,她没多呆,直接就往回走了。
那边莲叶爱惜的摸着这布,看她娘,“我瞅着这一家人都还挺好的。”
别的都挺好的,除了隔壁住着的那个嫂子,莲叶娘不爱说话,但也不傻,那个一天天的进进出出的,眼睛看看这里看看那里,老厉害了。她跟闺女商量,“娘住这边,将来你们成亲了,住那边老院子去,成不?”
一是那边修的齐整,而是离这个七妮稍微远点。别隔着墙啥都叫她听去了,“而且,这个布咱不做新衣裳,留着。省着用,用到刀刃上。现在得藏着,别为了这个惹出事来。”
莲叶就特别听话,说藏就藏了。藏完了就又道,“那谁说他这个四弟家,来了俩老人,亲近的很。你说……咱要不要过去看望看望。”
得去!就是没啥拿的。
娘俩咋商量的就不知道,反正第二天莲叶上门了,羞红着脸,递给林雨桐两件东西。一件是红色的棉袖筒,一个是黑色的棉耳罩,“做的不咋好,也不知道合用不合用。”
这个可太好了,“这些零碎东西,我老忘。是!这得给准备的,二嫂帮我做了,我可省劲了。”
然后夏九墨和江映雪继昨晚的鞋之后,又收到了一个耳罩和袖筒,都是御寒的小零碎。
好像他们到了这里,就成了受人尊敬的人了。这种尊敬跟他们本身无关,这是儿孙们会做人,先把好处施出去了,人家才把好回报到他们身上。
正月十五之前,两场婚事先回办了。就是凑一块鞠躬敬礼就完事了,别的啥玩意也没有。
初十,林家嫁了大女儿。
十二,金家老二娶了媳妇,搬到了金老太太那边的院子去住。
村里少了俩光棍,叫人羡慕的同时,年轻人也颇有些躁动。就在这种躁动里,七零年的春天到来了。
上班的第一天,林雨桐心情不大美妙,因为一封来自林美琴的信放在办公桌上,说是一早邮局那边送来的。
信不长,写的很匆忙。纸是男人抽完香烟之后的烟盒里子,用铅笔写的,错别字不少。但意思传达到了。林美琴在心中说:我又给你生了个妹妹,你妹妹很健康,长的也像她爹,可按照排序,这孩子行五,以后就是五丫了。
然后又说她的痛苦:孩子没毛病,就是没奶水,以至于朱铁头那混蛋,竟然说她不会养孩子,把孩子抱到村口的一个老族婶那里去养了。不是送人,是拜托老族婶抚养照管。她之前觉得没啥问题,也就答应了。可后来发现朱铁头竟然把粮食啥的搬过去大半。她这边就是饿不死而已,根本就吃不饱。说是孩子在那边有生产队的驴奶喝,羊奶喝,可小米啥的也都拿过去,一点也不给产妇留。她一直就是苞米吃着,多吃口咸菜都被说。
“我没办法忍受现在这日子,我是你妈,你得赶紧想法接我回去。你要是不接我,那你至少得给我寄钱和粮食来……”
林雨桐嗤笑一声,顺手撕了给扔火盆里了。孩子没奶吃,吃驴奶和羊奶难道不是有这一顿还不知道下一顿在哪。朱铁头不把小米给孩子留着熬米汤喂养,难道要饿死她?你才生了孩子,也知道要喂孩子,清淡点就可以了。粥里放点盐就行了,那么重口的咸菜,他怕你回奶,孩子就一口亲妈的奶都吃不上了。毕竟,民间留下来的照顾产妇的经验之谈都是那么说的。
前面生了四个了,你也不是啥都不懂。折腾个屁呀!还怪人家把孩子抱走教给人家养了,呵呵!她怕你这女人狠心上来饿死那条小命。
不过她也真成,就这也能捎带出信来。
林雨桐想了想还是给朱铁头写了一封信,但没写朱铁头收,而是写了朱六的名字。省的信不小心叫林美琴收到了。
写的啥?
朱六拿了信找老族叔,问他。
“你找铁头来。”信是给他的。
那咋还寄给我呢?
啥呀!怕被那疯婆子受到给毁了呗。
铁头正在老婶儿那抱闺女呢,他是见人就笑,“叔,我家那妮儿,不是我夸,我就没见过比我闺女更俊的。”
是是是!你家闺女好。
“像我!”得意的哈哈笑。
不知道得意个啥劲儿,一个丫头片子。
“再好也不是儿子!”
