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薪炭实行战时国家配给对文官政治达到巅峰的大宋而言,并不是一件难事。
但他最重要的前提是,要政令从一,分发物资的窗口由朝廷掌控。
但这无疑极大损害了这些士大夫们的利益,这些人巴不得围城再久一点,他们通过粮铺、炭场收割更多财富。若朝廷严格管控物资出售,士大夫们还怎么大发国难财?
赵桓看自己的生活便知道,这些人的生活品质完全没有受到围城影响。
士大夫挥金如土,醉生梦死。英雄为国捐躯,犹如尘埃。
稳固了军事态势之后,赵桓决心终止大宋当前的这种病态。
于是在李若水提出建议之后,赵桓立即笑着说道:“既然开封府有大庇东京寒士的宏愿,朕不能不支持。左库藏的富国仓、广盈仓、永丰仓、济远仓等五十处粮仓,其中三十处朕都划拨给国库,用以赈济百姓。”
“左相,左库藏可有储存柴炭的仓库?”
梅执礼立即回道:“禀官家,在州桥旁建有内外柴炭库,在蔡河旁建有河南北石炭场,在内城还建有作坊物料库,内外物料库等,都储存有木炭、石炭等。”
赵桓只能感慨一句,大宋是真tm的有钱啊。“都调拨给国库,用来赈济百姓。”
梅执礼连忙盛赞道:“官家宽仁爱民,圣德纯粹,三代以下之主,即便汉之文景亦有所不及。”
其他官员们也都跟着称赞几句,按大宋传统,遇事皇帝从内库拨出一笔私藏,将问题摆平,一切到此为止。官员们继续趴在国家身上吸血,醉生梦死,管他洪水滔天。
但赵桓却没有到此为止的打算,目光扫过一群冷漠的大臣们,张口说道:“如今围城日久,物资紧张,百姓饥寒交迫,横尸相枕。正是军民忠公体国,戮力同心,共济国难之时。”
这大义举得是如此之高,以至于一群士大夫在儒家立场竟然找不到反对立场。总不能直言,管他们这些贱民死活。
有心思活泛的已经暗中猜测,官家这是想逼捐,万不得已,大家到时候恐怕得拿出百十石米糊弄一下。
但赵桓接下来的话语,却瞬间打破了所有人的幻想,再一次刷新了群臣对官家强硬铁血的认知。
“朕决定内城炭场、粮铺全部收归国有,由开封府施行战时配给,按户籍免费分发给内城百姓,以济国难。”
赵桓的话音刚落,群臣们立即对这份战时国家物资管控沸反盈天,无数人“义愤填膺”,“义正言辞”,“秉忠死谏”,反对道:“官家这是与民争利啊!”
“官家这巧取豪夺,岂不失了人心?”
“官家《大学》有言,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
“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官家已经有了内库无数物资,却依旧取百姓微末之利,恐失人望啊。”
面对官员的群情激愤,赵桓平静的望着远处山河,对这些人的危言耸听、虚言恫吓置若罔闻。
崇祯就是太软弱,对这些官员太关注,所以落了个山河破碎的结局。
战时国家物资管控,后世哪国都在作,也没见哪个国家因此而亡国了。
当然,时代不同,国情也不同,赵桓不会刻舟求剑。在大宋这些士大夫盘根错节,影响深远,施行国家战时物资管控,把他们的物资拿出去赈济百姓,必然会触犯这些士大夫的利益。
看这些人的丑陋嘴脸,赵桓就知道所谓的民心、人望,背后都是这些人的利益。那些正在疯狂敛财的粮铺、炭场,背后东家如今都站在这里。
眼见赵桓不为所动,有愤怒得大臣立即出言胁迫,说道:“若臣不能劝官家改弦易辙,臣无颜以对天下苍生,请辞官。”
“准奏!”赵桓淡淡得说道:“还有谁想辞官,一并出列。”
十几名官员高举乌纱帽,跪在赵桓身前,言辞悲切,劝道:“官家请再思啊!古之暴君,亦不会做那与民争利之事!”
