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立于还未筑好的土山之上,眼睛直勾勾地看着眼前的北京城,面无表情,身旁的洪承畴,吴三桂和阿济格等人也是一言不发,似乎正在等待着什么。
多尔衮的态度很简单,中原的土地,占得一寸是一寸,占得一尺是一尺,但是绝不可得而复失,前功尽弃。
如今只要占了北京城,在关内便有了立足之地,今后无论是要想取直隶还是山东,取北地还是南境,都易如反掌。
可若是攻不下来,那山海关也守不住,如此这般,便是前功尽弃了,而自己这一世的努力也就白费了。
另一边,北京城城墙上,李来亨也一直盯着前方的满清军营看,他这次派出去了两支五百人的夜袭小队,全部都是辽东营新军中的老兵,准备要到多尔衮的中军大营前,去好好闹他一闹。
李来亨之所以前面整整二十三次夜袭都失败,是因为他故意派了新兵,就是要做戏给多尔衮看的,让他了解一下城内的大顺军有多“弱”!
正如后世某位伟人所言:“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御”,只要能够骚扰鞑子,让他们不得安息,顺便训练军队,那便是战略上的巨大成功。
只不过,最后几次损伤确实有些大,夜袭本就是小部队行动,一旦暴露,这些新兵在鞑子的优势火力下,尽管有夜色掩护,也终究是难敌难逃的,免不了产生重大损失。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来亨才暂停了一段时间的夜袭,为的就是让鞑子放松警惕,再给对方来一个出其不意的惊喜。
夜色下,李林,刘能各率领一队人,借助绳索,从北京城南边的城墙出发,随后就悄无声息地潜入了城外的一片树林里。
所谓围城,并不能做到铁桶一般,更不是十几万人手拉着手,严丝合缝地把一座城给团团围住。
围城的部队其实是在城外某几个合适的地方,设置数个据点,然后将大军分成几部,各自安营扎寨。
各个大营寨和小据点之间的空隙,可能会设置一些障碍,也可能会派人专门巡视,偶尔有零散的游骑往来,为的就是防止守城方的斥侯来回传递情报。
也就是说,所谓的围城,特别是北京城这种几十里长的巨型城市,其实就是用几十个大大小小的营寨和据点,把城池大致包围起来。
然后再修建筑垒,挖壕沟,将这些据点和营寨给连接起来,但即使是这样,据点与据点之间,营寨和营寨之间,还是会有很大的空隙,其实是不可能可以真正困死一座城的。
再加上北京的城墙上有着数百门大小不一,射程不一的火炮,居高临下,射程可一点不差,就是那些营寨和据点,也不敢靠得太近,免得成了活靶子。
所以当双方在某些方面实力相当的时候,为了攻城,往往还需要筑土山,挖地道,就地取材制作各种各样的攻城器械,免得造成太大的伤亡。
月黑风高,万籁俱寂,北京城外的旷野上,除了营寨周围借助火光视野稍好,能够稍微看清楚一点外,其他的地方几乎都是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
满清大军的各个营寨间,只有举着火把巡逻的兵马在快速穿梭游走,火光摇曳,忽明忽暗,诡异至极。
剩下的地方不见发出任何一丝动静,除了帐篷里面的呼噜声和梦话,便只剩下风呼呼嘶叫的声音。
