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扫盲班
杖杀长孙昕等人,堵住了所有人的嘴,并警告了一帮想要仗着身份为非作歹的人。
接下来,便是要安抚受到伤害的李杰。
毕竟,是李重俊的亲戚伤害了李杰,怎么也应该给些补偿。
李重俊下诏宽慰李杰,迁将作少匠,监护定陵,赐爵武威县子。
也算是对李杰这个受害人的补偿。
李杰对此自然是千恩万谢,甚至还上疏谢恩,李杰也没有想到,他居然能因此因祸得福!
……
闲暇无事,李重俊就爱微服私访,溜出宫去四处转转,既能解闷,又能趁机体察民情。
一举两得的事,当然要经常做。
李重俊走到南城门处,在那里张贴了一张布告,是朝廷新颁布的政令。
一群人正围在那里,不知道在议论什么!
李重俊决定上前看看,民众对新政令,有什么反应。
“什么狗屁文章,全是之乎者也!根本听不懂!”
“就是,就是,让哪些儒士正常说话,就好像要他们的命一样!”
“这叫文雅懂吗?这帮土老帽,懂什么圣人言!”
“呸!放你娘的狗臭屁,劳资也就混个温饱,你在这里给劳资扯什么文雅?”
“算了算了,我们不说这些了,还是去耕田吧!”
民众说完,全都散了。
李重俊眉头一皱,这样下去对未来发展不利。
大唐的子民大多数大字不识,更不可能看的懂之乎者也的文章,全靠别人传达的话,还容易歪曲布告上的意思。
这就会导致,朝廷颁布的政令和民众听到,就会变成两个意思。
看来,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要想解决问题,最起码必需让大家都能看懂上面的字。
要想让人人都看的懂,首先就要扫盲,可以不用多高的学识,最起码也要识字。
要怎么开办扫盲班,这个还需要好好琢磨。
李重俊转身回宫。
回到宫里,李重俊立刻派人将宰相、礼部尚书和侍郎都叫来,一起商议。
在回来的路上,他想了很多,已经有了一定的思路。
宰相等人一到,李重俊立刻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们,要求他们好好想想,都出出主意,应该怎么来开办扫盲班。
众人听完李重俊的想法后,都愣住了。
要必要这么麻烦吗?
派个有文化的人,专门帮助大家读布告不就行了。
开办扫盲班,这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怎么算都不划算。
“怎么?看你们的表情,是否对朕的提议,有什么意见?”
李重俊质问道。
“圣上,臣觉得不必如此麻烦,只需要派个读书人,为过往民众,宣读布告上的内容即可。”
“要是担心民众听不懂,我们完全可以写些简单易懂的文字,这样一来,民众岂不是能够听的明白!”
宋璟拱手说道。
一件这么简单的事情,何必搞的这么复杂,完全没有必要。
“话是这么说,但民众要是不识字,读书人要是故意读错,导致民众曲解朝廷政令,又该怎么办?”
“开启扫盲班,让民众最基础的识字,不是更加有利于朝廷政令的颁布。”
李重俊道。
“朝廷政令下发各州县,自有县令去执行,民众识不识字关系不大,只要官员任命得当即可!”
礼部侍郎拱手说道。
在他们看来,朝廷管理地方,是通过地方官,只要地方官贯彻落实朝廷的指令就可以了。
剩下的事情,怎么去完成,有地方官监督和执行就好。
对于这样的想法,李重俊自然是不认同的。
地方官虽然重要,但民众识字也同样重要。
民众要是不识字,就容易被别人糊弄,甚至地方官为了私利,会在朝廷的政令上做手脚。
依旧可以借助朝廷的政令,来欺骗哪些不识字的民众,从而假公济私,为自己谋求私利。
从长远来看,给民众扫盲,是为了更好的防范地方官假公济私,这样大家才不会轻易受骗。
“地方官要是清正廉明还好说,要是贪赃枉法之辈,完全可以向民众输送想让他们知道的内容。”
“从而达到假公济私,利用朝廷政令来谋求私利,这样于国于民都不是一件好事。”
“唯有给民众扫盲,才能很大程度杜绝这样的事情发生!”
李重俊说道。
众人听了,也觉得有道理。
可是,要怎么展开扫盲,就成了问题。
大唐子民大多是农民出身,平日里大多时间,都在田里耕种,不太可能有时间放在读书上。
再说,以现在的教育水平,也不支持全天下人都有书读。
毕竟,大唐的出版技术,大多依靠手抄,至于雕板印刷技术有限,根本无法支撑起全天下人的需求。
简单来讲,就是大唐的印刷技术不够灵活,手抄又耗费人力物力,怎么算都划不来。
别到时候,扫盲没有成功,反而把大唐给拖垮了。
“圣上!扫盲固然重要,教学的先生好找,但是,书籍怕是没办法提供给每一个人。”
“更重要的一点,大唐的子民都需要下地,服劳役等等,哪里还有时间读书。”
礼部尚书拱手道。
对于大唐的臣民来说,确实是一个难题。
没有足够多的书本,怎么来让大家都读书识字。
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不能耽误农民耕田,工人做工等。
要是这些都能解决的话,那给大唐所有子民扫盲,也不是什么难事。
这对于大唐臣民来说,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解决。
但对于李重俊来说,这些问题,不是什么太难解决的问题。
至于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李重俊心里已有初步的打算。
“诸位爱卿,都觉得无法解决这些难题?”