“你们刚才还说朕三代以下,仁德无双。转眼间就连暴君都不如了?这仁君与暴君,原来全在你们一言之间。”赵桓随即一笑,挥了挥手说道:“算了,既然已经辞官,无需多言。带御器械,收了他们得乌纱帽,将他们清出此地。”
“还有人反对吗?”赵桓扫视过其他人,淡淡的问道。
这一刻,所有士大夫都全身一寒,再次感受到了君权得炽烈权威。官家若一意孤行,没有任何人能阻止官家得意图。
士大夫啊,赵桓摇了摇头,真是连纸老虎都不如。还以为他们能有多激烈,多坚决的抵抗呢。
如此看来,这次决策,自己收益远远超出代价无数。
强制推行战时国家物资管控,最大的代价就是损害了士大夫阶层的利益,导致这些人对自己极为不满。
但世间都是平衡的,有失便有得。士大夫们的利益被赵桓取走,那收益最大得的便是东京百姓与普通士人。毕竟这些物资从垄断商铺,变成了免费配给。无数人将会因此减轻饥寒交迫,得以在国难中幸存。自己收获得是内城数十万军民、士人之心。
真在舆论阵地争论起来,这十几名高官的影响力,还真未必能比的过数以万计的普通士子。
当然,还有个最为重要的意义,炭、米由开封府免费配给后,将会以最快速度统计清楚内城的人口数量。
为了给李若水收编内城炭场、粮铺创造条件,赵桓特意扣留了身边的朝廷百官,反正在守御内城的战事中,这些人也没有什么政务要处理。
一群官员被赵桓带到了河南北石炭场,所谓石炭就是煤炭,本朝大文豪、大政治家欧阳修对石炭就有了非常深刻的研究,称之为“香饼,石炭也,用以焚香,一饼之火,可终日不灭。”
只是大宋虽然对煤炭、石油都有了官府的深刻研究,民间强大的习俗与惯性还是习惯于使用木炭。
- 肉肉屋
但他最重要的前提是,要政令从一,分发物资的窗口由朝廷掌控。
但这无疑极大损害了这些士大夫们的利益,这些人巴不得围城再久一点,他们通过粮铺、炭场收割更多财富。若朝廷严格管控物资出售,士大夫们还怎么大发国难财?
赵桓看自己的生活便知道,这些人的生活品质完全没有受到围城影响。
士大夫挥金如土,醉生梦死。英雄为国捐躯,犹如尘埃。
稳固了军事态势之后,赵桓决心终止大宋当前的这种病态。
于是在李若水提出建议之后,赵桓立即笑着说道:“既然开封府有大庇东京寒士的宏愿,朕不能不支持。左库藏的富国仓、广盈仓、永丰仓、济远仓等五十处粮仓,其中三十处朕都划拨给国库,用以赈济百姓。”
“左相,左库藏可有储存柴炭的仓库?”
梅执礼立即回道:“禀官家,在州桥旁建有内外柴炭库,在蔡河旁建有河南北石炭场,在内城还建有作坊物料库,内外物料库等,都储存有木炭、石炭等。”
赵桓只能感慨一句,大宋是真tm的有钱啊。“都调拨给国库,用来赈济百姓。”
梅执礼连忙盛赞道:“官家宽仁爱民,圣德纯粹,三代以下之主,即便汉之文景亦有所不及。”
其他官员们也都跟着称赞几句,按大宋传统,遇事皇帝从内库拨出一笔私藏,将问题摆平,一切到此为止。官员们继续趴在国家身上吸血,醉生梦死,管他洪水滔天。
但赵桓却没有到此为止的打算,目光扫过一群冷漠的大臣们,张口说道:“如今围城日久,物资紧张,百姓饥寒交迫,横尸相枕。正是军民忠公体国,戮力同心,共济国难之时。”
这大义举得是如此之高,以至于一群士大夫在儒家立场竟然找不到反对立场。总不能直言,管他们这些贱民死活。
有心思活泛的已经暗中猜测,官家这是想逼捐,万不得已,大家到时候恐怕得拿出百十石米糊弄一下。
但赵桓接下来的话语,却瞬间打破了所有人的幻想,再一次刷新了群臣对官家强硬铁血的认知。
“朕决定内城炭场、粮铺全部收归国有,由开封府施行战时配给,按户籍免费分发给内城百姓,以济国难。”
赵桓的话音刚落,群臣们立即对这份战时国家物资管控沸反盈天,无数人“义愤填膺”,“义正言辞”,“秉忠死谏”,反对道:“官家这是与民争利啊!”
