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热烈,走几步就让人汗流浃背,杨禾带随从走进一间茶馆,靠窗边坐下。
打量街道上人头的攒头,有衣着光鲜的掌柜和东家,有年轻的伙计,有短杉打扮的力气人。
一派欣欣向荣模样,看上去比京城也不差。
这时小二提着茶壶热情地走过来,“几位大人喝什么?”
杨禾往桌子上丢过去六七枚铜板,“跟你打听一点事?”
小二开心收下,“您问。”
“最近生意怎么样?”
店小二不加思索道,“茶馆地段还可以,东家有钱赚。”
“有没有贪官污吏、恶少衙内来找麻烦?”
“以前有,现在没有。”店小二自然早早注意到杨禾穿着明朝官服。
“以前那些只会知乎者也的官老爷都回家去了,现在衙门里的都是青天,只要东家按规则纳税,不用担心有人来找麻烦。”
杨禾老脸一红,因为他也是知乎者也那一套,贼死板。
心里不信邪,在杨禾认知中,叛军什么德性他一清二楚,于是又问,“东家做生意有钱赚,你的日子怎么样?”
“不仅是我,广州府老百姓的日子普遍比以前好很多,我娘和媳妇在家织布赚钱,父亲修路赚钱,马上我们家还能分到两亩地,日子美的很。”
“....”
杨禾傻眼,店小二这句话信息含量太多,他有点消化不了。
先说织布,这玩艺把苏州织户逼造反,原因是官府收税太多,遇到天灾,蚕吐丝少,这种情况同样强征不误。
想到这里杨禾问,“每台织机每月交多少税钱?”
“以前每台织机每月交一百文固定税,如今不收税。”说到免税,小二颇为得意,“所以我才说,现在衙门里的都是青天。”
杨禾惊呆,不收税,怎么可能?
这就好比狗不吃那啥,稀奇!
“修路是怎么回事?”杨禾不信邪,“是强制劳役吗?现在正是农忙,家里的田怎么办?”
“田?”店小二摇头,“我家没有田,田都在官老爷和地主手里;修路是自愿,每天干活五个时辰,可得六个铜板和两盒鲜美又好吃的鱼肉罐头。”
杨禾心里舒服一点,工作一天只给六个铜板,讲真,很少。
哪知店小二又补充一句,“如果鱼肉罐头不吃,可以卖六个铜板一盒,大部分都会卖给回收商人,自己吃粗米煮的米饭。”
“这...”
杨禾呆,工钱每天六个铜板,两盒鱼肉卖十二个铜板,一天十八个,一个月五百四十个。
一年大概能挣个6.5两银,好像很不错啊。
最重要的是,这只是一个人挣的钱;店小二上班挣钱,老娘和媳妇在家织布也挣钱,还免税。
喔艹,这么一算,民间富有程度,直逼都城!
震惊过后杨禾问出最关心问题,“你刚才说家里马上可以分两亩田是怎么回事?”
“这衙门给的,每家每户都有。”
“你不是说田产都在官老爷和地主手里吗?”杨禾不解。
这时有其他客人招呼店小二。
临走前店小二留下最后一句话,“所以说现在衙门里都是青天。”
“....”
杨禾三观被反复刷新,他意识到张新把土地抢来,然后分给穷苦人,这样真的不会出乱子吗?
匆匆喝完茶,杨禾又到大街上走访,和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的人聊天,发现几乎所有人都对现在感到满意。
更表示,现在广州府,只要肯卖力气,肯吃苦,到处都能挣到钱。
想挣小钱去修路,想挣大钱去出海,想发财去找城投钱行贷款买船去捕鱼、做生意。
傍晚。
杨禾打算找一家客栈休息,忽地转头看向随从,“你们今天有没有在街上看见小乞丐?”
六个随从傻眼,大明朝现在到处都是流民和小乞丐,京城也有很多,广州府好像...一个都没有!!!
“杨大人好,花某可以回答你的问题。”
花某自然是花可庆,今年六十,性格特别顽固,为官清廉,所以还好好的。
他的其他同事都被张某人抄家。
杨禾回忆几秒,恍然大悟,“您是花布政使?”
