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吐蕃贵族迟疑些,直到段俨的目光看过来才小心翼翼谄媚的笑着问:“国公大人,现在马上要到耕种季节了。如果都移民,还带走粮种的话……”
“你是要问大唐对吐蕃这里处理的战略吧?”
“是的是的,还是国公大人明察秋毫。”
段俨点点头:“本朝对吐蕃的战略政策也一直没有确定。你们到了岳阳后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皇帝陛下是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的。”
“至于吐蕃具体的政策,现在有大致的倾向,就是这里的地方开发难度太大,而利益又太小,但是还不能放弃。所以大致的策略可能是将这一片地方移民十万左右,设立蕃州,让这里缓慢开发。”
“那就好那就好。”吐蕃贵族讪笑道,“其实我心里挺复杂的。既然都愿意住在大唐的繁华地带享受荣华富贵,又不舍故土被荒芜。”
“可以理解。”段俨很好说话,“我相信你到了岳阳后,恐怕就不想再离开了。用陛下的话说是两个时代的差距。”
赵卓:“你们会迟到最好的美食,看到最美的景色,喝到最美的美酒,过上最舒适的生活。当然,有两个前提,这一次的表现,以及以后遵守大唐的规矩。其他的不担心,但是对你们的家生子农奴至少要好一些。”
家生子农奴和其他农奴不一样,都是对奴隶主忠心耿耿的,大唐也不会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将他们拆散,但至少会保证他们一部分人权。
赵卓这句话明着看是警告,但实则的给定心丸。果不其然,这些奴隶主贵族露出放心的微笑。作为一名从小就被人伺候的贵族而言,非常担心到了大唐享受不到被人伺候的方便。现在既然家生子可以跟过去那么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一名贵族心中突然一动:“国公大人,其实我怀疑禄东赞他并非是逃往逻多城。”
“哦?”段俨薛仁贵立即来了兴趣。
“大约是陛下登基前一年,我随着禄东赞攻打泥婆罗,在路上我和禄东赞了解过,我当时就问,为什么要打泥婆罗,毕竟路途不好走。禄东赞当时说,吐蕃的地形利于防守,但不利于扩张,不利于养民。而且关键是大唐太强了。”
“禄东赞当时就说,如果大唐解决了地形的制约,他们会如何攻打吐蕃,其实就像是现在一样,和禄东赞说的一样。”
众人不由得暗自点头,禄东赞就是禄东赞,还是非常有能力,非常有远见的。要不然也不会把陛下弄烦了,直接将他扣在大唐。他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实属寻常。当然,也间接证明了大唐皇帝李承乾说的更没错,他早就对大唐有防备,也有野心。
“禄东赞说,如果大唐解决了地形的麻烦,那么他们很有可能从这几方面攻击,而吐蕃一旦被攻击,就没有退路。他说泥婆罗就是吐蕃的退路,不但是退路,泥婆罗后面是天竺,大唐可怕,但天竺不可怕。”
“等我们攻下泥婆罗后,在那里滞留了半年,就是为了考察天竺情况,自己做出安排。比如泥婆罗地方的人口这些年是逐渐增加的。泥婆罗的存粮也是最多的。甚至于那里有足够二十万大军两年的存粮。“
“吐蕃……吐蕃也就这样了,我觉得禄东赞也清楚吐蕃无法挽留,也许……也许跳出吐蕃,带人走泥婆罗进击天竺。”
一名武将沉思片刻说:“禄东赞带过去八万人,也打不过渊盖苏文。不是兵力多少,兵力本来就少。单说渊盖苏文百战百胜,而吐蕃屡战屡败,双方士气就不是一个层次。同时,渊盖苏文有一批我大唐卖过去的正式装备,禄东赞打不过。”
