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州军在攻克大南门之后,把大南门的城门楼给放火烧了,顿时火光冲天,把南半个天空都映红了。
并州军的这一个举动着实让人费解,整个外城已经都被并州军给拿下了,对于已经掌握在手的东西,再放火去烧毁,似乎并没有什么意义,难道仅仅只是为了泄忿吗?
或者是要向邺城的守军和百姓示威,借烧毁城门楼来恫吓守军,如果他们敢继续地顽抗的话,终将会葬身火海。
当然这个时候也无人去理会这些细节了,混乱的战况,已经让司马军疲惫不堪,更无心去关心哪里着火了,他们只关心的是内城能不能守得住,自己的命会不会丢掉。
其实王濬下令烧掉南门的城楼,不过是向邺城城内发出一个信号而已,根据事先和潜伏到邺城内的队伍的约定,在并州军发攻城之时,举火为号,城内的队伍将会进行接应。
现在的战局已经是一片混乱了,城内城外多处火,已经让城内的潜伏部队有些无所适从了,也不知道那个是战斗时引的火灾还是并州军发出的信号了。
所以王濬索性来把大的,下令把城门楼子给点着了,邺城的城门楼高大雄伟,完全称得上是地标性的建筑,这个时候城门楼一着火,估计整个邺城内外都看得见,可以准确无误的传递出信号去。
战斗开始的时候,呆在军营之的杨波就已经知情了,司马军往来调动频繁,城墙上不时传来厮杀声呐喊声,毫无疑问,并州军开始攻城了。
吃过他们暗准备好的草药,腹泻的症状已经消失了,五百并州兵大多已经恢复,只不过为了迷惑司马军,他们还一个个地装出虚弱不堪的样子,其实他们早已是精力充沛,战力十足了。
身处敌营之,杨波可不敢露出半点的马脚来,如果被司马伷察觉出什么不对来,他们这五百人,很可能就会横尸街头。
所以杨波下令手下的兵士,不可轻举妄动,一律老老实实地呆在军营之,静候并州军攻城时发出的信号。
由于有城墙的相隔,他们之间传递消息变得很困难,唯一的办法就是以烟火为信号,白天用狼烟,晚上用火,举烟号为号,潜伏在城内的军队适时出击,配合城外的军队攻取城池。
由于他们是客军,不在邺城守军的编制之内,所以守军上城迎战的时候,他们便无人去理会了,或者是觉得他们这一群病号,也没有什么战斗力,就算是派到城墙上,也只能成为累赘,所以整个邺城的军队都被调动参战时,他们可以安安稳稳地呆在军营之。
杨波则是密切地关注着战况的发展,他们的军营是在内城之,接近南门的位置,想必杜义临走之时,已经将他们的位置发给了王濬。
在这个位置上,对于外城墙上的战斗,他们是无力干预的,杨波所能做的,也就是静静地等待,等待城外的并州军给他们发信号。
只不过战况激烈,城内和城墙上多处火,让杨波有些无所适从了,他也无法判断出这些火光是不信号,如果错过了,那就追悔莫及了,但如果他出击的提前了,也不会到应有作用。
五百人,说少不少,说多也不多,在双方数万军队的交锋之,五百人充其量也只能是一支小分队而已,所以他们出击的时候,必须把握好时机,果断下手,速战速决。
大南门的城楼着火的时候,火光冲天,杨波自然是看得清清楚楚,城楼是城池的重要建筑,司马军不会无缘无故地放火烧掉城楼,那么城楼着火,只能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并州军故意纵的火。
或许别人不知道并州军纵火的意图,但杨波知道,这正是给他们发信号呢,王濬唯恐他们看不见火光的信号,所以才会故意把大南门的城楼给点了,真是好大手笔啊。
王濬点火的信号,明确无误地告诉杨波,长水营的军队正在向邺城的内城发攻击,需要他们配合行动。
杨波没有再犹豫,果断地下令五百军士出营,朝着南门赶了过去。
他们的军营驻地距离南门也就只有几百步的距离,须臾即至,一路之上,都是乱哄哄的一片,虽然已经是临近天明了,但所有的老百姓都听到了城内的动静,自然是无人敢再出门,悄悄地扒着门缝上偷看。
此刻的街道之上,往来奔走的全是司马军的士兵,一个个神色慌张,步履匆匆,很显然外城墙的失守给他们带了极大的心理负担,谁都不知道内城墙还能不能守得住,邺城会不会丢?这可是性命攸关的大事,没有一个人不上心的。
杨波向南门前进的过程之,几乎没有受到任何的盘查和询问,毕竟他们也是身着司马军的军服的,如今又身处城内,自然没有会去怀疑他们的身份。
杨波的任务,就是要抢夺南门的城门,只有将城门打开,城外的并州军才可以杀入到城,这也是接应并州军入城的最佳方式。
可是赶到城门口的时候,杨波发现了城门口有一大队的司马军在把守,人数有五六百人。
虽然说这么一点人马杨波并没有放在眼里,毕竟杨波所率的,可都是长水营的精锐步兵,如果一对一地厮杀,完全可以轻松的碾压把守城门的司马军。
光对付城门口的守军不难,可一旦发生战斗,附近城上的守军随时都会赶来增援,杨波目测了一下,附近能够在短时间内赶过来的司马兵,至少有两三千人,如果杨波他们不能率先拿下城门,必然会深陷到敌人的包围之。
就算司马军战斗力弱上一些,但人数上的优势必然可以弥补战力的劣势,而时间拖得越长,形势便对并州军更为的不利。
所以杨波务必地寻找出一个破敌的办法来,尽快地打开城门。
并州军的这一个举动着实让人费解,整个外城已经都被并州军给拿下了,对于已经掌握在手的东西,再放火去烧毁,似乎并没有什么意义,难道仅仅只是为了泄忿吗?
