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是追悔莫及,因为只有他们得罪王牧最狠,其他世家到是各有打算,不过王牧如今人在外面,接触不到,只有高家,近水楼台先得月,所以安排了两个有能力的年轻人,前来帮忙,又送了大量的粮食支持王牧的行动。
高产作物的事情肯定没有虚假,而且已经有成熟的技术,不然的话,皇帝不会让王牧千里迢迢送到河北来种植,这不就是因为河北地广人稀,粮食一向不够百姓吃的吗?
河北这几年大部分地方都在免税,推广山药正合适,等推广开之后,免税期也刚过,百姓粮食多了,也能交税了,可以说正是时候。想得远一些,河北如果成了粮食产出巨大的地方,那么是不是日后可以就近提供,让士卒轻装上阵,极速突袭高句丽呢?这在李世民身上,似乎很有可能发生,毕竟那是一个马上皇帝,不打仗恐怕浑身难受。
总之,在这些事情上,能够看得出来,李世民迟早也会对高句丽动兵,这也让世家心里泛起了不少心思。
王牧还不知道自己引起了多大的轰动,在他看来,虽然做了许多事情,对于庞大的世家来说,并不算什么。
过完年之后,其实离开春就不远了,二月份渤海湾就开始逐渐的化冰,不过土地解冻,得四月份去了。
这时候又体现出了契丹人的用处,虽然他们种地不行,但是驾驭牲口很有一套,用马匹耕地,加上铁犁,所以在开春之前,就把河北的土地,翻了五十多万亩。
趁着倒春寒,可以冻死地里的虫卵,王牧估计,今年的粮食,怎么的也得多一些。
人口本来就少,王牧才不会笨得用以前那种粗旷的种植方式,虽然谈不上精耕细作,但也比以前精细多了。
先种药材和木薯,随后山药,小麦,豆子,水稻,一直忙碌到五月底,春耕才逐渐结束。
地广人稀,加上管理不当,还有天灾,这才是河北困难的原因;以往官员可不敢把百姓土地从新分配,或者说更多还是想要从中贪墨一笔。但是王牧不怕,一来他有决断的权利,二来他是为了百姓好,不会想着捞一笔,所以他把百姓的土地从新分配过,保证了都有地种,而且是从良田开始,那些下等土地,暂时用不上就让他空着好了。
王牧并没有大动干戈,他只是每个村落的从新分配,即便有矛盾,也只是集中在一个村子里而已,而那些都属于小问题,很容易调整解决。
集中人力物力,耕种就容易多了,更何况有王牧安排的人手帮忙,至少在平洲一地,种下了数十万亩田地。
“魏王!这平洲一地的事情就交给你。”
“交给我?你又要走?”李泰瞪大眼睛说道。
和王牧一起,他觉得很有趣,能见识到许多新东西,还有不少新的观念,不过留下他主持,他就觉得无聊,就是不断的重复一件件事情。
“你已经是一个成熟的皇子,需要为国分忧,如果你能独立完成更多的事情,陛下一定会很高兴的。”王牧语重心长的说道。
李泰当然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李世民眼里,他觉得王牧说得很对,可以证明自己的能力,于是思索着点了点头。
见又忽悠住了李泰,王牧忍不住露出一丝笑容,有李泰在,杜楚客和李泰那些麾下,也会尽心尽力的做事,因为他们的职责就是围着李泰,为李泰服务。
还有高家,高礼做了好几年的郡守,平洲还是这个样子,不能说他不作为,只能说太墨守陈规,或者说不主动找事情做,这也是绝大部分官员的通病,没事就是最好的。
无为而治,这种思想从汉初开始流行,出现了文景之治,所以深得文人喜爱与赞同,如今的情景,与汉初相同,一样的经历大乱之后,一样的人烟稀少,所以不少文官认为,又该采用这种办法,毕竟有先例可循。
所谓无为而治,就是百姓劳作,交税,而官员不要去干涉,也不要去进行改变政策之类。李渊信奉道家,一来是给自家找一个出身来历,二来也同样有无为而治的心思。
官员有这种心思,想要他们办多少事情,可想而知,只要治下不出事,他们就觉得很好,很正常。
这一套王牧当然行不通,他来就是做改变的,给李泰留下的任务,主要是修建养殖场,对于人口稀少的河北来说,种植山药,葛根和药材,非常合适,另外就是搞养殖,反正有大量的空地,圈一块山地,修一些窝棚就行。
从小青山村来的人很有经验,还带有一些幼崽,再从本地收集一些,组建几个养殖场,还是没有问题。
春耕结束,王牧把精力又集中到了另外一件事情上面,那就是渤海湾,从谢家要来的工匠,主要是船工,一个冬天,他们建了十艘渔船。
王牧和他们商量过,这些船只就是为了捕鱼,但是因为要下海,所以船只要大,但是不需要其它功能,甚至连帆都不需要。
昔日空旷的海边,多了一个渔村,除了一百多个工匠,还有就是梁建方调集而来的两千精通水性的人,再有原本生活附近的百姓,被集中到了这个村落。
海边的百姓生活特别困难,如今有朝廷给补偿,所以搬迁工作非常顺利,同样聚集了一千一百多人。
“都督,十艘船只,二十张渔网已经完全做好,请查收!”一名将领抱拳说道。他就是王牧指定管理这里的人,原本是梁建方部下一名校尉,不过腿部受伤,这次就安排了过来。
“辛苦了!”王牧微笑着点点头。
十艘船只,二十米长,三米多宽,王牧看了,只能在心里暗自叹息,这船离他心里的要求,实在太远了,不过想想这么短的时间,能做出来已经不错了,再有其它的要求,就有些过分了。
- 肉肉屋
高产作物的事情肯定没有虚假,而且已经有成熟的技术,不然的话,皇帝不会让王牧千里迢迢送到河北来种植,这不就是因为河北地广人稀,粮食一向不够百姓吃的吗?
