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吴国任命陆抗为荆州都督、丁奉为扬州都督之时,曹亮在合肥,也做出了新的任命,王濬任水军都督,孙壹任水军副都督,筹建魏军史上的第一支水军。
自从曹丕称帝之后,魏国就从来没有建立过真正意义上的水军,没有拥有过真正规模的战船舰队。
不是说魏国国力不允许,最主要的原因是北方士兵不惯于水战,许多人上船即晕船,根本就无法保证其战斗力,当年曹操为了一统天下,兴兵赤壁,最终遭遇大败。
这也是魏国唯一的一次窥探长江,此后漫长的几十年时间里,魏吴之间虽然战火连绵不绝,但也仅仅局限于淮南和荆州,再也未能饮马长江。
而此次淮南大捷之后,曹亮并没有班师回朝,而是继续向前推进,乘胜追击,席卷了长江北岸的所有地方,将吴军逐回了江南,这时曹亮显露了他真正的雄心壮志,那就是渡江吞吴,一统天下。
浩荡的长江是横桓在曹亮面前最大障碍,只要突破了吴国的长江防线,那剩下的事就是一马平川了,以魏军的战斗力,横扫和席卷整个吴国,都不是什么难事。
但想要横渡长江,没有强大的水军做保障,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所以曹亮第一件要淮备的事,就是筹建水军。
这个计划当然不是曹亮临时意,而是早有谋划的,甚至在曹亮从关回到洛阳之后,就已经考虑这个事情了,一些吴国的降将孙壹、全端、全怿等人都被曹亮所征辟,随军前往了淮南。
虽然王濬是曹亮最为心仪的水军都督人选,但仅凭王濬一个光杆司令,想要让魏国水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没有十年的时间积累和沉淀,还真是办不成任何的事情。
所以曹亮想到用吴国的那些降将和降兵,来快速地组建魏国的水军,曹亮可没有十年的时间来等待。
除了孙壹被任命为水军副都督之外,吴国的诸多降将各有司职,不过大多皆为副职,水军各级编制的统率权,依然还是掌握在魏军将领的手。
整个水军编制大约是七万五千人左右,基本上和陆军军团相当,这其魏军抽调而来的兵力约为五万人,占三分之二,吴军的降兵则选用了两万五千人,约占三分之一。
这样的兵力配比,既可以保证魏军在水军占据主导和控制的地位,又可以利用吴军降兵丰富的水上作战经验,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让魏国水军形成战斗力。
在魏国兵员的选择上,曹亮也尽可能地选用淮南当地的人员,毕竟这里的水系发达,淮南的民众大多也熟悉水性,比北方的旱鸭子来,他们适应水战的能力则要更强的多。
为了打造战船,曹亮特意地从全国各地征调了大量的能工巧匠,赶赴淮南,在巢湖一带建造战船。
而巢湖也成为了魏国水军的大本营,水军的操练基本上也确定在这里进行。
王濬的原本的军副都督职位已由张统来接任,王濬很快就投入到了新的角色之,主持监造战船,录用选拨水军将领,忙得是不亦乐乎。
这对王濬来说,显然也是一个新的挑战,他以前做过河东的从事,那是一个职的官员,当时曹亮在河东募兵,直接将他从河东的诸多官吏之提拨出来,担任了长水校尉。
这一任命当时让所有人都深感莫名,就连王濬本人都有些意外,毕竟他此前从来也没有领过兵,曹亮居然就这么大胆地将一营的兵马交给他来统领,而且是马上就要投入到平定匈奴人的战争之去。
但王濬也没有辜负曹亮的期望,在长水校尉的这个职位表现的异常出色,累立战功,成为了并州军不可多得的一员良将。
后来王濬累功升至长水将军,军副都督,他的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了诸将的认可。
不过这一次曹亮突然任命王濬来担当水军都督,又一次让众人是瞠目惊舌,都知道曹亮用人有独到之处,独具慧眼,但把一个出身北方,从来也没有接触过水军战船的王濬放在了水军都督的位置上,众人还是难以接受的,皆认为曹亮此举有些草率。
但曹亮却不以然,因为他是穿越者,有着超乎常人的认知,就算历史的轨迹已经全然改变,但这些历史上的功勋人物的能力和水平,却是不会改变的,王濬凭借着灭吴的功勋得以位列古今六十四名将行列,这一点曹亮是有着清楚的认知的。
所以曹亮才会力排众议,只和王濬简单地谈过一次之后,就下旨任命他为水军都督了。
至于孙壹,那更是受宠若惊,他原本只是为了逃避孙峻的迫害,而率部曲千人投奔了魏国,本以为余生将会在苟延残喘之度过,但没想到曹亮竟然对他是委以重任,让他担任水军副都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重掌兵权的孙壹大为兴奋,同时也对曹亮是感恩戴德,正是有曹亮的如此明主,才有他孙壹重生的机会。
孙壹兴奋之余,也暗暗地发誓,要竭尽所能,帮助魏国筹建水军,后半辈子的富贵以及子孙的福禄,就凭着他现在的努力了,错过了这个机会,他将再没有机会了。
虽然孙壹是孙氏宗室,鲁王孙霸之后,但经历过吴国那血腥的宫廷内斗,孙壹对吴国早就没有感情了,如果曹亮能够平定吴国,一统天下,那么孙壹不会给孙氏王朝留下半点的眼泪。
本身孙壹就做过镇军将军、夏口督,统领过水军,熟悉水军的作战模式,有他的加入,魏国水军的筹建速度就快得多了,孙壹向曹亮表示,半年就会初见成效,一年之内保证水军形成战斗力,两年的时间,就能拥有渡江作战的能力,渡江平吴,绝对不会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曹亮很是满意,如果真如孙壹所言,两年之内,魏军便可以渡过长江了,曹亮一统天下的宏愿,便可以实现了。
