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不装了,我摊牌了,我确实不是
朱英听到这话一愣。
不是亲爹亲生,难不成还能跟孙猴子一样,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不成。
“老爷子,你这话,几个意思呢。”朱英无语的回道。
朱元璋闻言,这才反应过来,刚才自己的话,好像有歧义。
再次解释道:“咱不是那个意思,咱的意思便是,大孙你早前说过的父亲,当不是你的亲生父亲吧。”
朱英微微皱眉。
他没想到老爷子完全不死心,一直在找人调查自己。
能如此肯定的说出这个话来,想必调查的程度非常深。
此刻朱英的心中有些不舒服,他本身的秘密非常多,摆在明面上的,其实已经很容易引起别人的贪欲了。
目前靠着燕王朱棣的牌子,还能震慑一番。
日后也不会在京师逗留太久的时间,这才有恃无恐。
微微皱眉,朱英看向老爷子,想要矢口否认。
然而对上老爷子那双充满憧憬,期待的眼神。
他好像一下子读懂了老爷子此刻的心情。
话到了嘴边,又收了回去。
沉默半晌,朱英悠悠一叹,这才说道:“既然老爷子你都查出来了,我也不瞒着你了。”
“确实,我只是父亲的养子,当初父亲收养我的时候,恰逢亲子感染风寒早夭,便直接让我替代了。”
“后来,我便以父亲亲子的身份,入了族谱,为其养老送终。”
“只是仅过两年,我与父亲在行商途中遭遇飞来横祸,父亲因此身亡。”
朱元璋虽然早就知道了这一切。
但是由朱英亲口承认,还是忍不住激动起来。
听完后,连忙问道:“在你父亲收养你之前呢,你是在哪里生活,你父亲收养的你的时候,你才八岁大吧,之前呢,八岁之前你没印象了吗。”
听到朱元璋的询问,朱英也大概明白老爷子的想法。
也不迟疑,摇头说道:“没有丝毫印象,八岁之前的事情,我全都忘记了,一丁点也想不起来。”
朱英解释着说道。他毕竟属于借尸还魂,前身的记忆没有丝毫继承,总不能说前世的事情吧,那会被当成妖孽打死的。
朱英说完之后,看着老爷子略微有些兴奋的目光,不忍其陷入太深,直接说道:
“老爷子,或许我和你孙子年岁差不多,也长得有些相像,但我真不是你孙子。”
“你上回也说过,你孙子是早夭之后,好生生的埋葬了,但我可不是从土里钻出来的。”
朱元璋听完,不由反驳道:“可你也是洪武十五年,才被你父亲收养,又长得这般相像,天下哪有这般巧合的事情。”
朱英没想到老爷子还是不死心。
再者说了,小时候跟长大后的模样能一样嘛。
人言女大十八变。
男子小时候跟长大后的模样,那也是变化极大。
仅仅凭借八岁时候的长相,说十年后,十八岁的长相相似,怎么想都不靠谱。
这段时间,正是青春期发育的时候,其中相差甚大,便是亲生父母,都不见得能认出来。
犹豫一番,朱英也不过多隐瞒,坦言说道:“老爷子,我也不欺瞒你。当时我父亲捡到我的时候,是从长江边上,水里捞出来的。”
“你的孙子是被埋在土里,我是被沉水江中。这完全没理由可以对上。”
“再者说了,你大孙死后,是否有发生尸体被盗,或者棺椁被盗的情况?”
朱元璋闻言,不由怒道:“谁敢盗咱大孙是尸首!”
“那就是了。”
朱英补充说道:“你大孙尸首好生生的在那里,我活生生的站在这里,怎么会是你的大孙呢。不管怎么看,这完全不可能。”
朱元璋一顿,有些哑口无言。
朱英说的这些,其实他都想过。或者说但凡正常人,都能想到这些情况。
可是他看到朱英,那种亲切的熟悉感,自己养育了八年的感觉,顿时就回来了。
长相和小时候,肯定有很大的差别。
但是这种差别在朱元璋看来,完全不算。
因为朱英的面相,气质,本来就和儿子长得很是相像。
单纯像儿子也就算了。这天底下相似的两人,却没有血缘关系。
朱元璋也不是没听说过,甚至也见过。
但朱英那眉眼,五官。和跟他朝夕相处的大妹子年轻时候,极为类似。
大妹子在朱元璋的心中,是永远的那么年轻。
别人不记得大妹子年轻时候的貌美,他朱元璋还能忘记?