“正是老夫,”花可庆自我介绍道,“听闻杨大人来广州,所以找过来叙叙旧。”
一个正三品,一个正二品,两人过去自然见过面,进入客栈,要一间上房,两人在一张圆桌两边面对面坐下。
“请问杨大人此行为何而来?”花可庆抱抱拳问。
“张同鸣背叛圣上,向张新投降,眼看局势一发不可收拾,北方又逢大败,陛下派我来封赏张新为两广新任总督,暂且将他安抚。”
花可庆微愣,提醒道,“我担心会养虎为患,张新是叛军,又和叛军不一样,说来惭愧,他和他的手下极其善长内治,长袖善舞笼络人心。”
杨禾深以为然,一个下午足够他了解很多,好奇问,“为何街上没有小乞丐?”
“张新没有进入广州府之前,城里城外有很多乞丐,现在12岁以上可以自立更生的,要么当兵、要么修路,不会有闲人;
12岁以下,要么进入训练营;要么被各个海商收为义子,带回家培养,总之12岁以下孩子,连婴儿都有人抢着要。”
“???”
就像刘佬佬进大观园,杨禾已经了解广州府许多,听到这里还是一头雾水。
看出杨禾疑惑,花可庆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倒出来。
“收养小乞丐这股风是从濠镜澳刮过来的,带头人自然是张新;
据说早在两年前,他就一直在收养无父无母的孩子,带回去培养他们读书写字,不背四书五经,而是学习实用技术,比如医术、水利、修路、测量等等;
如今两年过去,第一批孩子已经能够为他担当重任。
比如各个衙门里的‘青天’,得承认,那些少年办事雷厉风行,思路清晰,公平公正,不受是非干扰,非常受老百姓欢迎。”
杨禾咂巴咂巴嘴角,他听出来花可庆言外之意,那些少年,比他这个正二品大员做的还要好。
“这些事情以前闻所未闻,总体感觉老百姓得到很多实惠,没有流浪孩童也是好事,”杨禾不解,“花大人为什么说养虎为患?”
“如果人心都在张新那里,”花可庆反问,“谁还会记得陛下?”
- 肉肉屋
打量街道上人头的攒头,有衣着光鲜的掌柜和东家,有年轻的伙计,有短杉打扮的力气人。
一派欣欣向荣模样,看上去比京城也不差。
这时小二提着茶壶热情地走过来,“几位大人喝什么?”
杨禾往桌子上丢过去六七枚铜板,“跟你打听一点事?”
小二开心收下,“您问。”
“最近生意怎么样?”
店小二不加思索道,“茶馆地段还可以,东家有钱赚。”
“有没有贪官污吏、恶少衙内来找麻烦?”
“以前有,现在没有。”店小二自然早早注意到杨禾穿着明朝官服。
“以前那些只会知乎者也的官老爷都回家去了,现在衙门里的都是青天,只要东家按规则纳税,不用担心有人来找麻烦。”
杨禾老脸一红,因为他也是知乎者也那一套,贼死板。
心里不信邪,在杨禾认知中,叛军什么德性他一清二楚,于是又问,“东家做生意有钱赚,你的日子怎么样?”
“不仅是我,广州府老百姓的日子普遍比以前好很多,我娘和媳妇在家织布赚钱,父亲修路赚钱,马上我们家还能分到两亩地,日子美的很。”
“....”
杨禾傻眼,店小二这句话信息含量太多,他有点消化不了。
先说织布,这玩艺把苏州织户逼造反,原因是官府收税太多,遇到天灾,蚕吐丝少,这种情况同样强征不误。
想到这里杨禾问,“每台织机每月交多少税钱?”
“以前每台织机每月交一百文固定税,如今不收税。”说到免税,小二颇为得意,“所以我才说,现在衙门里的都是青天。”
杨禾惊呆,不收税,怎么可能?
这就好比狗不吃那啥,稀奇!
“修路是怎么回事?”杨禾不信邪,“是强制劳役吗?现在正是农忙,家里的田怎么办?”
