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江山一统画图中
如李善长这般忧心的人不少,但似徐达与冯胜这般泰然自若的便不多了。
两人在京城并没有实职,自然不需要如胡惟庸、李敏以及刘绍先这些人怀着重重心事回到部堂理事。
只是往常因为朱极身份的保密需要,朱元璋赐婚的事情尚未向家中吐露一丝半点,如今大皇子回朝的事情大白于天下,自然没有这般顾忌,是以二人约好今日前往坟地的时辰,便各自回府。
至于作为今日搅起朝堂风云的主角,朱极此时却平静如常地坐在一块大石上。
大石左边,粗陋的竹制摇椅上,一个朝臣们意想不到的人略微拘谨地躺在上方,手持一册《大明集礼》,声音恭敬地向朱极讲解道:
“殿下,往后入朝,你当一改往日之随意,对陛下与皇后的称呼需万分注意,一不小心,便会沦为朝臣攻击你的话柄。”
躺在竹椅上的人正是刘伯温。
自从前些日子被朱元璋送到浙江当参政之后,刘伯温的心里一直有些不安。
他深知自己重新出现在朝堂上会引起众多势力的注意,甚至在自己家乡为官两个月以来,他都能明里暗里感受到朝堂之上毫不掩饰地强加给他的压力。
此刻他才明白,朱元璋强行让他重新回归大众视野,就是要逼他做出选择。
要么,步杨宪的后尘,被淮西一帮子人逼入绝境。要么,老老实实听朱元璋的吩咐,投入这位大皇子麾下听用。
思来想去,刘伯温还是觉得,跟在朱极身边反倒是好一些。
几天前,仪鸾司的人带着朱元璋的密诏快马加鞭赶到杭州府,要求他将手中一应事务尽数交到右参政手里,而后便用一辆马车将他拉到朱极面前。
直至再次见到朱极后,刘基才知道如今这父子俩已经开诚布公谈过一次,甚至连今后太子的归属都当着朱标的面说了个清楚。
当得知朱元璋虽然并没有换太子,却依旧给了朱极等同于太子的权力,甚至连徐达和冯胜的女儿都许配给了朱极,这下刘伯温彻底没了话说。
朱元璋这般做派,赫然就是顺着当日他所担忧的方向一条路走到黑了。
难道他当真不怕将朱极培养成下一个李世民?
但朱元璋既然坚持,刘伯温也不再苦劝。既然他想培养一个李世民,那自己便效仿房杜。想必以大皇子天生神圣,加上自己和徐达冯胜,往后未必非要重蹈玄武门的覆辙。
怀着这样的心思,刘伯温应朱极的要求为他讲述大明礼制。
朱极同样手握一册《大明集礼》,对照刘伯温的讲解,这两天他学习得很快。
虽然认祖归宗的日子还没定下来,但朱极觉得,今后少不了要跟更多人的打交道。见的人越多,讲究的东西也就越多,这个时代的礼制和律法他就必须了如指掌,才不会落入别人的套里。
刘伯温这位老师可是听过他讲述的认亲过程之后就连连警告自己朝中会有一大批人等着自己犯错。
一个专心教授,一个认真学习,直至朱元璋率领侍卫带着几样餐食过来,这番教学才有了停顿。
有朱元璋特许,如今的刘伯温见面也只是躬身一拜。君臣父子三人随意地坐下,朱元璋接过刘伯温手中的书册,信手翻到已经讲授过的内容,照着书向朱极提了几个问题,见朱极回答都极为精准,心里多少有些满意。
“今日咱将接你回去的事情跟那些朝臣们都说了。礼部今日就会把日子定下来,工部近期便会找地方为你修建王府。建成之前,你就先在咱以前的吴王府暂住吧。”
朱元璋的安排很随意。
但就是这样的随意,却让端坐在旁边的刘伯温越发感觉到朱极在朱元璋心中的重要性。
当然,很快他便知道这种重要到底从何而来了。
见朱极没有反对,朱元璋脸上再度露出一副近乎谄媚地笑容:“咱的好大儿,上次你不是说让咱见识见识咱脚下的土地有多大么,今日这天气尚好,咱爷俩不妨晒着太阳吹着风,好好说说?”
