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公主封邑
新开的米酒上面还有一层绿色浮沫,文人称之为绿蚁酒。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薛绍今日多喝了几碗这绿蚁酒,酒饭过后,带着程莹和太平到村子外面自家田埂溜达。
这一片皆是老薛家的田地,有些是原本产业,有些是买的,有些是和别家置换,还有一些是佃户带来,无偿赠送给薛家的,神奇不,可这是事实。
这些年经营,也聚了几村之地,这些地在长安周围,也算肥沃,水利灌溉这些,也都方便,关键聚在一处,很好打理。
“邵哥哥,你怎么和村子里的人处的这般好的?长安城里,那些公子都没他们和邵哥哥亲近。”
“很简单啊!少盘剥他们一些,有什么好的营生,交给他们去做就好了。”
“那他们都做什么营生?”
“等你成了邵哥哥的人,我就给你说!”
“莹儿本来就是邵哥哥的人啊!舅舅御批的。”
“我是说身子!”
程莹瞪了薛绍一眼,哼了一声,就差去掐薛绍了。
太平踩在田埂上,田埂上的土还很松软,眼前的麦田连成一片,四月天里,一片绿油油的好看。
“邵哥哥,别人的爱民如子是口中话,你的可是真心话。”
“哈哈,邵哥哥可真没想到,太平你会说这话。”
“这话不对么?”
“对!”
“邵哥哥,你家真没少收他们租子?”
“本来就没多少租子,为何少收?”
其实此时大唐的田赋制度是租庸调,你可以理解为富人可以很富,但穷人不会太穷。
初唐时期,唐朝实行的是均田制,只要你是男丁,在十八岁时,国家就会分给你一些土地,比如一百亩,其中二十亩永业田,可以传子孙。八十亩是口分田,口分田是要交皇粮的,大概四十斤交一斤,而且人死后是要交还国家的。
而且唐律规定,土地不能私自买卖,除非特殊情况,比如家人死了,无钱安葬。
初唐的田赋和徭役都极轻,比起汉朝,都要轻许多,这是贞观之治的基础。
可这种制度有很明显的缺陷,就是分着分着,土地不够分了,土地就那么多,初唐时人口很少,分田自然没问题,可是随着天下大治,人口急剧增长,问题就逐渐暴露出来。
永业田能留子孙,大唐还不断给有功名,有军功的人分田,田地只会越来越少,人口却越来越多,矛盾爆发是迟早的事。
此时男丁满十八岁,其实已经分不够田地,可唐朝的税赋是按照户籍征收,可以说变相的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有些地方到了高宗永隆年间,农民已经不堪重赋了。
其实此时均田制的矛盾还没有完全爆发,只是在土地少,人口又太多的地方比较明显,比如关中,中原地区,这些地区典型的土地少,人口却剧增。
当然,任何时代都有特殊人群,就是不交税的,老薛家就不交税,程家也是。一个是外戚,一个是开国功臣之后。有了功名不交税,军功田也是不交税。
这是为了鼓励大家科举为官,为了鼓励大家打仗为国效力。
前面说的有佃户是带地投靠的薛家,就是为了避税,土地不能随意买卖,但没说不能无偿赠送啊!
土地成了薛家的,自然就不用给国家交税了,而薛家对自己门下的佃户,收的还是口分田的国税,四十斤上交一斤,这租子可不是少的可怜,哪里需要少收。
此时程莹和太平公主都愣了一下,倒是太平公主先反应过来,看着自己邵哥哥。
“邵哥哥,你家是四十斤小麦谷子只收一斤租子?”
“是啊,完全按照唐律执行的,有问题么?”
特么谁按照唐律收租子的,恐怕这天下,也就薛家了。
四十斤收一斤,别的地主,谁会这么收,心好的,十斤收一斤都是极限,若是碰到贪婪的,收过半都是常态。
“我算是明白了,为啥那些人对邵哥哥这般亲近,你家竟然这样收租子。”
程莹说了一句,却见薛绍此时蹲了下来,手抚着一株麦苗。
“我家这样收租有问题么?”
