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男儿立志出乡关
第165章 男儿立志出乡关
老人家心态都不对劲了。
都已经七老八十了,居然还要管一个青年称呼为舅公,这算是哪门子的事?
宁川面色平静,沉默片刻后说道:“如果你真是宁兰的后人,那确实应该称呼我为舅公,我老家位于吴越省越州市沧田县水涧冲。”
直至今日,他还记得清清楚楚。
苏建国听后神色凝重,一切消息都对得上,要知道奶奶的故乡真没几个人知道,即便是他儿子——苏静雯的父亲也不知晓,苏建国是唯一知道的人。
想到这里,苏建国眼眶润湿。
他想起小时候陪伴在奶奶身旁的光景,那是他最为难忘的时光,奶奶经常跟他说起老家的事情,还说起她有个哥哥名为宁川,长得可俊了。
除此之外,奶奶还在暑假的时候带他回老家住上几天,让小时候的苏建国对奶奶的故乡生起莫名的情愫。
“你真是舅公……”苏建国说这话的时候语气复杂。
高兴么?
不见得,反而有种失落。
他叹道:“舅公,你要是能早点回来就好了,我奶奶她老人家八十三去世的,临走之前嘴里一直念着您老人家的名字。”
宁川鼻子发酸,几乎落泪。
小妹是他最放心不下的人,却连最后一面都没能见上。
或者,爹娘离世之前也惦记着自己这个儿子吧,宁川悲由心生,突然意识到自己修为再高又有什么用?
他终究是愧对了家人。
苏建国见宁川陷入沉默,又叹了口气,“舅公,奶奶说你少年时期就已经离乡出走,后来奶奶遇到了我爷爷,也走出了大山,那时她便想找您的下落,却始终一无所获。”
宁川叹了口气,脑海中浮现出昔年的一幕幕。
犹记得他离乡的时候,是因为扶桑一名著名诗人的一首诗——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死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在他离乡的时候,小妹才十岁出头,那头干枯的黄发至今都烙印在宁川脑海深处。
即使现在他已经成为世所罕见的高手,也仍旧忘不了那一幕幕。
小妹的啼哭,母亲的垂泪,父亲的沉默……
“我去修道了,后来遇到倭寇入侵,便加入了驱除鞑虏的行列中。
机缘巧合之下,我得到了一些秘法,使我能够保持年轻。”
宁川说道。
苏建国内心自然惊讶于宁川所说的秘法,但他更在意的是仍旧是自己的祖母,他叹道:“奶奶要是知道您老人家还活着,应该会很高兴吧?
在那个没有照相机的年代,奶奶经常将自己锁在房间里,一笔一笔描绘着您老人家的模样。”
说这话的时候,苏建国未必没有埋怨的成分。
宁川也听出来了,但他并没有责怪苏建国,反而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杨采薇老老实实坐在一旁,没有打扰二人。
“舅公,你跟我来。”
苏建国起身。
他带着宁川走进书房,然后从一个角落里拖出一个古朴的木箱,木箱不染尘埃,其上还有一把年代久远的锁头扣在其上。
苏建国小心翼翼将木箱子打开,里面摆放着整齐有序的老物品,都是奶奶留下的遗物。
在箱子的底部,苏建国拿出一大沓照片,交到宁川手中,“这是我奶奶各个时期留下的照片,她曾说如果有机会的话让您看看,可是最后没能等到您。”
宁川心脏颤动了几下。
第一张照片,应该是小妹二十出头的年纪,脸上稚气未脱。
站在她身旁的应该是女子学堂的同学,都是如花似玉的年纪。
宁川笑着自语道:“小妹长得真俊。”
第二张照片,是宁兰参加学生活动时的照片,头发明显有些凌乱,不过她那双炯炯有神的眸子让人从她身上看见了中华之未来,也看见了胜利的曙光。
第三张照片,宁兰和爹娘都穿上了民国时期的衣裳,明显是小妹故意留下的全家照,在三人的旁边还摆放着一张空置的椅子,那是为宁川而留。
在这张照片里,爹娘已经垂垂老矣,二老在乡野里干了一辈子苦活,岁月在他们脸上留下深深的痕迹。
“爹娘……”
宁川情不自禁,喊出了声。
