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就急匆匆的来到上苑,司农寺卿郑继轩依旧如同上次一样带领属下官员迎接,李承乾没下马,而是坐在马上兴冲冲的招手:“快上马,带朕去看看落花生。”
赵节无奈的和李承乾告别,这皇帝陛下不关心上苑建的怎么样了,先关心落花生。
郑继轩却上马跟上,笑眯眯的欠身:“陛下,那落花生的味道确实独一无二。”
李承乾瞪着眼指着郑继轩:“你偷吃了!”
郑继轩欠身行礼:“不吃怎么敢向陛下禀报。”
“你等晚上朕亲自给你做一次,你就知道你到底多暴殄天物了。”
到了花生地,看一眼有些枯黄的叶子,立即就知道应该成熟了。
翻身下马,薅起一丛,眼神中立即露出惊喜神色。让人拿来水袋冲洗一下,花生并不大,成熟的有八个,接近成熟的有六个,大小像是后世的油花生,有一半是两粒果。
捏开仔细看一眼,并非是油花生品种,想必是没有优选种子的结果。仔细尝一粒露出满足的神色,终于又吃到花生了。这可是下酒圣品!
“找点袋子来,先薅出来,然后用手挖,里面还有。”
李承乾一挥手,两千多人齐上阵,将近五百亩的落花生在天黑前就全部清理完毕,而且都摘出来收进袋子。
李承乾还留了一堆带着花生秧的,让人在沙土地上陶一个洞,点上火放上花生秧子,一会儿后用沙土地埋上,然后取出来笑呵呵的说:“你再尝尝。”
郑继轩尝了一粒差点没把眼珠子瞪出来,真的是从来没有享受过的,独特的味道。
李承乾:“以后这种东西就叫做花生啦。从天下收购这种种子,在淮河以北以及河北道这样的沙土地种植,等到了明年朕教你种植方法。收购价一斤一文钱。”
花生这种东西真的是违反自然规律,华夏花生的原产地是江南地区,但真正适宜生长的却是江北地区的沙土地。
现在产量特别小,李承乾甚至都舍不得吃,自然也没有优选种子这种说法。
回到昭台宫,亲自做了一小盘煮花生豆和一小盘炒花生豆,和赵节三人围坐在一起,详细解说花生的晾晒储存耕种等等办法。
大唐的人才很多,尤其是各位权贵家里,赵节在各家的支持下找来许多有组织能力的人共同协作,上苑的建设速度一直飞快。虽然他一直在嚷嚷人不够用,但其实也有八千多人和将近万人的孤儿。
建立学校,每个孤儿都可以读书,每一个家庭都可以送孩子来读书,上苑建设者迸发出的热情简直让赵节这种公子哥想象不到。
一天十二个时辰,居然有人在忙完工作后主动加班,让学院的建设一天一个模样,甚至于地基地面山墙都已经打好,李承乾视察的时候正在建造第二层建筑。
上苑建设迅猛,公路建设更快,在数万人的劳作下,现在水泥路已经铺向潼关,而潼关两侧正有大量人沿着山脚下开阔路面。
检查了两个工地,李承乾回到皇宫的时候不由得想到曾经电视里的红旗渠,是真的全民动员,齐心协力去做一件事,其效率远远超出想象。
长安这里齐心协力大建设,褚遂良在西域却见识到了另一种人性。
李承乾给褚遂良的条件是招募劳工,一天两顿饭,一天五文钱。
褚遂良给屈利啜的条件是一天两顿饭一天两文钱。
