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1页
不是一开始就非得放炮的。
林雨桐给每个人说话的机会,你就说你有什么难处。
老大也一肚子委屈,“养一个老娘,老娘还有低保,所实话,不吃我的,不喝我的。她自己还有四十平的房子住,伺候到死了,还白落一套小房子。就只从钱上来说,我不吃亏,那我为啥不养呢。”说着,他就指了指老二老三,“我们三个是一个爸爸的,我爸死的早,我七岁大的时候,我爸就没了。当时老二六岁,老三四岁,我妈扔下我们就没管。嫁给了当时我们家的邻居。按说离的近些,能方便照看我们。结果呢,我记得特别清楚,她端着碗在院子里吃饭呢,老三饿的嗷嗷叫的,我带着老三过去,她把门关了,把我们关在门外。我是背着老三,牵着老二,要饭长大的。对外,我不愿意说起这些事,但是吧,非闹的记者上门了,周围的人还以为我们家咋了呢?我家儿孙还要做人的,对不?所以我来了,来了就是为了跟大家说清楚,骂我狼心狗肺也好,骂我啥也好,我都受了。”
林雨桐连忙摆手,“大爷,我得跟您道歉。是我们的前期工作没有做好,给您的生活带来不便了,更是打搅您的家人了。您说的这一点,我觉得您的理由成立。包括二大爷和三大爷,您们都有不赡养的合理理由。”
虽然法律上暂时还不认可这种说法。
编导在后面狠狠的摔了本子,这是很容易惹上官司的。你这种言论,是在跟法律叫板吗?
这老二就道,“自从我大哥退休,我每个月给我大哥五十块的零花钱。多的我没有,但我记得我大哥带着我讨饭的事。”
老三的日子过的应该也不宽裕,“我也一样,我每月给大哥五十块钱,想吃零嘴啥的,自己有钱买。孝顺我大哥行,但是老太太……我不记得她管过我的死活。”
结果呢,老四到老七,情况差不多。二嫁到隔壁,生了四个儿子,日子也应该不是特好过。可这日子也没过几年,二嫁的男人被石头压断了腿,不能出门扛活了,她又抛下二婚生的四个嫁人了。嫁到镇上,结果三婚生了几个,嫌弃日子太穷,跟人跑了。结果跑了两年,又回来了,回来就带了小儿麻痹的女儿。三婚的男人也不要她了,她就在村里的破庙里安生养闺女。后来周围建厂了,是国家的企业。紧靠着省城,都成了工人。她也有了生活来源,还有一套厂里给分的老房子。
如今城区发展的,当年的村子早已经在城市中了。当厂子却早已经倒闭了。一家子都是依靠厂子生活的,在九十年代,下岗潮来的时候,基本是下岗的下岗了,自谋生路的自谋生路了。这十一个子女,野草一样长大,要文化没文化,要手艺没手艺,都是靠卖苦力挣钱的。各自成家,也各自都有子女。但除了一直跟老太太生活的小女儿,十个儿子,哪怕是日子难,住房困难。可宁肯不要老太太将来的房产,也坚决不赡养老太太。
错的在子女吗?
说什么道理呢?
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不是!”林雨桐坐在镜头前面,“父母抚养子女,子女赡养父母,这是双向的。法律仍在完善和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编导气炸了,这是全盘否定了他的工作。
最后林雨桐跟其他人现场协商,帮着老人联系养老机构。房子可以协议给养老院,将老人养老送终之后,房子归养老机构所有。但子女对其有监督之权,确保老人能在养老院里安稳的度过余生。
最后她以这句话作为结束语:世间万物都是有温度的,你给予了多少,便会收获多少。若是有人辜负了你,别怕,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莫怕无人秉公道,世道人心不可欺!
第311章 这代人呀(32)
林雨桐从前面转出来, 还没进化妆间呢,编导就进来了,将手里的本子重重的摔在化妆台上, “小林啊, 你知不知道这件事的严重性!你在挑战法律的权威!你传递的不是一种正确的思想和方向。这回导致节目不过审的!”
哪里挑战法律的权威了?
“十个儿子,最小的都五十二岁了。早年下岗, 靠蹬三轮为生。他儿子右手残疾, 丧失主要的劳动力, 也是靠低保维持生计的人。”
“老九五十三了,刚做了心脏手术,他怎么赡养老人?”
林雨桐一一列举,意思就一个:他们不是不赡养, 而是在法律规定的那种无力赡养老人那一类里。
编导觉得林雨桐是强行给这些人找理由,“老人九十岁了, 还能活几年。”
“因为老了, 所有就有理了?”林雨桐摇头, “那我真不敢苟同。”
“那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你要是不补录,这一档就过不了。”
“这一家的问题解决了,播不播倒是在其次。”这是真心话。“播不播倒是在其次?你以为你是谁?”大学才毕业,非播音主持相关专业, 且还是大专学历, 他一点也没客气,“你去看看,招来的那几个话务员, 她们中,哪个的学历都比你高, 哪个的长相都比你好……”
林雨桐一下子就笑了,“那你换其他人上好了,觉得谁行,叫谁上去试试去。”就像是我靠着学历和长相吃饭一样。
姑奶奶还不伺候了!合同迄今都没签,这中间有多少猫腻她也懒的问。正好,来去自由!
