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完《破碎虚空》后,为了找个靠谱的出版社,当时的曹志强,就决定先去周围踩个点。
    在没有互联网搜索的情况下,只能用土办法,也就是去附近的书摊书店,去翻找各种武侠小说看。
    在1983年春,国内的文化产业因为在源头方面还没完全放开,尤其是印刷厂方面没放开,所以个体书商虽然有了,但并不多,盗版书也有,可同样不多,并且私人书摊的书籍种类非常少。
    此时你想买书,尤其是武侠小说,最靠谱的方法,就是去遍布全国各地的新华书店,而租书看,当然是去图书馆。
    摆地摊卖书的个体户倒是有,比如鼓楼大街那边就有,但他们卖的书,基本都是过时的杂志报纸,要不就是一些不正经的书。
    比如什么某某大战女魔头啊,某某大战女土匪啊,肉x团啊,龙虎豹啊之类的黄暴文,又或者是什么少林某某功,武当什么什么秘技,又或者什么什么气功。
    没错,此时摆地摊的个体书商那里,正经的图书是没有的,因为进不到货。
    为什么呢?
    因为在这个时期,印刷厂几乎都是国营或集体,且都是政策挂帅,旱涝保收,没有自负盈亏,很少有经济自主权,当然就缺乏盗印的动力。
    而此时的杂志期刊基本都是走邮局,图书则直接走各地新华书店,铺货发行方式也基本都是公对公,很少有公家对个人的。
    所以此时你个人要想摆摊卖书,你连进货渠道都木有,正规书人家轻易不卖给你个人。
    因此在这时期,你要订杂志,那就去邮局,要看书,那当然就是去新华书店。
    什么各个机关事业单位,还有企业之类的内部刊物也有,但那种东西的圈子更小,内容更枯燥,没啥流通性,更没啥摆摊的价值。
    既然如此,那此时的个体户书商都卖啥?
    那没得说,八成是走水货啦!
    什么港台走私过来的各种书籍,还有各种走私或者私人录制的录音磁带,此时卖的那是相当火。
    反正有关部门轻易不来扫荡,就算有关部门来扫荡了,只要你跑的比别人快,那就没问题。
    所以此时敢去摆地摊的人,几乎都是跑步小能手。
    不过,地摊文学真正要崛起,还得是八四年以后的事儿了。
    总之,有天当他来到附近的一家新华书店后,就开始到处看武侠小说。
    他不是看哪个武侠小说好看,而是看哪本书的质量比较好,定价比较高。
    尤其是要抄下那些发行武侠小说的出版社名字。
    这样的话,他以后就可以有针对性的选出一个相对靠谱的出版社,找到出版社地址,并给这家出版社投稿。
    可就在他记住好几个武侠小说的出版社名字,打算回去研究研究的时候,忽然发现书店的一个年轻女销售员,正趴在柜台上写东西。
    随口一问,她竟然很自豪的说,自己正在写诗,打算给《诗刊》投稿,还说她之前有首诗被选中,不但发表了,还给了她20元稿费呢。
    这么一聊天,曹志强发现对方对出版这块儿很熟,于是就勾起了曹志强的兴趣。
    通过跟新华书店那个女销售员的聊天,曹志强这才发现,原来在这个时代,纯新人一开始就写书出版武侠小说的话,会很麻烦。
    反倒是像他之前那样,先给杂志社投稿,在人家的杂志上,刊登点诗歌散文跟短篇小说,赚钱更快更稳。
    因为武侠小说属于图书类,要正规出版的话,就要有书号。
    书号这玩意儿,如今都是出版署分配给各个出版社的。
    这个东西可以理解成粮票肉票,都是有数量限制的。
    一般越大的出版社,能分到的书号就越多,反之亦然。
    正因为有数量限制,所以相当稀缺。
    正常来说,一个没名气的新人想要出武侠小说,出版社考虑到各种风险,往往不会给你出书。
    就算出版社编辑看重你的文章,决定给你出版了,一般也不会给你多少钱,多数情况是按照千字多少钱给你稿费,通常不会高过千字十元这个天花板。
    最离谱的是,你千字十元这么便宜的卖了作品,版权就不是你的了,都是出版社的。
    除非你是有一定名气的老作者名作家,自带流量,才会给你个比较高的买断价,一般还是千字多少钱。
    至于版税制?那是什么东西?