李重俊问道。
众人点了点头,他们就是这么认为的。
他们觉得,当今社会,都不可能有人能够解决这个难题。
最起码,眼下是无论如何,也解决不了这些难题。
即便是李重俊,他们也不认为李重俊能够有什么办法来解决问题。
他们认为李重俊要是有办法解决,就不会找他们来商议,而是直接下诏,令各衙门去执行。
- 肉肉屋
接下来,便是要安抚受到伤害的李杰。
毕竟,是李重俊的亲戚伤害了李杰,怎么也应该给些补偿。
李重俊下诏宽慰李杰,迁将作少匠,监护定陵,赐爵武威县子。
也算是对李杰这个受害人的补偿。
李杰对此自然是千恩万谢,甚至还上疏谢恩,李杰也没有想到,他居然能因此因祸得福!
……
闲暇无事,李重俊就爱微服私访,溜出宫去四处转转,既能解闷,又能趁机体察民情。
一举两得的事,当然要经常做。
李重俊走到南城门处,在那里张贴了一张布告,是朝廷新颁布的政令。
一群人正围在那里,不知道在议论什么!
李重俊决定上前看看,民众对新政令,有什么反应。
“什么狗屁文章,全是之乎者也!根本听不懂!”
“就是,就是,让哪些儒士正常说话,就好像要他们的命一样!”
“这叫文雅懂吗?这帮土老帽,懂什么圣人言!”
“呸!放你娘的狗臭屁,劳资也就混个温饱,你在这里给劳资扯什么文雅?”
“算了算了,我们不说这些了,还是去耕田吧!”
民众说完,全都散了。
李重俊眉头一皱,这样下去对未来发展不利。
大唐的子民大多数大字不识,更不可能看的懂之乎者也的文章,全靠别人传达的话,还容易歪曲布告上的意思。
这就会导致,朝廷颁布的政令和民众听到,就会变成两个意思。
看来,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要想解决问题,最起码必需让大家都能看懂上面的字。
要想让人人都看的懂,首先就要扫盲,可以不用多高的学识,最起码也要识字。
要怎么开办扫盲班,这个还需要好好琢磨。
李重俊转身回宫。
回到宫里,李重俊立刻派人将宰相、礼部尚书和侍郎都叫来,一起商议。
在回来的路上,他想了很多,已经有了一定的思路。
宰相等人一到,李重俊立刻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们,要求他们好好想想,都出出主意,应该怎么来开办扫盲班。
众人听完李重俊的想法后,都愣住了。
要必要这么麻烦吗?
派个有文化的人,专门帮助大家读布告不就行了。
开办扫盲班,这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怎么算都不划算。
“怎么?看你们的表情,是否对朕的提议,有什么意见?”
李重俊质问道。
“圣上,臣觉得不必如此麻烦,只需要派个读书人,为过往民众,宣读布告上的内容即可。”
“要是担心民众听不懂,我们完全可以写些简单易懂的文字,这样一来,民众岂不是能够听的明白!”
宋璟拱手说道。
一件这么简单的事情,何必搞的这么复杂,完全没有必要。
“话是这么说,但民众要是不识字,读书人要是故意读错,导致民众曲解朝廷政令,又该怎么办?”
“开启扫盲班,让民众最基础的识字,不是更加有利于朝廷政令的颁布。”
李重俊道。
“朝廷政令下发各州县,自有县令去执行,民众识不识字关系不大,只要官员任命得当即可!”
礼部侍郎拱手说道。
在他们看来,朝廷管理地方,是通过地方官,只要地方官贯彻落实朝廷的指令就可以了。
剩下的事情,怎么去完成,有地方官监督和执行就好。
对于这样的想法,李重俊自然是不认同的。
地方官虽然重要,但民众识字也同样重要。
民众要是不识字,就容易被别人糊弄,甚至地方官为了私利,会在朝廷的政令上做手脚。
依旧可以借助朝廷的政令,来欺骗哪些不识字的民众,从而假公济私,为自己谋求私利。
从长远来看,给民众扫盲,是为了更好的防范地方官假公济私,这样大家才不会轻易受骗。
“地方官要是清正廉明还好说,要是贪赃枉法之辈,完全可以向民众输送想让他们知道的内容。”
“从而达到假公济私,利用朝廷政令来谋求私利,这样于国于民都不是一件好事。”
“唯有给民众扫盲,才能很大程度杜绝这样的事情发生!”
李重俊说道。
众人听了,也觉得有道理。
可是,要怎么展开扫盲,就成了问题。
大唐子民大多是农民出身,平日里大多时间,都在田里耕种,不太可能有时间放在读书上。
再说,以现在的教育水平,也不支持全天下人都有书读。
毕竟,大唐的出版技术,大多依靠手抄,至于雕板印刷技术有限,根本无法支撑起全天下人的需求。
简单来讲,就是大唐的印刷技术不够灵活,手抄又耗费人力物力,怎么算都划不来。
别到时候,扫盲没有成功,反而把大唐给拖垮了。
“圣上!扫盲固然重要,教学的先生好找,但是,书籍怕是没办法提供给每一个人。”
“更重要的一点,大唐的子民都需要下地,服劳役等等,哪里还有时间读书。”
礼部尚书拱手道。
对于大唐的臣民来说,确实是一个难题。
没有足够多的书本,怎么来让大家都读书识字。
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不能耽误农民耕田,工人做工等。
要是这些都能解决的话,那给大唐所有子民扫盲,也不是什么难事。
这对于大唐臣民来说,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解决。
但对于李重俊来说,这些问题,不是什么太难解决的问题。
至于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李重俊心里已有初步的打算。
“诸位爱卿,都觉得无法解决这些难题?”
李重俊问道。
众人点了点头,他们就是这么认为的。
他们觉得,当今社会,都不可能有人能够解决这个难题。
最起码,眼下是无论如何,也解决不了这些难题。
即便是李重俊,他们也不认为李重俊能够有什么办法来解决问题。
他们认为李重俊要是有办法解决,就不会找他们来商议,而是直接下诏,令各衙门去执行。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