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60章 朱棣的希望
朱元璋道:“允熥,抄罪臣之家,这是咱早就定下的。不能因为徐怀锦一个人,而坏了律法。”
朱允熥正想说话呢,却被朱元璋抢先一句给堵住了嘴。
“罪臣之妻女不再罚入教坊司,已经够了。”
“允熥你记住了,国家越大就越要强调律法,切不可因小失大,更不能因儿女私情而误了国事。”
朱允熥不吭声了。
「饭要一口一口吃,社会风气的改变非一日之功。」
「老朱不再将罪臣之妻女罚入教坊司,已经是一大进步了。」
「至于徐怀锦,被抄家了,总会有人管的。」
「徐怀锦怎么说还有大伯徐辉祖、二伯徐膺绪。」
朱元璋心道,徐达留下的四个儿子,老二徐添福早就死了。
其余三个人也都不消停!
有的是跟着朱允炆,有的是跟着燕王。
私下里跟皇子皇孙接触,并且提前站队,这分明是不把咱当回事!
这几个人也得好好整治一下!
咱这么做,也是为三孙好!
……
朱棣被关在了典诏狱最里面的房间。
这是最牢固、最不易逃走的一间牢房。
恰恰是这间牢房,是典诏狱中条件最好的地方。
因为,能关在这里的人,都不是简单人物。
朱棣作为燕王,眼线处处有,在京城有很多暗势力,毛易不得不防。
如果让朱棣逃走了,毛易的锦衣卫指挥使也就当到头了。
在皇子当中,朱棣是陛下最为欣赏的。
虽然是入了大狱,但是陛下也没有决定如何处理。
怠慢了朱棣,恐怕会惹怒了陛下。
朱棣向锦衣卫打听京城内、朝堂上发生的大事,锦衣卫们也不瞒着。
因为,陛下没有明确规定不准向朱棣透露这些。
朱棣知道自己总算是捡回了一条命。
因为吴伯宗扛下了所有。
再加上朱允炆逃走,让朱棣也是轻松了许多。
这样一来,很多过错都可以推到朱允炆身上。
事实证明,因为朱允炆的逃走,让父皇又重新审视亲情。
据锦衣卫透露,父皇说自己起兵南下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一个是吴伯宗误传了假消息,第二个是朱允炆的咄咄逼人,第三个是姚广孝的极力撺掇。
由此判断,父皇对自己起兵南下,已经不是很在意了。
就算是有罪,也是这三个人的过错。
难道,父皇还有让自己当储君的意思?
有人说是朱允熥是储君,他们是被表象所迷惑了。
吴伯宗赶回来时,说起了西域的种种。
朱棣总认为那一系列的胜利,纯粹是朱允熥的误打误撞。
要么是因为朱允熥的运气爆棚,要么是因为陛下的背后点拨。
等到自己兵临城下之时,朱元璋和朱允熥的突然出现打乱了一切。
吴伯宗的神器居然莫名其妙地出现在朱允熥手中!
朱棣认为,这是西域变戏法的一种。
在京城他曾遇到过不少来自西域和回回人的变戏法。
朱允熥去了西域两年,也学会了这些邪法儿。
父皇是何许人?
岂能为这些不登大雅之堂的邪法儿所迷惑?
当大明的储君,必须首先学会治国之道、驭臣之法、帝王之术。
朱允熥之所以得到陛下青睐,也只不过是因为会些旁门左道,能逗陛下一乐而已。
当然,还有朱允熥父母双亡、爷孙隔代亲的因素。
正在入神,有狱卒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说是陛下来了,赶快把牢房各处收拾一下。
果然,身着便装的朱元璋在毛易的陪同下来了。
朱元璋手一挥,毛易带着所有人全都退了出去。
朱棣朝朱元璋跪下,低头,并没有说话。
朱元璋隔着窗栏坐下道:“姚广孝,又活了,你知道吗?”
朱棣讶然抬头:“父皇,姚广孝没死?是被太医院救了吗?”
“这老秃驴,”朱元璋此时完全忘了自己也当过和尚,采用了朱允熥骂姚广孝的叫法。
“这老秃驴,所用匕首有机关,当时没有受伤,他骗过了所有人。”
朱棣为姚广孝感到悲哀。
此人见识广博、坚韧不拔,是自己宏图大业的最重要策划者和推动者。
可惜的是,天不助我!
