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一席话,让内阁大臣瞬间懵了,一个个大眼瞪小眼。
    郁新、张紞、解缙是看过那份奏报的,内容好像,大概,应该,不是皇上说的那么严重吧?
    人家说的明明是:
    沿海诸地,海匪常有出没,少则数人,多则数百,滋扰不休,广州都指挥使司率士卒三千,转战阳江、广海、新宁、吴川、遂溪等地,以死三十,伤五十的代价,灭海匪五百。
    这应该说是报功的文书,怎么到了皇上嘴里,竟然成了求援的文书了?
    莫不是,有什么玄机?
    解缙心思灵活,眼睛一转,便明白了皇上的心思,高声喊道:“皇上,广州乃帝国南面门户,不可丢失,臣以为,非重臣不可胜任。”
    “哦?”
    朱允炆满意地看着解缙,这个三大才子之一,果然名不虚传。
    “解卿,你认为谁可担负此重任?”
    朱允炆含笑问道。
    解缙张嘴就想说出来,但突然意识到了,这个名字,自己说出来的话,很可能会惹麻烦。
    毕竟,自己虽然已经入阁,但毕竟根基尚浅,和那些强大的勋贵比起来,还是明显不足。
    解缙施礼道:“皇上,此事可询问吏部。”
    朱允炆淡然一笑,清楚解缙看穿了自己的心思,也清楚解缙这是在耍滑头,却不介意,将目光看向齐泰,问道:“齐卿,你认为谁可担此重任?”
    吏部,有推荐人才的职责。
    吏部尚书齐泰出班,喊道:“臣认为安陆侯吴杰可担此任。”
    朱允炆皱眉,说道:“安陆侯在浙江练兵,兼顾海上防务,恐怕走不开啊。”
    “那江阴侯吴高……”
    “吴高最近身体不好……”
    “都指挥史顾成……”
    “顾成朕另有安排,不妥……”
    齐泰接连举荐了数人,都被朱允炆挡了回去。
    齐泰也不是傻子,这个时候再想不出来弯弯绕绕,就白在官场混了。
    明显的,皇帝心里已经有了人选,但碍于皇帝身份,不能自己说出来,所以才让臣下举荐,解缙不想说,才把皮球踢给了自己啊。
    可齐泰迷茫,不知道皇帝想坑谁啊,总不能让燕王去吧?
    打了个哆嗦的齐泰,小心地看着朱允炆,朱允炆微微将头侧向武将勋贵一方,齐泰侧过头看了过去,皇上似乎在看魏国公徐辉祖啊。
    不对!
    徐辉祖此时正在训练京营新军,定然走不开。
    那还能是谁?
    齐泰猛地瞪了眼,吞咽了下口水,定了定神,高声呼喊道:“臣认为,此事关系国泰民安,需以雷霆之师,彻底绞杀海匪,能担任此大事,开我大明南征太平者,非曹国公不可。”
    正在打瞌睡的李景隆听闻自己被点了名,陡然打了个哆嗦。
    昨晚上酒喝太多了,没睡好。
    刚刚该不会出现幻听了吧?
    就在李景隆有些找不到北的时候,朱允炆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齐爱卿所言甚是,此乃本皇登基以来第一战,需确保万全,一扬我大明军威,二护我大明疆土,三安我大明国民!不可不派一位重臣!既然如此,曹国公!”
    “臣在!”
    李景隆连忙出班施礼。
    “朕任命你为镇南大将军,李增枝为总兵,徐增寿为副总兵,李友、徐宏、陈越……八人为参将,明日起,奔赴广州,与广州都司一起,铲平海匪,护我大明!”
    朱允炆站起来,威严地喊道。
    不容商议!
    不容质疑!
    朱允炆的命令,让李景隆如五雷轰顶,木然地谢恩领旨。
    大殿之内,众官员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动用大国公打小海匪?
    广州海匪有多严重?
    这个阵仗,是不是太给那些海匪面子了?
    难道说,广州已经彻底沦陷了?
    没听说啊!
    “皇上,臣认为国公乃是帝国栋梁,中流砥柱,不应轻易动用。广州虽有海匪祸乱,只需出动一方都司,或一位侯爵,足以戡乱。”
    京卫指挥使司,指挥佥事王佐出班反对。
    “臣等附议。”
    几位不起眼的官员冒了出来。
    朱允炆冷冷地看着这些反对自己的官员,厉声说道:“广州百姓身陷水火之中,尔等还在计较用谁的问题?!王佐,让你去,你能保证一定赢吗?朕深知,海匪不除,广州不安!帝国不安的道理!你作为指挥佥事,连这点都看不明白吗?!”
    “曹国公为朕所信赖之人,又是岐阳王之后,擅兵事,一旦他出马,必然可收奇效!彻底荡平海匪,还朕一个安稳的南大门。你居然反对,是何居心?”
    王佐吃惊地看着发火的朱允炆,连忙跪在地上磕头。
    这要再不服软,海匪除不除掉王佐不清楚,自己的脑袋一定会被摘掉的。
    朱允炆厉声说道:“朕委派曹国公,意在告诉天下人,朕为帝国万民之安全,不惜动用国公!哪怕他日需要,朕也可以顶上去,身披战甲,上阵杀敌!曹国公,你可有勇气荡平海匪,为朕分忧?!”