或者是要向邺城的守军和百姓示威,借烧毁城门楼来恫吓守军,如果他们敢继续地顽抗的话,终将会葬身火海。
当然这个时候也无人去理会这些细节了,混乱的战况,已经让司马军疲惫不堪,更无心去关心哪里着火了,他们只关心的是内城能不能守得住,自己的命会不会丢掉。
其实王濬下令烧掉南门的城楼,不过是向邺城城内发出一个信号而已,根据事先和潜伏到邺城内的队伍的约定,在并州军发攻城之时,举火为号,城内的队伍将会进行接应。
现在的战局已经是一片混乱了,城内城外多处火,已经让城内的潜伏部队有些无所适从了,也不知道那个是战斗时引的火灾还是并州军发出的信号了。
所以王濬索性来把大的,下令把城门楼子给点着了,邺城的城门楼高大雄伟,完全称得上是地标性的建筑,这个时候城门楼一着火,估计整个邺城内外都看得见,可以准确无误的传递出信号去。
战斗开始的时候,呆在军营之的杨波就已经知情了,司马军往来调动频繁,城墙上不时传来厮杀声呐喊声,毫无疑问,并州军开始攻城了。
吃过他们暗准备好的草药,腹泻的症状已经消失了,五百并州兵大多已经恢复,只不过为了迷惑司马军,他们还一个个地装出虚弱不堪的样子,其实他们早已是精力充沛,战力十足了。
身处敌营之,杨波可不敢露出半点的马脚来,如果被司马伷察觉出什么不对来,他们这五百人,很可能就会横尸街头。
所以杨波下令手下的兵士,不可轻举妄动,一律老老实实地呆在军营之,静候并州军攻城时发出的信号。
由于有城墙的相隔,他们之间传递消息变得很困难,唯一的办法就是以烟火为信号,白天用狼烟,晚上用火,举烟号为号,潜伏在城内的军队适时出击,配合城外的军队攻取城池。
由于他们是客军,不在邺城守军的编制之内,所以守军上城迎战的时候,他们便无人去理会了,或者是觉得他们这一群病号,也没有什么战斗力,就算是派到城墙上,也只能成为累赘,所以整个邺城的军队都被调动参战时,他们可以安安稳稳地呆在军营之。
杨波则是密切地关注着战况的发展,他们的军营是在内城之,接近南门的位置,想必杜义临走之时,已经将他们的位置发给了王濬。
在这个位置上,对于外城墙上的战斗,他们是无力干预的,杨波所能做的,也就是静静地等待,等待城外的并州军给他们发信号。
只不过战况激烈,城内和城墙上多处火,让杨波有些无所适从了,他也无法判断出这些火光是不信号,如果错过了,那就追悔莫及了,但如果他出击的提前了,也不会到应有作用。
五百人,说少不少,说多也不多,在双方数万军队的交锋之,五百人充其量也只能是一支小分队而已,所以他们出击的时候,必须把握好时机,果断下手,速战速决。
大南门的城楼着火的时候,火光冲天,杨波自然是看得清清楚楚,城楼是城池的重要建筑,司马军不会无缘无故地放火烧掉城楼,那么城楼着火,只能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并州军故意纵的火。
或许别人不知道并州军纵火的意图,但杨波知道,这正是给他们发信号呢,王濬唯恐他们看不见火光的信号,所以才会故意把大南门的城楼给点了,真是好大手笔啊。
王濬点火的信号,明确无误地告诉杨波,长水营的军队正在向邺城的内城发攻击,需要他们配合行动。
杨波没有再犹豫,果断地下令五百军士出营,朝着南门赶了过去。
他们的军营驻地距离南门也就只有几百步的距离,须臾即至,一路之上,都是乱哄哄的一片,虽然已经是临近天明了,但所有的老百姓都听到了城内的动静,自然是无人敢再出门,悄悄地扒着门缝上偷看。
此刻的街道之上,往来奔走的全是司马军的士兵,一个个神色慌张,步履匆匆,很显然外城墙的失守给他们带了极大的心理负担,谁都不知道内城墙还能不能守得住,邺城会不会丢?这可是性命攸关的大事,没有一个人不上心的。
杨波向南门前进的过程之,几乎没有受到任何的盘查和询问,毕竟他们也是身着司马军的军服的,如今又身处城内,自然没有会去怀疑他们的身份。
杨波的任务,就是要抢夺南门的城门,只有将城门打开,城外的并州军才可以杀入到城,这也是接应并州军入城的最佳方式。
可是赶到城门口的时候,杨波发现了城门口有一大队的司马军在把守,人数有五六百人。
虽然说这么一点人马杨波并没有放在眼里,毕竟杨波所率的,可都是长水营的精锐步兵,如果一对一地厮杀,完全可以轻松的碾压把守城门的司马军。
光对付城门口的守军不难,可一旦发生战斗,附近城上的守军随时都会赶来增援,杨波目测了一下,附近能够在短时间内赶过来的司马兵,至少有两三千人,如果杨波他们不能率先拿下城门,必然会深陷到敌人的包围之。
就算司马军战斗力弱上一些,但人数上的优势必然可以弥补战力的劣势,而时间拖得越长,形势便对并州军更为的不利。
所以杨波务必地寻找出一个破敌的办法来,尽快地打开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