刘伯温还从来没有见过朱元璋这般模样。
这位谨小慎微的参政作势便要起身,为父子二人留出足够的隐秘空间,也好让自己少看到一点朱元璋有失威仪的姿态。
怎料却被朱元璋一把拽住,这位杀伐决断的皇帝此时表情是那么急切渴望:
“刘基,你帮咱劝劝这混账小子。一句话吊了咱好几天,就是条活鱼被你这么吊着它都吊死了,何况咱还是你老子。”
讲完亲情,便示意刘基讲师徒情谊。
眼见被朱元璋这么纠缠着也不算回事,朱极咂摸着嘴巴,将方才那几样菜肴残留在嘴唇上的浓油赤酱全都回味了一遍,这才捡起块细长的石头,用脚将面前踩实的土地抹出一个平面。
“正如战国时就有人提出的浑天说一般,咱们脚下这片土地,其实是圆的。”
这句话并没有引起朱元璋和刘伯温强烈的惊叹,虽然一直以来主流都是天圆地方的理念,但如刘伯温这等饱学之士,以及朱元璋这种发奋读书的人,朱极的这番言论倒是并不出奇。
真正让朱元璋和刘伯温面露异色的,还是朱极在地上画着的图形。
“我们之所以认为地是方的,因为我们总以为道路很平。其实参照庄子的《逍遥游》,你们便能明白,四百五十余万丈直径的圆球对我们这些身高还不足九尺的人来说到底有多大了。”
“这是大明,这是残元,这是吐蕃,这是东瀛……”
朱极将自己知道的几个邻国按照大致的比例和形状画了出来,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开始补充大致的世界地图。
虽然形状不可能完全一样,但饶是如此,当朱极在地图上又点出几个从刘伯温口中听到的西域诸国的位置时,朱元璋和刘伯温同时张大了嘴巴。
尤其是朱元璋,他此时才发现,自己一直引以为傲的一统天下,合着只不过是占据了这个世界的一隅。
真正广阔的天下,全然只在自己这个混账大儿的图画里。
- 肉肉屋
两人在京城并没有实职,自然不需要如胡惟庸、李敏以及刘绍先这些人怀着重重心事回到部堂理事。
只是往常因为朱极身份的保密需要,朱元璋赐婚的事情尚未向家中吐露一丝半点,如今大皇子回朝的事情大白于天下,自然没有这般顾忌,是以二人约好今日前往坟地的时辰,便各自回府。
至于作为今日搅起朝堂风云的主角,朱极此时却平静如常地坐在一块大石上。
大石左边,粗陋的竹制摇椅上,一个朝臣们意想不到的人略微拘谨地躺在上方,手持一册《大明集礼》,声音恭敬地向朱极讲解道:
“殿下,往后入朝,你当一改往日之随意,对陛下与皇后的称呼需万分注意,一不小心,便会沦为朝臣攻击你的话柄。”
躺在竹椅上的人正是刘伯温。
自从前些日子被朱元璋送到浙江当参政之后,刘伯温的心里一直有些不安。
他深知自己重新出现在朝堂上会引起众多势力的注意,甚至在自己家乡为官两个月以来,他都能明里暗里感受到朝堂之上毫不掩饰地强加给他的压力。
此刻他才明白,朱元璋强行让他重新回归大众视野,就是要逼他做出选择。
要么,步杨宪的后尘,被淮西一帮子人逼入绝境。要么,老老实实听朱元璋的吩咐,投入这位大皇子麾下听用。
思来想去,刘伯温还是觉得,跟在朱极身边反倒是好一些。
几天前,仪鸾司的人带着朱元璋的密诏快马加鞭赶到杭州府,要求他将手中一应事务尽数交到右参政手里,而后便用一辆马车将他拉到朱极面前。
直至再次见到朱极后,刘基才知道如今这父子俩已经开诚布公谈过一次,甚至连今后太子的归属都当着朱标的面说了个清楚。
当得知朱元璋虽然并没有换太子,却依旧给了朱极等同于太子的权力,甚至连徐达和冯胜的女儿都许配给了朱极,这下刘伯温彻底没了话说。
朱元璋这般做派,赫然就是顺着当日他所担忧的方向一条路走到黑了。
难道他当真不怕将朱极培养成下一个李世民?