这话问的,到了哪里,肯定都是没问题的,而且还有唐律背书,口分田本来就该如此收,国家都这么收。
其实历朝历代,国家征收的土地赋税一般都不重,汉代是三十分之一左右,唐代是四十分之一。
就算明代末期,真要按照明朝法令征税,农民的余粮也足够养家糊口。
可是架不住层层盘剥啊!
此时大唐还是盛世,只历经了三代,土地兼并已经极其严重了,往后只会越来越严重。
为何华夏历史上不断改朝换代,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土地是基础。
当兼并到了一个极限,天下必乱,因为这个时代的人,就是靠着土地活命。不能活命了,不反干什么。
薛绍还在那里抚着那株麦苗,太平蹲了下来,蹲在薛绍身边,也看着这大片的麦田。
“邵哥哥,你真好!”
“太平妹子,皇田你做不了主,你自己的封邑你可是能做主的。”
那里薛绍却忽然说到。
“大婚以后,我的封邑就全部交给邵哥哥打理。”
此时的公主封邑,可是极大,而且薛绍的舅舅李治,可以说当女儿看待的就一个太平公主,封邑自然赏赐更为丰厚。
薛绍可是知道,不但舅舅赐封,太平的那帮哥哥,无论是唐中宗还是唐睿宗,在位时也都不断赏赐,有时候一次赏赐就是几千户。毕竟太平公主可是他们唯一的妹妹。
太平公主名下的土地人口,最盛时相当于五个亲王,历史上都绝无仅有。
万户侯这种,在太平公主面前,完全是小儿科,而此时,太平公主可是答应婚后将自己封邑完全交给薛绍打理。
公主封邑,这产业可是极大,而且按照原本历史发展,这封邑可是不断扩充的,这可是完全的公主私产,一切税负收入,完全由公主本人支配。
为何唐朝公主那般强势,封邑是很大的一个原因,公主有了封号,就有了封邑,经济完全可以自主。
- 肉肉屋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薛绍今日多喝了几碗这绿蚁酒,酒饭过后,带着程莹和太平到村子外面自家田埂溜达。
这一片皆是老薛家的田地,有些是原本产业,有些是买的,有些是和别家置换,还有一些是佃户带来,无偿赠送给薛家的,神奇不,可这是事实。
这些年经营,也聚了几村之地,这些地在长安周围,也算肥沃,水利灌溉这些,也都方便,关键聚在一处,很好打理。
“邵哥哥,你怎么和村子里的人处的这般好的?长安城里,那些公子都没他们和邵哥哥亲近。”
“很简单啊!少盘剥他们一些,有什么好的营生,交给他们去做就好了。”
“那他们都做什么营生?”
“等你成了邵哥哥的人,我就给你说!”
“莹儿本来就是邵哥哥的人啊!舅舅御批的。”
“我是说身子!”
程莹瞪了薛绍一眼,哼了一声,就差去掐薛绍了。
太平踩在田埂上,田埂上的土还很松软,眼前的麦田连成一片,四月天里,一片绿油油的好看。
“邵哥哥,别人的爱民如子是口中话,你的可是真心话。”
“哈哈,邵哥哥可真没想到,太平你会说这话。”
“这话不对么?”
“对!”
“邵哥哥,你家真没少收他们租子?”
“本来就没多少租子,为何少收?”
