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这种局面,施绩和陶基只能是采取一种办法,那就是加官晋爵,不停地给这些官吏升职加官,以前的吴国朝廷,只有累积的功勋够了或者任职的年限到了,才会有升官的可能。
但现在施绩和陶基根本就不管那些,只要是跟随着他们到达交趾的官吏,一律是连升三级,人人有份。
反正对于残吴朝廷来说,所谓的封官,最多也就是一纸诏书而已,至于俸?,那就是对不住了,现在朝廷也困难着呢,所有官员的俸禄,只能是先欠着吧,等将来退了敌兵,朝廷没了危机,再慢慢地给大家补发,在这个时局艰难的时候,还请诸位大臣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不用支付俸禄,对于朝廷来说,加官晋爵,也不过是惠而不费的事,这时的交趾街头,还真是将军遍地走,公卿多如狗,歌舞升平的背后,却潜藏着无尽的危机。
只可惜,这种危机意识却不是一般人能体会到的。
揭阳之战的失败,倒是让陶璜学到了不少的经验,都是失败是成功他娘,陶璜也明白了打仗可不是兵书写的那么简单,这学费虽然花得有些昂贵,但至少也是值得的,在这次的鸡笼山布防之时,陶璜也是汲取了不少的教训。
在防守阵地的选择在上面,陶璜这次还是下了不少的工夫的,领教魏军骑兵的厉害,也就不敢再托大了,这次防御地点的选择,基本上是魏军骑兵鞭长莫及的地方,凭借着险要的地势来构筑工事,并与相邻的两个阵地形成了犄角之势,易守难攻。
看来这个陶璜也并非是草包,揭阳之战之所以惨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陶璜没有经历过多少实战,尤其是没有经历过和成建制的骑兵之间的战斗,拿着纸上谈兵的经验来对付骁骑营,误以为拿一个长枪阵就可以对付得了骁骑营。
素不知纸上来的终觉浅,血淋淋的惨痛经历教会了他,千万别相信那些书卷上的东西,只有实战过,才知道魏军的骑兵究竟有多么的可怕,什么长枪结阵,什么战车结阵,都根本无法抵御魏军骑兵的进攻。
想要挡住魏军骑兵,唯一可能便是利用险峻的山势和关隘,没有地利的加成作用,魏军骑兵几乎是不可战胜的。
鸡笼山地势险要,不仅有高峻的山峰,而且还有湍急的溪流和幽深的峡谷,这些天然的屏障构成了一道完美的防线,让魏军的骑兵是寸步难行,魏军如果想要进攻鸡笼山,就必须放弃骑兵,使用步兵来进攻。
而魏军的步兵虽然也十分的厉害,但战斗力至少没有骑兵那么恐怖,如果吴军可以合理地利用地形的优势,将魏军给阻截在十万大山之,陶璜还是有着一定的把握的。
更何况这次陶璜可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陶基和施绩还给他派了三位副将,最码在陶璜犹豫不决的时候,也有几个人可以商量,一人计短,二人计长,有这几个人从侧相助,陶璜对打好这次的十万大山之战,还是有着充分的信心的,至少不会像揭阳之战那样,一触即溃,败得惨不忍睹。
羊祜于四月初抵达合浦,一直到五月旬才派钦率领骁骑营和长水营向十万大山进发,拉开了进攻交趾的序幕。
不过钦的进攻并不十分的顺利,十万大山茂密的原始森林给魏军的行进带来了不少的麻烦,骁骑营速度优势根本就发挥不出来,就连长水营的行进也是受到荆棘所阻,进展缓慢。
十万大山的植被极为的茂盛,这里的原始森林,几乎都是参天大树,遮天蔽日,穿梭于林间,白天看不到太阳,晚上看不到月亮和星星,如果魏军不是有指南针的话,是很容易在这大山之迷失方向的。