天空中不时飘过几片厚厚的乌云,一轮残月悬于空中,黯淡无光,如此这般的条件,便是最适合夜袭的,这是双方主将不约而同想到的“妙计”。
于是便出现了战争史上最神奇的一幕:大顺军两支五百人的夜袭部队沿着城南的那片密林外沿直奔多尔衮的中军大营而去;而多尔衮从中军大营精挑细选而出的两支一千人的精锐部队则在密林中间秘密穿行,目标是北京城南。
这四支部队都在各自的不远处急行军,都小心翼翼,都以为是因为林子太小,自己太过小心,才会听到了友军穿行的声音。
与此同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互不干扰,继续前行,甚至纷纷为自己的英明举动而感到自豪。
李林走在队伍最前面,时刻准备着应对夜袭路上出现的任何意外。
这是李将军第一次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从一个底层军官到如今皇太孙眼前的红人,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所以这一次夜袭,必须干得漂漂亮亮的。
借着夜色和密林,两人一排,望不到头的士兵衔枚疾走,不过这里树木茂密,竹藤交织,道路情况确实有些复杂。
所有士兵皆是小心翼翼,没有任何人敢发出一丝一毫的声音,军中的指令只能用眼色和手势传递,以确保所有的一切行动不发出一丁点儿声音。
此时此刻,他们的耳朵里除了虫鸣鼠叫,便是“沙沙吱吱”的脚步声,心中不免抱怨友军太过不小心,这是要坏了大事的。
不知道是天气闷热又急行军的原因,还是太过紧张,几乎所有人的脸色都挂满了汗珠。不过,有的人紧张起来就不是脸上冒汗珠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嗯嗯嗯……呃……呼——”大顺军三个好兄弟手里都抓着地上的杂草,几乎要使完了全身的劲,可还是拉不出来。
好巧不巧,前天晚上在街上买了一大袋豆子,吃了三餐,没想到今晚要出来出任务,更没想到居然会那么急,还那么难拉……真不该嘴馋,吃那些豆子!
三人也不敢发出声音,只能忍着,继续嗯嗯哼哼,迫切的想要拉完归队,去杀敌赚钱。
只不过,有些神奇的是,他们不知怎么的,居然神不知鬼不觉地跑到了两支清军部队的中间——那片小林子的中央来拉,而他们对这个事情却还是一无所知,听着周围的脚步声,只以为都是自己人。
“呼——”拉完之后,连呼吸都是舒服的,只是蹲的太久,三人都有些腿软了,也顾不得那么多,径直坐在了旁边的草丛地里。
只是,鞑子也是人,自然也有来解手的,三人正静静地坐在草地里,几条水柱却喷涌而下。
多尔衮的态度很简单,中原的土地,占得一寸是一寸,占得一尺是一尺,但是绝不可得而复失,前功尽弃。
如今只要占了北京城,在关内便有了立足之地,今后无论是要想取直隶还是山东,取北地还是南境,都易如反掌。
可若是攻不下来,那山海关也守不住,如此这般,便是前功尽弃了,而自己这一世的努力也就白费了。
另一边,北京城城墙上,李来亨也一直盯着前方的满清军营看,他这次派出去了两支五百人的夜袭小队,全部都是辽东营新军中的老兵,准备要到多尔衮的中军大营前,去好好闹他一闹。
李来亨之所以前面整整二十三次夜袭都失败,是因为他故意派了新兵,就是要做戏给多尔衮看的,让他了解一下城内的大顺军有多“弱”!
