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秀听了说道:“回国公爷,整个河间府只有府治河间县有了银行,其他如沧州、青县、献县等地都还在筹备中。”
贾瑞点了点头说道:“既是这样,我也写个条子。
到时候你直接去找王一兴,把收购土豆和让银行批款给你的事一并办了。
拿纸笔来,我这就写!”
刘国秀没想到贾瑞这么急性子,忙亲手拿来笔墨,贾瑞却发愁了:没带秘书啊!
起草公文这种糙活儿是他该干的?
平日都是一个眼神宝琴就给自己拟好了,他直接盖印就是了。
看看一旁的王向许岳贾瑞不由得感慨:是不是应该带个随身秘书啊……
“我说,你写!”贾瑞朝刘国秀说道。
“是!”刘国秀忙拿笔沾了墨。
贾瑞念道:“照会北直隶省河间府知府王一兴知晓……”
写完了贾瑞也不看,想了想让王向将自己的城管卫指挥使的印拿出来盖上了又交于刘国秀道:
“拿着这个去找王一兴就是了。”
刘国秀恭恭敬敬的将照会收好了。
“收土豆不可故意压低价格,不可盘剥百姓,不可强买强卖……”
贾瑞嘱咐了几句又说道:
“你送我的那银子我也不收了,不是跟你外道,我不缺你那仨瓜俩枣的。
你好好办差,少收些火耗就是你有心了。”
一宿无话,第二天粮食已尽数装船,贾瑞也不久待,登船继续南行。
刘国秀则是带上贾瑞的照会文书亲自往河间去找知府王一兴不提。
又行了几日船队已进入衮州地界,到了东平周已经看到有成群结队的流民携家带口的,或是推车或是步行,有些麻木的顺着运河北上。
看着运河上贾瑞的船队往南驶去,流民们纷纷驻足观望,尤其是为首那艘楼船上一群穿着奇装异服的人实在吸引眼球。
“停船停船!”贾瑞让船停下。
可这里没有码头,他的船无法靠岸,只得对许岳说:
“找个嗓门大的,让他们往回走,就说有粮食!”
马上出来个自告奋勇的城管军朝岸上的流民大喊道:
“相亲们!宁国公贾大人奉旨赈灾,诸位都请往回走!到了安山镇有粮食!”
显然,什么宁国公和赈灾都不是重点,粮食才是真正刺激到这群流民的。
看到后头船上果然有用油布遮盖着的一船船粮食,人们纷纷开始掉头往回走。
南行十余里船队到了安山镇码头。
安山镇隶属于衮州府的东平州。
这里五百年前本来是一片水泊,也曾经有个响当当的名字——水泊梁山。
五百年沧海桑田,昔日的八百里水泊已经不在,这里成了一片庄稼地。
因知道有粮食,那群流民返回的脚步明显快得多,船靠岸不久便纷纷围拢上来,有些怯意的打量着贾瑞一行人。
这群流民人数并不多,只有五十来人,样子也并不是很狼狈。
贾瑞便又表明身份,众人这才纷纷跪在地上高呼万岁。
贾瑞不由得有点不爽,老子大老远给你们送粮食来了,你们感谢皇上,就不感谢我?
感谢不感谢还是要分粮,贾瑞招招手,按人头分,不论年龄打小,一人一斗小米。
找了一个看着有几分机灵的年轻人过来,贾瑞问道:“你叫什么?你们是哪里人?出来几天了?要往哪里去?”
年轻人就要跪下,被拦住了才说道:“草民叫王铁根,是宁阳县后王村人,距这里大概一百三四十里,走了五天才到这里。”
贾瑞又问道:“我这一路走来并未见蝗虫,你们为何就逃荒出来了?”
王铁根说道:“国公老爷是没往东南边去啊,铺天盖地的蝗虫,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啊!
不光是我们宁阳县,听说曲阜、泗水、费县比我们这还厉害呢!”
贾瑞听了不由得一蹙眉,问道:“遭灾几天了?家里头已经没粮食了吗?”