“田?”店小二摇头,“我家没有田,田都在官老爷和地主手里;修路是自愿,每天干活五个时辰,可得六个铜板和两盒鲜美又好吃的鱼肉罐头。”
杨禾心里舒服一点,工作一天只给六个铜板,讲真,很少。
哪知店小二又补充一句,“如果鱼肉罐头不吃,可以卖六个铜板一盒,大部分都会卖给回收商人,自己吃粗米煮的米饭。”
“这...”
杨禾呆,工钱每天六个铜板,两盒鱼肉卖十二个铜板,一天十八个,一个月五百四十个。
一年大概能挣个6.5两银,好像很不错啊。
最重要的是,这只是一个人挣的钱;店小二上班挣钱,老娘和媳妇在家织布也挣钱,还免税。
喔艹,这么一算,民间富有程度,直逼都城!
震惊过后杨禾问出最关心问题,“你刚才说家里马上可以分两亩田是怎么回事?”
“这衙门给的,每家每户都有。”
“你不是说田产都在官老爷和地主手里吗?”杨禾不解。
这时有其他客人招呼店小二。
临走前店小二留下最后一句话,“所以说现在衙门里都是青天。”
“....”
杨禾三观被反复刷新,他意识到张新把土地抢来,然后分给穷苦人,这样真的不会出乱子吗?
匆匆喝完茶,杨禾又到大街上走访,和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的人聊天,发现几乎所有人都对现在感到满意。
更表示,现在广州府,只要肯卖力气,肯吃苦,到处都能挣到钱。
想挣小钱去修路,想挣大钱去出海,想发财去找城投钱行贷款买船去捕鱼、做生意。
傍晚。
杨禾打算找一家客栈休息,忽地转头看向随从,“你们今天有没有在街上看见小乞丐?”
六个随从傻眼,大明朝现在到处都是流民和小乞丐,京城也有很多,广州府好像...一个都没有!!!
“杨大人好,花某可以回答你的问题。”
花某自然是花可庆,今年六十,性格特别顽固,为官清廉,所以还好好的。
他的其他同事都被张某人抄家。
杨禾回忆几秒,恍然大悟,“您是花布政使?”
“正是老夫,”花可庆自我介绍道,“听闻杨大人来广州,所以找过来叙叙旧。”
一个正三品,一个正二品,两人过去自然见过面,进入客栈,要一间上房,两人在一张圆桌两边面对面坐下。
“请问杨大人此行为何而来?”花可庆抱抱拳问。
“张同鸣背叛圣上,向张新投降,眼看局势一发不可收拾,北方又逢大败,陛下派我来封赏张新为两广新任总督,暂且将他安抚。”
花可庆微愣,提醒道,“我担心会养虎为患,张新是叛军,又和叛军不一样,说来惭愧,他和他的手下极其善长内治,长袖善舞笼络人心。”
杨禾深以为然,一个下午足够他了解很多,好奇问,“为何街上没有小乞丐?”
“张新没有进入广州府之前,城里城外有很多乞丐,现在12岁以上可以自立更生的,要么当兵、要么修路,不会有闲人;
12岁以下,要么进入训练营;要么被各个海商收为义子,带回家培养,总之12岁以下孩子,连婴儿都有人抢着要。”
“???”
就像刘佬佬进大观园,杨禾已经了解广州府许多,听到这里还是一头雾水。
看出杨禾疑惑,花可庆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倒出来。
“收养小乞丐这股风是从濠镜澳刮过来的,带头人自然是张新;
据说早在两年前,他就一直在收养无父无母的孩子,带回去培养他们读书写字,不背四书五经,而是学习实用技术,比如医术、水利、修路、测量等等;
如今两年过去,第一批孩子已经能够为他担当重任。
比如各个衙门里的‘青天’,得承认,那些少年办事雷厉风行,思路清晰,公平公正,不受是非干扰,非常受老百姓欢迎。”
杨禾咂巴咂巴嘴角,他听出来花可庆言外之意,那些少年,比他这个正二品大员做的还要好。
“这些事情以前闻所未闻,总体感觉老百姓得到很多实惠,没有流浪孩童也是好事,”杨禾不解,“花大人为什么说养虎为患?”
“如果人心都在张新那里,”花可庆反问,“谁还会记得陛下?”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