自从曹丕称帝之后,魏国就从来没有建立过真正意义上的水军,没有拥有过真正规模的战船舰队。
不是说魏国国力不允许,最主要的原因是北方士兵不惯于水战,许多人上船即晕船,根本就无法保证其战斗力,当年曹操为了一统天下,兴兵赤壁,最终遭遇大败。
这也是魏国唯一的一次窥探长江,此后漫长的几十年时间里,魏吴之间虽然战火连绵不绝,但也仅仅局限于淮南和荆州,再也未能饮马长江。
而此次淮南大捷之后,曹亮并没有班师回朝,而是继续向前推进,乘胜追击,席卷了长江北岸的所有地方,将吴军逐回了江南,这时曹亮显露了他真正的雄心壮志,那就是渡江吞吴,一统天下。
浩荡的长江是横桓在曹亮面前最大障碍,只要突破了吴国的长江防线,那剩下的事就是一马平川了,以魏军的战斗力,横扫和席卷整个吴国,都不是什么难事。
但想要横渡长江,没有强大的水军做保障,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所以曹亮第一件要淮备的事,就是筹建水军。
这个计划当然不是曹亮临时意,而是早有谋划的,甚至在曹亮从关回到洛阳之后,就已经考虑这个事情了,一些吴国的降将孙壹、全端、全怿等人都被曹亮所征辟,随军前往了淮南。
虽然王濬是曹亮最为心仪的水军都督人选,但仅凭王濬一个光杆司令,想要让魏国水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没有十年的时间积累和沉淀,还真是办不成任何的事情。
所以曹亮想到用吴国的那些降将和降兵,来快速地组建魏国的水军,曹亮可没有十年的时间来等待。
除了孙壹被任命为水军副都督之外,吴国的诸多降将各有司职,不过大多皆为副职,水军各级编制的统率权,依然还是掌握在魏军将领的手。
整个水军编制大约是七万五千人左右,基本上和陆军军团相当,这其魏军抽调而来的兵力约为五万人,占三分之二,吴军的降兵则选用了两万五千人,约占三分之一。
这样的兵力配比,既可以保证魏军在水军占据主导和控制的地位,又可以利用吴军降兵丰富的水上作战经验,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让魏国水军形成战斗力。
在魏国兵员的选择上,曹亮也尽可能地选用淮南当地的人员,毕竟这里的水系发达,淮南的民众大多也熟悉水性,比北方的旱鸭子来,他们适应水战的能力则要更强的多。
为了打造战船,曹亮特意地从全国各地征调了大量的能工巧匠,赶赴淮南,在巢湖一带建造战船。
而巢湖也成为了魏国水军的大本营,水军的操练基本上也确定在这里进行。
王濬的原本的军副都督职位已由张统来接任,王濬很快就投入到了新的角色之,主持监造战船,录用选拨水军将领,忙得是不亦乐乎。
这对王濬来说,显然也是一个新的挑战,他以前做过河东的从事,那是一个职的官员,当时曹亮在河东募兵,直接将他从河东的诸多官吏之提拨出来,担任了长水校尉。
这一任命当时让所有人都深感莫名,就连王濬本人都有些意外,毕竟他此前从来也没有领过兵,曹亮居然就这么大胆地将一营的兵马交给他来统领,而且是马上就要投入到平定匈奴人的战争之去。
但王濬也没有辜负曹亮的期望,在长水校尉的这个职位表现的异常出色,累立战功,成为了并州军不可多得的一员良将。
后来王濬累功升至长水将军,军副都督,他的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了诸将的认可。
不过这一次曹亮突然任命王濬来担当水军都督,又一次让众人是瞠目惊舌,都知道曹亮用人有独到之处,独具慧眼,但把一个出身北方,从来也没有接触过水军战船的王濬放在了水军都督的位置上,众人还是难以接受的,皆认为曹亮此举有些草率。
但曹亮却不以然,因为他是穿越者,有着超乎常人的认知,就算历史的轨迹已经全然改变,但这些历史上的功勋人物的能力和水平,却是不会改变的,王濬凭借着灭吴的功勋得以位列古今六十四名将行列,这一点曹亮是有着清楚的认知的。
所以曹亮才会力排众议,只和王濬简单地谈过一次之后,就下旨任命他为水军都督了。
至于孙壹,那更是受宠若惊,他原本只是为了逃避孙峻的迫害,而率部曲千人投奔了魏国,本以为余生将会在苟延残喘之度过,但没想到曹亮竟然对他是委以重任,让他担任水军副都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重掌兵权的孙壹大为兴奋,同时也对曹亮是感恩戴德,正是有曹亮的如此明主,才有他孙壹重生的机会。
孙壹兴奋之余,也暗暗地发誓,要竭尽所能,帮助魏国筹建水军,后半辈子的富贵以及子孙的福禄,就凭着他现在的努力了,错过了这个机会,他将再没有机会了。
虽然孙壹是孙氏宗室,鲁王孙霸之后,但经历过吴国那血腥的宫廷内斗,孙壹对吴国早就没有感情了,如果曹亮能够平定吴国,一统天下,那么孙壹不会给孙氏王朝留下半点的眼泪。
本身孙壹就做过镇军将军、夏口督,统领过水军,熟悉水军的作战模式,有他的加入,魏国水军的筹建速度就快得多了,孙壹向曹亮表示,半年就会初见成效,一年之内保证水军形成战斗力,两年的时间,就能拥有渡江作战的能力,渡江平吴,绝对不会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曹亮很是满意,如果真如孙壹所言,两年之内,魏军便可以渡过长江了,曹亮一统天下的宏愿,便可以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