苏建国感受到了股悲意,然后默默转身走出书房,并且把门关上。
杨采薇和苏静雯站在门口,也感受到了那股浓浓的悲意。
“让舅公一个人安静安静吧。”
苏建国说道。
书房里。
宁川沉浸在悲伤之中,并没有意识到苏建国已经离开,他手指轻轻摩挲着这张黑白照片,这是他唯一能够见到爹娘的媒介。
“孩儿不孝,孩儿没能尽孝。”
宁川声音沙哑,眼眶微微润湿。
这张照片,也是爹娘留下的唯一一张合照。
到了第四张……
爹已经不在了,只剩下小妹和娘。
第五张。
和小妹合影的是一名青年,这应该就是苏建国的爷爷,也就是小妹的丈夫。
二人志同道合,看上去确实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再后来,小妹和他结婚了,还生了一子一女。
在小妹结婚的第七个年头,娘亲也因思念成疾郁郁寡终,和父亲一同埋进了那座小小的土坡里。
看到这儿,宁川潸然泪下。
他哭了。
此刻的他不是名震天下的绝世强者,而是一名游历多年未能见到爹娘最后一面的孩子,他的泪水滴淌在泛黄的老照片上,然后又试图将泪水抹去,以免毁掉这几张照片。
如果时光能倒流,他情愿在爹娘还有小妹的身边度过一辈子。
天下无敌又如何?
终究失去了一切!
宁川擦拭着泪水,继续往下看,眼睁睁看着小妹成年后嫁为人妻,成为人母,最后又看着小妹从青年时期步入中年,最后也成为一名老太太。
到这时,照片已经有了色彩,更让宁川觉得小妹的人物形象生动无比,几乎要从照片里走出来。
最后一张照片拍摄于小妹的追悼会,追悼会上人影幢幢,不乏当时各行各业的大人物,小妹的普通而又不平凡的一生戛然而止。
时光无情,送走了一切。
- 肉肉屋
老人家心态都不对劲了。
都已经七老八十了,居然还要管一个青年称呼为舅公,这算是哪门子的事?
宁川面色平静,沉默片刻后说道:“如果你真是宁兰的后人,那确实应该称呼我为舅公,我老家位于吴越省越州市沧田县水涧冲。”
直至今日,他还记得清清楚楚。
苏建国听后神色凝重,一切消息都对得上,要知道奶奶的故乡真没几个人知道,即便是他儿子——苏静雯的父亲也不知晓,苏建国是唯一知道的人。
想到这里,苏建国眼眶润湿。
他想起小时候陪伴在奶奶身旁的光景,那是他最为难忘的时光,奶奶经常跟他说起老家的事情,还说起她有个哥哥名为宁川,长得可俊了。
除此之外,奶奶还在暑假的时候带他回老家住上几天,让小时候的苏建国对奶奶的故乡生起莫名的情愫。
“你真是舅公……”苏建国说这话的时候语气复杂。
高兴么?
不见得,反而有种失落。
他叹道:“舅公,你要是能早点回来就好了,我奶奶她老人家八十三去世的,临走之前嘴里一直念着您老人家的名字。”
宁川鼻子发酸,几乎落泪。
小妹是他最放心不下的人,却连最后一面都没能见上。
或者,爹娘离世之前也惦记着自己这个儿子吧,宁川悲由心生,突然意识到自己修为再高又有什么用?
他终究是愧对了家人。
苏建国见宁川陷入沉默,又叹了口气,“舅公,奶奶说你少年时期就已经离乡出走,后来奶奶遇到了我爷爷,也走出了大山,那时她便想找您的下落,却始终一无所获。”
宁川叹了口气,脑海中浮现出昔年的一幕幕。
犹记得他离乡的时候,是因为扶桑一名著名诗人的一首诗——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死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在他离乡的时候,小妹才十岁出头,那头干枯的黄发至今都烙印在宁川脑海深处。
即使现在他已经成为世所罕见的高手,也仍旧忘不了那一幕幕。
小妹的啼哭,母亲的垂泪,父亲的沉默……
“我去修道了,后来遇到倭寇入侵,便加入了驱除鞑虏的行列中。
机缘巧合之下,我得到了一些秘法,使我能够保持年轻。”
宁川说道。
苏建国内心自然惊讶于宁川所说的秘法,但他更在意的是仍旧是自己的祖母,他叹道:“奶奶要是知道您老人家还活着,应该会很高兴吧?