屈利啜就在西突厥以及周边开始大肆掠夺人口,直接抢了五千多人运送给褚遂良。但是事情做的如此大,自然引起其他人注意,而这些人里许多是屈利啜不能抢的。然后屈利啜就留了一个心眼,跟各个部落的首领说他有渠道招人,一天两顿饭一天一文半钱,自己落半文。结果各个部落首领向部落内通知,一天一文钱一天两顿饭,部落首领落半文。事情到了小部落那里,又变成了一天两顿饭一天一文钱,但需要给部落首领送礼才有资格去。毕竟游牧生活的冬天是真的能饿死人。
西突厥是如此,吐蕃也没好到哪里去。
吐蕃的农业生产和工匠水平非常低下,两年前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带去了大量书籍和上千工匠,但毕竟刚刚成亲两年,吐蕃的生产还没有理顺,大部分农奴还处于吃不饱饭的状态。
褚遂良亲自与吐蕃北部的奴隶主洽谈,并且给奴隶主算一笔账,实际上农奴留下一半放牧,剩下一半去大唐务工,奴隶主的收入会更高。
就这样,在褚遂良的鼓动下包括安西都护府以及西域诸国还有吐蕃,陆续有三万多人向着大唐进发。这还是褚遂良没有敢全力发动,毕竟他不清楚入冬后大唐的许多工程是否停工。
开元初年的秋天到来,朝堂也开始放为期半个月的授衣假。
李承乾则带领苏氏和武媚娘前往皇庄。
民以食为天,大唐对粮食收成极为重视,这一天皇帝要在皇庄参加劳动,就是房玄龄等人也要下地劳作。好在这一年虽然有叛乱,但平定的还算及时,而且年景很好,没有天灾。
再次上朝的时候已经是九月中旬,上朝的第一天户部给每一名官吏发下一张小纸条,纸条上是这个月的俸钱,以及扣税后的金额。凭借纸条可以凭借本人或者指定人的文书去东市或者西市的钱庄领取俸钱,而所扣税款户部直接从给钱庄的款项中扣除。
朝堂再次忙碌起来,但李承乾却没有再去单日常朝,只是每天上午去御书房接见朝臣,并且时而写写画画。
见识过许多民居,以及独栋别墅联体别墅的样板间,李承乾一共画出二十幅总体效果图,大多都是联体别墅的设计方式,这样显得院子大一些。对于房间内的布局也进行了详细划分,甚至有了最老式的黑铁桶太阳能热水以及地暖。唯一的区别是没有设立马桶,而是将洗手间单独独立出来。
【作者题外话】:下一章晚一些,求银票。
赵节无奈的和李承乾告别,这皇帝陛下不关心上苑建的怎么样了,先关心落花生。
郑继轩却上马跟上,笑眯眯的欠身:“陛下,那落花生的味道确实独一无二。”
李承乾瞪着眼指着郑继轩:“你偷吃了!”
郑继轩欠身行礼:“不吃怎么敢向陛下禀报。”
“你等晚上朕亲自给你做一次,你就知道你到底多暴殄天物了。”
到了花生地,看一眼有些枯黄的叶子,立即就知道应该成熟了。
翻身下马,薅起一丛,眼神中立即露出惊喜神色。让人拿来水袋冲洗一下,花生并不大,成熟的有八个,接近成熟的有六个,大小像是后世的油花生,有一半是两粒果。
捏开仔细看一眼,并非是油花生品种,想必是没有优选种子的结果。仔细尝一粒露出满足的神色,终于又吃到花生了。这可是下酒圣品!