“官家这巧取豪夺,岂不失了人心?”
“官家《大学》有言,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
“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官家已经有了内库无数物资,却依旧取百姓微末之利,恐失人望啊。”
面对官员的群情激愤,赵桓平静的望着远处山河,对这些人的危言耸听、虚言恫吓置若罔闻。
崇祯就是太软弱,对这些官员太关注,所以落了个山河破碎的结局。
战时国家物资管控,后世哪国都在作,也没见哪个国家因此而亡国了。
当然,时代不同,国情也不同,赵桓不会刻舟求剑。在大宋这些士大夫盘根错节,影响深远,施行国家战时物资管控,把他们的物资拿出去赈济百姓,必然会触犯这些士大夫的利益。
看这些人的丑陋嘴脸,赵桓就知道所谓的民心、人望,背后都是这些人的利益。那些正在疯狂敛财的粮铺、炭场,背后东家如今都站在这里。
眼见赵桓不为所动,有愤怒得大臣立即出言胁迫,说道:“若臣不能劝官家改弦易辙,臣无颜以对天下苍生,请辞官。”
“准奏!”赵桓淡淡得说道:“还有谁想辞官,一并出列。”
十几名官员高举乌纱帽,跪在赵桓身前,言辞悲切,劝道:“官家请再思啊!古之暴君,亦不会做那与民争利之事!”
“你们刚才还说朕三代以下,仁德无双。转眼间就连暴君都不如了?这仁君与暴君,原来全在你们一言之间。”赵桓随即一笑,挥了挥手说道:“算了,既然已经辞官,无需多言。带御器械,收了他们得乌纱帽,将他们清出此地。”
“还有人反对吗?”赵桓扫视过其他人,淡淡的问道。
这一刻,所有士大夫都全身一寒,再次感受到了君权得炽烈权威。官家若一意孤行,没有任何人能阻止官家得意图。
士大夫啊,赵桓摇了摇头,真是连纸老虎都不如。还以为他们能有多激烈,多坚决的抵抗呢。
如此看来,这次决策,自己收益远远超出代价无数。
强制推行战时国家物资管控,最大的代价就是损害了士大夫阶层的利益,导致这些人对自己极为不满。
但世间都是平衡的,有失便有得。士大夫们的利益被赵桓取走,那收益最大得的便是东京百姓与普通士人。毕竟这些物资从垄断商铺,变成了免费配给。无数人将会因此减轻饥寒交迫,得以在国难中幸存。自己收获得是内城数十万军民、士人之心。
真在舆论阵地争论起来,这十几名高官的影响力,还真未必能比的过数以万计的普通士子。
当然,还有个最为重要的意义,炭、米由开封府免费配给后,将会以最快速度统计清楚内城的人口数量。
为了给李若水收编内城炭场、粮铺创造条件,赵桓特意扣留了身边的朝廷百官,反正在守御内城的战事中,这些人也没有什么政务要处理。
一群官员被赵桓带到了河南北石炭场,所谓石炭就是煤炭,本朝大文豪、大政治家欧阳修对石炭就有了非常深刻的研究,称之为“香饼,石炭也,用以焚香,一饼之火,可终日不灭。”
只是大宋虽然对煤炭、石油都有了官府的深刻研究,民间强大的习俗与惯性还是习惯于使用木炭。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