大帐内武将们仔细分析各种因素,猜测禄东赞胜利的各种可能。
赵卓沉吟片刻:“其实……也许不用打。”
众人疑惑的看过来。
赵卓:“首先我们要确认,无论是禄东赞还是渊盖苏文,都是权臣,都有自己的思想,都有做决定的习惯。其次,无论是惺惺相惜也好,同病相怜也罢,他们两个更容易沟通。”
众人嘴角憋笑。
英雄相惜就算了同病相怜是真的。
“只要禄东赞不再打着吐蕃的旗号,渊盖苏文必定会放禄东赞过去,甚至于两人相互联手征伐天竺。毕竟……”赵卓嘴角露出笑意,“两个人分担,总比一个人背负强很多。而且我相信以禄东赞的能力,他能看出来这是他唯一的生路,也是他唯一翻盘的可能。所以禄东赞必定会走泥婆罗进击天竺。”
作为外交的专业人员,对每一个主要对手都有非常细致的分析,他很了解禄东赞。
果不其然,禄东赞也发现了这一条唯一的生路,或者说唯一翻盘的可能。
吐蕃已经没有兵力,这一次征召一百一十万已经是极限。随着西路薛万彻和东路孙贰郎相继击溃吐蕃守军,与段俨薛仁贵会师吐蕃核心地带,吐蕃核心地带已经没有一兵一卒。四十万大军迅速整顿吐蕃各部,并且安排大移民。吐蕃已经名存实亡。
薛仁贵一路追击,但军兵虽然经过训练依旧不如土生土长的吐蕃人,最终只是拿下逻多城,将边界推进到雅鲁藏布江,依旧没能看到禄东赞的影子。
直到一个月后,岳阳传来军报,禄东赞请求将吐蕃原泥婆罗领土归降大唐,同时彻底上交吐蕃所有象征主权的印信,吐蕃宣布彻底灭国。对于这个结果,赵卓早有预料,段俨等人也都心里认可。但对于李承乾而言却有些哭笑不得。
这禄东赞能在史册上有着名号并非是浪得虚名,就冲这走一步看三步的远见卓识,居然在这种情况下突然转战天竺,给自己给家族留了安身立命的本钱,可见其其实一早就做着兵败的准备。只是一直心存幻想,结果被段俨打醒了而已。
李承乾没想到禄东赞拐了一个大弯跑天竺去了,而天竺各国都懵了。
【作者题外话】:求银票
“你是要问大唐对吐蕃这里处理的战略吧?”
“是的是的,还是国公大人明察秋毫。”
段俨点点头:“本朝对吐蕃的战略政策也一直没有确定。你们到了岳阳后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皇帝陛下是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的。”
“至于吐蕃具体的政策,现在有大致的倾向,就是这里的地方开发难度太大,而利益又太小,但是还不能放弃。所以大致的策略可能是将这一片地方移民十万左右,设立蕃州,让这里缓慢开发。”
“那就好那就好。”吐蕃贵族讪笑道,“其实我心里挺复杂的。既然都愿意住在大唐的繁华地带享受荣华富贵,又不舍故土被荒芜。”
“可以理解。”段俨很好说话,“我相信你到了岳阳后,恐怕就不想再离开了。用陛下的话说是两个时代的差距。”
赵卓:“你们会迟到最好的美食,看到最美的景色,喝到最美的美酒,过上最舒适的生活。当然,有两个前提,这一次的表现,以及以后遵守大唐的规矩。其他的不担心,但是对你们的家生子农奴至少要好一些。”
家生子农奴和其他农奴不一样,都是对奴隶主忠心耿耿的,大唐也不会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将他们拆散,但至少会保证他们一部分人权。
赵卓这句话明着看是警告,但实则的给定心丸。果不其然,这些奴隶主贵族露出放心的微笑。作为一名从小就被人伺候的贵族而言,非常担心到了大唐享受不到被人伺候的方便。现在既然家生子可以跟过去那么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一名贵族心中突然一动:“国公大人,其实我怀疑禄东赞他并非是逃往逻多城。”