万万想不到,父皇根本没有死,就在应天等着我。
当时,如果自己没有阻止吴伯宗用神器,结果会如何?
想到这里,朱棣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
“姚广孝没有死,而是和徐增寿一起,到了奉天殿,要让咱立你为储君。”朱元璋淡淡地说。
朱棣吓得大热天打了一个激灵。
姚广孝怎么如此大胆,徐增寿怎么如此糊涂?
观察了一个朱棣,朱元璋又道:“有个叫吉田雄的窝寇,你见过没有?”
朱棣摇头否认。
“你见过!两年前的杭州城外。这个窝寇把允熥劫了。”
朱棣不知道吉田雄,但他知道两年前劫走朱允熥的那个窝寇。
这名窝寇被姚广孝抓到后,交给了徐增寿秘密看管。
姚广孝的用意,朱棣一清二楚。
父皇来了,屏退左右,专门说起这件事!
这到底是什么结果?
朱棣迅速在脑子中将事情的前前后后过了一遍。
没有错!
两年前,朱棣专门听姚广孝细说了杭州那片竹林中他听到、看到的一切。
朱允熥居然精通窝语,窝寇居然向他行礼。
不用说,朱允熥就是通窝。
本来,吴王死了,这个窝寇就没有任何价值了。
没想到,这个窝寇还活着。
关键的时候,姚广孝站了出来,与徐增寿一起,打出了这个王炸。
父皇的语调仍然淡淡,听不出一丝感情色情。
朱棣此时却有些兴奋,姚广孝和徐增寿公然在朝堂上打出王炸。
就算是父皇再喜欢朱允熥,在众目睽睽之下,也不敢有所包庇。
更何况,这不是一般的罪过,而是“通窝”之罪。
太子朱标正是死在窝寇手里,父皇不会有一刻忘记。
在这种情况之下,有窝寇这个当事人在,有姚广孝这个见证人在,朱允熥的罪行一定坐实。
“父皇,姚广孝是您赐予的,此人实乃国之栋梁。”
朱棣捧了一下朱元璋,也算是一个投石问路,探一探到底是个什么结果。
- 肉肉屋
朱允熥正想说话呢,却被朱元璋抢先一句给堵住了嘴。
“罪臣之妻女不再罚入教坊司,已经够了。”
“允熥你记住了,国家越大就越要强调律法,切不可因小失大,更不能因儿女私情而误了国事。”
朱允熥不吭声了。
「饭要一口一口吃,社会风气的改变非一日之功。」
「老朱不再将罪臣之妻女罚入教坊司,已经是一大进步了。」
「至于徐怀锦,被抄家了,总会有人管的。」
「徐怀锦怎么说还有大伯徐辉祖、二伯徐膺绪。」
朱元璋心道,徐达留下的四个儿子,老二徐添福早就死了。
其余三个人也都不消停!
有的是跟着朱允炆,有的是跟着燕王。
私下里跟皇子皇孙接触,并且提前站队,这分明是不把咱当回事!
这几个人也得好好整治一下!
咱这么做,也是为三孙好!
……
朱棣被关在了典诏狱最里面的房间。
这是最牢固、最不易逃走的一间牢房。
恰恰是这间牢房,是典诏狱中条件最好的地方。
因为,能关在这里的人,都不是简单人物。
朱棣作为燕王,眼线处处有,在京城有很多暗势力,毛易不得不防。
如果让朱棣逃走了,毛易的锦衣卫指挥使也就当到头了。
在皇子当中,朱棣是陛下最为欣赏的。
虽然是入了大狱,但是陛下也没有决定如何处理。
怠慢了朱棣,恐怕会惹怒了陛下。
朱棣向锦衣卫打听京城内、朝堂上发生的大事,锦衣卫们也不瞒着。
因为,陛下没有明确规定不准向朱棣透露这些。
朱棣知道自己总算是捡回了一条命。
因为吴伯宗扛下了所有。
再加上朱允炆逃走,让朱棣也是轻松了许多。
这样一来,很多过错都可以推到朱允炆身上。
事实证明,因为朱允炆的逃走,让父皇又重新审视亲情。
据锦衣卫透露,父皇说自己起兵南下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一个是吴伯宗误传了假消息,第二个是朱允炆的咄咄逼人,第三个是姚广孝的极力撺掇。
由此判断,父皇对自己起兵南下,已经不是很在意了。
就算是有罪,也是这三个人的过错。
难道,父皇还有让自己当储君的意思?