河北这几年大部分地方都在免税,推广山药正合适,等推广开之后,免税期也刚过,百姓粮食多了,也能交税了,可以说正是时候。想得远一些,河北如果成了粮食产出巨大的地方,那么是不是日后可以就近提供,让士卒轻装上阵,极速突袭高句丽呢?这在李世民身上,似乎很有可能发生,毕竟那是一个马上皇帝,不打仗恐怕浑身难受。
总之,在这些事情上,能够看得出来,李世民迟早也会对高句丽动兵,这也让世家心里泛起了不少心思。
王牧还不知道自己引起了多大的轰动,在他看来,虽然做了许多事情,对于庞大的世家来说,并不算什么。
过完年之后,其实离开春就不远了,二月份渤海湾就开始逐渐的化冰,不过土地解冻,得四月份去了。
这时候又体现出了契丹人的用处,虽然他们种地不行,但是驾驭牲口很有一套,用马匹耕地,加上铁犁,所以在开春之前,就把河北的土地,翻了五十多万亩。
趁着倒春寒,可以冻死地里的虫卵,王牧估计,今年的粮食,怎么的也得多一些。
人口本来就少,王牧才不会笨得用以前那种粗旷的种植方式,虽然谈不上精耕细作,但也比以前精细多了。
先种药材和木薯,随后山药,小麦,豆子,水稻,一直忙碌到五月底,春耕才逐渐结束。
地广人稀,加上管理不当,还有天灾,这才是河北困难的原因;以往官员可不敢把百姓土地从新分配,或者说更多还是想要从中贪墨一笔。但是王牧不怕,一来他有决断的权利,二来他是为了百姓好,不会想着捞一笔,所以他把百姓的土地从新分配过,保证了都有地种,而且是从良田开始,那些下等土地,暂时用不上就让他空着好了。
王牧并没有大动干戈,他只是每个村落的从新分配,即便有矛盾,也只是集中在一个村子里而已,而那些都属于小问题,很容易调整解决。
集中人力物力,耕种就容易多了,更何况有王牧安排的人手帮忙,至少在平洲一地,种下了数十万亩田地。
“魏王!这平洲一地的事情就交给你。”
“交给我?你又要走?”李泰瞪大眼睛说道。
和王牧一起,他觉得很有趣,能见识到许多新东西,还有不少新的观念,不过留下他主持,他就觉得无聊,就是不断的重复一件件事情。
“你已经是一个成熟的皇子,需要为国分忧,如果你能独立完成更多的事情,陛下一定会很高兴的。”王牧语重心长的说道。
李泰当然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李世民眼里,他觉得王牧说得很对,可以证明自己的能力,于是思索着点了点头。
见又忽悠住了李泰,王牧忍不住露出一丝笑容,有李泰在,杜楚客和李泰那些麾下,也会尽心尽力的做事,因为他们的职责就是围着李泰,为李泰服务。
还有高家,高礼做了好几年的郡守,平洲还是这个样子,不能说他不作为,只能说太墨守陈规,或者说不主动找事情做,这也是绝大部分官员的通病,没事就是最好的。
无为而治,这种思想从汉初开始流行,出现了文景之治,所以深得文人喜爱与赞同,如今的情景,与汉初相同,一样的经历大乱之后,一样的人烟稀少,所以不少文官认为,又该采用这种办法,毕竟有先例可循。
所谓无为而治,就是百姓劳作,交税,而官员不要去干涉,也不要去进行改变政策之类。李渊信奉道家,一来是给自家找一个出身来历,二来也同样有无为而治的心思。
官员有这种心思,想要他们办多少事情,可想而知,只要治下不出事,他们就觉得很好,很正常。
这一套王牧当然行不通,他来就是做改变的,给李泰留下的任务,主要是修建养殖场,对于人口稀少的河北来说,种植山药,葛根和药材,非常合适,另外就是搞养殖,反正有大量的空地,圈一块山地,修一些窝棚就行。
从小青山村来的人很有经验,还带有一些幼崽,再从本地收集一些,组建几个养殖场,还是没有问题。
春耕结束,王牧把精力又集中到了另外一件事情上面,那就是渤海湾,从谢家要来的工匠,主要是船工,一个冬天,他们建了十艘渔船。
王牧和他们商量过,这些船只就是为了捕鱼,但是因为要下海,所以船只要大,但是不需要其它功能,甚至连帆都不需要。
昔日空旷的海边,多了一个渔村,除了一百多个工匠,还有就是梁建方调集而来的两千精通水性的人,再有原本生活附近的百姓,被集中到了这个村落。
海边的百姓生活特别困难,如今有朝廷给补偿,所以搬迁工作非常顺利,同样聚集了一千一百多人。
“都督,十艘船只,二十张渔网已经完全做好,请查收!”一名将领抱拳说道。他就是王牧指定管理这里的人,原本是梁建方部下一名校尉,不过腿部受伤,这次就安排了过来。
“辛苦了!”王牧微笑着点点头。
十艘船只,二十米长,三米多宽,王牧看了,只能在心里暗自叹息,这船离他心里的要求,实在太远了,不过想想这么短的时间,能做出来已经不错了,再有其它的要求,就有些过分了。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