但朱元璋既然坚持,刘伯温也不再苦劝。既然他想培养一个李世民,那自己便效仿房杜。想必以大皇子天生神圣,加上自己和徐达冯胜,往后未必非要重蹈玄武门的覆辙。
怀着这样的心思,刘伯温应朱极的要求为他讲述大明礼制。
朱极同样手握一册《大明集礼》,对照刘伯温的讲解,这两天他学习得很快。
虽然认祖归宗的日子还没定下来,但朱极觉得,今后少不了要跟更多人的打交道。见的人越多,讲究的东西也就越多,这个时代的礼制和律法他就必须了如指掌,才不会落入别人的套里。
刘伯温这位老师可是听过他讲述的认亲过程之后就连连警告自己朝中会有一大批人等着自己犯错。
一个专心教授,一个认真学习,直至朱元璋率领侍卫带着几样餐食过来,这番教学才有了停顿。
有朱元璋特许,如今的刘伯温见面也只是躬身一拜。君臣父子三人随意地坐下,朱元璋接过刘伯温手中的书册,信手翻到已经讲授过的内容,照着书向朱极提了几个问题,见朱极回答都极为精准,心里多少有些满意。
“今日咱将接你回去的事情跟那些朝臣们都说了。礼部今日就会把日子定下来,工部近期便会找地方为你修建王府。建成之前,你就先在咱以前的吴王府暂住吧。”
朱元璋的安排很随意。
但就是这样的随意,却让端坐在旁边的刘伯温越发感觉到朱极在朱元璋心中的重要性。
当然,很快他便知道这种重要到底从何而来了。
见朱极没有反对,朱元璋脸上再度露出一副近乎谄媚地笑容:“咱的好大儿,上次你不是说让咱见识见识咱脚下的土地有多大么,今日这天气尚好,咱爷俩不妨晒着太阳吹着风,好好说说?”
刘伯温还从来没有见过朱元璋这般模样。
这位谨小慎微的参政作势便要起身,为父子二人留出足够的隐秘空间,也好让自己少看到一点朱元璋有失威仪的姿态。
怎料却被朱元璋一把拽住,这位杀伐决断的皇帝此时表情是那么急切渴望:
“刘基,你帮咱劝劝这混账小子。一句话吊了咱好几天,就是条活鱼被你这么吊着它都吊死了,何况咱还是你老子。”
讲完亲情,便示意刘基讲师徒情谊。
眼见被朱元璋这么纠缠着也不算回事,朱极咂摸着嘴巴,将方才那几样菜肴残留在嘴唇上的浓油赤酱全都回味了一遍,这才捡起块细长的石头,用脚将面前踩实的土地抹出一个平面。
“正如战国时就有人提出的浑天说一般,咱们脚下这片土地,其实是圆的。”
这句话并没有引起朱元璋和刘伯温强烈的惊叹,虽然一直以来主流都是天圆地方的理念,但如刘伯温这等饱学之士,以及朱元璋这种发奋读书的人,朱极的这番言论倒是并不出奇。
真正让朱元璋和刘伯温面露异色的,还是朱极在地上画着的图形。
“我们之所以认为地是方的,因为我们总以为道路很平。其实参照庄子的《逍遥游》,你们便能明白,四百五十余万丈直径的圆球对我们这些身高还不足九尺的人来说到底有多大了。”
“这是大明,这是残元,这是吐蕃,这是东瀛……”
朱极将自己知道的几个邻国按照大致的比例和形状画了出来,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开始补充大致的世界地图。
虽然形状不可能完全一样,但饶是如此,当朱极在地图上又点出几个从刘伯温口中听到的西域诸国的位置时,朱元璋和刘伯温同时张大了嘴巴。
尤其是朱元璋,他此时才发现,自己一直引以为傲的一统天下,合着只不过是占据了这个世界的一隅。
真正广阔的天下,全然只在自己这个混账大儿的图画里。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