    所以,要找出版社出书,作者名气越大越好,因为作者名气越大,你的议价权越大。
    你比如金庸,他去哪儿发书都抢手,可以切最大蛋糕。
    当然了,毕竟改开了,所以此时还有一种出版模式,就是你自掏腰包出书。
    这样的话,前期你得自己花钱偷偷跟出版社买书号。
    另外印刷钱,发行钱,全都得你掏腰包,甚至工作人员给你出书的劳务费也得你出,反正前期各种费用都是你自己掏钱。
    你自费出版的话,如果书卖的越多,你赚的越多,卖的少,亏钱的也是你,出版社不会亏。
    要是你对自己的作品很有信心,当然也可以搞这种自费出书模式,出版社就是赚个中间费。
    在八十年代初期,这种自费出书的模式还并不流行。
    主要原因就是自费出书的前期投入太高。
    如今的印刷厂可不是后来,一旦排版印刷,最低起印量的要求是五千本,有的大厂甚至起印量是一万本。
    因为此时没有靠谱的汉字电脑输入法,没有电脑排版跟打印,排字印刷很麻烦,都是人工。
    再算上其他各种费用,你自掏腰包,成本至少要八千元,这都是要提前给出版社的。
    这笔费用,一般的个人是拿不出的。
    有那八千块,都够开个小饭馆了。
    不像九十年代,汉字输入法跟排版技术都进步了,印刷厂多了,开始自负盈亏了,起印量要求也跟着降低,进而导致出版图书的费用也降低了。
    所以在九十年代,很多自认有点文化的干部领导,就喜欢自费出书来提升逼格。
    无他,市场经济了,出书便宜了。
    曹志强当然对自己的武侠小说充满信心,毕竟这可是经过时间跟群众考验的。
    所以自费出书,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这也是对前世黄易先生的尊重不是?
    然而,当时的他毫无名气,而且手头也没啥钱,想自费出书不可能。
    不说别的,八千块他就拿不出。
    他只能先找个出版社,让人给你出版,但如此一来,这本书肯定要贱卖。
    这让他有些难以取舍。
    可就在第二天,不知道系统是不是受到了某种影响,他居然签到三本神奇的东西——
    《现代诗歌精选三千篇》!
    《现代短篇小说精选三千篇》!
    《现代科普知识精选三千篇》!
    好吧,《现代诗歌精选三千篇》里面,都是一些获奖或者人气超高的现代诗。
    其中大部分都是八九十年代以后才出现的诗歌,包括国内国外,尤其是一些后世网红诗,里面占比篇幅很大。
    《现代短篇小说精选三千篇》则是一些现代短篇小说。
    基本都是获过奖的精品或者人气超高的精品,里面包罗万象,其中以科幻小说居多。
    比如特德·姜的《巴比伦塔》,《你一生的故事》等等。
    至于《现代科普知识精选三千篇》,则是一些科普文章。
    里面可不是简单的干巴巴的讲述科普小知识,而是有严格的论据论述跟实验数据,很多都是九十年代以后才出现的中外专业科学论文的普及版。
    比如之前在科学画报上投稿的关于基因的科普文章,里面很多东西就是引述现代科普知识三千篇。
    要不然的话,只凭着他自己想当然,或者前世那点基因的记忆,没有相对严谨的相关数据跟论据,他此时是很难在科学画报这种相对严肃的科普杂志上获得青睐的。
    真当千字六十的稿费那么容易过啊。
    总之,既然抽到这三样堪称作弊的东西,于是曹志强决定先缓一缓,先不找出版社出版自己的武侠小说,而是继续跟各个杂志社投稿赚外快,积累资金。
    这一次,他不再跟之前那样,傻乎乎的一个杂志社换一个马甲笔名,而是都用同一个笔名发表作品。
    赚钱不是目的,关键是养笔名,攒名气。
    等人气跟资金都有了,再去自费发表《破碎虚空》。
    就这样,他迅速各自抄袭了一些作品,全部用“强子”这个笔名,开始给各个知名杂志社邮寄稿子。