--
林雨桐给每个人说话的机会,你就说你有什么难处。
老大也一肚子委屈,“养一个老娘,老娘还有低保,所实话,不吃我的,不喝我的。她自己还有四十平的房子住,伺候到死了,还白落一套小房子。就只从钱上来说,我不吃亏,那我为啥不养呢。”说着,他就指了指老二老三,“我们三个是一个爸爸的,我爸死的早,我七岁大的时候,我爸就没了。当时老二六岁,老三四岁,我妈扔下我们就没管。嫁给了当时我们家的邻居。按说离的近些,能方便照看我们。结果呢,我记得特别清楚,她端着碗在院子里吃饭呢,老三饿的嗷嗷叫的,我带着老三过去,她把门关了,把我们关在门外。我是背着老三,牵着老二,要饭长大的。对外,我不愿意说起这些事,但是吧,非闹的记者上门了,周围的人还以为我们家咋了呢?我家儿孙还要做人的,对不?所以我来了,来了就是为了跟大家说清楚,骂我狼心狗肺也好,骂我啥也好,我都受了。”
林雨桐连忙摆手,“大爷,我得跟您道歉。是我们的前期工作没有做好,给您的生活带来不便了,更是打搅您的家人了。您说的这一点,我觉得您的理由成立。包括二大爷和三大爷,您们都有不赡养的合理理由。”
虽然法律上暂时还不认可这种说法。
编导在后面狠狠的摔了本子,这是很容易惹上官司的。你这种言论,是在跟法律叫板吗?
这老二就道,“自从我大哥退休,我每个月给我大哥五十块的零花钱。多的我没有,但我记得我大哥带着我讨饭的事。”
老三的日子过的应该也不宽裕,“我也一样,我每月给大哥五十块钱,想吃零嘴啥的,自己有钱买。孝顺我大哥行,但是老太太……我不记得她管过我的死活。”
结果呢,老四到老七,情况差不多。二嫁到隔壁,生了四个儿子,日子也应该不是特好过。可这日子也没过几年,二嫁的男人被石头压断了腿,不能出门扛活了,她又抛下二婚生的四个嫁人了。嫁到镇上,结果三婚生了几个,嫌弃日子太穷,跟人跑了。结果跑了两年,又回来了,回来就带了小儿麻痹的女儿。三婚的男人也不要她了,她就在村里的破庙里安生养闺女。后来周围建厂了,是国家的企业。紧靠着省城,都成了工人。她也有了生活来源,还有一套厂里给分的老房子。
如今城区发展的,当年的村子早已经在城市中了。当厂子却早已经倒闭了。一家子都是依靠厂子生活的,在九十年代,下岗潮来的时候,基本是下岗的下岗了,自谋生路的自谋生路了。这十一个子女,野草一样长大,要文化没文化,要手艺没手艺,都是靠卖苦力挣钱的。各自成家,也各自都有子女。但除了一直跟老太太生活的小女儿,十个儿子,哪怕是日子难,住房困难。可宁肯不要老太太将来的房产,也坚决不赡养老太太。
错的在子女吗?
说什么道理呢?
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不是!”林雨桐坐在镜头前面,“父母抚养子女,子女赡养父母,这是双向的。法律仍在完善和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编导气炸了,这是全盘否定了他的工作。
最后林雨桐跟其他人现场协商,帮着老人联系养老机构。房子可以协议给养老院,将老人养老送终之后,房子归养老机构所有。但子女对其有监督之权,确保老人能在养老院里安稳的度过余生。
最后她以这句话作为结束语:世间万物都是有温度的,你给予了多少,便会收获多少。若是有人辜负了你,别怕,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莫怕无人秉公道,世道人心不可欺!
第311章 这代人呀(32)
林雨桐从前面转出来, 还没进化妆间呢,编导就进来了,将手里的本子重重的摔在化妆台上, “小林啊, 你知不知道这件事的严重性!你在挑战法律的权威!你传递的不是一种正确的思想和方向。这回导致节目不过审的!”
哪里挑战法律的权威了?
“十个儿子,最小的都五十二岁了。早年下岗, 靠蹬三轮为生。他儿子右手残疾, 丧失主要的劳动力, 也是靠低保维持生计的人。”
“老九五十三了,刚做了心脏手术,他怎么赡养老人?”
林雨桐一一列举,意思就一个:他们不是不赡养, 而是在法律规定的那种无力赡养老人那一类里。
编导觉得林雨桐是强行给这些人找理由,“老人九十岁了, 还能活几年。”
“因为老了, 所有就有理了?”林雨桐摇头, “那我真不敢苟同。”
“那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你要是不补录,这一档就过不了。”
“这一家的问题解决了,播不播倒是在其次。”这是真心话。“播不播倒是在其次?你以为你是谁?”大学才毕业,非播音主持相关专业, 且还是大专学历, 他一点也没客气,“你去看看,招来的那几个话务员, 她们中,哪个的学历都比你高, 哪个的长相都比你好……”
林雨桐一下子就笑了,“那你换其他人上好了,觉得谁行,叫谁上去试试去。”就像是我靠着学历和长相吃饭一样。
姑奶奶还不伺候了!合同迄今都没签,这中间有多少猫腻她也懒的问。正好,来去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