像一个人也就算了,同时像两人,还是同年差不多月份的时候失忆。
诸多巧合勾连在一起,这还能是巧合吗!
想到这里,朱元璋再次反驳说道:“可是大孙你完全不像是个商人。据咱所知,你的养父并没有供你读书的能力。”
“你这读书人的气质,也不是寻常人家可以培养出来的。”
在大明,尤其是古代。
其实很多人从事何等职业,除了服饰上有很大的区别。精神状态和感官也是相差很大。
这天下八成都是文盲。
武人粗鲁,文人儒雅,商人市侩,贫民面黄肌瘦,唯唯诺诺等等。
这些外在的表现,便是封建阶级的划分,在古代任何时候,都非常明显。
像朱英这样,身世简单,行商之子长大,怎么可能有这饱读诗书的气质。
朱英闻言无语。
他的气质,跟这世有什么关系。
前世他可是九年义务教育毕业的优秀毕业生。
别说他了,后世随便一人过来,这读书人的气质,都能给拿捏得死死的。
微微思索一下,朱英就反问道:“对于当今陛下,老爷子应当极为熟悉吧。”
朱元璋一愣,不明白大孙这是什么意思,回道:“日日可见,当然熟悉。”
“那就没错了。”朱英说道:
“老爷子既然熟悉陛下,当知道陛下年轻的时候,当过和尚,做过乞丐。可是为何扑一从军,就能立即脱颖而出,打下这大明偌大的江山呢。”
朱元璋听到这话,心情顿时舒畅,笑呵呵说道:“那你和咱说说,这到底是为何。”
朱英回道:“那是因为陛下自幼聪明好学,在当和尚的那些日子,研读万卷书。”
“此后虽是乞讨求生,也不忘书中知识,更是行万里路,学问更加精通。”
朱英说完后,笑着看向老爷子。
其中意思非常明显。
我这气质呀,可是跟当今陛下同一个来路呢。
- 肉肉屋
不是亲爹亲生,难不成还能跟孙猴子一样,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不成。
“老爷子,你这话,几个意思呢。”朱英无语的回道。
朱元璋闻言,这才反应过来,刚才自己的话,好像有歧义。
再次解释道:“咱不是那个意思,咱的意思便是,大孙你早前说过的父亲,当不是你的亲生父亲吧。”
朱英微微皱眉。
他没想到老爷子完全不死心,一直在找人调查自己。
能如此肯定的说出这个话来,想必调查的程度非常深。
此刻朱英的心中有些不舒服,他本身的秘密非常多,摆在明面上的,其实已经很容易引起别人的贪欲了。
目前靠着燕王朱棣的牌子,还能震慑一番。
日后也不会在京师逗留太久的时间,这才有恃无恐。
微微皱眉,朱英看向老爷子,想要矢口否认。
然而对上老爷子那双充满憧憬,期待的眼神。
他好像一下子读懂了老爷子此刻的心情。
话到了嘴边,又收了回去。
沉默半晌,朱英悠悠一叹,这才说道:“既然老爷子你都查出来了,我也不瞒着你了。”
“确实,我只是父亲的养子,当初父亲收养我的时候,恰逢亲子感染风寒早夭,便直接让我替代了。”
“后来,我便以父亲亲子的身份,入了族谱,为其养老送终。”
“只是仅过两年,我与父亲在行商途中遭遇飞来横祸,父亲因此身亡。”
朱元璋虽然早就知道了这一切。
但是由朱英亲口承认,还是忍不住激动起来。
听完后,连忙问道:“在你父亲收养你之前呢,你是在哪里生活,你父亲收养的你的时候,你才八岁大吧,之前呢,八岁之前你没印象了吗。”
听到朱元璋的询问,朱英也大概明白老爷子的想法。
也不迟疑,摇头说道:“没有丝毫印象,八岁之前的事情,我全都忘记了,一丁点也想不起来。”
朱英解释着说道。他毕竟属于借尸还魂,前身的记忆没有丝毫继承,总不能说前世的事情吧,那会被当成妖孽打死的。
朱英说完之后,看着老爷子略微有些兴奋的目光,不忍其陷入太深,直接说道:
