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这篇表文,正是前世无比之名的《出师表》。
    也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时上书给刘禅的。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虽然是上书,但因为受刘备所托。
    在这一篇文章里,诸葛亮却是像父亲一样,在远行之时不断的对刘禅进行嘱咐。
    像其中的“亲贤臣,远小人”……更是成为名言。
    只是。
    虽然诸葛亮如此嘱咐,但在后面当中,刘禅也没有做到如孔明所说。
    他不但没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君主,反而还在北伐的时候因为听信了谗言,还将孔明给召回来了。
    此时知道诸葛亮去世,一瞬间,往事种种一下子全浮上心头。
    在刘禅心里,不知道他是否能想到,未来他将投降于魏,并且创出一个乐不思蜀的成语?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又一次擦了擦眼睛,陈凡有一些读不下去。
    与之同时。
    在这一篇出师表读出之时,众人眼里却是浮现出了那位在隆中走出,三分天下的诸葛孔明。
    只是可惜。
    孔明一辈子都在恢复汉室,最终还是没有能够完成。
    想到这里。
    陈凡又说道:“曾经杜甫在蜀地参观武侯祠时,写过好几篇孔明的诗。”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是杜甫写的《八阵图》。
    不需要陈凡解释,众人便知道,这说的是夷陵战役当中,诸葛亮用八阵图困住陆逊。
    而最后一句遗恨失吞吴,并不是说没有将东吴灭掉,而是说刘备失策想要吞吴。
    以当时蜀国的势力,别说是打魏国了,就是想灭掉吴国也不可能。
    之所以诸葛亮一次又一次北伐,只不过是以北伐而求蜀地生存空间。
    不过。
    杜甫关于诸葛亮的诗,《蜀相》却更为知名。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最后一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说的不正是诸葛亮六次北伐,全都失败吗?
    而除了杜甫,陆游也写了不少有关于诸葛亮的诗。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说的是陆游回忆当年在大散关一带的军旅岁月。
    但此时陆游已老,他再也不可能前往一线战场,再不可能参加北伐了。
    这也让他想起当年的诸葛亮。
    有谁能像诸葛亮一样,一生鞠躬尽瘁,励志恢复中原呢?
    “诸葛亮去世之后,又经过一段时间的较量。但可惜,蜀国刘禅最后投降于魏国,而东吴也在陆逊死后,东吴没有出现特别厉害的大将,被晋所灭。至于魏国,也被司马家族夺位,最终三家归晋……”
    也到此,三国历史至此结束。
    说完。
    陈凡便没有再继续讲下去,离开了武侯祠。
    ……
    “唉,没想到最后丞相竟然死去了。”
    “人总会有一死的。”
    “我知道,但孔明的志愿没有完成,就这样死去,实在是太遗憾了。”
    “换我,我也是。”
    虽然几天时间过去。
    但关于孔明,关于诸葛亮的传奇一生,他的热议仍然没有停下。
    特别是诸葛亮最后死去之时那段经历。
    本以为将司马三父子诱骗至上方谷,北伐有望。
    结果,上天却降了一场大雨。
    本想靠七星灯续命,不想,魏延却是不小心撞倒了主灯。
    但哪怕如此。
    明知道自己要死,孔明仍然对于死后做出了安排。
    先是除去了有反骨的魏延。
    又让将士将他的尸体推出,惊走司马。
    但天下大势,到底不是在蜀地。
    哪怕诸葛有经天纬地之才,最终也只能长叹,不可能再看到北伐成功那一天。
    当然。
    还有诸葛亮北伐写的那篇《出师表》。
    无数粉丝自发背诵起了这篇文章。
    甚至。
    不只是他们背诵,他们还令自己的子女背诵。
    至于原因。
    也不是说未来可能教科书上会提及。
    更多的,则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记住,能够知晓在千年之前有一位生于隆中的诸葛孔明。
    ……
    “陈凡老师,您这是想去哪?”
    “我也不知道。”
    “啊,不知道?”
