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配合”司马昭的行动,曹亮决定三路大军同时地进攻武关、潼关和蒲坂津,给司马军造成一种大军压境的感觉,让司马伦忙于边境上的战事而无睱顾及其他。
杜预的右军团进攻武关,邓艾的左军团进攻潼关,羊祜的军团则进攻蒲坂津,三路大军三管齐下,同时对司马军重兵把守的三处要隘发了进攻,时甘露二年四月。
曹亮没准备真打,但就是佯攻的话,那也得把章给做足了,最码从表面上看来是没有任何的破绽的。
当然,这次的进攻也有试探司马军虚实的打算,如果司马军的防线不堪一击的话,曹亮倒是不介意一口气挥师杀向关的,但如果司马军的防御足够顽强足够坚固,并州军只依靠简单的攻势无法叩开大门的话,那么曹亮便不介意将战事拖上一拖,看一看关的变化再说。
反正现在曹亮手头的事情都忙得焦头烂额了,取关缓上一缓,也不是什么坏事,反正司马氏已经是笼之之鸟网之鱼了,任凭他如何折腾,也不过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曹亮最终收拾掉他,也仅仅只是时间的问题。
现在曹亮已经是需要考虑后司马氏时代的事情了,如今的天子曹髦还被司马氏所挟持,就算司马氏最终覆灭,天子曹髦如何安置将会是一个极大的问题。
如今曹亮的手下绝大部分的臣武将都不赞成曹亮迎还曹髦,因为曹髦并不是先帝曹叡的子嗣,他并没有合法的继承权,先帝曹叡的法定继承人曹芳已经被司马师给废掉了,曹髦其实是司马师僭越伪立的皇帝,当初司马师废帝另立的时候,曹亮还曾发布檄声讨过,拒不承认司马师的废立之举。
但当时曹亮的势力范围仅仅局限在并州和幽州,只占据着两个州地盘,影响力远没有现在这般大,所以声讨之后,也就没有什么下了,曹髦立为天子之后,改年号为正元,废除了曹芳的嘉平年号。
曹亮虽然没有承认曹髦的天子地位,但并州幽州还是属于魏国的境内,总不能继续地使用嘉平年号吧,所以,迫于无奈,并幽之地也采用了正元年号来纪元。
这就出现一种比较尴尬的状况,一方面曹亮拒不承认新朝廷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却是并幽二地不得不采用新的年号纪元,这无疑也等于了曹亮对新天子的默认。
毕竟那个时候曹亮的实力还不算强大,占据的地盘还不多,在朝更没有什么话语权,所以这件事情也就搁置了下来,曹亮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和司马军的战斗上面去,并逐步取得了胜利,最终拿下了洛阳,将司马氏和他挟持的魏国朝廷驱逐到了关之地,偏安一隅。
如今曹亮的势力比当初仅仅占据的并州扩大了十倍有余,真正地可以主宰天下了,而这个时候,他也终于是有权力来讨论一下曹髦天子之位的合法性了。
否认曹髦为天子,自立为帝,这种呼声在并州军阵营之十分的响亮,它代表了绝大多数并州军臣武将的声音,在他们看来,由司马氏一手扶植的伪帝曹髦根本就不配做天子,曹魏的天下,都是曹亮和他的追随着一刀一枪从司马氏手夺下来的,凭什么让一个根本就没有资格当天子的人继续地坐享其成,曹亮也是曹氏子弟,同样具有继承皇位的权力,更何况他的功劳比天高比海深,天下无人可及,由他来坐天子之位,承天意,顺民心,再合适不过了。
以裴秀为首的一大帮人就是坚定的支持者,他们甚至跑到高陵侯府,上书劝说曹亮称帝,受到曹亮的斥责之后,这才有所收敛。
其实曹亮现在也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说实话,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拱手让给别人,曹亮又不是圣人,自然做不到心平气和,心如止水,但这个时候如果他悍然称帝的话,难免会让天下人为之诟病,认为他这是篡逆之举。
虽然说曹髦是司马师一手扶立来的皇帝,但他毕竟是帝曹丕之孙,是曹家的子嗣后裔,甭管他合不合法,反正他已经在位好几年了,天下的人理所应当地认为他是天子,在曹髦还在位的时候,曹亮便另炉灶,另立朝廷,不让天下人腹诽才怪。
所以现阶段曹亮根本就没有称帝的想法,至少在拿下关,消灭司马氏之前,是不会加以考虑的。
至于进入长安之后,如何处理曹髦的地位问题,还真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所以曹亮干脆不想这个问题了,将来的事,留待将来去解决,谁也无法预测到将来究竟会发生些什么,顺其自然最好。
进攻的命令下达之后,三大军团立刻是展开行动,不过他们的进展速度却是不一样的,军团需要北渡黄河,进入到河东郡之后,才能抵达蒲坂,而且,他们需要在蒲坂津渡口上搭建浮桥才能渡河,而且为了保护浮桥不被司马军所破坏掉,还必须要首先投入连弩飞石船进行护航,所以军团花费的时间是最长的,至少需要一个月的左右的准备时间。
而右军团向南转移,也需要多日的行军才能抵达武关,所以三路大军之,进展最快的莫过于左军团。
左军团在完成堵决口的任务之后,就已经是移师洛阳了,驻守在洛阳西面的上林苑,一方面是拱卫洛阳,一方面已经做好了进军关的准备,曹亮的一声令下,左军团连夜开拨,沿着函关故道,一路向西,向着潼关奔袭而去。
秦时整个防御线是前移的,函谷关便是入秦之咽喉要冲,但到了汉代,函谷通道的战略位置后移,潼关做为军事要塞的位置显露了出来,成为了关防御体系上最为重要的一座关隘,而这条关洛通道,也成为洛阳长安之间的必经要道。