其实此时大唐的田赋制度是租庸调,你可以理解为富人可以很富,但穷人不会太穷。
初唐时期,唐朝实行的是均田制,只要你是男丁,在十八岁时,国家就会分给你一些土地,比如一百亩,其中二十亩永业田,可以传子孙。八十亩是口分田,口分田是要交皇粮的,大概四十斤交一斤,而且人死后是要交还国家的。
而且唐律规定,土地不能私自买卖,除非特殊情况,比如家人死了,无钱安葬。
初唐的田赋和徭役都极轻,比起汉朝,都要轻许多,这是贞观之治的基础。
可这种制度有很明显的缺陷,就是分着分着,土地不够分了,土地就那么多,初唐时人口很少,分田自然没问题,可是随着天下大治,人口急剧增长,问题就逐渐暴露出来。
永业田能留子孙,大唐还不断给有功名,有军功的人分田,田地只会越来越少,人口却越来越多,矛盾爆发是迟早的事。
此时男丁满十八岁,其实已经分不够田地,可唐朝的税赋是按照户籍征收,可以说变相的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有些地方到了高宗永隆年间,农民已经不堪重赋了。
其实此时均田制的矛盾还没有完全爆发,只是在土地少,人口又太多的地方比较明显,比如关中,中原地区,这些地区典型的土地少,人口却剧增。
当然,任何时代都有特殊人群,就是不交税的,老薛家就不交税,程家也是。一个是外戚,一个是开国功臣之后。有了功名不交税,军功田也是不交税。
这是为了鼓励大家科举为官,为了鼓励大家打仗为国效力。
前面说的有佃户是带地投靠的薛家,就是为了避税,土地不能随意买卖,但没说不能无偿赠送啊!
土地成了薛家的,自然就不用给国家交税了,而薛家对自己门下的佃户,收的还是口分田的国税,四十斤上交一斤,这租子可不是少的可怜,哪里需要少收。
此时程莹和太平公主都愣了一下,倒是太平公主先反应过来,看着自己邵哥哥。
“邵哥哥,你家是四十斤小麦谷子只收一斤租子?”
“是啊,完全按照唐律执行的,有问题么?”
特么谁按照唐律收租子的,恐怕这天下,也就薛家了。
四十斤收一斤,别的地主,谁会这么收,心好的,十斤收一斤都是极限,若是碰到贪婪的,收过半都是常态。
“我算是明白了,为啥那些人对邵哥哥这般亲近,你家竟然这样收租子。”
程莹说了一句,却见薛绍此时蹲了下来,手抚着一株麦苗。
“我家这样收租有问题么?”
这话问的,到了哪里,肯定都是没问题的,而且还有唐律背书,口分田本来就该如此收,国家都这么收。
其实历朝历代,国家征收的土地赋税一般都不重,汉代是三十分之一左右,唐代是四十分之一。
就算明代末期,真要按照明朝法令征税,农民的余粮也足够养家糊口。
可是架不住层层盘剥啊!
此时大唐还是盛世,只历经了三代,土地兼并已经极其严重了,往后只会越来越严重。
为何华夏历史上不断改朝换代,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土地是基础。
当兼并到了一个极限,天下必乱,因为这个时代的人,就是靠着土地活命。不能活命了,不反干什么。
薛绍还在那里抚着那株麦苗,太平蹲了下来,蹲在薛绍身边,也看着这大片的麦田。
“邵哥哥,你真好!”
“太平妹子,皇田你做不了主,你自己的封邑你可是能做主的。”
那里薛绍却忽然说到。
“大婚以后,我的封邑就全部交给邵哥哥打理。”
此时的公主封邑,可是极大,而且薛绍的舅舅李治,可以说当女儿看待的就一个太平公主,封邑自然赏赐更为丰厚。
薛绍可是知道,不但舅舅赐封,太平的那帮哥哥,无论是唐中宗还是唐睿宗,在位时也都不断赏赐,有时候一次赏赐就是几千户。毕竟太平公主可是他们唯一的妹妹。
太平公主名下的土地人口,最盛时相当于五个亲王,历史上都绝无仅有。
万户侯这种,在太平公主面前,完全是小儿科,而此时,太平公主可是答应婚后将自己封邑完全交给薛绍打理。
公主封邑,这产业可是极大,而且按照原本历史发展,这封邑可是不断扩充的,这可是完全的公主私产,一切税负收入,完全由公主本人支配。
为何唐朝公主那般强势,封邑是很大的一个原因,公主有了封号,就有了封邑,经济完全可以自主。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