    离开武侯祠之后,陈凡便一路沿着泯江前行。
    刚开始,同行的电视台工作人员以为陈凡这是想参观岷江。
    可后来见陈凡走了几天,即没讲什么故事,也不说什么景色。
    电视台工作人员有些不明情况,然后问道。
    “陈凡老师,您是想参观岷江吗?”
    “不全是。”
    陈凡即点点头,又摇摇头,然后说道:“我记得好像去年的时候,蜀地发生了一次非常大的洪涝。”
    “是的。”
    同行电视台工作人员说道:“去年我们拍过一次节目,就是关于岷江的。基本上,岷江十年左右的时间,都会有一次洪涝。”
    “有没有想过解决的办法?”
    “想过。”
    几人说道,但又无奈的摇头:“只是岷江水势流得太急,根本没得制。此前蜀地水利部门想过多种办法,比如建堤坝,修水库……等等,但都没有太大的作用。水一大时,仍是会流进城内,损失很大。”
    “我估计不只是这样吧。水大时,城内就涝,水小时,城内也会变得非常缺水,甚至老百姓庄稼都没水。”
    “对对对,陈凡老师,您对我们这里太了解了。”
    “走吧,我们租一条船。”
    “陈凡老师,租船做什么?”
    “到时候大家就知道。”
    陈凡没有多说。
    半个小时之后,陈凡租到了一条船。
    租船的目的,他只是想确定前世“都江堰”的位置。
    是的。
    这个世界不知道为什么,竟然没有都江堰。
    不过,这也与历史当中的记载有一些奇怪。
    “蜀地号称天府之国,这里沃野千里,历史当中似乎很少发水灾。”
    坐上船头,一边观看着岷江,陈凡一边说道:“至少,在明朝之前,就没有太多记载水灾的记录。”
    “陈凡老师,我们也感到奇怪。也不知道为什么,最近几百年来,反正每十年,我们这里都要发生一次水灾。可能千年前,我们这里的地势发生了改变。”
    这当然也可以说得通。
    不过最为重要的,那就是,这里没有都江堰水利工程。
    如果有这一个工程。
    哪怕就是千年过去,也可保蜀地沃野千里。
    “我记得在一本古书上看到过,秦昭襄王时期,蜀国太守李冰任职于此。当时的岷江比之现在更为凶猛,几乎是年年发大水。不只发大水,在枯水期,蜀地城内也没什么水。整个蜀地当时还是一片荒凉,哪里有什么沃野千里。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讽刺,明明有着一条这么大的岷江,但却无水灌溉。”
    “是啊。”
    众人也是无奈的点头。
    “李冰随后便仔细研究,他想到了一个方案。”
    “什么方案?”
    “他觉得可以将岷江一分为二,往城区流的为内河,往城外的则是外河。一但洪水爆发的时候,那么洪水则走外河流走,不至于让城内发生洪涝。可一但到枯水期的时候,水则走内河,同样还能灌溉田野。正是靠着这个办法,李冰使得整个蜀地成为了天府之国……”
    “啊……”
    众人被陈凡这个故事给震得目瞪口呆。
    这个故事相比之其他的历史故事来说,并没有太多的传奇性。
    但是。
    如果拿真实来讲,这样的一个水利工程却比历史当中的传奇故事还要传奇。
    “陈凡老师,真有这样的一个水利工程?”
    “是的。”
    陈凡点头:“而且这个水利工程还有一个名字,叫做都江堰……其实这几天,我就是想找到都江堰的遗址。”
    “陈凡老师,您不会骗我们的吧?”
    “我骗你们有什么好处”
    陈凡点头:“走吧,我们继续找。如果能够寻到都江堰的遗址,那么我们就能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修补,一但整个的水利工程修建好了,到时候蜀地就不会再发生洪涝。与之同时,蜀地百姓也有水可灌溉。当然,如果没有找到,我觉得水利部门也可以研究一下,看看这个方案的可行性……”
    - 肉肉屋

章节目录

我,谱写中华上下五千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天下第一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天下第一白并收藏我,谱写中华上下五千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