在那个没有照相机的年代,奶奶经常将自己锁在房间里,一笔一笔描绘着您老人家的模样。”
说这话的时候,苏建国未必没有埋怨的成分。
宁川也听出来了,但他并没有责怪苏建国,反而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杨采薇老老实实坐在一旁,没有打扰二人。
“舅公,你跟我来。”
苏建国起身。
他带着宁川走进书房,然后从一个角落里拖出一个古朴的木箱,木箱不染尘埃,其上还有一把年代久远的锁头扣在其上。
苏建国小心翼翼将木箱子打开,里面摆放着整齐有序的老物品,都是奶奶留下的遗物。
在箱子的底部,苏建国拿出一大沓照片,交到宁川手中,“这是我奶奶各个时期留下的照片,她曾说如果有机会的话让您看看,可是最后没能等到您。”
宁川心脏颤动了几下。
第一张照片,应该是小妹二十出头的年纪,脸上稚气未脱。
站在她身旁的应该是女子学堂的同学,都是如花似玉的年纪。
宁川笑着自语道:“小妹长得真俊。”
第二张照片,是宁兰参加学生活动时的照片,头发明显有些凌乱,不过她那双炯炯有神的眸子让人从她身上看见了中华之未来,也看见了胜利的曙光。
第三张照片,宁兰和爹娘都穿上了民国时期的衣裳,明显是小妹故意留下的全家照,在三人的旁边还摆放着一张空置的椅子,那是为宁川而留。
在这张照片里,爹娘已经垂垂老矣,二老在乡野里干了一辈子苦活,岁月在他们脸上留下深深的痕迹。
“爹娘……”
宁川情不自禁,喊出了声。
苏建国感受到了股悲意,然后默默转身走出书房,并且把门关上。
杨采薇和苏静雯站在门口,也感受到了那股浓浓的悲意。
“让舅公一个人安静安静吧。”
苏建国说道。
书房里。
宁川沉浸在悲伤之中,并没有意识到苏建国已经离开,他手指轻轻摩挲着这张黑白照片,这是他唯一能够见到爹娘的媒介。
“孩儿不孝,孩儿没能尽孝。”
宁川声音沙哑,眼眶微微润湿。
这张照片,也是爹娘留下的唯一一张合照。
到了第四张……
爹已经不在了,只剩下小妹和娘。
第五张。
和小妹合影的是一名青年,这应该就是苏建国的爷爷,也就是小妹的丈夫。
二人志同道合,看上去确实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再后来,小妹和他结婚了,还生了一子一女。
在小妹结婚的第七个年头,娘亲也因思念成疾郁郁寡终,和父亲一同埋进了那座小小的土坡里。
看到这儿,宁川潸然泪下。
他哭了。
此刻的他不是名震天下的绝世强者,而是一名游历多年未能见到爹娘最后一面的孩子,他的泪水滴淌在泛黄的老照片上,然后又试图将泪水抹去,以免毁掉这几张照片。
如果时光能倒流,他情愿在爹娘还有小妹的身边度过一辈子。
天下无敌又如何?
终究失去了一切!
宁川擦拭着泪水,继续往下看,眼睁睁看着小妹成年后嫁为人妻,成为人母,最后又看着小妹从青年时期步入中年,最后也成为一名老太太。
到这时,照片已经有了色彩,更让宁川觉得小妹的人物形象生动无比,几乎要从照片里走出来。
最后一张照片拍摄于小妹的追悼会,追悼会上人影幢幢,不乏当时各行各业的大人物,小妹的普通而又不平凡的一生戛然而止。
时光无情,送走了一切。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