铁根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倒也还没断粮,不过庄稼今年定然是绝收了。
也不怕国公爷笑话,我们商量着下半年肯定是没有粮食吃了。
与其等着没米下锅了再往外逃,还不如先走出来,起码这一路要饭也好要,树皮草根也不至于被先逃出来的人吃光了!
所以我们商量了一回,愿意走的便都逃出来了。”
贾瑞听了不由笑道:“你们倒是有先见之明!
跟他们说吧,都回去,朝廷已经调拨了粮食和银子在赈灾了,都回去等着赈济就是了。
不用多久还会有人给你们送来种子,等蝗虫过境了就赶紧接着种地,秋冬还能收一季土豆呢!”
“土豆?”王铁根显然是头一次听说这个名词。
“就是一种新的作物,能填饱你们一家人的肚子。”
贾瑞道:“这么说来,一人一斗小米也尽够你们走回去了。
今天天色不早了,想你们走了一天的路也累了。
你们不妨就在这里歇息一晚,明儿一早就往回走吧。
王向,让他们弄点黑糖下来熬点黑糖粥,本国公爷今天要施粥~”
前世只在电视剧里看到过天灾时候大户人家开粥棚施粥,这回贾瑞也可以过一次瘾了。
正说着,却见一辆驴车咕噜咕噜的驶来,后头还跟着许多衙役。
车刚一停便下来一个身穿七品官服的老者下来。
见了贾瑞等人的衣服也是一愣,随即上前道:
“下官东平知州叶有凤,不知上差驾到有失远迎还望海涵。”
王向便介绍道:“这位是一等宁国公、辽宁州节度使、城管卫指挥使、市舶司提举贾瑞贾公爷。”
不用后门的头衔,一听到宁国公叶有凤就知道这位爷的来头了,忙跪下磕头。
贾瑞叫免礼说明此行来意,问了一回东平州灾情和流民情况,似乎还未有大股流民出现,东平的常平仓也还有些余粮,只是不多。
“东平既然是大多数流民往北逃荒的必经之地,你这里的任务便艰巨了。
这样,我给你留下五千石的粮食,你安排人手开设粥棚。
凡是有往北的流民都发给一斗米,令其返回原籍等待官府赈济。”
- 肉肉屋
贾瑞点了点头说道:“既是这样,我也写个条子。
到时候你直接去找王一兴,把收购土豆和让银行批款给你的事一并办了。
拿纸笔来,我这就写!”
刘国秀没想到贾瑞这么急性子,忙亲手拿来笔墨,贾瑞却发愁了:没带秘书啊!
起草公文这种糙活儿是他该干的?
平日都是一个眼神宝琴就给自己拟好了,他直接盖印就是了。
看看一旁的王向许岳贾瑞不由得感慨:是不是应该带个随身秘书啊……
“我说,你写!”贾瑞朝刘国秀说道。
“是!”刘国秀忙拿笔沾了墨。
贾瑞念道:“照会北直隶省河间府知府王一兴知晓……”
写完了贾瑞也不看,想了想让王向将自己的城管卫指挥使的印拿出来盖上了又交于刘国秀道:
“拿着这个去找王一兴就是了。”
刘国秀恭恭敬敬的将照会收好了。
“收土豆不可故意压低价格,不可盘剥百姓,不可强买强卖……”
贾瑞嘱咐了几句又说道:
“你送我的那银子我也不收了,不是跟你外道,我不缺你那仨瓜俩枣的。
你好好办差,少收些火耗就是你有心了。”
一宿无话,第二天粮食已尽数装船,贾瑞也不久待,登船继续南行。
刘国秀则是带上贾瑞的照会文书亲自往河间去找知府王一兴不提。
又行了几日船队已进入衮州地界,到了东平周已经看到有成群结队的流民携家带口的,或是推车或是步行,有些麻木的顺着运河北上。
看着运河上贾瑞的船队往南驶去,流民们纷纷驻足观望,尤其是为首那艘楼船上一群穿着奇装异服的人实在吸引眼球。
“停船停船!”贾瑞让船停下。
可这里没有码头,他的船无法靠岸,只得对许岳说:
“找个嗓门大的,让他们往回走,就说有粮食!”