“找点袋子来,先薅出来,然后用手挖,里面还有。”
李承乾一挥手,两千多人齐上阵,将近五百亩的落花生在天黑前就全部清理完毕,而且都摘出来收进袋子。
李承乾还留了一堆带着花生秧的,让人在沙土地上陶一个洞,点上火放上花生秧子,一会儿后用沙土地埋上,然后取出来笑呵呵的说:“你再尝尝。”
郑继轩尝了一粒差点没把眼珠子瞪出来,真的是从来没有享受过的,独特的味道。
李承乾:“以后这种东西就叫做花生啦。从天下收购这种种子,在淮河以北以及河北道这样的沙土地种植,等到了明年朕教你种植方法。收购价一斤一文钱。”
花生这种东西真的是违反自然规律,华夏花生的原产地是江南地区,但真正适宜生长的却是江北地区的沙土地。
现在产量特别小,李承乾甚至都舍不得吃,自然也没有优选种子这种说法。
回到昭台宫,亲自做了一小盘煮花生豆和一小盘炒花生豆,和赵节三人围坐在一起,详细解说花生的晾晒储存耕种等等办法。
大唐的人才很多,尤其是各位权贵家里,赵节在各家的支持下找来许多有组织能力的人共同协作,上苑的建设速度一直飞快。虽然他一直在嚷嚷人不够用,但其实也有八千多人和将近万人的孤儿。
建立学校,每个孤儿都可以读书,每一个家庭都可以送孩子来读书,上苑建设者迸发出的热情简直让赵节这种公子哥想象不到。
一天十二个时辰,居然有人在忙完工作后主动加班,让学院的建设一天一个模样,甚至于地基地面山墙都已经打好,李承乾视察的时候正在建造第二层建筑。
上苑建设迅猛,公路建设更快,在数万人的劳作下,现在水泥路已经铺向潼关,而潼关两侧正有大量人沿着山脚下开阔路面。
检查了两个工地,李承乾回到皇宫的时候不由得想到曾经电视里的红旗渠,是真的全民动员,齐心协力去做一件事,其效率远远超出想象。
长安这里齐心协力大建设,褚遂良在西域却见识到了另一种人性。
李承乾给褚遂良的条件是招募劳工,一天两顿饭,一天五文钱。
褚遂良给屈利啜的条件是一天两顿饭一天两文钱。
屈利啜就在西突厥以及周边开始大肆掠夺人口,直接抢了五千多人运送给褚遂良。但是事情做的如此大,自然引起其他人注意,而这些人里许多是屈利啜不能抢的。然后屈利啜就留了一个心眼,跟各个部落的首领说他有渠道招人,一天两顿饭一天一文半钱,自己落半文。结果各个部落首领向部落内通知,一天一文钱一天两顿饭,部落首领落半文。事情到了小部落那里,又变成了一天两顿饭一天一文钱,但需要给部落首领送礼才有资格去。毕竟游牧生活的冬天是真的能饿死人。
西突厥是如此,吐蕃也没好到哪里去。
吐蕃的农业生产和工匠水平非常低下,两年前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带去了大量书籍和上千工匠,但毕竟刚刚成亲两年,吐蕃的生产还没有理顺,大部分农奴还处于吃不饱饭的状态。
褚遂良亲自与吐蕃北部的奴隶主洽谈,并且给奴隶主算一笔账,实际上农奴留下一半放牧,剩下一半去大唐务工,奴隶主的收入会更高。
就这样,在褚遂良的鼓动下包括安西都护府以及西域诸国还有吐蕃,陆续有三万多人向着大唐进发。这还是褚遂良没有敢全力发动,毕竟他不清楚入冬后大唐的许多工程是否停工。
开元初年的秋天到来,朝堂也开始放为期半个月的授衣假。
李承乾则带领苏氏和武媚娘前往皇庄。
民以食为天,大唐对粮食收成极为重视,这一天皇帝要在皇庄参加劳动,就是房玄龄等人也要下地劳作。好在这一年虽然有叛乱,但平定的还算及时,而且年景很好,没有天灾。
再次上朝的时候已经是九月中旬,上朝的第一天户部给每一名官吏发下一张小纸条,纸条上是这个月的俸钱,以及扣税后的金额。凭借纸条可以凭借本人或者指定人的文书去东市或者西市的钱庄领取俸钱,而所扣税款户部直接从给钱庄的款项中扣除。
朝堂再次忙碌起来,但李承乾却没有再去单日常朝,只是每天上午去御书房接见朝臣,并且时而写写画画。
见识过许多民居,以及独栋别墅联体别墅的样板间,李承乾一共画出二十幅总体效果图,大多都是联体别墅的设计方式,这样显得院子大一些。对于房间内的布局也进行了详细划分,甚至有了最老式的黑铁桶太阳能热水以及地暖。唯一的区别是没有设立马桶,而是将洗手间单独独立出来。
【作者题外话】:下一章晚一些,求银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