“老爷子,或许我和你孙子年岁差不多,也长得有些相像,但我真不是你孙子。”
“你上回也说过,你孙子是早夭之后,好生生的埋葬了,但我可不是从土里钻出来的。”
朱元璋听完,不由反驳道:“可你也是洪武十五年,才被你父亲收养,又长得这般相像,天下哪有这般巧合的事情。”
朱英没想到老爷子还是不死心。
再者说了,小时候跟长大后的模样能一样嘛。
人言女大十八变。
男子小时候跟长大后的模样,那也是变化极大。
仅仅凭借八岁时候的长相,说十年后,十八岁的长相相似,怎么想都不靠谱。
这段时间,正是青春期发育的时候,其中相差甚大,便是亲生父母,都不见得能认出来。
犹豫一番,朱英也不过多隐瞒,坦言说道:“老爷子,我也不欺瞒你。当时我父亲捡到我的时候,是从长江边上,水里捞出来的。”
“你的孙子是被埋在土里,我是被沉水江中。这完全没理由可以对上。”
“再者说了,你大孙死后,是否有发生尸体被盗,或者棺椁被盗的情况?”
朱元璋闻言,不由怒道:“谁敢盗咱大孙是尸首!”
“那就是了。”
朱英补充说道:“你大孙尸首好生生的在那里,我活生生的站在这里,怎么会是你的大孙呢。不管怎么看,这完全不可能。”
朱元璋一顿,有些哑口无言。
朱英说的这些,其实他都想过。或者说但凡正常人,都能想到这些情况。
可是他看到朱英,那种亲切的熟悉感,自己养育了八年的感觉,顿时就回来了。
长相和小时候,肯定有很大的差别。
但是这种差别在朱元璋看来,完全不算。
因为朱英的面相,气质,本来就和儿子长得很是相像。
单纯像儿子也就算了。这天底下相似的两人,却没有血缘关系。
朱元璋也不是没听说过,甚至也见过。
但朱英那眉眼,五官。和跟他朝夕相处的大妹子年轻时候,极为类似。
大妹子在朱元璋的心中,是永远的那么年轻。
别人不记得大妹子年轻时候的貌美,他朱元璋还能忘记?
像一个人也就算了,同时像两人,还是同年差不多月份的时候失忆。
诸多巧合勾连在一起,这还能是巧合吗!
想到这里,朱元璋再次反驳说道:“可是大孙你完全不像是个商人。据咱所知,你的养父并没有供你读书的能力。”
“你这读书人的气质,也不是寻常人家可以培养出来的。”
在大明,尤其是古代。
其实很多人从事何等职业,除了服饰上有很大的区别。精神状态和感官也是相差很大。
这天下八成都是文盲。
武人粗鲁,文人儒雅,商人市侩,贫民面黄肌瘦,唯唯诺诺等等。
这些外在的表现,便是封建阶级的划分,在古代任何时候,都非常明显。
像朱英这样,身世简单,行商之子长大,怎么可能有这饱读诗书的气质。
朱英闻言无语。
他的气质,跟这世有什么关系。
前世他可是九年义务教育毕业的优秀毕业生。
别说他了,后世随便一人过来,这读书人的气质,都能给拿捏得死死的。
微微思索一下,朱英就反问道:“对于当今陛下,老爷子应当极为熟悉吧。”
朱元璋一愣,不明白大孙这是什么意思,回道:“日日可见,当然熟悉。”
“那就没错了。”朱英说道:
“老爷子既然熟悉陛下,当知道陛下年轻的时候,当过和尚,做过乞丐。可是为何扑一从军,就能立即脱颖而出,打下这大明偌大的江山呢。”
朱元璋听到这话,心情顿时舒畅,笑呵呵说道:“那你和咱说说,这到底是为何。”
朱英回道:“那是因为陛下自幼聪明好学,在当和尚的那些日子,研读万卷书。”
“此后虽是乞讨求生,也不忘书中知识,更是行万里路,学问更加精通。”
朱英说完后,笑着看向老爷子。
其中意思非常明显。
我这气质呀,可是跟当今陛下同一个来路呢。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