马上出来个自告奋勇的城管军朝岸上的流民大喊道:
“相亲们!宁国公贾大人奉旨赈灾,诸位都请往回走!到了安山镇有粮食!”
显然,什么宁国公和赈灾都不是重点,粮食才是真正刺激到这群流民的。
看到后头船上果然有用油布遮盖着的一船船粮食,人们纷纷开始掉头往回走。
南行十余里船队到了安山镇码头。
安山镇隶属于衮州府的东平州。
这里五百年前本来是一片水泊,也曾经有个响当当的名字——水泊梁山。
五百年沧海桑田,昔日的八百里水泊已经不在,这里成了一片庄稼地。
因知道有粮食,那群流民返回的脚步明显快得多,船靠岸不久便纷纷围拢上来,有些怯意的打量着贾瑞一行人。
这群流民人数并不多,只有五十来人,样子也并不是很狼狈。
贾瑞便又表明身份,众人这才纷纷跪在地上高呼万岁。
贾瑞不由得有点不爽,老子大老远给你们送粮食来了,你们感谢皇上,就不感谢我?
感谢不感谢还是要分粮,贾瑞招招手,按人头分,不论年龄打小,一人一斗小米。
找了一个看着有几分机灵的年轻人过来,贾瑞问道:“你叫什么?你们是哪里人?出来几天了?要往哪里去?”
年轻人就要跪下,被拦住了才说道:“草民叫王铁根,是宁阳县后王村人,距这里大概一百三四十里,走了五天才到这里。”
贾瑞又问道:“我这一路走来并未见蝗虫,你们为何就逃荒出来了?”
王铁根说道:“国公老爷是没往东南边去啊,铺天盖地的蝗虫,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啊!
不光是我们宁阳县,听说曲阜、泗水、费县比我们这还厉害呢!”
贾瑞听了不由得一蹙眉,问道:“遭灾几天了?家里头已经没粮食了吗?”
铁根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倒也还没断粮,不过庄稼今年定然是绝收了。
也不怕国公爷笑话,我们商量着下半年肯定是没有粮食吃了。
与其等着没米下锅了再往外逃,还不如先走出来,起码这一路要饭也好要,树皮草根也不至于被先逃出来的人吃光了!
所以我们商量了一回,愿意走的便都逃出来了。”
贾瑞听了不由笑道:“你们倒是有先见之明!
跟他们说吧,都回去,朝廷已经调拨了粮食和银子在赈灾了,都回去等着赈济就是了。
不用多久还会有人给你们送来种子,等蝗虫过境了就赶紧接着种地,秋冬还能收一季土豆呢!”
“土豆?”王铁根显然是头一次听说这个名词。
“就是一种新的作物,能填饱你们一家人的肚子。”
贾瑞道:“这么说来,一人一斗小米也尽够你们走回去了。
今天天色不早了,想你们走了一天的路也累了。
你们不妨就在这里歇息一晚,明儿一早就往回走吧。
王向,让他们弄点黑糖下来熬点黑糖粥,本国公爷今天要施粥~”
前世只在电视剧里看到过天灾时候大户人家开粥棚施粥,这回贾瑞也可以过一次瘾了。
正说着,却见一辆驴车咕噜咕噜的驶来,后头还跟着许多衙役。
车刚一停便下来一个身穿七品官服的老者下来。
见了贾瑞等人的衣服也是一愣,随即上前道:
“下官东平知州叶有凤,不知上差驾到有失远迎还望海涵。”
王向便介绍道:“这位是一等宁国公、辽宁州节度使、城管卫指挥使、市舶司提举贾瑞贾公爷。”
不用后门的头衔,一听到宁国公叶有凤就知道这位爷的来头了,忙跪下磕头。
贾瑞叫免礼说明此行来意,问了一回东平州灾情和流民情况,似乎还未有大股流民出现,东平的常平仓也还有些余粮,只是不多。
“东平既然是大多数流民往北逃荒的必经之地,你这里的任务便艰巨了。
这样,我给你留下五千石的粮食,你安排人手开设粥棚。
凡是有往北的流民都发给一斗米,令其返回原籍等待官府赈济。”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