由于地处沿海地带,十万大军这里降雨也是十分多的,魏军在这里驻扎了一个多月,至少有半个月的时间在下雨,大雨导致了十万大山之的溪流水位暴涨,水流湍急,每次穿越这些溪流,魏军都得小心翼翼,一不留神就会被急流给卷走了。
等钦到达鸡笼山的时候,魏军已经是精疲力竭了,在十万大山之行军,简直就是一件相当痛苦的事情,阴暗、潮湿、蚊虫、毒蛇、瘴气等等,这让这些来自原来自北方的士兵是苦不堪言。
看来在这十万大山之,敌人远不止只有吴军这么简单,恶劣而糟糕的环境才是真正致命的。
许多魏兵因为无法适应这种湿热的环境而生病的,也有让毒蛇咬伤的,非战斗减员十分的严重,钦不得不下令休整,等魏军恢复体力之后再向鸡笼山发进攻。
但魏军三万大军呆在这十万大山之,时间一长,后勤补给又成为了一个困难的事,毕竟海运的粮草最多也只能是在合浦郡沿岸的港口卸货,从合浦郡运往鸡笼山前线,就得采用人拉车推的方式了。
由于山路的崎岖,骁骑营的战马都不能很好地通行,更别说运输粮草的车马了,所以这一路的运输,魏军只能是采用小型的独轮车,用人力的方式进行运输,险峻的地方,甚至是采用人背肩扛的方式,才能把粮草运上去。
这样的运输方式,自然是困难无比,也就间接的导致了前线的粮草供应紧缺的问题,现在魏军不是缺粮,而是运输跟不上的缘故。
魏军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是在鸡笼山速战速决,将战线推进到交趾郡去,这样运粮的船队就可以在交趾郡靠岸。
但鸡笼山是能够速战速决的吗?
吴军在这里构筑了坚固的防线,魏军想要拿下鸡笼山,就必须要攻破这些防线才行。
钦不敢做过多的休整,只能是让魏军稍稍恢复之后,就开始向鸡笼山发了进攻。
长水营做为先头部队,他们涉过深涧,越过丛林,向着吴军的阵地悍然地冲了上去。
但现在施绩和陶基根本就不管那些,只要是跟随着他们到达交趾的官吏,一律是连升三级,人人有份。
反正对于残吴朝廷来说,所谓的封官,最多也就是一纸诏书而已,至于俸?,那就是对不住了,现在朝廷也困难着呢,所有官员的俸禄,只能是先欠着吧,等将来退了敌兵,朝廷没了危机,再慢慢地给大家补发,在这个时局艰难的时候,还请诸位大臣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不用支付俸禄,对于朝廷来说,加官晋爵,也不过是惠而不费的事,这时的交趾街头,还真是将军遍地走,公卿多如狗,歌舞升平的背后,却潜藏着无尽的危机。
只可惜,这种危机意识却不是一般人能体会到的。
揭阳之战的失败,倒是让陶璜学到了不少的经验,都是失败是成功他娘,陶璜也明白了打仗可不是兵书写的那么简单,这学费虽然花得有些昂贵,但至少也是值得的,在这次的鸡笼山布防之时,陶璜也是汲取了不少的教训。
在防守阵地的选择在上面,陶璜这次还是下了不少的工夫的,领教魏军骑兵的厉害,也就不敢再托大了,这次防御地点的选择,基本上是魏军骑兵鞭长莫及的地方,凭借着险要的地势来构筑工事,并与相邻的两个阵地形成了犄角之势,易守难攻。
看来这个陶璜也并非是草包,揭阳之战之所以惨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陶璜没有经历过多少实战,尤其是没有经历过和成建制的骑兵之间的战斗,拿着纸上谈兵的经验来对付骁骑营,误以为拿一个长枪阵就可以对付得了骁骑营。