杜预的右军团进攻武关,邓艾的左军团进攻潼关,羊祜的军团则进攻蒲坂津,三路大军三管齐下,同时对司马军重兵把守的三处要隘发了进攻,时甘露二年四月。
曹亮没准备真打,但就是佯攻的话,那也得把章给做足了,最码从表面上看来是没有任何的破绽的。
当然,这次的进攻也有试探司马军虚实的打算,如果司马军的防线不堪一击的话,曹亮倒是不介意一口气挥师杀向关的,但如果司马军的防御足够顽强足够坚固,并州军只依靠简单的攻势无法叩开大门的话,那么曹亮便不介意将战事拖上一拖,看一看关的变化再说。
反正现在曹亮手头的事情都忙得焦头烂额了,取关缓上一缓,也不是什么坏事,反正司马氏已经是笼之之鸟网之鱼了,任凭他如何折腾,也不过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曹亮最终收拾掉他,也仅仅只是时间的问题。
现在曹亮已经是需要考虑后司马氏时代的事情了,如今的天子曹髦还被司马氏所挟持,就算司马氏最终覆灭,天子曹髦如何安置将会是一个极大的问题。
如今曹亮的手下绝大部分的臣武将都不赞成曹亮迎还曹髦,因为曹髦并不是先帝曹叡的子嗣,他并没有合法的继承权,先帝曹叡的法定继承人曹芳已经被司马师给废掉了,曹髦其实是司马师僭越伪立的皇帝,当初司马师废帝另立的时候,曹亮还曾发布檄声讨过,拒不承认司马师的废立之举。
但当时曹亮的势力范围仅仅局限在并州和幽州,只占据着两个州地盘,影响力远没有现在这般大,所以声讨之后,也就没有什么下了,曹髦立为天子之后,改年号为正元,废除了曹芳的嘉平年号。
曹亮虽然没有承认曹髦的天子地位,但并州幽州还是属于魏国的境内,总不能继续地使用嘉平年号吧,所以,迫于无奈,并幽之地也采用了正元年号来纪元。
这就出现一种比较尴尬的状况,一方面曹亮拒不承认新朝廷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却是并幽二地不得不采用新的年号纪元,这无疑也等于了曹亮对新天子的默认。
毕竟那个时候曹亮的实力还不算强大,占据的地盘还不多,在朝更没有什么话语权,所以这件事情也就搁置了下来,曹亮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和司马军的战斗上面去,并逐步取得了胜利,最终拿下了洛阳,将司马氏和他挟持的魏国朝廷驱逐到了关之地,偏安一隅。
如今曹亮的势力比当初仅仅占据的并州扩大了十倍有余,真正地可以主宰天下了,而这个时候,他也终于是有权力来讨论一下曹髦天子之位的合法性了。
否认曹髦为天子,自立为帝,这种呼声在并州军阵营之十分的响亮,它代表了绝大多数并州军臣武将的声音,在他们看来,由司马氏一手扶植的伪帝曹髦根本就不配做天子,曹魏的天下,都是曹亮和他的追随着一刀一枪从司马氏手夺下来的,凭什么让一个根本就没有资格当天子的人继续地坐享其成,曹亮也是曹氏子弟,同样具有继承皇位的权力,更何况他的功劳比天高比海深,天下无人可及,由他来坐天子之位,承天意,顺民心,再合适不过了。
以裴秀为首的一大帮人就是坚定的支持者,他们甚至跑到高陵侯府,上书劝说曹亮称帝,受到曹亮的斥责之后,这才有所收敛。
其实曹亮现在也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说实话,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拱手让给别人,曹亮又不是圣人,自然做不到心平气和,心如止水,但这个时候如果他悍然称帝的话,难免会让天下人为之诟病,认为他这是篡逆之举。
虽然说曹髦是司马师一手扶立来的皇帝,但他毕竟是帝曹丕之孙,是曹家的子嗣后裔,甭管他合不合法,反正他已经在位好几年了,天下的人理所应当地认为他是天子,在曹髦还在位的时候,曹亮便另炉灶,另立朝廷,不让天下人腹诽才怪。
所以现阶段曹亮根本就没有称帝的想法,至少在拿下关,消灭司马氏之前,是不会加以考虑的。
至于进入长安之后,如何处理曹髦的地位问题,还真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所以曹亮干脆不想这个问题了,将来的事,留待将来去解决,谁也无法预测到将来究竟会发生些什么,顺其自然最好。
进攻的命令下达之后,三大军团立刻是展开行动,不过他们的进展速度却是不一样的,军团需要北渡黄河,进入到河东郡之后,才能抵达蒲坂,而且,他们需要在蒲坂津渡口上搭建浮桥才能渡河,而且为了保护浮桥不被司马军所破坏掉,还必须要首先投入连弩飞石船进行护航,所以军团花费的时间是最长的,至少需要一个月的左右的准备时间。
而右军团向南转移,也需要多日的行军才能抵达武关,所以三路大军之,进展最快的莫过于左军团。
左军团在完成堵决口的任务之后,就已经是移师洛阳了,驻守在洛阳西面的上林苑,一方面是拱卫洛阳,一方面已经做好了进军关的准备,曹亮的一声令下,左军团连夜开拨,沿着函关故道,一路向西,向着潼关奔袭而去。
秦时整个防御线是前移的,函谷关便是入秦之咽喉要冲,但到了汉代,函谷通道的战略位置后移,潼关做为军事要塞的位置显露了出来,成为了关防御体系上最为重要的一座关隘,而这条关洛通道,也成为洛阳长安之间的必经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