“哦?”段俨薛仁贵立即来了兴趣。
“大约是陛下登基前一年,我随着禄东赞攻打泥婆罗,在路上我和禄东赞了解过,我当时就问,为什么要打泥婆罗,毕竟路途不好走。禄东赞当时说,吐蕃的地形利于防守,但不利于扩张,不利于养民。而且关键是大唐太强了。”
“禄东赞当时就说,如果大唐解决了地形的制约,他们会如何攻打吐蕃,其实就像是现在一样,和禄东赞说的一样。”
众人不由得暗自点头,禄东赞就是禄东赞,还是非常有能力,非常有远见的。要不然也不会把陛下弄烦了,直接将他扣在大唐。他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实属寻常。当然,也间接证明了大唐皇帝李承乾说的更没错,他早就对大唐有防备,也有野心。
“禄东赞说,如果大唐解决了地形的麻烦,那么他们很有可能从这几方面攻击,而吐蕃一旦被攻击,就没有退路。他说泥婆罗就是吐蕃的退路,不但是退路,泥婆罗后面是天竺,大唐可怕,但天竺不可怕。”
“等我们攻下泥婆罗后,在那里滞留了半年,就是为了考察天竺情况,自己做出安排。比如泥婆罗地方的人口这些年是逐渐增加的。泥婆罗的存粮也是最多的。甚至于那里有足够二十万大军两年的存粮。“
“吐蕃……吐蕃也就这样了,我觉得禄东赞也清楚吐蕃无法挽留,也许……也许跳出吐蕃,带人走泥婆罗进击天竺。”
一名武将沉思片刻说:“禄东赞带过去八万人,也打不过渊盖苏文。不是兵力多少,兵力本来就少。单说渊盖苏文百战百胜,而吐蕃屡战屡败,双方士气就不是一个层次。同时,渊盖苏文有一批我大唐卖过去的正式装备,禄东赞打不过。”
大帐内武将们仔细分析各种因素,猜测禄东赞胜利的各种可能。
赵卓沉吟片刻:“其实……也许不用打。”
众人疑惑的看过来。
赵卓:“首先我们要确认,无论是禄东赞还是渊盖苏文,都是权臣,都有自己的思想,都有做决定的习惯。其次,无论是惺惺相惜也好,同病相怜也罢,他们两个更容易沟通。”
众人嘴角憋笑。
英雄相惜就算了同病相怜是真的。
“只要禄东赞不再打着吐蕃的旗号,渊盖苏文必定会放禄东赞过去,甚至于两人相互联手征伐天竺。毕竟……”赵卓嘴角露出笑意,“两个人分担,总比一个人背负强很多。而且我相信以禄东赞的能力,他能看出来这是他唯一的生路,也是他唯一翻盘的可能。所以禄东赞必定会走泥婆罗进击天竺。”
作为外交的专业人员,对每一个主要对手都有非常细致的分析,他很了解禄东赞。
果不其然,禄东赞也发现了这一条唯一的生路,或者说唯一翻盘的可能。
吐蕃已经没有兵力,这一次征召一百一十万已经是极限。随着西路薛万彻和东路孙贰郎相继击溃吐蕃守军,与段俨薛仁贵会师吐蕃核心地带,吐蕃核心地带已经没有一兵一卒。四十万大军迅速整顿吐蕃各部,并且安排大移民。吐蕃已经名存实亡。
薛仁贵一路追击,但军兵虽然经过训练依旧不如土生土长的吐蕃人,最终只是拿下逻多城,将边界推进到雅鲁藏布江,依旧没能看到禄东赞的影子。
直到一个月后,岳阳传来军报,禄东赞请求将吐蕃原泥婆罗领土归降大唐,同时彻底上交吐蕃所有象征主权的印信,吐蕃宣布彻底灭国。对于这个结果,赵卓早有预料,段俨等人也都心里认可。但对于李承乾而言却有些哭笑不得。
这禄东赞能在史册上有着名号并非是浪得虚名,就冲这走一步看三步的远见卓识,居然在这种情况下突然转战天竺,给自己给家族留了安身立命的本钱,可见其其实一早就做着兵败的准备。只是一直心存幻想,结果被段俨打醒了而已。
李承乾没想到禄东赞拐了一个大弯跑天竺去了,而天竺各国都懵了。
【作者题外话】:求银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