铁头不以为意,“儿子还是要生的,但要儿子就不稀罕闺女了?屁!儿子是给祖宗要的,得叫先人知道这一根没断。闺女才是给自己要的,招人疼。”
成吧!你高兴就好。
老族叔不耐烦的摆手,“先别N吧,过来瞧瞧,你媳妇的闺女寄来的。”
我又不识字!叔,你给念念,看看都说了啥。
--
这样的人林雨桐也不敢给她太多的东西,把布都裁开了,够做一件上衣的,够做一件裤子的。反正给了她两身新料子,别的就没有了。宁肯给金元才收着,也不能直拉拉的给她。
这姑娘叫莲叶,一件这东西先是眼睛一亮,紧跟着就不好意思,“他……他在老院子住着,我不敢收。”
“收着吧,回头我去说。”林雨桐硬给塞给她,“抓紧做,赶在结婚还能穿上新的。”
跟这边也不熟,她没多呆,直接就往回走了。
那边莲叶爱惜的摸着这布,看她娘,“我瞅着这一家人都还挺好的。”
别的都挺好的,除了隔壁住着的那个嫂子,莲叶娘不爱说话,但也不傻,那个一天天的进进出出的,眼睛看看这里看看那里,老厉害了。她跟闺女商量,“娘住这边,将来你们成亲了,住那边老院子去,成不?”
一是那边修的齐整,而是离这个七妮稍微远点。别隔着墙啥都叫她听去了,“而且,这个布咱不做新衣裳,留着。省着用,用到刀刃上。现在得藏着,别为了这个惹出事来。”
莲叶就特别听话,说藏就藏了。藏完了就又道,“那谁说他这个四弟家,来了俩老人,亲近的很。你说……咱要不要过去看望看望。”
得去!就是没啥拿的。
娘俩咋商量的就不知道,反正第二天莲叶上门了,羞红着脸,递给林雨桐两件东西。一件是红色的棉袖筒,一个是黑色的棉耳罩,“做的不咋好,也不知道合用不合用。”
这个可太好了,“这些零碎东西,我老忘。是!这得给准备的,二嫂帮我做了,我可省劲了。”
然后夏九墨和江映雪继昨晚的鞋之后,又收到了一个耳罩和袖筒,都是御寒的小零碎。
好像他们到了这里,就成了受人尊敬的人了。这种尊敬跟他们本身无关,这是儿孙们会做人,先把好处施出去了,人家才把好回报到他们身上。
正月十五之前,两场婚事先回办了。就是凑一块鞠躬敬礼就完事了,别的啥玩意也没有。
初十,林家嫁了大女儿。
十二,金家老二娶了媳妇,搬到了金老太太那边的院子去住。
村里少了俩光棍,叫人羡慕的同时,年轻人也颇有些躁动。就在这种躁动里,七零年的春天到来了。
上班的第一天,林雨桐心情不大美妙,因为一封来自林美琴的信放在办公桌上,说是一早邮局那边送来的。
信不长,写的很匆忙。纸是男人抽完香烟之后的烟盒里子,用铅笔写的,错别字不少。但意思传达到了。林美琴在心中说:我又给你生了个妹妹,你妹妹很健康,长的也像她爹,可按照排序,这孩子行五,以后就是五丫了。
然后又说她的痛苦:孩子没毛病,就是没奶水,以至于朱铁头那混蛋,竟然说她不会养孩子,把孩子抱到村口的一个老族婶那里去养了。不是送人,是拜托老族婶抚养照管。她之前觉得没啥问题,也就答应了。可后来发现朱铁头竟然把粮食啥的搬过去大半。她这边就是饿不死而已,根本就吃不饱。说是孩子在那边有生产队的驴奶喝,羊奶喝,可小米啥的也都拿过去,一点也不给产妇留。她一直就是苞米吃着,多吃口咸菜都被说。
“我没办法忍受现在这日子,我是你妈,你得赶紧想法接我回去。你要是不接我,那你至少得给我寄钱和粮食来……”
林雨桐嗤笑一声,顺手撕了给扔火盆里了。孩子没奶吃,吃驴奶和羊奶难道不是有这一顿还不知道下一顿在哪。朱铁头不把小米给孩子留着熬米汤喂养,难道要饿死她?你才生了孩子,也知道要喂孩子,清淡点就可以了。粥里放点盐就行了,那么重口的咸菜,他怕你回奶,孩子就一口亲妈的奶都吃不上了。毕竟,民间留下来的照顾产妇的经验之谈都是那么说的。
前面生了四个了,你也不是啥都不懂。折腾个屁呀!还怪人家把孩子抱走教给人家养了,呵呵!她怕你这女人狠心上来饿死那条小命。
不过她也真成,就这也能捎带出信来。
林雨桐想了想还是给朱铁头写了一封信,但没写朱铁头收,而是写了朱六的名字。省的信不小心叫林美琴收到了。
写的啥?
朱六拿了信找老族叔,问他。
“你找铁头来。”信是给他的。
那咋还寄给我呢?
啥呀!怕被那疯婆子受到给毁了呗。
铁头正在老婶儿那抱闺女呢,他是见人就笑,“叔,我家那妮儿,不是我夸,我就没见过比我闺女更俊的。”
是是是!你家闺女好。
“像我!”得意的哈哈笑。
不知道得意个啥劲儿,一个丫头片子。
“再好也不是儿子!”
铁头不以为意,“儿子还是要生的,但要儿子就不稀罕闺女了?屁!儿子是给祖宗要的,得叫先人知道这一根没断。闺女才是给自己要的,招人疼。”
成吧!你高兴就好。
老族叔不耐烦的摆手,“先别N吧,过来瞧瞧,你媳妇的闺女寄来的。”
我又不识字!叔,你给念念,看看都说了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