    曹国公李景隆连忙跪拜,高声喊道:“臣有勇气,愿为皇上分忧!”
    这个时候再不低头,那就完蛋了。
    皇上都发话了,你不上,老子自己上,你看着办。
    李景隆还能怎么看?
    谁敢让新皇上御驾亲征啊。
    作为臣子,若是不能给皇上分忧,那还怎么在朝堂上混?
    何况朱允炆又是“信赖”,又是“不惜动用国公”,还发表了一番杀气凛然,热血沸腾的话,足以让李景隆心甘情愿上路了。
    朱允炆见搞定了李景隆,看了一眼反对自己的几位臣子,说道:“王佐等人,随军出征吧,用你们的眼,你们的心,去看看那些受灾受难的百姓,然后回来告诉朕,朕的决策,正不正确!”
    满朝皆惊。
    这一句反对,直接充军了?
    这也太狠了吧?
    虽然不是当大头兵去,但毕竟也是随军出征啊。战场可不认人,万一海匪杀过来,说不定就挂在那里壮烈了。
    事实上,王佐更担心自己壮烈在路上。
    从南京到广州,怎么滴也是三千里路,一路颠簸南下,到广州,至少也要两三个月,万一水土不服,自己就交代给大明的山山水水里面了。
    奈何,王佐的求情没有任何效果。
    朱允炆没有给他机会。
    朝会结束,朱允炆走了,大臣们笑呵呵看着李景隆。
    郁新、张紞、解缙三位阁臣,拱手恭喜道:“新皇上登基,第一战便重用曹国公,可见曹国公深得天恩。”
    李景隆嘴角笑得很不自然。
    深得天恩?
    我咋就没感觉到呢?
    现在回过味来看,怎么就像是把自发配到广州去的感觉?
    接受了大臣们真诚或不真诚的恭喜之后,李景隆有些迷茫地回到了岐阳王府,看着自己的弟弟李增枝,突然问道:“皇上此番安排,似乎都是我们的人吧?”
    李增枝眉头一皱,仔细想了想,说道:“除了徐增寿之外,大部分都是我们的人!大哥,皇上此次安排,该不会是察觉了什么吧?”
    李景隆叹了一口气,说道:“这就对了。皇上一直没有动手,对我们与燕王之间的来往不闻不问,呵呵,原以为是他软弱,不成想,是他在潜藏力量!我们的这位皇上,不简单啊!”
    “那我们该怎么办?是否前往广州?”
    李增枝有些郁闷。
    李景隆陷入了沉思。
    这段时间,李家正在和燕王拉感情,和宁王拉关系,眼见着热孝期就要过了,这些藩王即将离开,自己还能上演一出依依离别,他日再会的送别。
    不成想,他们还没走,自己倒要先走了。
    一旦去广州,那就意味着李家不能成为燕王、宁王等人的助力。
    鞭长莫及的道理,李景隆还是明白的。
    李增枝没有想那么多,反而说道:“大哥,我们一直想要成为勋贵第一人,超过徐辉祖,现在,或许是一个机会。”
    “机会,你不认为这是个坑吗?”
    李景隆冷着脸。
    去广州那么远的地方,来回至少大半年,甚至会一年之久。
    干得不好,很可能会长期呆在那里,每天在海上过日子。
    若是干得好了,朱允炆一高兴,派个剿匪大队长的名号,让自己长期驻扎广州打海匪,那这辈子就完了。
    这简直就是一个大坑,坑死人不偿命的坑。
    李增枝笑着说道:“大哥,你放心,皇上是不可能让我们久留广州的,就算留,也留不住啊。”
    “为何?”
    李景隆诧异地看着自己的弟弟。
    李增枝笑道:“首先,我们若清剿海匪完成,班师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其次,若皇上不准,我们还可找太后说情不是。再次,不是还有徐家的三公子吗?我们不回来,徐家的三公子能不回来吗?他若回来,那我们也得回来,不是吗?”
    “最重要的一点,只需要我们用点计谋,皇上必然需要我们早去早回,而到我们返回的时候,那魏国公徐辉祖,也只能在大哥之下了。”
    李景隆好奇地看着李增枝,问道:“什么计谋?”
    李增枝凑到李景隆耳边,轻轻说道:“秘报皇上,就说宁王、燕王有二心。”
    李景隆猛地站了起来,指着李增枝,愤愤地说道:“我们怎么能做出这种事!”
    “大哥,你且稍安勿躁。我们告诉皇上的,重点可不是二王二心的问题,而是徐辉祖与燕王关系密切的问题。要知道,他们是亲家啊。一旦燕王起事,那作为燕王大舅的徐辉祖,皇上能放心吗?能将帝国大军交给他统帅吗?决计不能!”
    李增枝自信地看着沉思的李景隆,补充了一句:“大哥须知,皇家用人,最重要的是忠心,其次才是能力啊。我等能力不如徐辉祖,但若是在忠心上下文章,嘿嘿……”

章节目录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寒梅惊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寒梅惊雪并收藏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