有人说是朱允熥是储君,他们是被表象所迷惑了。
吴伯宗赶回来时,说起了西域的种种。
朱棣总认为那一系列的胜利,纯粹是朱允熥的误打误撞。
要么是因为朱允熥的运气爆棚,要么是因为陛下的背后点拨。
等到自己兵临城下之时,朱元璋和朱允熥的突然出现打乱了一切。
吴伯宗的神器居然莫名其妙地出现在朱允熥手中!
朱棣认为,这是西域变戏法的一种。
在京城他曾遇到过不少来自西域和回回人的变戏法。
朱允熥去了西域两年,也学会了这些邪法儿。
父皇是何许人?
岂能为这些不登大雅之堂的邪法儿所迷惑?
当大明的储君,必须首先学会治国之道、驭臣之法、帝王之术。
朱允熥之所以得到陛下青睐,也只不过是因为会些旁门左道,能逗陛下一乐而已。
当然,还有朱允熥父母双亡、爷孙隔代亲的因素。
正在入神,有狱卒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说是陛下来了,赶快把牢房各处收拾一下。
果然,身着便装的朱元璋在毛易的陪同下来了。
朱元璋手一挥,毛易带着所有人全都退了出去。
朱棣朝朱元璋跪下,低头,并没有说话。
朱元璋隔着窗栏坐下道:“姚广孝,又活了,你知道吗?”
朱棣讶然抬头:“父皇,姚广孝没死?是被太医院救了吗?”
“这老秃驴,”朱元璋此时完全忘了自己也当过和尚,采用了朱允熥骂姚广孝的叫法。
“这老秃驴,所用匕首有机关,当时没有受伤,他骗过了所有人。”
朱棣为姚广孝感到悲哀。
此人见识广博、坚韧不拔,是自己宏图大业的最重要策划者和推动者。
可惜的是,天不助我!
万万想不到,父皇根本没有死,就在应天等着我。
当时,如果自己没有阻止吴伯宗用神器,结果会如何?
想到这里,朱棣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
“姚广孝没有死,而是和徐增寿一起,到了奉天殿,要让咱立你为储君。”朱元璋淡淡地说。
朱棣吓得大热天打了一个激灵。
姚广孝怎么如此大胆,徐增寿怎么如此糊涂?
观察了一个朱棣,朱元璋又道:“有个叫吉田雄的窝寇,你见过没有?”
朱棣摇头否认。
“你见过!两年前的杭州城外。这个窝寇把允熥劫了。”
朱棣不知道吉田雄,但他知道两年前劫走朱允熥的那个窝寇。
这名窝寇被姚广孝抓到后,交给了徐增寿秘密看管。
姚广孝的用意,朱棣一清二楚。
父皇来了,屏退左右,专门说起这件事!
这到底是什么结果?
朱棣迅速在脑子中将事情的前前后后过了一遍。
没有错!
两年前,朱棣专门听姚广孝细说了杭州那片竹林中他听到、看到的一切。
朱允熥居然精通窝语,窝寇居然向他行礼。
不用说,朱允熥就是通窝。
本来,吴王死了,这个窝寇就没有任何价值了。
没想到,这个窝寇还活着。
关键的时候,姚广孝站了出来,与徐增寿一起,打出了这个王炸。
父皇的语调仍然淡淡,听不出一丝感情色情。
朱棣此时却有些兴奋,姚广孝和徐增寿公然在朝堂上打出王炸。
就算是父皇再喜欢朱允熥,在众目睽睽之下,也不敢有所包庇。
更何况,这不是一般的罪过,而是“通窝”之罪。
太子朱标正是死在窝寇手里,父皇不会有一刻忘记。
在这种情况之下,有窝寇这个当事人在,有姚广孝这个见证人在,朱允熥的罪行一定坐实。
“父皇,姚广孝是您赐予的,此人实乃国之栋梁。”
朱棣捧了一下朱元璋,也算是一个投石问路,探一探到底是个什么结果。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