    比如他抄了一些不同类型的科普文章,就以“强子”这个笔名,分别邮寄给了《科学画报》,《科学文艺》等杂志社。
    还抄了一些不同类型的短篇小说,同样以“强子”这个笔名,分别邮寄给了《读者文摘》,《故事会》等杂志社。
    这些杂志社都收录了他的文章,依旧给了数量不一的稿费。
    可能是“强子”这个笔名同时在很多大型杂志社发布的作品太多,名气起来了。
    加上他抄袭的文章水平比他之前自己写的文章更好,各个杂志社后来给他的稿费,明显比过去高了。
    而且,还有好几家杂志社,都想邀约他当专栏作者。
    由于各个大型期刊杂志的时效性不高,大都是月刊。
    所以曹志强为了短时间内多赚钱,早点凑够《破碎虚空》的出版费,又在现代诗歌精选三千篇里,找到其中一些他印象深刻的网红诗歌,打算给诗歌类杂志投稿。
    首选就是《见与不见》。
    但这一次,曹志强没有邮寄外地杂志社。
    他是本人亲自来到诗刊杂志社在京城的总部,亲自找到其中一个姓余的中年男编辑,当面投递了《见与不见》这首后来的网红诗。
    笔名用的还是“强子”。
    这首诗,其实本名是《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就是有“你见,或者不见我”的诗句,也是那个后世在网上疯传,但其实有过争议的诗。
    就算那首诗在后世有争议,但在这里,在1983年春,他把这个诗写出来,他就是当之无愧的原作者。
    此时此刻,不会有任何人跟他争这首诗的版权。
    虽然这首诗的文学性也就那样,但意境好啊,而且更通俗易懂。
    哪怕是对一些诗词修养不高的普通大众来讲,也很容易被这首诗触动,非常容易打动人心。
    这世上大多数东西,大众化的,才是最赚钱的。
    那个编辑也不是傻瓜,一眼就看中了他的诗,同意发表。
    但价格给的不高,一行诗只给五元钱。
    这个时候,正是现代诗最后的黄昏时代。
    像现代诗这种东西,不是按照千字多少钱,而是按照行数收钱的。
    越受欢迎的诗歌,知名度越高的作者,每行给的稿酬就越高。
    比如十四行诗,就给十四行的钱。
    一般来讲,像诗刊这种正规大型的杂志社,所收录的诗歌标准是很高的,给钱也多。
    比如新人作者的作品如果被收录的话,一行诗都是给三块钱。
    稍微有点名气的诗人的诗歌,一般是一行诗给五元钱左右。
    五元钱一行,基本就是此时新人诗歌的稿酬天花板了,再高,就是知名诗人了。
    曹志强作为一个过去从没发表过作品的纯新人,人家能要你的诗,同意发表在下期杂志上,还给你一行五元钱,其实很不错了,这说明编辑十分看好他的作品,很赏识他。
    如此一来,曹志强凭着《见与不见》这首17行的现代诗,就在诗刊杂志社这里,收获了85元钱。
    钱虽然不多,也就他不到三个月的工资。
    真正让他意外的是,这首诗发表之后,竟然一炮走红,迅速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与轰动。
    是的,他之前写了那么多文章投稿,都没真的爆红,最多稿费变高了。
    现在可好,只凭着这一首诗,他那个强子的笔名,就全国出名了!
    红的那么突然,那么迅速。
    这真的是万万没想到。
    - 肉肉屋

章节目录

重生四合院,开局是八十年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唐居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唐居易并收藏重生四合院,开局是八十年代最新章节