正如后世某位伟人所言:“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御”,只要能够骚扰鞑子,让他们不得安息,顺便训练军队,那便是战略上的巨大成功。
只不过,最后几次损伤确实有些大,夜袭本就是小部队行动,一旦暴露,这些新兵在鞑子的优势火力下,尽管有夜色掩护,也终究是难敌难逃的,免不了产生重大损失。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来亨才暂停了一段时间的夜袭,为的就是让鞑子放松警惕,再给对方来一个出其不意的惊喜。
夜色下,李林,刘能各率领一队人,借助绳索,从北京城南边的城墙出发,随后就悄无声息地潜入了城外的一片树林里。
所谓围城,并不能做到铁桶一般,更不是十几万人手拉着手,严丝合缝地把一座城给团团围住。
围城的部队其实是在城外某几个合适的地方,设置数个据点,然后将大军分成几部,各自安营扎寨。
各个大营寨和小据点之间的空隙,可能会设置一些障碍,也可能会派人专门巡视,偶尔有零散的游骑往来,为的就是防止守城方的斥侯来回传递情报。
也就是说,所谓的围城,特别是北京城这种几十里长的巨型城市,其实就是用几十个大大小小的营寨和据点,把城池大致包围起来。
然后再修建筑垒,挖壕沟,将这些据点和营寨给连接起来,但即使是这样,据点与据点之间,营寨和营寨之间,还是会有很大的空隙,其实是不可能可以真正困死一座城的。
再加上北京的城墙上有着数百门大小不一,射程不一的火炮,居高临下,射程可一点不差,就是那些营寨和据点,也不敢靠得太近,免得成了活靶子。
所以当双方在某些方面实力相当的时候,为了攻城,往往还需要筑土山,挖地道,就地取材制作各种各样的攻城器械,免得造成太大的伤亡。
月黑风高,万籁俱寂,北京城外的旷野上,除了营寨周围借助火光视野稍好,能够稍微看清楚一点外,其他的地方几乎都是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
满清大军的各个营寨间,只有举着火把巡逻的兵马在快速穿梭游走,火光摇曳,忽明忽暗,诡异至极。
剩下的地方不见发出任何一丝动静,除了帐篷里面的呼噜声和梦话,便只剩下风呼呼嘶叫的声音。
天空中不时飘过几片厚厚的乌云,一轮残月悬于空中,黯淡无光,如此这般的条件,便是最适合夜袭的,这是双方主将不约而同想到的“妙计”。
于是便出现了战争史上最神奇的一幕:大顺军两支五百人的夜袭部队沿着城南的那片密林外沿直奔多尔衮的中军大营而去;而多尔衮从中军大营精挑细选而出的两支一千人的精锐部队则在密林中间秘密穿行,目标是北京城南。
这四支部队都在各自的不远处急行军,都小心翼翼,都以为是因为林子太小,自己太过小心,才会听到了友军穿行的声音。
与此同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互不干扰,继续前行,甚至纷纷为自己的英明举动而感到自豪。
李林走在队伍最前面,时刻准备着应对夜袭路上出现的任何意外。
这是李将军第一次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从一个底层军官到如今皇太孙眼前的红人,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所以这一次夜袭,必须干得漂漂亮亮的。
借着夜色和密林,两人一排,望不到头的士兵衔枚疾走,不过这里树木茂密,竹藤交织,道路情况确实有些复杂。
所有士兵皆是小心翼翼,没有任何人敢发出一丝一毫的声音,军中的指令只能用眼色和手势传递,以确保所有的一切行动不发出一丁点儿声音。
此时此刻,他们的耳朵里除了虫鸣鼠叫,便是“沙沙吱吱”的脚步声,心中不免抱怨友军太过不小心,这是要坏了大事的。
不知道是天气闷热又急行军的原因,还是太过紧张,几乎所有人的脸色都挂满了汗珠。不过,有的人紧张起来就不是脸上冒汗珠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嗯嗯嗯……呃……呼——”大顺军三个好兄弟手里都抓着地上的杂草,几乎要使完了全身的劲,可还是拉不出来。
好巧不巧,前天晚上在街上买了一大袋豆子,吃了三餐,没想到今晚要出来出任务,更没想到居然会那么急,还那么难拉……真不该嘴馋,吃那些豆子!
三人也不敢发出声音,只能忍着,继续嗯嗯哼哼,迫切的想要拉完归队,去杀敌赚钱。
只不过,有些神奇的是,他们不知怎么的,居然神不知鬼不觉地跑到了两支清军部队的中间——那片小林子的中央来拉,而他们对这个事情却还是一无所知,听着周围的脚步声,只以为都是自己人。
“呼——”拉完之后,连呼吸都是舒服的,只是蹲的太久,三人都有些腿软了,也顾不得那么多,径直坐在了旁边的草丛地里。
只是,鞑子也是人,自然也有来解手的,三人正静静地坐在草地里,几条水柱却喷涌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