素不知纸上来的终觉浅,血淋淋的惨痛经历教会了他,千万别相信那些书卷上的东西,只有实战过,才知道魏军的骑兵究竟有多么的可怕,什么长枪结阵,什么战车结阵,都根本无法抵御魏军骑兵的进攻。
想要挡住魏军骑兵,唯一可能便是利用险峻的山势和关隘,没有地利的加成作用,魏军骑兵几乎是不可战胜的。
鸡笼山地势险要,不仅有高峻的山峰,而且还有湍急的溪流和幽深的峡谷,这些天然的屏障构成了一道完美的防线,让魏军的骑兵是寸步难行,魏军如果想要进攻鸡笼山,就必须放弃骑兵,使用步兵来进攻。
而魏军的步兵虽然也十分的厉害,但战斗力至少没有骑兵那么恐怖,如果吴军可以合理地利用地形的优势,将魏军给阻截在十万大山之,陶璜还是有着一定的把握的。
更何况这次陶璜可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陶基和施绩还给他派了三位副将,最码在陶璜犹豫不决的时候,也有几个人可以商量,一人计短,二人计长,有这几个人从侧相助,陶璜对打好这次的十万大山之战,还是有着充分的信心的,至少不会像揭阳之战那样,一触即溃,败得惨不忍睹。
羊祜于四月初抵达合浦,一直到五月旬才派钦率领骁骑营和长水营向十万大山进发,拉开了进攻交趾的序幕。
不过钦的进攻并不十分的顺利,十万大山茂密的原始森林给魏军的行进带来了不少的麻烦,骁骑营速度优势根本就发挥不出来,就连长水营的行进也是受到荆棘所阻,进展缓慢。
十万大山的植被极为的茂盛,这里的原始森林,几乎都是参天大树,遮天蔽日,穿梭于林间,白天看不到太阳,晚上看不到月亮和星星,如果魏军不是有指南针的话,是很容易在这大山之迷失方向的。
由于地处沿海地带,十万大军这里降雨也是十分多的,魏军在这里驻扎了一个多月,至少有半个月的时间在下雨,大雨导致了十万大山之的溪流水位暴涨,水流湍急,每次穿越这些溪流,魏军都得小心翼翼,一不留神就会被急流给卷走了。
等钦到达鸡笼山的时候,魏军已经是精疲力竭了,在十万大山之行军,简直就是一件相当痛苦的事情,阴暗、潮湿、蚊虫、毒蛇、瘴气等等,这让这些来自原来自北方的士兵是苦不堪言。
看来在这十万大山之,敌人远不止只有吴军这么简单,恶劣而糟糕的环境才是真正致命的。
许多魏兵因为无法适应这种湿热的环境而生病的,也有让毒蛇咬伤的,非战斗减员十分的严重,钦不得不下令休整,等魏军恢复体力之后再向鸡笼山发进攻。
但魏军三万大军呆在这十万大山之,时间一长,后勤补给又成为了一个困难的事,毕竟海运的粮草最多也只能是在合浦郡沿岸的港口卸货,从合浦郡运往鸡笼山前线,就得采用人拉车推的方式了。
由于山路的崎岖,骁骑营的战马都不能很好地通行,更别说运输粮草的车马了,所以这一路的运输,魏军只能是采用小型的独轮车,用人力的方式进行运输,险峻的地方,甚至是采用人背肩扛的方式,才能把粮草运上去。
这样的运输方式,自然是困难无比,也就间接的导致了前线的粮草供应紧缺的问题,现在魏军不是缺粮,而是运输跟不上的缘故。
魏军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是在鸡笼山速战速决,将战线推进到交趾郡去,这样运粮的船队就可以在交趾郡靠岸。
但鸡笼山是能够速战速决的吗?
吴军在这里构筑了坚固的防线,魏军想要拿下鸡笼山,就必须要攻破这些防线才行。
钦不敢做过多的休整,只能是让魏军稍稍恢复之后,就开始向鸡笼山发了进攻。
长水营做为先头部队,他们涉过深涧,越过丛林,向着吴军的阵地悍然地冲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